第25章 養蛋雞
陳衛國娶的媳婦兒叫做李芬。
十九歲的女孩,模樣嬌俏, 性子也不扭捏, 當天嫁過來的喜宴上,脆生生的一聲媽,讓徐桂芝滿意的合不攏嘴。
兒子孝順, 女兒出息, 現在媳婦更是沒得挑, 怎麽能讓人不高興?
水牛村的女人們, 現如今談起徐桂芝, 哪個不得酸溜溜說一句命好。
老陳家啊,眼瞅着這兩年就要翻身啦。
新嫂子進門第二天, 陳茉剛起床, 李芬眼疾手快的給小姑子盛飯。新媳婦兒上門第一天, 無論以後怎樣, 該表現得還是得表現。
伸手不打笑臉人,陳茉笑道:“謝謝嫂子。”
李芬擺擺手, 也笑:“客氣啥,都是自家人。”
吃飯的時候,徐桂芝格外高興,只是想到自己還在外面漂泊的二丫頭, 嘆氣道:“你說這咱這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也不知道梅子在外面吃了多少苦頭呢。”
其樂融融的氣氛頓時冷寂下來。
李芬剛進門, 對這情況自然是摸不着頭腦, 看了一眼自家男人。
陳衛國勉強對媳婦笑了笑, 使眼色讓她不要說話。
好好的氣氛突然間就如此沉悶,陳茉把碗筷放下,埋怨道:“你說我嫂子才剛進來,正是高興的時候,您就不能挑着點好的說。再說了,我姐在外面好着呢,沒吃苦,信一封一封的往家郵寄,您又不是沒看見。”
徐桂芝被閨女說的有些尴尬,讪笑道:“我就是一時嘴快,不說了不說了,咱吃飯。”
母女之間的互動,一家人顯然是習慣的,沒人有什麽異樣。
倒是讓李芬看得直嘀咕。
Advertisement
她這個小姑子的事跡,沒嫁過來的時候,她就有所耳聞。
如今看來,家裏是真寵着啊,跟徐桂芝說話,半點沒帶客氣的。難怪旁人都說,陳家三丫頭,是被捧在手心裏長大的。
等吃完飯,陳茉想了想,對陳國棟說道:“爸,我哥最近才結婚,你們就別去磚廠了吧,幹活兒的事兒先緩一緩,我姐信裏說了,她的嫁妝,自己就能掙,你們不用操這個心,犯不着這麽累死累活。”
陳茉這話說出來,立刻讓李芬一陣感激。
磚廠是個累死人的活兒,每天都得起早貪黑去上工,她剛嫁過來,自然是不希望男人早出晚歸的。
可這種事兒,她一個新媳婦,自然是沒辦法厚着臉皮開口的。
如今小姑子主動開了口,她頓時一臉希冀的看向公公。
“不用俺操心,她将來還真能嫁個啥金龜婿不成,這丫頭,在外面跑幾個月,性子倒是越來越野了。”
陳國棟嘀咕了兩句,瞧着大兒子也是一臉期盼的樣子,忍不住瞪了他一眼,想罵,可當着兒媳婦的面,到底是同意了:“衛國這兩天,就在家裏歇着吧。”
陳衛國和李芬對視一眼,小夫妻都很興奮。
新婚燕爾,正是膩歪的時候,這恩愛秀的,差點沒閃瞎了陳茉的狗眼。
“其實想掙錢,咱也沒必要大熱天去磚廠下這些力氣活兒。爸,要不你跟我媽商量商量,咱家也養點雞,現在縣城裏,雞蛋的價格貴着呢。”
陳茉不想搭理這對秀恩愛的,直接跟陳國棟聊起來正事兒,建議道:“三四個月就能下蛋,現在養,剛好能趕上過年,到時候,肯定不愁賣。”
幾個月前,陳茉曾經和陳國棟提過養蛋雞的事情,當時陳國棟想也不想的就拒絕了。
但這次他顯然有認真考慮。
一方面是因為最近政策越來越明朗化,眼看着,下個月即将到來的會議,似乎就要撥亂反正,給目前混亂的真假大讨論,作最後的蓋棺定論。
還有一方面,就是最近陳茉的成長,以及兩次給家裏拿錢,加大了她的話語權。
“養蛋雞這事兒,倒也不是說不可行,俺注意道,村裏好幾家人都偷偷摸摸養了,只要生産隊不管,應該沒啥大事兒。”
陳國棟想了想,又道:“不過,我琢磨着,還得去李光明家裏坐坐,好歹打個招呼,別整的到時候太難看。”
聽自己老爸提起李光明,陳衛民偷偷的瞥了一眼自己三姐。
別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李光明現在,可是在給她三姐打工呢,如果他老爸真去了李光明家裏,養雞這事兒,哪裏還有辦不成的道理。
陳茉聞言笑了:“提瓶酒過去,讓我大哥跟着,這事兒肯定就妥了。你跟我大哥在磚廠幹了倆月,買小雞的錢應該有吧,如果不夠……”
沒等陳茉說完,徐桂芝在旁邊插話道:“夠的夠的,你說你這丫頭,越來越能操心了,跟你二姐一樣,就消停不下來。”
她這話一說完,大家都笑了。
這場面,倒是看得李芬有些迷糊。
不是說她這小姑子草包一個,啥也不會嗎,可現在看起來,出的主意頭頭是道,而且看樣子,在這個家裏,話語權還不小。
不是,這咋回事兒啊?
李芬琢磨着,等回頭,一定要好好問問自己男人。
且不說李芬這邊怎麽和陳衛國去打聽這事兒,有了陳國棟的首肯,陳家打算養蛋雞的事情算是定了下來。
當天他就帶了瓶酒,去李光明家裏,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
這讓陳茉也有些感慨。
當時自己怎麽勸說都沒用,現在不過是三兩句話的事兒,就搞定了。
果然話語權這東西,是要靠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來改變的。
家裏忙着要養蛋雞的事情,陳茉趁機向徐桂芝要了幾天離家的假期。
國慶節不用上課,她打算親自去上海一趟,帶着廠子裏做好的香樟套箱,找找門路,最好是接洽到比較大的百貨商場,可以長期供貨,實現流水線生産。
這一次,徐桂芝答應得十分痛快,甚至連陳茉要去做什麽都沒問。
于是,國慶節第三天,馬師傅開着牛車,裝載兩個樟木套箱,帶着陳茉趕往縣城火車站,随行的,還有邵琛。
他們三人,接下來要坐火車,趕往上海。
這是陳茉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年代最為繁華的一線大都市,不由得多了很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