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賣葫蘆的小女孩

第七章賣葫蘆的小女孩

方青松用的手法正是火畫葫蘆,他用的工具是很常見的鐵針和烙鐵。他先将大小不一的帖針插入竈灰中燙熱了,再拿起來在淺色的葫蘆上飛快的畫起來,整套動作如行雲流水一般流暢快速。杜方寧認真的盯着外公的動作,看了一會兒,她不禁手癢癢,也拿起一根鐵針烙畫起來。等到自己動手後,她才明白看花容易繡花難的道理。眼看着幾個葫蘆被她糟蹋得不成樣子,杜方寧一陣心疼,這都是錢哪。

吳氏拿了針線簍在旁邊做活,時不時看一眼他們祖孫兩,一看外孫女小臉皺得像戰苦瓜一樣,連忙笑着安慰道:“不就是幾個葫蘆嗎?你就練吧,家裏多的是。用完了,我到別人家給你要去。”

杜方寧拿着葫蘆翻來覆去的看,練習烙畫是慢功夫,她不必急于一時,以後可以慢慢練。眼下的急務是創收。杜方寧這麽做一是迫切想改善家中的狀況二是想提高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她是家中最小的,又是個女孩子,可謂是人微言輕。賺錢是快速提高自己家庭地位的首選方法。只有她的地位提升了,她的意見被人重視了,她才能在以後的日子帶領全家脫貧致富凝聚全家之力鬥極品,否則,一切都免談。

她記得穿越前有一個鄰居姐姐,她父母特別沒主見,總是被親戚朋友的意見所左右。而她,從小就聰明果斷有見地,可是沒人尊重她的意見。後來,她讀大學時就開始創業,先是靠回收二手資料書販賣給新生發了一筆小財,等到她大學畢業時,名下已有了三家店面。從這以後,她在家中的地位直線上升。有一次,她跟杜方寧聊天時,她感嘆萬端地說道:“其實,家庭跟社會是一樣的,實力決定一切。所謂的尊嚴和面子都是自己掙來的。”

連着兩天,方青松一直在雕葫蘆,杜方寧也沒閑着,她披着蓑衣領着大寶二寶兩人跑到外面采集各種顏色的野花,搗碎了用汁液當顏料用。她還特意二十多個形狀大人相似的小葫蘆,每個葫蘆上讓方青松烙上一個穿肚兜的胖娃娃,分成紅、紫、黃、粉、藍、綠、青七種顏色。方青松的手藝好,一經烙成,立即吸引了大寶二寶的目光。兩人立即抛棄了原來的舊葫蘆,奔向新的葫蘆娃。

“哎哎,這個是我要拿出去賣的,賣了錢給你們買糖吃,你們是吃糖呢還是要葫蘆?”杜方寧雙手護着葫蘆,笑眯眯的問道,這可是她的第一桶金,一定得保護好。

二寶是個小吃貨,一聽有糖吃,兩眼開始放光。

大寶猶豫了一會兒,最終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我們光看不摸,看完再拿出去賣。”

“好好。”

方青松一邊用烙畫一邊不确定的問道:“真有人買嗎?”

“我們試試就知道了。”

三天後,雨停了。

雨後的空氣十分清新,院中的菜畦和籬笆上的野花經過雨水的沖洗,顯得異常幹淨喜人。碧空之上,白雲随意舒卷。被困了幾天的雞們也歡快的撲棱着翅膀,咯咯亂叫。

“姥,我今天去鎮上賣葫蘆。”

吳氏一邊用勺子攪着鍋底,一邊說道:“路上泥濘着呢,你着啥急。”

Advertisement

杜方寧仍然堅持要去:“好姥姥,你就答應了吧,我不怕粘腳。”

吳氏無奈,只得随她去了。

過了一會兒,家裏的人都陸續起床了。

大舅媽李氏不好意思的沖婆婆笑笑:“娘,我又睡過頭了。您咋不叫我呢?”

吳氏微微挑挑眼皮,語氣平淡:“誰做不是做。反正這天一放晴地裏的活也多了,想懶也懶不成。”

李氏連連點頭:“那倒是。”

杜方寧幫着外婆舅媽将飯菜端上桌,方青松和方滿子也洗完臉進來了。杜方寧殷勤的将碗筷擺好,方青松沖她慈祥的笑笑。吳氏拿起一個大個的鹹鴨蛋往桌上輕輕一磕,剝掉殼往到了杜方寧的碗裏,又将雞蛋炒韭菜推到她跟前:“多吃些,這還有好幾裏的路要走呢?”杜方寧看了看,她發現桌上只有一碟雞蛋炒韭菜一碟鹹菜和一盤窩頭,鴨蛋也只有兩個,她一個,大寶二寶共吃一個。

二寶伸手想去夾韭菜雞蛋,被李氏硬拽了回來。李氏嘴上沒說什麽,臉色卻有些不虞。杜方寧十分清楚大舅媽的為人,她倒也不壞,大面上也過得去,就是人有些自私愛占小便宜。對自己婆婆時不時接濟大姑子頗有些不滿,但她不敢明說,只在背地裏犯嘀咕。

杜方寧臉上帶上笑說道:“姥,我哪能吃這麽多,大夥把菜分了吧,不然雞蛋涼了就有腥氣了。”說着,她特意拿了一雙幹淨筷子,站起身将菜均勻的分到每個人的碗裏。然後将自己碗裏的鴨蛋黃一分兩半夾到大寶二寶碗裏。

李氏臉上不由得多雲轉晴,同時心裏又有些過意不去,嘴上誇道:“方寧這孩子就是懂事,舅媽将來能有一個你這樣的閨女就好了。”

吳氏沒說話,臉上帶着一絲自豪。

杜方寧笑道:“舅媽你下一胎肯定是女孩。”

李氏和方滿子一聽不禁一起笑了。李氏連生兩個男孩一直盼着能錦上添花生個女兒,無奈天不遂人願。眼看着二寶六歲了,她的肚子仍不見動靜。此時聽方寧這麽說,不由得心花怒放。

吳氏看着乖巧懂事的外孫女,心裏不禁一陣感觸,這孩子這麽有眼色讓人既喜歡又心疼,還不是那個家給逼出來的!同時,她的心底又湧上一絲無力感。大閨女一家過得不好,她是早就知道的。可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她縱然有心,也不能常去和杜家鬧。更何況方寧她娘連生五個女兒,這讓她底氣也有些不足。

杜方寧看着吳氏的筷子不由得慢了下來,臉色也漸漸變得沉重,她立即笑着安慰道:“姥,您別擔心我們一家。經過這一連串的事我也算是明白了。我們家沒男丁,我就把自己當男孩撐起我家的門戶,以後給我爹娘養老。我要好好掙錢,好孝敬你們二老。”

吳氏嗤的一聲笑了出來:“好好,我就等着享我外孫女的清福。”

衆人吃過早飯,杜方寧趕緊進屋收拾東西,她将方青松這幾日雕好的幾十只葫蘆用細繩拴好放在竹筐裏便跟着方青松一起踏着泥路去鎮上。

到了青陽鎮,方青松去鐵匠鋪修理農具,杜方寧則把筐裏的葫蘆全部拿出來,挂得全身都是。

她醞釀了一會兒,又特意清清嗓子大聲吆喝:“走過路過的都來看葫蘆了。買葫蘆有福祿!葫蘆雖小藏天地,放在家裏人舒心——”

路邊的其他商販都好奇的看着這個口齒伶俐的小女孩子,眼裏帶着濃濃的笑意。也有幾個行人停下來看熱鬧。但是看歸看,卻沒人掏錢買。

杜方寧絲毫不氣餒,繼續脆聲吆喝。

這時,有一個身着細布夏衣的小男孩子停在了他面前,興趣盎然的盯着那畫着胖娃娃的葫蘆看。

杜方寧笑眯眯的對小客人介紹道:“小弟弟,我這七個是葫蘆娃,他們可厲害了。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葫蘆山,山裏關着關着蠍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

小男孩聽得津津有味,很痛快的掏出了兩文錢:“我用兩文錢能買這七個葫蘆娃嗎?”

杜方寧一臉為難的說道:“小弟弟,我只能給你兩個哦。”

小男孩不高興的撅着嘴,挨個撫摩着七個葫蘆。

“你看這樣行不行?你可以找你的小夥伴一起來買——”她的話還沒說完,小家夥撒開兩條小短腿噔噔的跑開了。不大一會兒,他便呼朋引伴的過來了。

“我要這個紅的。”

“我要綠的。”

……

杜方寧心裏一高興,還唱起了那首經典兒歌:“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

她唱得起勁,孩子們聽得高興,不多一會兒,她的攤前便圍了一堆孩子。

杜方寧正唱着,就聽見一個讨厭的公鴨嗓說道:“咱也去買個吧,難為她了,唱得這麽難聽也敢唱出來。”

杜方寧一擡頭正好看到宋喬和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往這邊走來,那個讨厭的聲音正是他身邊的少年發出的。她這時學起了大堂舅方強子的做派——裝作不認識對方。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