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班師回京

名震邊關的戰神寅将軍,不戰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東承的黑旗十二鎮,結束了兩國戰争,極大的鼓舞了天朗百姓。

其實,不僅是天朗,在各國看來,這場戰役都是很神奇的,畢竟此前的邊關割據戰中,天朗從沒讨到過便宜。

當然,作為戰勝國,天朗也有大臣說此戰勝得不徹底。沒有将東承軍隊一網打盡,便是放虎歸山,和談什麽的實屬婦人之仁。

這些閑言碎語被皇帝朗沐威一一粉碎。“他這是厭倦殺戮歸來的意思,還帶着黑旗十二鎮作為戰利品,揚我國威,朕高興還來不及,諸臣就不要再有異議了。”

煊王朗康轍也在朝廷上道,“那些邊關将士,難道就不是我天朗子民?他們就非得拼得你死我活,血祭戰場,才能回到家園,回到父母妻兒身邊嗎?諸位就理應安然于此,享盡我朝之榮華富貴嗎?!”

一番話說得大臣們啞口無言。

因此,寅不歸班師回京,就成了一件喜慶之事。

京城百姓愛看熱鬧,而今日這熱鬧是非看不可的。

大名鼎鼎的天朗護國軍今日抵達皇城。

早在前兩日,這個消息在大街小巷到處流傳時,京城就沸騰了。說書先生們在酒樓茶肆循環解說,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把寅不歸如何指揮大軍,如何擊退東承,說得是天花亂墜,極富傳奇色彩,百姓們聽得津津有味,宛如自己殺敵百八千似的,興奮不已。

一大早,通往皇宮的幹道兩側便擠滿了人,人們探着頭伸着脖子,想一睹戰神寅将軍的風采。有中年大媽提着籃子打算慰問将士的,有小姑娘撒着彩帶花瓣的,也有人敲鑼打鼓吹奏樂曲的。從離城門不遠的牌坊下,人們沿路放着鞭炮,一時熱鬧的氛圍宛如過節一般。

寅不歸把大部隊駐紮在城外十裏地,率着近衛軍進城。等待守城官打開城門時,他的內心頗為複雜。邊關風沙凜冽,條件艱苦,而京城,卻是最為繁華富足,歌舞升平的地方。

許是太久沒回京了,看到什麽都新奇。看着沿街琳琅滿目的商鋪,潔淨清爽的街道,人聲鼎沸的茶館酒樓,百姓們質地優良、五彩斑斓的衣着,笑意滿面的神情,還有飄來陣陣香味的攤販美食,恍如做夢一般。

“那是寅将軍!寅将軍來了!快看快看!”街道上人們交頭接耳的讨論着。

“媽媽,那個騎大馬的看起來好威風啊。”有孩童被父母抱着,奶聲奶氣道。

“那是寅将軍,他打仗可厲害了!”母親小聲道。

Advertisement

“我長大了也想當将軍!也想很厲害!”孩童充滿鬥志的握住小小的拳頭。

從城門進來,寅不歸騎着烏鬃駿馬,黑亮的鱗甲披在修長矯健的身上,血色披風聽話的挂在肩上,很是溫馴的樣子。在副将陸遠、胡含的護佑下,他顯得安靜而沉着。身邊的近衛軍,神情肅穆嚴峻,步伐整齊穩健,右手撫懸腰長刀,背扛紅纓長槍,格外有序。

最先走進城門的士兵們,身着輕盈閃亮的銀甲,體格較小,胸前雕着展翅的雄鷹,頭盔皆為半面盔,盔頭前傾如利爪;随後是蘊含力量的赤甲,褐中發紅,顯得兇猛而爆發力十足,胸前雕着猛虎,盔頂有紅纓;最後則是黑甲,黑甲士兵體格龐大,铠甲堅硬如石,胸前雕着熊頭,頭盔厚重,抵禦力強。

沒有張揚和狂傲,沒有霸氣和強橫,整個隊伍低調而別致,行進沉默卻敏捷,大有身經百戰之态。

京城的百姓何曾見過這種場面,不由連聲叫好起來。

“寅将軍!”“寅字軍威武!”“天朗萬歲!護國軍萬歲!”一時歡呼雀躍之聲不絕于耳。

百姓們熱情的沖上前來要與将士們握手。

“将軍,”見百姓們這麽激動,陸遠看向寅不歸征求意見。

“嗯。”寅不歸應了一聲。陸遠眉開眼笑,“傳将軍命令,放慢步伐,響應百姓。”

“嘩——”井然有序的步伐在聽令一刻瞬間變慢,四周的将士也停下來接受百姓的饋贈,同時行軍禮以致謝,一時軍民齊樂,氣氛融融。

寅不歸坐在馬上,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微笑。将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能夠被人珍視和尊重,這些犧牲也不算白費了。

吹鑼打鼓的禮儀隊,興致昂揚的跳着扭着,振耳的炮聲鼓點聲彌漫街巷。

路邊的一家高級酒樓頂層包廂裏,六皇子和九皇子站在窗前。

“想不到朗寅釋還挺有氣魄,這軍隊管理的不賴。”六皇子陰沉的聲調如同從冰窖裏來,雖然是一句誇獎,卻顯得意味不明。

九皇子不屑道:“不過是在邊關打仗打了幾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夫,估計連漂亮女人都沒見過,這種貨色有什麽厲害的。”

“哼,你看誰都是垃圾。”六皇子冷哼了一聲。

九皇子輕蔑一笑。“輪到本王正眼看的人還不多,走吧,你看也看過了,陪我喝酒去,新來了一批姑娘,說是番邦進貢的異域風情,這等好滋味,不如一起去嘗嘗?哈哈哈……”九皇子露出淫、邪的笑容。

六皇子從窗外收回了目光,眼神陰鸷。

“你這流連花街柳巷的性子,早晚得出事。”

“能讓我出事的人,還沒出生呢。”九皇子不以為然。

“走吧。”

————————————————火辣辣的分割線————————————————

兩闕城牆上,樓閣四座,明廊相連。

城門旁,三米高的石獅怒目威嚴。穿過宮城的城門,視野瞬間開闊,碧空下,琉璃金瓦、飛檐翹角的議事大殿坐落在層層高臺之上,磅礴的帝王之氣以亘古不變的端莊肅穆,萦繞在心頭,讓人心生敬畏與臣服之意。漢白玉石砌的欄杆雕刻着盤龍圖案,吉祥瑞獸的雕像位列道路兩側,栩栩如生一如往昔。

寅不歸跟着錢公公朝大殿走去,黑鱗甲因摩擦發出嗡嗡的輕鳴聲。錢公公是皇帝朗沐威的諸多親信之一,今日受命,特地來迎接寅不歸。

皇宮永遠不可能像家一樣,數好你歸來的日期,親人相扶持着,給你一個巨大的驚喜。宮廷有着它的規章,管理着龐大的人口,某種程度上就意味着冰冷。寅不歸許多時候寧願自己有一個平凡的家庭,普通的父母,簡單溫馨的生活。家人親自下廚做得飯,比滿漢全席的流水大宴更讓他感覺幸福。

可惜很多事情,沒有選擇。

穿越一扇又一扇門,腳步聲在空曠的地面上顯得微不可聞。

大殿門前,站着一排金甲衛,金甲衛是禁衛禦林軍的象征,時刻保護着皇帝的安危。

“恭迎寅将軍歸來。”金甲衛首領張騰向寅不歸點頭示意,卸去了寅不歸随身的佩劍。

寅不歸邁步進入大殿,雕刻滿盤龍的金柱撐起高聳的大殿,身着青赤兩色的文武官員羅列于兩側,正中央的高臺上,正大光明的匾額下,一襲明黃色格外紮眼。而皇帝的兩側,皇子公主們站成排,安靜的陪襯在旁。

寅不歸徑直向前走去。

一時群臣鴉雀無聲,紛紛打量着這黑甲紅披,如地獄使節般的人物。他氣度不俗,仿佛擁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

寅不歸摘下戰盔,露出年輕俊秀的臉龐,目光如炬,直視龍椅上之人。

“微臣寅不歸叩見皇上。”

一言未畢,他又道一聲,“兒臣朗寅釋拜見父皇。”字句铿锵有力,清晰入耳,這才撩開衣袍,單膝下跪,恭恭敬敬的行了個禮。

聽得衆臣聞聲色變,寅不歸居然就是那從不被提起的七皇子?!

皇子公主也面面相觑了一番,他們其中許多人都沒有把寅不歸和老七聯系起來。

“竟然是七皇子殿下!傳聞他去了邊疆歷練,便再無動靜,原來已成為鼎鼎有名的戰将!”

“屢戰屢勝才這麽年輕?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太讓人意外了,竟然無人提起此事!”

“好!”朗沐威坐在龍椅上,從朗寅釋一進殿開始,那陰沉的雙目中便泛起精亮的光芒,看着眼前如嗜血修羅般的兒子,仿佛看到了馬嘶疆場,勁風黃沙,如同實現了自己壯年時未曾實現的夢想。“不愧是朕的兒子,好一個天朗護國軍統領!”

朗沐威起身,龍袍襯得這位皇帝更加威嚴,他已經蒼老的面容上有着不容置喙的殺伐果斷,五官棱角堅硬的可怕,身材高大,虎目峥峥,在寂然時發出陰鸷的光。

只是此刻,他從龍椅上疾步下來,眼裏閃着與平素迥然不同的興奮,急急扶起跪在地上的朗寅釋。

“朕的寅兒回來了!好啊!讓父皇好好看看你。”朗沐威望着這張既堅毅又淡泊的面容,褪去了青澀和稚嫩,有着棱角清晰的俊秀,仿佛有自己果斷強勢的脾性,卻又更多,像當年琳兒的溫和、恬淡如水。一時間,感慨萬千。

“時間過得真快,你母親已經走了有十二年了。寅兒成為大小夥了,父皇也老了。”皇帝朗沐威松開扶住朗寅釋肩膀的手,向大殿外的天空看去。

“長空到底是雄鷹展翅的地方,你磨煉得很好!你母親在天之靈,會欣慰的。”

朗寅釋聽到“大小夥”一詞時,微不可見的皺了一下眉。“父皇遠見,派兒臣前往邊關,兒臣亦覺收獲良多。守護天朗的山河,不負父皇的期待,是兒臣的使命與榮耀。”

“嗯,心性成熟不少。”皇帝贊賞的看着他,“諸位愛卿,朕的七皇子回來是大喜事一件,朕這個兒子,為朕守邊關多年,立下非凡戰功,朕甚慰!正值西陵國七公主也在天朗游訪,雙喜臨門,傳朕的旨意,三日後辦一桌國宴,不僅宴賓客,也為功臣們接風洗塵,大家好好慶祝一番!”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等遵旨!”禮部尚書、內務部大臣封裕、饒光領旨退下。

“謝父皇厚愛!”朗寅釋也再次下拜。

“寅兒此番奔波回京,路途遙遠還未曾休息,你先回去好好歇息,晚上來尚書房陪朕和你的幾個哥哥用膳。朕也要和你商讨下關于護國軍的獎賞問題。”朗沐威見朗寅釋一身戎裝,沉重卻不曾換下,十分滿意,憐惜道。

“兒臣明白。”

“去吧。”

朗寅釋恭恭敬敬的從大殿退下時,并沒有注意到朗康轍身邊,有一雙美目,自他出現起,就一直緊緊的凝視着他。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屬于一個過渡章節,很多人物的性格都在這章中鋪墊。宮廷和邊關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花了很多筆墨去描繪,也是為了體現這個氛圍的轉變。

更文比較慢,盡量多寫,希望大家喜歡~~~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