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鏡花水月 她做事情,老是不按‘規矩’……

連勝成功說服見淵給了《蠻戰》應有的資源後, 便将所有心思放在了“作家關系維系部”最近的兩個案子上。

她連軸轉了很久,想休個假了。

下午三點,連勝給“及時雨影視”的老袁打了電話, 直接找上了門。

“及時雨影視”是創夢合作最多的影視公司,“創夢”作為業界最有名的文學網站, 給“及時雨影視”輸送了不少優秀的改編小說, 這家公司裏有很多員工, 甚至就是從創夢的版權部和經紀部跳槽過去的。

老袁就是被“及時雨影視”挖去的一位版權經理, 他姓袁,名西盧,其實才四十出頭,但在以年輕員工為主的創夢裏,四十多歲已經能稱得上一聲“老袁”了。

等到了“及時雨影視”, 大部分項目經理都有個洋氣的英文名, 他的個人名片就成了“盧西奧”, 但熟人還是喜歡喊他老袁。

連勝已經來過“及時雨影視”很多次了, 大部分人都認識她,她只是來問個事情的, 也沒帶助理和法務,直接就去了老袁的辦公室。

“你真是稀客啊。”

老袁已經在辦公室裏等着了,他是福建人, 辦公室裏總是放着一副功夫茶茶具, 此時早已經準備好了茶局,就等着連勝入座。

“到底怎麽回事?創夢的專職編劇不多,好不容易有個簽約創夢的,怎麽就鬧到要打官司的地步?”

連勝也不和他客氣,直接開門見山地問, “別是紅河那邊不講職業道德吧?”

“要不是你親自打電話過來,這種新人編劇的事情我都不會去問。”

在老袁看來,和紅河合作的這個項目實在是個微不足道的小項目。況且紅河自己就有非常成熟的編劇團隊,要不是當初公司想買這個人的書,這個“珊妮”都不夠資格進紅河的編劇團隊。

“紅河對這個作者已經仁至義盡了,不但一開始就派了資深的老編劇帶她,還給她配了兩個助理幫她修改,她其實什麽都不寫都行,署名絕對少不了她的。”

連勝眉頭一蹙,“你的意思是,紅河是想拿她當擺設?”

這也算是一種“行業潛規則”,很多網絡作家轉編劇是為了刷資歷,只要個署名權,其實劇本裏一個字都不會寫。知道了作者的“需求”,影視公司經常會“對症下藥”,用這一點給自己的競争增加籌碼或者幹脆拿來壓價。

Advertisement

但從連勝接觸“珊妮”的經歷看,這個作者似乎不是個只想刷“資歷”的人。

“你對這個珊妮了解多少?”

老袁突然問。

“她是兩年前簽約創夢的。”連勝從不在背後說作者的是非,哪怕她也覺得這個作者有點“不近人情”,“她專攻的是職場題材,本身又是有編劇功底的,在創夢成績還不錯,寫的兩本書都還算熱門。”

“你有沒有想過,她既然是當編劇的,為什麽跑到創夢去寫書呢?網絡作家轉編劇的多,你見過幾個編劇轉網絡作家的?”

老袁又反問。

連勝不明白老袁說這些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只耐性地等着他的下文。

“編劇的圈子和網文圈不同,是很窄的。一個編劇的水平和口碑怎樣,到以前的公司或工作室一打聽就知道了。”

老袁笑眯眯地給連勝倒上一杯茶,“我們當初願意加上給她參與編劇的條款,是因為我們查到她參與過《替身少女》的編劇工作,而且署名還排在第三位,那她至少是有過作品的專業編劇。”

《替身少女》是冰若夢的成名作,那是比李小白成名還早的一位美女作家,連勝之前還請她以自己的經歷,去開解那個丢了日記本的小女孩蘇晚晚。

冰若夢上高中時,寫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替身少女》,等她上大學時,這本書已經再版了好幾次,賣出近百萬冊了。

在出版行業日益蕭條的這個時節,一本言情小說出版時首印上個五萬都算是“大作”了,能賣出近百萬冊,可以看出這本書有多火。

因此,《替身少女》的改編劇天生就自帶“火”的基因,再加上當時改它的那個公司也很重視這個項目,《替身少女》的同名電視劇上線後反響不錯,普遍都認為劇比書還要豐滿些。

《替身少女》小火了一把,參演的演員們也吸了不少書粉的紅利,現在都成了二三線的流量明星。

“但是吧,等到了項目啓動階段,紅河那邊就發現這位作者有點‘難相處’。”老袁說話的風格很“含蓄”,“所以他們就去之前給替身少女做劇的那個公司打聽了下,才發現這位新人編劇以前在公司裏名聲就不好……”

“她不是科班出身的,基本功不紮實就算了,還喜歡對不屬于自己的工作指手畫腳,完全聽不進專業意見。叫她修改劇本時速度倒是快,但是老是不按上面的要求改。”

這個圈子的人都精得像鬼,能把話說的這麽不客氣,那說明這個“珊妮”是真的“犯了衆怒”了。

“最令人诟病的,是她做事情,老是不按‘規矩’來。”

***

“你這人做事,怎麽老不按規矩來?”

露西将一疊稿子拍在胡珊妮的桌上,臉色難看的要命。

“我不是讓你完成原著劇情的部分嗎?你為什麽不老老實實寫,老是要改編?你那麽喜歡夾帶私貨,怎麽不自己寫原創劇本呢?!”

“我沒原創啊。”

這一個禮拜,胡珊妮已經習慣了被同事們當“透明人”,對于露西的咆哮和斥責,她居然一點都不惱火,反倒覺得受寵若驚,“我這不是在原著劇情上進行的修改嗎?”

自從露西在讨論會上“一鳴驚人”後,這個項目的劇本大綱和分集工作就交給了露西。

在經過露西“潤色”後,這本只有十八萬字的言情小說,硬生生被擴充成了二十六集的體量,所以就要增添很多“原創”的劇情部分。

衆所周知,編劇進行“藝術再加工”的部分是很容易挨罵的,水平不夠很容易被人罵“魔改”,所以對于原著內容裏沒有的部分,公司委托的是兩個科班畢業、資歷較老的編劇完成的,其中一個自然是露西。

像胡珊妮這樣的新人編劇,則完成分集大綱裏原著原本有的內容,直接照着原著改就行了,哪怕剛畢業的新兵蛋子都能做好。

誰能想到,就這麽簡單的工作,胡珊妮又搞出事情來!

“這一段,原著裏很重要的‘名場面’,男主角借着酒意将女朋友帶回了家,吻了穿到女朋友身上的女主角。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接吻,你為什麽改了?為什麽要把這場吻戲放到第二天早上?”

露西為了怕這幾個新人亂改,還用紅線把原著裏所有名場面都标出來了。“你照葫蘆畫瓢都不會嗎?”

“可是你們不覺得這個劇情不合理嗎?”

胡珊妮指着自己寫的那一段,“喝得爛醉的男主角和女主角回了家,女主角剛剛大吐了一場,還是男主角給她換的衣衫……”

“這有什麽不合理的?這不是很浪漫嗎?這個男主角多體貼啊?!”

“先不提把喝醉的女朋友帶回家而不是送回自己家的事情。這種情況下怎麽能接吻?女主角嘔吐後刷牙了嗎?洗漱了嗎?她嘴巴不臭嗎?為什麽能吻得下去?”

這算什麽名場面?

就沒有人覺得這個場景不但不唯美,還很坑嗎?

這是什麽沒品的男主角?

露西難得地被“噎”了一下。

說實話,她還真的沒認真地去讀這一段,記憶裏只有印象這是男女主角的第一次接吻,換句話說,這是這部劇的第一場“吻戲”,非常重要。

“那也不能删,讀者會說我們魔改的!”

露西不以為然地說,“我們這個劇已經很清水了,明明是個言情劇,親熱戲幾乎沒有,這場吻戲是重頭戲,你可以去掉她吐了的劇情!讓女主角醉得唯美點!”

“可是……”

是你們說,情願删,都不能改的啊!

看到露西惱怒的眼神,胡珊妮嘆了口氣,把話咽了下去。

“我知道了,我改。”

在露西和胡珊妮的争執過程裏,這個項目的幾個編劇都在偷偷關注着他們的交流,默默地吃瓜。

雖然接觸時間不長,也不知道這個新人“胡珊妮”的水平如何,但大部分人心裏都已經有了個預感——這個新人在這裏肯定待不長。

因為是新人,她還不明白,改編工作和原創不一樣,個人的意志在整個團隊分工裏并不重要,編劇就是一群“匠人”,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改編和創作就行了。

“不出錯”遠比“要出彩”重要,而如果“忤逆”了劇本策劃和主筆,有可能自己寫的東西被删到連個署名的資格都沒有。

胡珊妮沒有資歷,沒有後臺,沒有作品傍身,卻有這麽多意見,如果按這個工作态度工作下去,不是自己受不了離職,就是上司受不了把她開了。

這麽一想,其他人越發懶得花時間和感情和她溝通交流了,連面子上的客氣都不想做。

為什麽要在一個注定要走的人身上浪費精神呢?

對于胡珊妮來說,她倒沒有什麽“挫敗感”。

在“霸刀刀工作室”被磋磨的那半年,她早就被甲方和霸刀刀“歷練”出來了,她不怕反複修改,也不怕被人訓斥。

她有一腔編劇夢,她什麽都能忍受,唯獨不能忍受沒有活幹。

“要怎麽讓一個十七八歲大的女主角,醉得“唯美”呢?

胡珊妮看着原著,頭都要撓破了,開始想自己十八歲的時候。

不行,不能想,自己十八歲的時候一天到晚都在頭疼功課做不完,刷題都來不及了,哪裏有時間去談戀愛?

談戀愛就談戀愛,要她跑到酒吧喝到爛醉如泥,OMG,不敢想!

最重要的是,這樣的情節有什麽價值呢?

胡珊妮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編導裏也有個“編”,她自己後來也自學了很多國內外知名編劇的網課。

她的想法很樸素,她始終認為,一個故事必須要有個主題,哪怕是戀愛劇,也該有。

這個主題不是在想法裏表達,不是用臺詞表達,而是該在故事裏慢慢讓觀衆去發現。

這個主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是能讓別人看完這部戲後有所收獲的。

冰若夢的故事不是不好,但是還是“膚淺”。

在這種“膚淺”的故事上進行的改編,如果不能抹平邏輯上的BUG和人設、劇情上的不合理,哪怕劇情在豐滿,沖突再劇烈,那也是鏡花水月,都是浮于表面的“熱鬧”。

“誰在乎呢?”

胡珊妮再次看向自己的記事本,在心中自嘲,“我連自己的作品都沒有,哪來的資格去對別人的東西評頭論足?或許,他們還會想……”

——你在這裏說的頭頭是道,輪到你寫的時候,恐怕還不如別人呢!

想到這裏,胡珊妮突然一怔。

輪到我寫……

我寫……

寫?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