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節

戚候在房外,又焦心,又不敢高聲說話,急得直打轉。有個別眼尖的瞧見大聖趕到,便紛紛迎上前去敘長問短。大聖此時也無暇寒暄言笑,只道,“衆位不必發愁,我帶來靈丹,包他傷勢無礙。”

他腳步匆匆進入房內,醫官聞聲慌忙起身,将其讓至床前細看。但見玉龍面如金紙,呼吸微弱,自大聖與他相識以來,從未見他這般憔悴可憐,一時有些心疼,從懷中摸得了那羊脂小瓶,倒出一枚金丹,丹丸不過半個指甲大小,渾圓瑩潤,隐隐透着光亮。只片刻工夫,房內便已香氣四溢。

大聖将藥丸安入玉龍口中,金丹入口即化,不久便血脈和動,氣息平穩。又過了半柱香時間,玉龍臉色稍有好轉,只是遲遲不醒,有如沉睡一般。大聖皺眉道,“料想金剛不敢诓我,此藥當是對症,怎麽卻不見靈驗?”

那醫官在旁思忖一陣,壯着膽子進言道,“金丹主內,須得一大法力者以清氣度之,方能生效。”

大聖暗道,是了,當年在烏雞國用老官兒的丹藥救那國王,也是這般。當即俯身低頭,把個雷公嘴噙住玉龍雙唇,輕送一口氣。清氣下入咽喉,過重樓,轉明堂,徑至丹田,又從湧泉而返。須臾,玉龍已然氣聚神回,明目微啓,第一眼便望見大聖,輕輕叫了一聲,“師兄!”

大聖笑道,“總算撿回小命。”此時敖廣、敖閏兩位龍王進了房內,寬慰玉龍,拜謝大聖,不一而足。門外衆人見玉龍化險為夷,便也都放下心來,各自散去。

終究玉龍大傷初愈,須妥善息養,二龍王也不久逗留,又與大聖說了幾句,便率醫官、仆從衆人離去,房內一時只餘大聖與玉龍師兄弟二人。

玉龍方才已聽父親述說大聖如何勇退惡敵,得丹藥,度清氣,救活自己,只是大聖與金翅雕的一番英勇搏鬥乃是在九天之上,龍族也知之不詳,玉龍只覺自己錯過良多,便央大聖細述前事。橫豎閑着作陪,大聖便一五一十地都說與他聽。

聽到最後,玉龍一把扯住他袖子,睜大眼睛道,“你怎麽,怎麽能當着那麽多人的面……”

大聖鎮定道,“當時一心救你,哪有心思糾纏什麽勾當?救人是十萬火急之事,旁人看便看了。”

玉龍自然是不願讓他倆的好事傳得人盡皆知,平白生出事端。然而見大聖光明磊落,不談風月的坦蕩神情,心底又有些酸澀澀地不是滋味。

大聖将他明眸中的黯然神色看在眼中,嘆了口氣,傾下身貼上他的唇。正如他自己所言,方才口唇相觸只為救人,此時的親吻帶着難得的溫柔體恤,才是真正的輾轉纏綿。

只聽他在玉龍耳旁輕聲道,“顯聖兄長常說他家那個不省心,從前我還笑話他二人,如今看來,自家也是一樣。”

雖然只字未曾寬慰,卻比世間什麽花哨的言辭都更教人安心。玉龍心潭裏那些酸意頃刻消融,滿滿的都是甜蜜,悄悄将透紅的雙頰埋入對方肩窩。

注三:原着中未敘楊戬全名,僅稱“二郎顯聖真君”,大聖稱其為“顯聖大哥”、“兄長”。故文中沿襲原着相關說法,以真君代名。

六 不如歸去 回家成親

Advertisement

大聖又道,“據金剛所言,服藥後須靜養七七四十九日。你想留在這龍宮,還是回山住?孩兒們雖然鬧騰些,但大都活潑乖巧,可以陪你解悶。”

玉龍原先以為他說的“回山”是指回靈山,後來愈聽愈不對,竟是要自己随他到花果山居住養傷,不由怔了怔,道,“去你那兒?”

大聖笑道,“他處雖好,卻不是家。”

玉龍俊臉微紅,“哪有這話?我龍族擎天架海,鎮脊司鐘,從沒聽說過住在深山裏的。”

大聖故意正色道,“我在水簾洞裏給你隔了專門的澡堂子,後山還有任你玩耍的溪澗河谷,怎麽不是家了。”

玉龍心中一時掀起波瀾。他少時被家中告作“逆子”,如今四海龍族與他親近,不過因為他得了功業,修了金身,彼此心照不宣;如今長居西方佛境,修身參悟,卻也終非故土。此時聽得大聖輕描淡寫一席話,心潮澎湃,竟幾乎落下淚來。

他的師兄,好似天地間最尖銳的鋒芒,總是直指自己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又像是世上最堅固的铠甲,用他不輕易示人的體貼入微,嚴實地将自己護在其中。

倘若自己還能擁有家,一定是在他的身旁。

有君如此,便是山海之盟。

玉龍垂眸斂目,掩去眼角淚星,輕咳了一聲,道,“我若是,若是想留在龍宮,那你呢?你那些孩兒們都會惦記你。”他這是試探之辭,想着大聖若疼他,自必說那我也留下陪你。

哪知大聖點頭道,“說得是。所以我這就要回去了,你若留下,我就變個分身給你,就坐這床沿邊上。什麽時候想我了,就看一會兒。”

玉龍脫口道,“誰說我想留下了?”

大聖含笑看他。玉龍回望着他,認真道,“我同你一道回去。”說完這句話,他忽然覺得心中豁然開朗,那些陰晦的溝壑角落也一并亮堂起來,臉上也不自覺地露出笑容,重複了一遍道,“我同你一道回去,一刻也不挨了。”說罷掀了被子就翻身下床。

他雖全身酸軟,法力折損,然而金丹畢竟靈驗非凡,此時下地行走已無大礙。二人便即向龍王辭行,攜手一徑返回花果山。

甫一回山,二人便被眼尖的小猴兒們遠遠地瞧見,一擁而上,爬的爬,摟的摟,片刻工夫,玉龍身上便挂了六七只小猴兒,大聖身上挂得更多,連頸脖子上都吊了一只。這個要大聖帶他們操練,那個要陪玩耍摘桃,直鬧得不可開交。

然而大聖是猴裏的精怪,山裏的尊主,哪還有他哄不好的?三兩句就安撫了衆孩兒,先将玉龍帶至後山溪澗,“你安分在這裏養傷,切莫胡鬧。七七四十九日,一日都不可少。”

玉龍滿口答應,搖身一變,化作胳膊粗的一條小龍躍入溪中,蹿上跳下,嬉水不止。大聖蹲在溪旁道,“都說猢狲沒坐性,你怎麽比我還來勁了。”

玉龍開心地用尾巴拍擊出水花兒,雙眼亮晶晶地說道,“入鄉随俗。”

大聖調侃道,“哦,肯跟我姓孫了?”

玉龍從口中噴出一道細長水柱,直射大聖面門,随後長尾一甩,也不敢看水柱射準了沒有,轉身潛入溪底,再不出聲了。

山中歲月長,一晃過了月餘,玉龍無憂無慮,潛心休養。起先幾日不大有精神,一直窩在水底,待身體漸漸好轉,日子也越過越舒心起來。每日均有猴兒送來上好的新鮮水果,任他享用。有時一幹小猴兒眼巴巴地央求他潑出幾道水花兒玩,或是在泉溪中打一會水仗,他也大方配合。

不過由于養傷為先,大聖建議玉龍這四十九日內都顯以龍形,不急着變回俊俏後生。而他本人除了每日例行的點卯操練,其餘時光也清閑得很,便也總來相陪。偏生這兩個都是坐不住,學不來人家花前月下喁喁低語,索性就一道在水中嬉戲。大聖自得了玉龍前度所贈的辟水珠,如今即便潛入深洋大海,也是自由自在。

玉龍在泉溪中現作七尺餘長的小龍,大聖就變作一只稚氣未脫的小奶猴,騎着小龍乘風破浪,逗魚戲蝦。只是玉龍身體未愈,不宜疲憊,玩耍了一會便須歇息,他就去附近樹上摘來果子,與小龍分着吃。

不覺已到第四十九日上,玉龍早晨吃了六枚水漉漉的蜜桃,在水裏游得厭煩了,便同大聖商量上岸。大聖見他身體确已大好,便從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一幌,片刻變成數十丈高,鬥來粗細,直直地立在地上,給玉龍攀着玩。

玉龍躍出水面,灑下碎玉萬斛如雪散,龍鱗在陽光下金光熠熠,爪下瑞雲升騰,長身盤上鐵棒,幾下便攀至頂端,舒服地甩了甩尾巴。

大聖也不急着變回來,仍舊是小奶猴的模樣,背靠如意鐵棒,盤腿而坐,搖晃着腦袋,不時在身上抓一把。

玉龍自高而下俯視他,問道,“做什麽呢?”

大聖答曰,“曬毛。”

玉龍忍不住笑出聲來,難得見自家這位師兄顯出這般無害的模樣,一時起了戲弄之心,龍尾輕搖,默念口訣,自一旁溪中引了數道水流來澆他。

細長水柱從天而降,大聖側身猶避之不及,胳膊上的毫毛盡數濕透。他站起身,變回了本尊,仰頭望着鐵棒頂上那條作怪的小龍,道,“泥鳅兒,鬧什麽。”

小龍長長的尾巴得意地甩來甩去,“玩。”

大聖身形敏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