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茶水攤
回到省城,田馨把從林家帶來的東西和兩只褪了毛的肉雞一起交給了趙桂芬,趙桂芬連忙擺手:“這兩只雞你留着,要不要給你媽送一只去?”
趙桂芬問的小心翼翼,關于沈紅纓,田馨不想跟蘇家人說太多,淡淡道:“我娘家條件好,也不差這只雞吃,媽,這兩只肉雞交給你,怎麽吃你定。”
趙桂芬重重的點頭,家裏院子也養了幾只雞,下蛋的雞和過年吃肉的雞都有,現在不像前些年,養雞養鴨不限定數量了,可老百姓家裏條件都一般,也沒有太多額外的糧食喂雞,所以家家戶戶雞養的也不多。
現在這會又不是逢年過節,誰家也舍不得殺雞打牙祭,這可是兩只肥美的大肉雞,趙桂芬心裏琢磨着,打算晚上先炖半只雞給孩子們改善夥食。
趙桂芬廚藝好,田馨在廚房幫忙打下手。
廚房的窗戶是拿塑料糊上的,現在已經有了幾個破洞,冷風一吹,站在廚房忍不住打個冷戰。
罐子裏還有一點白糖,趙桂芬挖了一點出來,倒了點葷油炒糖色,雞肉早就焯了水,白花花的雞肉盛了小半盆,家裏沒什麽調料,只有一點幹辣椒。
蔥花炝鍋放點辣椒炒出辣味,趙桂芬手忙腳亂的把雞肉下了鍋,沒多久就能領上供應,窗臺上的醬油瓶還有小半壺,趙桂芬看了一眼,踏實不少,調料怎麽用得精打細算着,一家人的供應有限,不計劃着吃都挺不到年底。
現在好了,田馨主動把供應本交給了趙桂芬,說以後全家人囫囵在一起用,雖然趙桂芬不明白田馨為什麽突然轉了性,但總歸是好事,她也沒有深究,一家人和和氣氣是最美滿的。
雞肉的香味飄了出來,隔着老遠都能聞到,剛放學的蘇蔚蘭像兔子一樣竄到廚房,驚喜道:“媽,今天吃雞?”
趙桂芬抹了抹汗:“你嫂子帶回來的肉雞,晚上咱們炖半只吃,快回去寫作業,往廚房紮幹啥?”
轟走了蘇蔚蘭,趙桂芬又問:“真不用給你娘家媽送點?”
田馨嗯了一聲:“咱們自己吃,我都結婚了,哪有整天往娘家送東西的道理。”
聽到這話,趙桂芬心情爽利,兒媳婦終于想通了!
晚飯十分,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唯一的一個大雞腿,趙桂芬夾到了田馨的碗裏。
田馨望了望舔唇的弟弟妹妹,又把雞腿夾到蘇蔚蘭的碗裏:“蔚蘭吃吧。”
Advertisement
蘇蔚蘭小聲的說了謝謝,又把雞腿夾到弟弟碗裏,一家人吃飯的功夫,聽到外面有人說話:“馨馨在家嗎?”
田馨抱着飯碗迎出門,一看,是她媽沈紅纓。
沈紅纓從大老遠就聞到了飄香的雞肉味,她努着鼻子,一眼瞥到了飯桌上的半碗雞肉,涼涼道:“哎呦,我不趕巧,你們吃飯哪。”
沈紅纓咬着後槽牙,蘇家人吃的條件不好,遠遠不如他們家,今天竟然吃上了炖雞肉,她都好幾個月沒咂摸過雞肉的香味了,她瞅瞅田馨,田馨放下碗:“我吃完了,媽,咱們出去聊。”
沈紅纓盯着碗裏的雞肉戀戀不舍,被田馨挽着出了門。
“我婆婆殺了一只肉雞,說給我們補補身子。”
“哎呦,你婆婆也太不會過日子了,又不是逢年過節,雞說殺就殺?這什麽人家。”
“媽,你找我啥事?”
提到正事,沈紅纓斂了情緒,道:“我聽同事說,知青辦已經開始安排工作了,通知你了嗎?”
“沒有,我還不知道這個消息。”
沈紅纓跺跺腳:“你可得盯緊了,你們下鄉的人多,城裏就這麽點工作,可別到時候安排不上。”
沈紅纓又道:“我找你妹妹的班主任談話,她成績不好……唉!”
“媽,到時候再說。”
田馨的态度有松動,沈紅纓高興,田靜要是考不上學,鐵飯碗也有着落了!
第二天,田馨又去了一趟知青辦,沈紅纓說的沒錯,下鄉知青的工作已經開始安排,已經有知青做了體檢定了工作單位,下個月就可以去上班報到。
田馨隔着玻璃窗問,知青辦的工作人員不耐煩道:“等通知等通知,我們說了多少遍了?工作安排沒那麽快!”
“同志,我已經回城半年多了,工作多久能安排?”
“不清楚,等體檢通知。”
田馨還想說什麽,後面有人拉拉她衣袖,田馨回頭一看,是鄭小梅。
“田馨,別問了,幾個月輪不上咱們。”
“馮耀慶和孫秀雲都有工作了,好像家裏安排的。”鄭小梅又說道。
田馨嘆口氣,想找個工作,怎麽那麽難。
鄭小梅的工作也快有了着落,在供銷社當售貨員,這可是搶手工作,誰家有個售貨員,走路都能挺直腰杆,田馨着實羨慕。
先端上一個鐵飯碗,後面想辦法考大學,這是很多年輕知青的想法。
鄭小梅說,她不打算參加高考,上學期間她學習成績就一般,有了穩定的工作,她就知足了。
兩個人提起了鄭小梅的大碗茶生意,鄭小梅嘆氣:“田馨,我真佩服你,我可沒你那麽多想法,我就想有個工作,結個婚生個孩子。”
知青辦的工作還是沒着落,田馨已經死心了,工作指望不上,她還是需要抓緊賺錢。
大碗茶的生意成本不高,一點茶葉,一點熱水,支個攤就行,大不了賠點錢。
說幹就幹,田馨已經在省城晃悠了好幾天,研究好了人多的位置,就在景點附近,周圍還有熱鬧的商業,平時人很多。
現在天冷,伸出手都凍手指頭,在街上的飯店食堂消費都需要各種票據,可田馨的大碗茶不一樣,三分錢一碗價格不貴,另外什麽票都不用拿。
關于田馨做生意,趙桂芬心裏是不樂意的,她是傳統思想,覺得兒子每個月寄錢回來,兒媳婦踏踏實實在家就行了,出去抛頭露面幹啥,既辛苦還賺不到錢。
不管別人怎麽想,田馨是打定主意要做生意。
最後的蜂窩爐讓田馨犯了難。
冬天的熱茶需要燒水,那必然離不開蜂窩爐子,蜂窩煤每年冬天都有供應,雖然緊巴,但從家裏挪點出來就行,可蜂窩爐可沒有多餘的,家家戶戶冬天只怕不夠用。
蘇蔚蘭給田馨出主意:“咱們東邊的陳奶奶是孤寡老人,她家一整個院子,沒準就有多餘的蜂窩爐子。”
陳奶奶?田馨對她有印象,陳奶奶出身不好,好像是什麽大官家的女兒,兒子丈夫已經去世了,現在只剩下她一個人孤苦伶仃,論起住房條件,陳奶奶是方圓幾裏地住的最好的,坐北朝南的大院子,裏面有好幾間屋子,聽說侄子外甥都指望呢,就等着陳奶奶咽氣了搶房子。
陳奶奶今年七十多歲,身板還很硬朗,聽到田馨要買蜂窩爐,她帶着田馨去了裏間房:“我一個老太太,冬天燒一個蜂窩爐就夠了,這有倆閑着的,你拿一個去用吧。”
田馨自然不能白拿,非要給陳奶奶錢,陳奶奶推辭道:“我老頭是烈士,政府每個月給我錢花,我就用一個蜂窩爐子,剩下的擱着落灰,你拿去用,蔚冬是個好孩子,前幾年沒少幫我這個老太太的忙,你是他媳婦,也是自己人,別跟我客氣。”
陳奶奶拉着田馨的手,又問了問她和蘇蔚冬的事兒,滿意的點頭:“都是好孩子,兩好并一好,以後日子差不了。”
有了蜂窩爐,田馨開始擺起了大碗茶的攤位。
廂房裏落灰的雙輪板車被田馨推了出來,十五分鐘的路程,每天出去擺攤幾個小時,田馨先看看查熱茶有沒有人買。
第一天出攤,田馨趕上了一個大冷天,外面飄着雪花,田馨穿上了軍大衣,戴上了厚厚的棉手套。
這條街上溜達的人不少,下雪天的氛幾聲,茶水攤無人問津。
到了晌午,田馨還一杯熱茶沒賣出去。
周圍景色好,配合上紅牆綠瓦的古代建築,別有一番韻味,田馨看見,有脖子上挂着相機的老人四處取景。
田馨有點氣餒,天寒地凍的,她的腳凍的有點僵,有位女同志過來問:“同志,買茶水需要票嗎?”
田馨站起來,連忙搖頭:“不需要,三分錢一碗,什麽票都不要!”
對方松了一口氣,從懷裏掏出三分錢遞給田馨:“今天可太冷了,我要一碗茶!”
順利賣出了第一碗熱茶,田馨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牌子上田馨只寫了價格,沒有标注不用票,難免讓人犯疑。
計劃經濟時代,大家對各種票據産生了極大的依賴,路邊小攤雖然大部分都不要票,但人家也不是非這杯茶不喝,懶得問,也就走掉了。
田馨随身帶着筆,在牌子上添了一筆,一個鐘頭,田馨順利的賣出了五杯熱茶。一位老者喝了茶搖搖頭:“這茶有點淡。”
田馨嘗了嘗,覺得茶葉的滋味剛好,茉莉花的香味也很濃郁。
半天下來,田馨賣出去了十二碗茶,賺了不到四毛錢,萬事開頭難,今天雖然沒賺到什麽錢,但田馨想,只要她堅持下去,獨一份的大碗茶生意,總能越來越好。
回到家,田馨開始琢磨老者的意識,老人家說茶沒滋味。
開始田馨沒琢磨明白,後來她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