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改制(修)
神熇四年正月,廷議,神熇正式提出了改制之意。
源時立在大殿上說明了為什麽要改制,這是神熇的意思,也是他的想法。在衆人面前,他當然不能說得像是自己的小心思,也不能顯得咄咄逼人。
按照源時立的意思,就是巫神改制至今,幾百年的時間,很多東西已經不合時宜,得改改了。至于怎麽改,該什麽,那是接下來要讨論的事。
巫神改制,最要緊的目的就是限制神族,所以十八勳舊獲利頗多。大殿上的人,多半是巫神改制的受益者,猛然聽到這般議論,不由驚愕。
源弘謇如今是大祭司,即大巫之首,他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國家法度,因時制宜,巫神改制拒今近三百年,多有不合時宜之處,弊端頗多,正宜革新。”
大祭司是衆人景仰之人,他說的話,先不論對錯,總是影響頗大的。所以,這番支持“神熇改制”的話一出,又驚倒了一片。
誰知道,接下來,首座長老宣本頤也說出了類似的觀點。作為首座,他首先說了自己上任以來發現的種種弊端,然後才道:“巫神改制,沿襲數百年,有利有弊,當興利除弊,因事制宜。”
這是支持的态度,但宣本頤話鋒一轉,又表達了另一層意思,“臣聽說外邊有些議論,說什麽盡廢巫神之制,複聖母之法,這也是大錯特錯。萬事皆為權宜之計,不必泥古不化。”
這意思是,改制是可以的,甚至什麽都可以改,一切皆是權宜之計,複古卻是不行的,絕對不行。
大殿上安靜了下來。
代表神官的大祭司源弘謇,代表文官的首座長老宣本頤,都表達了類似的意思,都是支持神熇的。現在,大家将目光轉向尚未表态的武官之首——督軍府大都督、翊武公桓茂。
出人意料的是,桓茂緩緩站了出來,叩頭道:“臣已老病,時日無多,不堪大事,請主上準許臣告老還鄉。”
這話又震驚了大殿上諸人。
桓茂在這個時候說這樣的話,明顯是不準備合作,情況比直接出面反對還要嚴重。因為他的身份地位,這話的分量,不可低估。
還有一點,桓茂是神烻時代過來的人,如今大祭司、首座都換了人,他難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意思,想要告老也是可以理解的。就是,什麽時候說不行,非得這個時候說。
神熇已經做好了準備,但她也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前面還好好的,桓茂一出來,什麽都變了。
Advertisement
要怎麽處理桓茂告老這件事?直接同意是不可能,就算是真心告老還鄉,也得再三挽留然後放行,否則不足以體現對老臣的優待,反而讓自己表現得刻薄寡恩。但是,桓茂此舉,真像是示威。
神熇否決了桓茂告老還鄉的事,好言好語再三挽留,就這樣下了殿。也因為這樣,改巫神之制的提議,并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之後,神熇與源時立讨論複古的可能性。這個時候的源時立,已經改任講官,專門在神熇跟前談古論今。
源時立向往古政,這一點神熇是知道的,早在一同返回洵都時就看出來了。今日的源時立,似乎比那時候成熟些。
“桓茂要告老還鄉,就是給主上下馬威。當年巫神改制,何嘗不是千難萬險,一旦成功,後人因襲,反倒不敢再做什麽了。如今局面,與當年巫神所面對的,又算什麽?”
巫神當年還是大祭司,以大祭司身份攝政,有生死之憂。現在的神熇,剛剛平定了穆剡的逆亂,又掃平北狄,可以說是威信已立,大權在握,二人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提到巫神當年的成功,就提醒了神熇一件事——巫神之所以随心所欲,就是因為得到了大将桓啓的支持,也就是手裏掌握了軍隊。
桓啓就是翊武桓氏的祖先,第一代翊武公。此後,桓氏一族與軍隊密不可分。如果翊武桓氏不支持,就說明了軍隊的态度,這會反過來影響神官和文官的态度。一旦這些人鐵板一塊,神熇也不可能再做什麽了。
神熇蹙眉,她自從做了神尊,每次要做什麽,都是前赴後繼的阻礙,沒幾件辦得順順利利的。誰說當了神尊,就可以萬人之上,随心所欲?
源時立察言觀色,知道神熇有所動搖,趕緊出言鼓動,只聽他道:“大刀闊斧的改革,震動太大,阻力重重,觀今日人心,多半是不願的。既然不能有大的動靜,不如舍棄改制之名,漸變巫神之法。”
大刀闊斧,甩出改制之名,如果不能實行,反而受其害,不如舍棄虛名,而求實利,悄悄廢棄巫神确立的那些制度,從實質上掏空“巫神之制”。
這是個好辦法,神熇就問源時立:“依你說,從哪一出下手?”
源時立道:“巫神之制,最要緊的有三條。第一,靈前掣簽,這是個好法子,主上也是因此登上大位,不必廢除。第二,巫神廢除了伴讀之制,有如剪去神尊羽翼,用心何其惡毒。然而,伴讀之制,廢除容易,恢複則難,不急于一時。第三,巫神不許神族幹政,但又允許神族該姓以求富貴,這一招,比廢除伴讀之制更惡毒。”
屢屢使用“惡毒”二字,可見源時立的态度。
“臣以為,當務之急,應當是廢除不許神族幹政之令,重新啓用神族擔任官職。”源時立頓了頓,又提出了另一個建議,“還有,那些已經改姓的神族,應當允許他們恢複神族姓氏。”
神族子弟改姓,通常被人認為是一種背叛,如今要是允許已經改姓的神族再改回去,可不就是縱容了那些改姓之人的“背叛之心”?
神熇顯然有這樣的疑慮,源時立立刻說出了他的考慮。
“神都神族,人數不多,其中俊才更是少之又少,驟然啓用,只怕沒幾個能當大事。而改姓神族,遍布天下,身居要職者亦是不少,這些人一旦恢複神族身份,就可以打破神族不得幹政的禁令,可謂事半功倍。最要緊的是,主上可以挑出幾個榜樣來,委以重任,讓那些畏首畏尾的人,知道該跟誰走。”
這是個好主意,就是,把誰作為榜樣呢?就在這時候,神熇腦海裏浮現了一張臉。
随後,神熇用一道神谕廢除了神族不得幹政的禁令,同時允許已經改姓的神族恢複神族身份。
就在頒布神谕當天,平恩侯維翰等神族子弟被授予官職。孝和堂平氏恢複神族身份,改回原姓澹臺,平夙母女都改姓澹臺,小引、小皿改任殿前侍講,參預政事。
(特別說明,在後文當中,“平夙”這一稱呼不作改變)
這樣突然的“大動作”,當然引起了軒然大波。此時,衛謹的神都巡查署就發揮了他的作用。
衛謹揣摩上意,任情構陷,打開了殺戮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