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郭家人

李令薇:“兒臣別無所求,只盼父皇永壽。”

看她乖巧地在自己身邊,翊宗更開心了,有什麽能比這樣的言語更動聽呢?

“不行,我皇兒如此貼心,朕不可不賞!說罷,金銀珠寶首飾器物想要什麽?便是你要天上的月亮,朕也會派人為你摘下來的,哈哈哈!”

哪能真的去摘月亮?李令薇明白,不過是自己讨得了他的歡心。她假裝沉吟了一下:“若是父皇非要賞兒臣,那就賞一個承諾可好?”

“什麽承諾?”

“聽聞貴妃娘娘已經在給永昌挑選驸馬了,兒臣心裏羨慕永昌有母妃疼愛為她悉心盤算,兒臣的母妃卻不能看着兒臣大婚,這已經是一件憾事了。兒臣不願遠嫁,只希望能留在長安,可以時常去母妃的陵墓拜祭,若她泉下有知,也好知曉兒臣已經長大成人,有了驸馬,或許将來還有了孩子……”

“求父皇應允,讓兒臣自己選驸馬!”

她說到動情處,已然是淚光盈盈,勾起了翊宗心裏關于柔妃的記憶,只是他還是有點在意:“你可是已經有了意中人了?”

李令薇搖搖頭:“兒臣并沒有,兒臣是父皇的女兒,萬事都不會瞞着父皇的。”

翊宗心裏舒服多了。

“父皇,兒臣只是想在長安百家裏自己選一位驸馬,就像母妃愛慕父皇,父皇思念母妃一樣,琴瑟和鳴,相敬如賓。”

翊宗想了想,從前的柔妃确實是滿心滿眼都是自己的,直到最後的時候,她也是怕自己病中的容貌驚吓到自己,不肯相見。只隔着屏風說話,然後求自己好好照顧樂安……

再看眼下樂安出落的如此亭亭玉立心思純孝,翊宗覺得自己也算交代得過去了,頗覺臉上有光。

“好,朕就應了你,你起來吧。“

李令薇把所有能想到的話全都說了出去,低着頭跪伏在地上閉起了眼睛。當父皇說出那句同意的時候,她心裏是巨大的狂喜席卷而來。

有了這個承諾,她就不用擔心和親,也不用擔心貴妃會插手她的婚事了!

含涼殿舞劍之後,和親的事仿佛好像石沉大海,再也沒有任何消息了,可她到底安穩不下來。一日懸而未決,一日寶劍就仍然在她頭頂。再加上任性的永昌和看她怎麽都不順眼的郭貴妃,她不能再把婚事的決定權放在別人手上了。

于是她苦思冥想,才打算借父皇生辰這樣一個時候,讨他歡心,趁機提出要自己選驸馬的事。

沒想到她真的成功了!

不光如此,翊宗接着說:“除此之外,朕還有額外的東西要給你。封號你已經有了,等到你大婚的時候,封地也會有,按制公主當食邑三百戶,朕大方些,給你千戶吧,也算是給你的一點補償。”

還有這樣的意外之喜!

李令薇心裏喜不自勝,連忙又拜下去:“多謝父皇恩典!兒臣必将父皇的恩寵牢記心間。”

翊宗覺得自己收了禮物還做了滿足了女兒的願望,心下十分滿足,李令薇直到告退回了清輝殿,仿佛都還在夢幻裏。

她終于改寫了上輩子的命運。

終于遠離了南武,遠離了那個成為她噩夢的蒼蘇。李令薇忽然間覺得疲憊極了,這陣子她一直緊緊繃着神經不敢有太多放松,眼下終于能好好睡一覺了。

郭貴妃再次把娘家人請進了宮,這次不一樣的是,她的爹娘兄嫂都在場。

襄陽侯郭厚武原就是武将出身,等到女兒入宮慢慢成了寵冠後宮的貴妃,郭家的這個襄陽侯的位置也就越坐越穩,深受陛下信任。

襄陽侯世子郭和玉,也就是貴妃親哥哥了,膝下也已經有二子一女。

此刻一家人正襟危坐,讨論的還是永昌的婚事。貴妃寵愛女兒,在她的婚事上難免多思多慮拿不定主意。原本想的是結一門好親,也好為二皇子籠絡些助力,可是思來想去,就永昌那個性子,只怕籠絡不成反而結仇。

這樣一來她就把主意打到了娘家身上。她哥哥如今有兩個兒子,長子已經定了親事,那次子和永昌年歲差不多,又是個好性子的,将來必不會欺負永昌。何況郭家本來就是永昌的外家,哥嫂就是永昌的舅舅舅母,這親上加親的事不也是錦上添花嗎?

她這才把娘家人請進宮商議,只是這話才說出口,世子夫人也就是她的嫂子劉氏就不願意了。

“娘娘這是什麽意思,讓我家小二尚永昌公主?”

郭世子遞了個眼神給她,暗示她稍安勿躁。果不其然下一個出場的就是襄陽侯,他沒有急着表态,看了一眼郭貴妃。

“陛下對永昌的婚事是什麽想法?”

貴妃答:“問過了,由着我們。”

襄陽侯沉思了一下:“話是這麽說,可娘娘真要把永昌給了郭家,難保陛下不會心生芥蒂。已經是烈火烹油之勢,這麽一來豈不是火上澆油?外家勢大,對二皇子也沒有好處。”

郭貴妃也很無奈:“那永昌許了旁人,陛下就不會覺得我們在拉攏別人有所圖謀嗎?”

這也是實情,襄陽侯一時無話了。貴妃的母親侯夫人插嘴道:“娘娘也是為了咱們郭家和永昌好,小二尚了公主,不就穩穩當當地了嗎?”

世子夫人不服氣了:“母親話說地輕巧,這爵位沒有小二一份,原就是虧欠,這要再叫他娶了永昌,他這一輩子還能擡得起頭來嗎?!”

“如何就擡不起頭來!”侯夫人少見這個媳婦明面上就這麽激烈反對,婆婆的臉面挂不住了,當場就差點要和她嗆起來。

郭貴妃臉色十分難看,沒想到嫂子這麽反對,也是永昌性子實在不好,家裏人哪還有不知道的。她心裏暗暗後悔這些年寵女兒太過,把她養成如今這樣的性子,已經是覆水難收了。

嫂子不願意,永昌要想進門做她的兒媳婦,那可就難了。

她對父親襄陽侯說:“我原是這麽一提,既然家裏不同意,也就罷了,還請父親回去也幫我再想想,還有什麽人家合适。”

說罷就轉身回去歇着了,自有宮人送郭家人出去。

世子夫人憤憤不平:“母親偏心娘娘太過,為何不替小二想想,那也是她的親孫子!公主是那麽好尚的嗎?若是旁人也就罷了,偏偏還是永昌!”

“小點聲!這是宮裏,你當你還在侯府呢?”

且不說這兩人如何說開,前頭的婆婆襄陽侯夫人也不高興:“如何能不替娘娘着想?她入宮這麽些年多不容易,宮裏豈是那麽好待的?娘家自然要為她分憂!也不想想,郭家沒有她能有如今這日子?”

因為永昌的婚事,鬧得郭家人自己起了嫌隙。

“你說陛下允了你自己選驸馬?”

此刻的康寧宮裏,李令薇開開心心地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太妃,

太妃起初還十分驚訝,可她仔細想想,這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總比提心吊膽擔心別人插手的強。皇室女的婚事向來艱難,這裏面各方的勾心鬥角都少不了,這麽一招釜底抽薪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好過被動應戰。

從前婚事不順,索性直接當了道姑的公主也不是沒有,這皇宮裏就有三清殿,既能保住一頭秀發,還可以就在宮裏錦衣玉食地修行。

可是這樣到底孤寂,太妃也不想讓李令薇最後不得已走上那樣的路,既然陛下金口玉言已經允了,那自然不能放過這個好機會,得好好挑上一個妥當人才行。

“來來來,我幫你參詳參詳。”

太妃一下子迸發了許多熱情,就和當年她的親生女兒選驸馬的時候一樣。李令薇心裏暖洋洋地想,其實誰都行,總比和親強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