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高低
沈慶宗從白樊樓出來之後,便又帶着買好的桂花酒去了位于武學巷的餘宅——這是他那位在禮房為官的老師的住處。
這也是他在汴京城裏能去到的最高處的地方了。
餘家不大,門口也不過堪堪只容得下兩人并肩而入,家仆不多時便通報了回來,沈慶宗于是熟門熟路地徑直去了前廳,很快就見到了他那位在禮房任職錄事的老師。
餘錄事似是剛從書室過來,右手指側還沾着隐約的墨痕,見到沈慶宗,他便笑着招呼道:“伯敬可是知道我正饞這酒,所以特上門來解救的?”
沈慶宗恭笑道:“我是來和老師一起解饞的。”
餘錄事哈哈笑着,摸了摸颔下花白的胡子,又道:“早同你說過嘴上要小心,今日卻又不曾把門。”
中榜士人皆天子門生,官員間不可私相以師生相稱。這一點就算餘錄事不提醒,沈慶宗亦自當是知道的,但他也深知,不是人人都那般恪守禁令,所以他自然也不應當那麽“規矩”。
于是他仍是一如往常地笑道:“自家門內沒有外人,就請老師容我随心些吧。”
餘錄事的心情明顯很好,但還是說道:“君子慎獨。”
沈慶宗口中應是。
師生兩個便入座飲茶,敘起了話。
沈慶宗斟酌着将朝廷将要新修運河的消息給說了,然後觀察着對方的神色。
餘錄事卻是根本未曾收到這個風,聞言不免感到詫異,說道:“此事想必是官家還未正式下谕。”
否則就算禮、吏二房間隔着關系,他也不過只是個錄事,但朝堂上的消息也不可能半點沒有耳聞。
可話說回來,倘若真都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這消息于他們而言也就稱不上有什麽價值了。
餘錄事覺得自己在這件事上顯得有點“無用”,但在學生面前卻又不太想将這份“無用”顯現出來,于是旁的也沒有多說什麽,只道:“你若是有什麽打算,那我回頭也幫你多注意着吏房那邊些,朝上有什麽消息出來便告訴你。”
Advertisement
沈慶宗等的便是他這句話,雖也心知餘錄事未必能頂什麽大用,但終歸是比他們都有用些的,于是接過話便即時道:“老師也知道,我們是不可與那商民争利的,我自己倒沒有什麽,但我二弟身上卻還擔着一大家子的重擔,我之力微薄,能幫他的不多。”又略頓了頓,續道,“不過,他倒是能找到有錢本的朋友合作,只是人家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說好了對方占七成,我二弟占三成。”
“可是我想着,老師這邊才是出着大力,若沒有您,他們也不過是兩眼抓瞎。”他說,“所以也同我二弟說好了,老師您若有親友也願意入股,便只需出一成錢本,往後分利取三分之二,如何?”
餘錄事在官場上,當然也懂得“親友做買賣”的話術是什麽意思,沈慶宗這就是在擺明了讓他也加入賺一份。
說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即便他不是做買賣這塊料,也并不在計省當差,但也能憑肉眼就看得出來:停塌生意的利潤太可觀了。
可餘錄事也有自己的顧慮,一是停塌生意雖然回報高,可初期錢本投入也不少,哪怕只是一成,光憑他這個只拿俸祿的人卻也多半是有些吃力的;二,則是沈慶宗許諾的分利,讓他多少覺得有些受之有愧。
“這個買賣應是可以做,不過這二成利就算了。”他猶豫之後說道,“你雖待我如師,但這做買賣的事卻不是如你今日随手送酒可比,此利我不欲多占,你也不必以此為負擔。”
沈慶宗便又勸了兩句,然後在餘錄事堅定的表态下,這才語氣無奈地應了是。
他在餘家宅子裏待到申時将末方離開,出門上車後便打算直接去鋪子裏找二弟沈耀宗,然而馬車才駛出巷子不遠,卻又緩緩停了下來。
“老爺,”從人的聲音自車外傳來,“前路有車過來,我們先往旁邊避一避。”
沈慶宗并未太在意,“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本是常事,底下人即便不明說為何相讓,他也早就習慣了這樣的行路規則,并不會去深究。
但今日卻有些湊巧,就在自家馬車正要往旁邊小路上讓開時,沈慶宗卻忽然聽到外頭有人在喊“陶判官請慢行”,他不由微頓,忍不住擡手将車窗輕推開一條縫,将目光探了出去。
只見斜對面不遠處停駐着一輛平頂馬車,角檐下挂着兩枚鎏金雕花的香囊,此時正有一士人打扮的中年男子站在車檐下,隔簾向着裏面的人在說着什麽,眉宇神色間極是熱情客氣。
從沈慶宗的視角看去便只能看到這麽多了,若想要看清那輛車裏坐的人是什麽模樣,他就須得把車窗全部打開,但這樣一來,對面的人也就很容易看見他。
他大約已經猜到了那車裏的人是誰,所以他并不想露臉。
陶宜,陶若谷。
與他同榜的進士,只不同的是人家在一甲第三,乃是年輕有為的探花郎,而他沈慶宗卻排在一百三十六名,只堪堪挂在一甲榜的尾巴上。
枉他自負少年天才,十九歲中舉,當時母親也對他寄予厚望,可之後卻直到三十五歲才終得進士及第,然後又親眼看到另一個方二十出頭的天才出世,受盡所有矚目。
再之後,便是他用盡心思求得與餘錄事接近,好不容易才得了個京都畿縣鶴丘縣主簿的位置,而這已是比許多人都要好的去處了。
可陶若谷,卻輕易地便一腳踏入三司計省,做了度支判官。
不同人,也不同命。他沒什麽可多說的。但卻也不得不承認,陶若谷的存在令他倍感挫敗。
即便對方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誰。
但也已經足夠難堪了。
沈慶宗原本不錯的心情頓時于瞬間跌到了谷底,他也沒了什麽心思,轉而對随從吩咐道:“直接回照金巷吧,找個人去通知二爺。”
沈慶宗到家的時候,兒女已經都下學回來了,包括長子沈缙,今日也恰好放了旬假。
他沒先去換衣服,直接去了前院的書齋。
剛走到窗外,他就聽到從裏面傳來了個略顯稚氣,卻又帶着些與這稚氣并不相符的沉穩的聲音說道:“爹爹十九歲就中舉了,大哥哥你明年下場也不算早。”
是次子沈約。
随後裏面又傳來了一個帶着些許訝然之意的少年聲笑着道:“你倒是口氣大,就對我這般有信心,覺得我下場便能考中?我自己都不敢這麽想。”
沈慶宗皺了皺眉,一腳踏進門去,口中道:“沒出息。”
他冷不丁地出現,又突然沉着聲斥了這麽一句,兩個孩子不由猝不及防地愣住。
沈缙旋即漲紅着臉,低頭喊了聲“爹”。
沈約也從座位上站起,端端正正地禮喚道:“爹爹。”
沈慶宗朝次子微點了下頭,然後看向長子,肅然道:“少年志氣最是難得之時,謙遜雖是應當,但若連那麽點敢與人争鋒的念頭都沒有,将來又憑什麽青出于藍?”
沈缙被他訓得面紅耳赤,慚愧地道:“孩兒知錯。”
“你是我沈氏長子,上承乃父,原是該給你弟弟們做榜樣的。”沈慶宗道,“今後說話前先過一過腦子。”
沈缙低着頭不敢言語。
沈約看了眼兄長,對父親說道:“爹爹,大哥哥很厲害,他這次寫的文章還被先生稱贊了,說讓他明年便下場試試。”
沈慶宗聞言,心情略有舒緩,點點頭道:“待會拿來給我看看。”
恰此時,底下人正好來報說二老爺回來了,沈慶宗便暫時放下了書齋這邊的事,轉而去了院中。
他的二弟沈耀宗正站在廊下等着。
“大哥哥。”沈耀宗看見他,笑着喚道。
沈慶宗應了聲,加快了些腳步朝對方走去,口中道:“你該先去娘那裏等我,外頭站久了當心受風寒。”
“只才站了一會兒,不妨事。”沈耀宗道,“我們一起過去娘才高興。”
沈慶宗知道他這話裏意思一半一半,想兄弟同行是真,不想獨自面對母親卻也是真,于是也不點破,只笑着拍了拍弟弟的肩,便并行着往福壽堂走去。
沈老太太正在看孫女插花。
聽得下人來禀報說父親和二叔過來了,沈雲如便将手中剛修了一剪的金絲菊順手插在了文竹間,然後站了起來。
沈慶宗兄弟兩個走進門,先朝着坐在上位的母親擡手施了一禮,異口同聲喚道:“娘。”
沈老太太淺淺應了一聲:“嗯。”
沈雲如亦朝他們兩人禮道:“爹爹,二叔。”
沈慶宗眉目溫和地點了點頭,沈耀宗則笑着道:“掌珠這是在插花?不錯,好看。”
沈雲如還未來得及回應,便聽到身後傳來了她祖母淡淡的聲音說道:“你是在外面浸淫久了,連花插得好不好都看不出來了?那朵金絲菊分明長短修得不夠,位置也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