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農家子15

這麽多年葉長青的心裏早已存了無數個改變蓮花縣的想法,如今終于有這個機會了,只是縣衙還是太窮很多計劃都無法實施,想來想去他就把縣裏的鄉紳富戶聚集起來開了個小型的座談會,讓他們把存在銀莊的錢提出來,官府願意多出一厘錢作為利息向他們借銀子,這就相當于現代的地方政府債券了。

衆人都靜坐在那裏不說話,所謂民不與官鬥,縣太爺找他們要銀子他們敢不給嗎?這時候不給恐怕以後會雙倍吐出來,何況這時候官府還是願意出利息的。

葉長青見衆人不說話就側目盯着王老爺,王老爺本來就因為四弟得罪過葉長青心裏有點惴惴的,如今被眼神警告,立馬機靈的站了出來表态道:“我們王家願意出兩千兩。”

他這一說就不是個小數目了,其它的富戶就要掂量自己的實力了,和王家差不多的就不能出的比他少了。

衆人一番考量,或多或少的都獻出了銀子。

第二天,王老爺回家對着他那個四弟發了一頓脾氣後,就親自将葉棗送到了葉家。

“王老爺,怎麽不見我那侄兒?”葉長青就問道,葉棗在王家生了一個孩子的。

“大人,您那侄兒怎麽也是我們王家的子孫,這不合理法吧?如果您是怕葉姨娘想念,我王家可以把她扶為正妻,您那侄子也有個正經的出身,我們兩家還是姻親。”

葉長青輕笑一聲,不愧是在蓮花縣百年不倒的大族,這個時候還跟他玩心機,他哪裏是來送葉棗回來的,分明是篤定了他會同意他的意見,來攀親的呢,這算盤打的真精,可惜他錯估了他,葉長青從來就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他寧願一輩子養着葉棗,讓她餘生安心舒适,而不是掙紮在烏煙瘴氣的後院那一群女人堆裏。

“不了,我那侄兒就先放你那養着,也不要再叫我姐葉姨娘了,如今你送了她回來,她就是我們葉家人了。”說着就将王老爺奉上的葉棗的賣身契撕了。

王老爺的臉瞬間漲成豬肝色,結巴半天說不出話來,猶如吃黃連,苦死人。

葉長青步入縣衙後院的廂房,就見葉棗正抱着葉李氏、葉富幾人抱頭痛哭。

“王老爺什麽時候如此好說話了?”站在旁邊默默抽泣的草兒見葉長青進來,就擦幹了淚疑惑的問道。

“你也知道他不好說話了,只不過是京裏的後臺倒了,他不得不重新四處經營。”葉長青一邊溫柔的幫她擦眼淚,一邊道。

草兒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那邊哭累了的葉棗就擡頭看着幾乎認不出的葉長青,笑着含淚呢喃道:“小弟,小弟,你都長這麽大了。”

葉長青一陣心酸,十幾年過去了,以前的少女已經變成了閨閣婦女,臉上有着不屬于她這個年齡的紋路,眼裏多了許多缱绻和幽怨。

“姐,是我,這些年你受苦了,我終于等到你回家了,以後我們一家人都在一起。”

“小弟,只是我那可憐的孩兒,一歲多了還沒有吃過一口我的奶啊,我舍不得他。”想起從出生就被抱到王太太那去養的親生兒子,葉棗哭得更厲害了。

“姐,你放心,五年之內,最多五年我一定接他回家。”葉長青堅定的說道。

“長青,這陣子可有桃子的消息?”抱着葉棗的葉李氏見如今大女兒回來了,卻仍然沒有二女兒的消息,心裏很不是滋味。

“派出去尋的人回信說,已經查明二姐在鎮江了,應該很快就能找到了,娘你先別急,二姐肯定也會回來的,相信我。”葉長青看着葉李氏堅定的道。

只是出了門之後,葉長青的臉色就變了,眉頭也皺了皺,他沒有告訴葉李氏,葉桃之所以會在鎮江,是被當初做生意失敗的張家人轉手賣了的,至于被賣給了哪戶人家,那張家人也記不清了,只知道個地名。

葉長青不禁擔心,買了葉桃的那戶人家是什麽人?對她好不好?會不會像葉棗一樣那麽苦?

如此,時間一晃就是五年,五年來葉長青親自督工用集資來的銀錢組織青壯年将蓮花縣的水利建了起來,這樣農田灌溉就方便了很多,也能節省一些老百姓的時間和體力。

考慮蓮花縣向南二十裏便是運河,只是道路叢林密布,年久失修,葉長青正好利用百姓空閑的時間修建了一條官道,從此老百姓往來或者做點小買賣從這條路到運河口岸,就方便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葉長青打算由官府出銀子将全縣荒山開墾了出來,找一些有經驗的老農從別的府城引進了水蜜桃、梨樹等幼苗開始種植,等到這些長了果子,就通過運河運到四面八方去賣,不至于都爛在了手裏。

葉長青又将蓮花縣特有的水果集中給了幾個富戶代理,由他們從農民手中收購果實再運到別的地方去賣,這幾年蓮花縣的水果質量好,漸漸有了名氣,這幾個經銷商也賺得荷包鼓鼓了。

特別是蓮花村出産的水蜜桃質量好,汁多爽口,深得老百姓的喜愛,漸漸的成為了蓮花縣的口碑産品,凡是愛吃桃子的無不贊一聲蓮花村的水蜜桃,蓮花村的人們也很是高興,因為葉長青在水蜜桃的收入還清了官府的債務後,就按戶頭給蓮花村的每戶人家劃分了股份,以後不管是在桃園裏做工或者不做工的,每年都能拿到紅利,這就相當于養老保險了。

因為蓮花村的人口越來越老齡化了,而他們大多數人還是無子送終的,有的女兒嫁到別人家了也不可能經常貼補娘家的,他們曾經也想過招贅的,将女兒留在家裏養老,只是那時候蓮花縣就是女多男少,哪還有人願意入贅呢,如今蓮花村有錢了,倒是有幾個人家跑過來問他們還招不招贅的。

這幾年來葉長青一直擔心蓮花村的養老問題,如今有了桃園也算是解決了,村民的生活質量提了上來,就有更多的空餘時間享受精神生活了,一群老頭子老婆子還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帶着桃花環一邊鋤草一邊哼兩句桃花詞“蓮花村裏桃花源,桃花源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花,又摘桃花換酒錢”。

這是葉長青根據蓮花村的實際情況改編古代的一首詞,目的就是為了通過他們口口相傳将蓮花村的文化傳揚出去,沒想到這幫老家夥還是很給力的,直接把其它地方的客人都吸引過來了,每年桃花盛開的時候都形成了一股來蓮花縣看桃花、唱桃花歌的風俗。

葉長青見蓮花村已經有如此名氣了,就想專心把桃園建成蓮花縣的人文景點,并将每年的三月初八定為桃花節,如果有文人墨客前來的還會讓他們留下墨寶,懸挂于供游客休息的桃花亭裏,漸漸的就有更多的文人慕名而來,還有些不喜當官的才子、大儒直接在這裏蓋兩個茅草屋定居下來,提幾壺酒就醉倒在桃花樹下,看起來就仿佛是蟠桃園的仙人。

漸漸的蓮花縣已經告別了過去的貧窮和落後,開始成為豫章府的第二個商業中心了,就連文化也是上升了一個層次,凡是蓮花縣的村民如今見到了文人、才子也能學着行禮問安了,說兩句之乎者也的。

不僅如此,蓮花村還由此延伸了一系列的附屬産業,比如“桃園客棧”,特産“桃花餅”,“桃花幹”等等。

王老爺看着曾經和他差不多的家族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葉長青青睐,賺得滾瓜滿地,如今都漸漸超過他了,而他們王家卻在走下坡路,一年不如一年,擔心祖宗的基業毀在自己的手裏,每日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是好。

而葉家最近也有煩惱事,按理來說葉長青也娶了妻子,葉棗也回來了,孩子雖然在王家但是有着葉長青時不時的敲打,也不會受苦,葉桃也在尋找中,葉杏在婆家也有地位過得也很是舒心,葉李氏夫婦應該是每日享受子女孝敬的時候了,有何煩惱?

原來是葉長青和草兒結婚五載了,還沒有孩子,這葉長青現在可是他們老葉家的幾代單傳了,二十八歲了還沒有一個孩子,不說非要個男孩,哪怕先生個女孩也可以啊,他們心裏也不會這麽急人了,可他們硬是一個沒見到。

這日葉長青剛處理完公務從衙門回到後院就被葉李氏叫了過去。

“你們兩都成婚這麽久了,怎麽還沒個消息?”

葉長青也很無奈,這兩年來因為草兒沒孕,葉李氏雖然不苛待她,但是每次見她也沒有好臉色,他夾在婆媳之間沒少聽她們兩人的嘆氣,他才第一次體會到作為男人的痛苦。

“娘,你別急,孩子總會有的。”他只有這句話敷衍着。

“什麽時候有啊,你給我定個時間,看看我這把老骨頭入土的時候能不能見到?”

葉長青從葉李氏的房間出來,臉色就黑的跟炭似的,葉李氏的最後一句話還在耳邊:“兩年,我再給你兩年時間,你們再要是沒個孩子,就別怪我給你納妾了。”

其實早在看出葉李氏對草兒的态度轉變後,葉長青就偷偷借請平安脈的名義讓大夫檢查了他和草兒的身體,結果大夫的結論是,草兒因為年幼時生活苦,營養沒跟上,影響了身體的某些機能,這輩子都很難有孕的。

他倒不是很在乎有沒有兒子,可是葉李氏和葉家人在乎,他又不能讓他們寒心。

想起草兒這些年默默在他身後的支持,因為沒有孩子憂心的樣子,他也曾經做過女人,怎麽不能體會自己心愛的丈夫抱着別的女人在懷裏的感覺呢,他怎麽忍心讓她受那樣的苦呢,而她還不知道她不能有孕的消息,還能有個念想,他不敢想象一旦她知道了真相,會是什麽樣子?

他一時躊躇,默默在書房裏閉目沉思半個時辰後,就提筆寫了一封信,命人送到了王老爺家。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