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蘇青鸾(8)

☆、蘇青鸾(8)

蘇青鸾撅起嘴巴,“不可以,阿卿,不是親那裏。”

“那是親哪……”溫之卿的話還沒問完,就被一片溫軟給堵了回去。

****

八月九日,秋闱之日。

八日晚間,蘇青鸾難得的沒有和溫之卿玩笑打鬧,吃罷晚飯以後,只和溫伯聊了會兒天,然後就安安靜靜的回房了。

剛剛打開房門,就見溫之卿正在燈下溫書,他笑起來,走上前去問道:“阿卿,你緊張不緊張?”

溫之卿抿緊了唇,他是個喜怒不外露的性子,不管心裏是如何的波濤駭浪,面上卻是不顯:“還好。”

蘇青鸾知道他也是有些緊張的,畢竟這是關乎未來的大事,誰能雲淡風輕的說一點都不在意呢?饒是溫之卿,心裏多半也是有些擔憂的吧。這些年的苦讀就為了這一次的考試,就怕在考場上有個什麽萬一。蘇青鸾看着他俊美的臉,話音裏帶上了安慰的意思在裏面:“阿卿,我相信你。早些休息吧,明兒還要早起呢。”

溫之卿輕輕的點了點頭,暗暗在心底嘆了一口氣,他倒并不是多擔心明日的秋闱,他心裏煩悶的是,自己和蘇青鸾,怎麽就到了如今這個樣子?那一晚,那一吻,他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說不悸動不心動,那都是自欺欺人。

當蘇青鸾溫熱的唇覆上他的,有好聞的桂花釀的香味,好像就這般聞着,也就醉了。

可是他是誰,他是溫之卿,從小就喜怒不形于色的溫之卿,是一向鎮定自若的溫之卿,是一直都冷靜自持的溫之卿。可是那一晚,他明明聽見,自己的心跳,亂了。好像要跳出胸腔一般,卻又有種想要就此沉溺的恐怖想法。

蘇青鸾對他來說是什麽,他不明白。或許是蜜糖,一嘗之下就再也舍不得放手。或許是砒霜,一嘗之後,就此沉淪。

躺下後許久不曾入眠,蘇青鸾轉過身啦看着他,明亮的大眼睛好像有流轉的水光:“阿卿,你還沒睡着麽?”

溫之卿從鼻子裏面發出一個音節:“嗯。”

“我也有點睡不着,”蘇青鸾翻了個身,笑眯眯道:“我們來聊會兒天吧!”

Advertisement

“聊什麽?”

“嗯,就說說你的願望好了!”蘇青鸾想了半響,苦惱得很,到底該說什麽呢。窗外的月光柔柔的照進來,靈光一閃間,這個問題已脫口而出了。

溫之卿看了他一眼,似是不明白他為何要這樣問。沉吟半晌,這才慢悠悠的答道:“光耀門楣。”

“哦......”蘇青鸾七拐八彎的回了一個字,心裏不知怎麽的就湧起一陣失落來。雖然早就知道他會這麽說,可到底在心底存了一絲期待。聽聞他就這麽說出來,他又是個什麽都會表現在明面兒上的人,想掩飾都已經來不及了。

“怎麽?”溫之卿雖然說平日裏是個冷面冷性之人,可他不是笨蛋,他也并不遲鈍。眼前的人,剛剛還那般雀躍的叽叽喳喳,現在卻是這般的灰心喪氣,那一定是心情低落所致了。

“沒什麽,”蘇青鸾呼出一口氣,又是笑嘻嘻的了,“早點睡吧,明天才有精神。”

既然如此,那就讓他一直陪着他好了。不管他做什麽,就這樣一直陪着他就好了。

八月九日,溫之卿和蘇青鸾早早來到了貢院。溫伯原本要一起來的,溫之卿看着他身體一年不如一年,也就勸他在家等消息了。

鄉試過後,就等着放榜了。

放榜之日天氣晴好,晴空一鶴排雲上。桂榜一出,溫之卿不出意料的中了解元。蘇青鸾緊跟其上,高高的中了第二名的舉人。柳熙笙排名第三,第四倒是其他不認識的人了。

溫之卿頗有些吃驚,都不見蘇青鸾平日溫書的,他怎麽就......柳熙笙和簡玉珩也是驚訝不已,直笑蘇青鸾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大家都被他給騙了。

蘇青鸾笑得光風霁月,一雙大眼睛笑成了彎彎的月牙兒。任由他們打趣不說話,若不是因為溫之卿,他才懶怠來考什麽舉人。他一向都閑散慣了,最受不了的便是讀書人的那些繁文缛節。但正是因為有了那個人的存在,這才覺得就算是忍受這些,也不算是什麽了。

三日後,巡撫親自主持鹿鳴宴,考中的舉人齊聚一堂。

和着《鹿鳴》詩,蘇青鸾笑得歡快,他天生一副好嗓子,和着樂器輕輕哼唱,倒比那些樂師唱得還好些: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現在,他終于和他站在一起,有了和他并肩的資格。他想,終有一日,他們的距離便不會存在的。

溫伯的臉笑成了一朵花,他家之卿這樣争氣,他心裏是由衷的覺得高興。

只可惜好景不長,溫伯年紀大了,這個冬天終究是沒能熬過去。

溫之卿傷心欲絕,但還是忍住悲痛準備好好張羅溫伯的後事。還好這段時間有蘇青鸾作陪,他想,若是沒有他在身邊,溫伯這個唯一的親人去世了,他該有多傷心。正是因為蘇青鸾,那一片傷心悲痛處,竟生出一絲慰藉來。

等兩人張羅好溫伯的後事,柳熙笙的喜事又近了。

如果說除夕之夜的那個吻是醉酒之後的無心之舉,溫之卿可以刻意忽略。那這一晚,他再也無法欺騙自己。

這一吻之後,溫之卿與蘇青鸾,再也回不到從前。

作者有話要說: 注:秋闱是對科舉制度中鄉試的借代性叫法。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闱。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闱。

江南鄉試多在秋季舉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場,每場三晝夜。由于中間要兩次換場,因此實際是九天七夜。

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主持鄉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一人,其它官員若幹人。考試分三場,分別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伯虎鄉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後,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通過鄉試的舉人,可于次年三月參加在京師的會試和殿試。會試由禮部在貢院舉行,亦稱“春闱”,同樣是連考三場,每場三天,由翰林或內閣大學士主考。會試發的榜稱為“杏榜”,取中者稱為“貢士”,貢士首名稱“會元”。

昨晚回到學校趕出來的,可是等我趕完這麽多的時候宿舍已經熄燈了,只好現在發(づ ̄3 ̄)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