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回京

華燈初上的京都,楊母在廚房忙活,楊父帶着兒子楊墨、侄子夏冬在客廳擇菜。

“書書,回來了啊!你先上樓洗個澡,換身舒服點的衣服。”楊書推開家門時,母親夏雲從廚房裏伸出頭來吩咐一聲,嫌棄似地看了看坐在沙發上的爺仨,“你們仨,讓你們擇個蔥、剝點姜和蒜都這麽慢,我這正等着下鍋呢!”

“姨媽,您就別催了。等我姐洗完澡下來,保管早就給您剝好了,不耽誤您做菜!”夏冬擠眉弄眼地看向楊書,擡頭對着廚房喊了一聲,又低頭與那姜皮作戰。

“哥哥怎麽突然回來了?”楊書将包随手放在沙發旁,揀了顆蒜剝了起來。

兄長楊墨大學畢業後開始創業,經過将近十年的打拼,已是小有成就,近年來越發有成為空中飛人的架勢。不獨如此,女兒楊音年歲尚小需要人照顧,楊墨事業家庭兩頭忙,已經有将近半年沒有回京都的家了。

“就回來看看!”楊墨笑着開口,指了指通向二樓的木梯,“給你帶了禮物,放在你的房間。”

“謝謝哥哥!”楊書笑着道謝,卻沒有多少收到禮物的激動。皆因楊墨每次回家都會給她買禮物,且十幾年來禮物的類型從來就沒變過,幾乎不用拆開看,她就能猜到東西是什麽。

相比楊家衆人的性格沉穩,夏冬卻是個耐不住的性子,姜皮被他剝得坑坑窪窪,仿佛狗啃過一般。

見她并不上樓,反倒挨着坐在楊墨的左手邊,夏冬把菜籃送去廚房後,就湊到她的身邊,右手攀着她的肩膀,哥倆好的低聲打探道,“姐,我聽說你這回是去劇組做顧問的,好不好玩?”

夏冬也是京都大學的學生,因為家學淵源,填志願時被迫填了古典文獻學專業。但他性子跳脫,并不是一個能靜下心來做學術研究的人,對古典文獻方面的興趣也很一般,反倒像很多青春期的少年,對表面光鮮的演藝圈充滿興趣。

“就是對着片子一幀一幀看,排查出欠妥當的地方,重新再拍一次,你說好不好玩?”知道他的關注點在演員,楊書雖然故意避重就輕地逗他,卻不隐瞞自己的工作內容,只是說出來的話客觀至極,讓夏冬很是失望。

“唉,我的親姐!您就別吊我的胃口了,您知道我要問的是什麽。”夏冬雙手抱着她的一只手臂道,臉上是故作浮誇的祈求之色。

“嗯,不逗你了,劇組拍戲不就那麽回事,你自己在學校也是排練過話劇節目的,其實都差不多。只不過劇組在拍攝手法、場景布置和演員的表達等方面,要更加專業罷了。”楊書客觀評價道,在夏冬殷切的眼神注視下,情不自禁提醒道,“你要是真喜歡這個行業,就去輔修一門表演方面的課程,沉下心思去學習、去打磨。”

“姐,我知道的,正想找時間再跟我爸媽說說這事。”想起之前的無效溝通,夏冬不禁有些失落。聽了楊書的話,他認真地點點頭,喜笑顏開道,“姐,有你的這番話,我對說服爸媽,又多了些信心!”

“冬冬,不管你最後能不能說服大姨和姨父,有些話我還是想我提醒你。無論你以後從事什麽職業,拼到最後,靠的都是自己的底蘊。要想長久地走下去,就別想着走捷徑,積累越多,走得越穩。”楊書滿是感慨道,不由得想到林繼輝,娛樂圈的新老更替太快,本可以按部就班發展的他,經此一事,消耗過多的關注,也必然為以後的發展留下諸多掣肘。

“姐,我知道,你就放心吧,定不給咱們老夏家丢臉!”夏冬信誓旦旦道,那架勢只差沒有指天發誓。

Advertisement

一家人閑話直到吃過晚飯,又喝了幾盞茶。夏雲與丈夫對視一眼,欣慰地看着聊得越發投契的小輩,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也只有碰到冬冬這個活躍分子,書書才有那麽點與同齡女孩子一樣的活潑,而不是像老年人般一貫沉穩冷靜。

“時間不早了,都去休息吧!”時鐘敲了十下,楊母對着客廳裏衆人催促道。

夏冬意猶未盡地跟随衆人上樓,等二樓走廊的燈滅了,才蹑手蹑腳地推開楊書的卧室門。

“姐,我就知道你準沒睡,再跟我說說呗!”夏冬毫不見外地抱着楊書慣用的靠枕,亂沒形象地窩在小沙發上。

“你還想知道什麽?劇組的拍攝流程、劇本的細節處理,該說的我都跟你說了。”楊書連頭都沒擡,眼睛緊緊盯着電腦屏幕,不時點擊鼠标或敲擊鍵盤,顯然心思不在夏冬的身上。

“算了,姐,你記得下次去劇組的時候,幫我要幾張簽名照回來。”看着已經進入工作狀态的楊書,夏冬無奈地聳了聳肩,他姐就這點不好,工作起來總有點六親不認的架勢。

見她點頭,夏冬搖搖頭起身離開,手握門把手時,仿若想起了什麽似的叮囑道,“那個誰誰,就是林繼輝和莫美美,他們倆的就別要了!”

“好。”聽着夏冬突然高昂的叮囑,楊書回過神來後只剩失笑,她雖然沒有徹底釋懷,卻也沒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決然。不僅因為兩家是世交,也因為林繼輝曾是她童年歲月的溫暖,走過的路、喜歡過的人,即便無緣以後,也做不到視之如仇敵。

直到房門緊閉,她才轉頭看向電腦屏幕,數十張照片,從不同的角度将物件的紋路清晰展示出來,顯然已經過初步處理。

仔細比對完紋路細節,她已對物件有了初步的判斷,敲擊鍵盤寫下自己的看法,“大致看來,應該是五涼時期的墓葬品,從照片細節推算,屬于前涼政權的可能性較大。不過,具體情況,還是得看到實物才清楚。”

“我的想法跟楊老師一致。”群裏一個老教授認同道,因為打字不利索,老教授一貫喜歡發語音,“從圖片來看,這件陪葬品,很可能是儀仗車輛的構件。”

一番交流,楊書這才知道印發熱議的文物,出自甘肅姑臧縣城外幾十公裏處,因為地質運動,而被村民無意中挖掘出來。

“圖片看來,紋飾非常精美。如果推測屬實,至少是個公侯的墓穴。”林靜在群裏說道,一邊與同行交流觀點,一邊給楊書發私信,“書書,我估摸那些老家夥等不及,只要勘察屬實,明年初肯定會開始挖掘。到時候,你準備跟隊去嗎?你去的話,我也争取一番。”

“我會全力争取。”心知林靜的猜測基本就是事實,楊書幾乎沒有任何猶豫的回複道。随着考古的越發成熟,越來越多的墓葬品出土,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每次随隊都變得彌足珍貴。畢竟照片拍得再清晰,都比不上實物來得真切。

兩人說了說各自的想法,楊書将電腦關機時,已經差不多要到淩晨。

叮咚一聲,手機屏幕自動變亮。

“安全到家了嗎?希望沒有打擾到你。”是來自沈遠哲的短信息。

新奇中夾雜着絲絲溫暖的感覺,讓楊書禁不住唇角微微上揚。這些年走過很多地方,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除了爺爺還從來沒有人問過她是否安全到達某地。似乎在所有人的眼中,她的出行安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壓根就用不着擔心。

“嗯,到家了。謝謝關心!才下班嗎?”她回複道。

“導演希望不拖延拍攝進度,所以把我的戲份提前了。說是正好打了一架,連化妝都省了。”看到回複的沈遠哲,心情頗好,不禁調侃道。

“劉安導演很有經濟頭腦。”她噗嗤一笑,不由得想到劇本的描述。雖然有一場與戰鬥相關的戲份,卻是戰争大場景,與尋常打架鬥毆并沒有多大關聯。

“那是,醫生說最多兩天,臉上的傷就會好。等拍完戲,我的臉正好恢複,保準不影響拍攝效果。”他笑道,委婉告訴她自己的傷情。

“那,等你的精彩表現。”楊書自然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配合着說道。

“嗯,早點睡吧!”他看了看手機屏幕上方顯示的時間,情不自禁叮囑道。

“晚安。”她按下發送鍵,到底少了幾分擔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