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作為見面禮,曹恩英送給趙宗實的禮物是一本書。

書名曰:《三字經》。

“此書是本宮親自編撰,就送給你,當做啓蒙之物吧!”曹恩英和氣地說道。

“是,多謝母後娘娘。”趙宗實很乖巧的上前接過。

曹恩英見狀,趁機伸出手來,摸了摸他的小腦袋。趙宗實刷地下紅了臉蛋,一副羞羞答答的可愛模樣。曹恩英把孩子安頓進了名仁殿,這裏是早就收拾好了的,既幹淨整潔又十分清幽。一應下人也配的足足的。光是照料生活起居的嬷嬷就有四人,女使,宦官,也都是比照皇後宮裏的數量來。

“若是想要什麽就直接對我說。”曹恩英告訴趙宗實,日後這裏就是他的家了。

小孩聞言粉嫩的臉蛋上劃過一絲茫然,但最後,卻還是十分乖巧的點了點自己的腦袋。

對于趙宗實,曹恩英心裏其實是比較喜歡的,而與之相比,趙祯的心裏則複雜多了。有了嗣子他這邊的生育壓力的确是減輕了許多,但同樣的,一個活生生的孩子矗立在這也是明晃晃的提醒他自己無子的事實。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這個刺激的關系,趙祯最近開始比較頻繁的踏足後宮不說是夜夜笙歌,但也的确是十分“努力”了。然而努力的結果則是:半個月後,他出現了精神萎靡,身體乏力,食欲減退的症狀。

太醫委婉表示,官家應該有所節制了。

曹恩英:“……”大無語。

沒有那個鐵腎,你就不要夢想當西門慶啊。

自己是什麽樣的小身板,難道不清楚嗎?

曹恩英覺得無語,趙祯自己更是覺得丢臉,所幸暫時罷了朝會,以身體不适為名,專心靜養。曹恩英也發下懿旨,官家養病期間,任何妃嫔不許前去打擾。當然,因為要以身作則,她自己也是不去的,只每日做些湯湯水水的叫人送過去,表表心意罷了。

然而,即便是這樣也有人敢違旨不遵,偷偷跑去找官家。是的,那個人不是別的,正是苗娘子。心愛的六哥生病了,小姑娘簡直是憂心如焚,為此不惜忤逆皇後的旨意也要過去看望。曹恩英知道後也沒說別的,只是把小姑娘叫來,然後當着她的面,打了她心腹女使的板子。

整整二十個板子,打的是皮開肉綻,血沫橫飛。

苗娘子哪裏見過這等陣仗,當場便吓的跌坐在地,之後,她果然沒有再去偷偷找過官家。

今年冬天第一場雪下來的時候,趙祯的病情終于有所起色,起碼不冒虛汗,人看着也精神了許多。于是,在冬日的某個上午,他讓人把趙宗實叫了過來。

小孩子穿的厚厚的,暖暖的,遠遠看上去就像是只圓球滾過來一般。

他請安行禮,口稱父皇。

趙祯目光複雜的看了他一會,終是柔和了表情,對其招手道:“過來。”

小孩聽話的走了過去。

趙祯性格仁善,知道如何關心別人,此時就很是溫聲的詢問起了趙宗實生活上的一些瑣事。

然後他就發現這孩子真的很聰慧,基本上他的問題,都能得到有效的回答。

趙祯問:“讀過什麽書沒有?”

小孩便嫩生生的表示,自己最近正在學習《三字經》。

“那是什麽?”趙祯微微皺起了眉頭。

也難怪他不知道,畢竟三字經乃南宋王應麟所著,離出世尚有百十來年呢。

“是大娘娘特地為宗實寫的書。”小孩不自覺的挺了挺自己的胸膛,看上去十分自豪的樣子,聽說是曹恩英寫的書,趙祯果然大感興趣,于是趙宗實便當着他的面,搖頭晃腦的,大聲朗誦起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字經》能夠流傳數百年,自有其道理可言。首先它朗朗上口,易學易記,非常适合小孩學習。其次,它真的是包羅萬象,基本上儒家所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你都能在其中尋到。當然了,曹恩英版的三字經,是經過慎重篩選的,不會出現“宋”以後的文字記載。

然而,即便是這樣也足夠讓趙祯感到震驚了。

他是個識貨之人,哪裏看不出此書的大才。

********

趙祯帶着趙宗實匆匆過來的時候,曹恩英正準備用午膳,見到他們一大一小聯袂而來,不禁面露疑惑之色。

“臣妾見過陛下。”

“皇後不必多禮。”趙祯深吸一口氣,而後就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中的藍皮書:“朕過來是想問問,這《三字經》當真是皇後所著嗎?”

原來是為了這個。

曹恩英見狀微微一笑,露出腼腆之表情,似是十分不好意思般說:“确實是臣妾閑暇時寫下的小冊子,一些用來啓蒙的俗語罷了,稱不上什麽著書。”

真的是她寫的!

趙祯目露感慨,贊聲道:“皇後真是大才啊。”感嘆完了這句話之後,他又立刻表示,這書寫的極好,自己有意向朝堂諸公推薦,日後幼童啓蒙便又能多出一讀物了。

曹恩英聞言自是“惶恐謝恩”。趙祯哈哈一笑,看起來也是相當高興的模樣。

再之後,曹恩英又請了趙祯坐下與自己一塊用膳,當然了,趙宗實也是如此。小孩子來到正陽宮一個多月了,別的且不說,但是對這裏的夥食卻是一百一千個的滿意。畢竟在大部分人都在吃煮、炖之食時,正陽宮已經是頓頓有小炒了。

六個菜。

紅燒肉、清炒蘆筍白玉菇、紅油拌豬耳、魚香肉絲、肉末茄子、還有一道黃焖雞土豆,主食則是大碗的白米飯。與後世大多數喜歡甜食的小朋友一樣,趙宗實就特別喜歡那道魚香肉絲,至于趙祯則是對紅燒肉贊不絕口。

“這是豕肉?”大宋的官家露出十分詫異的表情。

“是啊。”曹恩英點了點頭。她知道趙祯為什麽會這樣驚訝,在宋朝對豬肉其實是很不待見的豬的地位遠在牛羊之後,被認為是只有賤民才會去吃的東西。

“豕不潔,且味道酸澀而腥臊,為何你做的,卻如此與衆不同?”趙祯十分的好奇。

曹恩英聞言則告訴官家,她說:這豬可不是一般的豬,而是她們家自己精心養育專門用來吃的肉豬。“從足月開始,需每日精心伺養,一天三頓食豬草,吃熱食。最重要的是,還要記得給豬摘蛋。”摘蛋二字一出,趙祯的臉色頓時風雲突變,他目瞪口呆的看着曹恩英似乎完全不明白這樣殘酷的話語,怎們能從她的嘴裏吐出一般。

“摘了蛋的豬,食欲好,增生快,肉質還會變得十分肥美,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呢!”曹恩英一臉官家你信我的表情。

“朕吃飽了。”趙祯站起身,捂着嘴巴,臉色難看的匆匆走掉了。

真是矯情的男人。

曹恩英見狀,聳了聳自己的肩膀,心想:趕明兒她把東坡肉,梅菜肉,鹵豬肉,粉蒸肉之類的全都弄出來,不信你不吃。

“母後,父皇這是怎麽了?”趙宗實有些不安地發問道。

曹恩英就對他笑了下:“沒事兒,你父皇有點挑食,他不是好孩子,我們不要學他,快吃吧!”

“哦。”

與預料中的一樣,曹恩英又大“火”了一把。不過這次不是因為賢名,而是因為才名,在宋朝這個文人墨客層出不窮,便是妓館裏的清倌人也都會吟詩作賦的時代,人們自然是非常追捧有才之人的。

當今的官家娘子,雖然沒有做出什麽名流千古的詩詞。

但是一本朗朗上口的《三字經》,卻也把她的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

便是文壇萬古如長夜的範仲淹都曾當衆盛贊過的。

既得了賢名也得了才名的曹恩英卻并沒有因為名聲日隆,而變得狂妄自大,正相反,她還是那麽的謹慎小心,每日過着種莊稼,養蠶,處理宮物,教養趙宗實的日子。

如此這般,不知不覺的,這驚心動魄的一年就過完了。

時間來到了景佑二年。

這一天,曹恩英接到了一個消息。說是瑤華宮的淨妃,托人給趙祯帶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趙祯讀過之後,似是也大為觸動。淨妃也就是原先的郭皇後,是個脾氣火爆并且極愛吃醋的女子,曾經因為誤傷了皇帝,而慘遭廢後。

“娘娘難道不怕郭氏回來嗎?”身邊的女使曾經這樣問過曹恩英。

結果後者哈哈一笑,她表示。我已經是皇後了,就算她回來了,難不成皇帝還會為了她而廢掉我嗎?

“再說,有人比我還害怕呢。”曹恩英心想,郭氏這樣做完全是在找死啊。果不其然,書信遞上來僅僅數天之後,郭後就得了小病,宋仁宗聽說後派了禦醫前往救治,結果就在當日,郭氏居然暴死當場。

仁宗聽說後,呆愣許久。

曹恩英估摸着他應該也是比較悲痛的吧!

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又是個心腸十分柔軟的念舊之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