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元和二十一年冬,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如今欽州約有人口六十萬,約開墾出四十萬畝地。其中約有二十二萬是旱地和坡地,這些旱地和坡地适合種植木薯,每年可産木薯約兩萬萬斤,并且有往上增長的趨勢。

這兩三年,欽州的發展可是有目共睹的。它早已不是當初那落魄的小城,如今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尤其是它的兩個支柱特産——木薯及各色的香料。

這裏的木薯粉成色佳,不比面粉差,而且價錢還比面粉便宜。不少各地的商人都紛湧而來,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欽州駐紮了軍隊,他們已經将欽州城周邊的土匪都清洗了一兩遍,因為在這裏做買賣有了保障,所以說欽州可以說是商人們極喜愛來交易的一個地方了。

而且,欽州還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城市。它并不像別的城市一樣排斥乞丐及流浪漢。在這裏,只要你願意付出勞動,那麽就有糧食吃有地方住。

這也是林大人領着一群手下一起想出來的法子,畢竟随着欽州的發展,前往這裏的流浪漢及乞丐會越來越多,全部都趕出去也不是個事。

兵營裏的囤田那麽大,總是需要人來幹活的,光指着那些士兵是不行的,兵營會定期定時地安排一些士兵下地勞動,可卻不是種地的主力啊。他們将這些流浪漢及乞丐集中起來,給他們飯吃,給他們衣穿,給他們安排地方住。但是,他們得到囤田裏幹活!當然,不會讓他們一天幹到晚,沒個休息的時候。會分配好任務,完成了,就可以休息了。如此一來,不僅解決了流浪漢及乞丐的問題,也解決了囤田的部分問題。

********

其實在木薯鋪開種植的第二年,林煥之切實感受到了木薯的高産及種植的容易。

當年收了木薯後,他便拟了一道折子回京闡明了他們欽州木薯的種植情況。在折子後,他說明,今年,欽州的糧食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甚至還能往外出售一部分木薯制品。消息傳開時,舉國嘩然。除了江南一帶的魚米之鄉,還真沒哪個省哪個大城敢說自己實現了自給自足的?更別說欽州還是一個重新建立的城市了。

當今接到他的折子後不久,便把他召回京了。臨走前,他還帶走了幾十斤鮮木薯,及各種處理過的木薯制品。

一個月後,聖旨傳來,蓋因童豁然對欽州有功,于社稷百姓有功,官升一級,特封為正四品的都司。而欽州城內的大小官員各有封賞!其中封賞最重的便是林煥之、裴敬、童豁然三人了。

林煥之也是官升一級,由從四品的宣撫使升為從三品的指揮同知,而裴敬則升為福建省守巡道員。

緊接着,朝廷又派了一位指揮使到欽州。

林煥之的一道折子,讓朝中那些大臣們意識到了欽州的重要性。相比之前的可有可無,他們自然希望将這個糧食兼兵部重城掌控在自己手裏了。

上頭的人,見他們把欽州經營得如此好,便想派人過來摘桃子,他們算盤是打得好,可林系一派又哪裏是好相與的?欽州從無到有,他們從中付出了不少,那些陌生的勢力,別想摻合進來。他們在此紮根了幾年,不是那些新來的官員可比的,官位再高又如何?要架空他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在欽州城大小官員受賞後不久,斐敬就走了,在撈了一個福建省守巡道員後,就爽快地撤出了欽州,走馬上任去了。他也知道,如今林派這邊勢如中天,已經控制了整個欽州,他再呆下去,也沒意思。況且他能撈到這個福建省守巡道員的肥缺,其中不乏上頭看中了他這些年在欽州的作為。畢竟現在的欽州如何,大家是看得見的。

Advertisement

可他心虛呀,這欽州的建設,大半是林派一系人幹的,他頂多就是不拖後腿而已。特別是林煥之手下的童二,練兵有一手,那木薯也是出自他的手筆,真乃一員福将啊,他怎麽就沒給遇上這樣的人才呢。嗯,好像香料也是他們家先種的?果然是福将啊。

不過有一點很幸運的就是,他是欽州的知府,欽州的政績也落了一部分到他頭上。占了人家便宜,他也不好意思繼續在欽州呆下去了倒是真的。要是他繼續打着不幹活光撈政績摘着別人的桃子一路升官的想法,總有一天,林系那派的人一個忍不下去,沖動地來找他拼命,他哭都沒地方去。要知道,那群兵痞子可不是可以講道理的人。

*******

這幾年,童家獨一無二的香料,給他們整個家族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第一年的香料,在童家的幾個酒樓裏試用了。生意好得不得了,掌櫃的數錢數到手抽筋。想想,一樣的價錢,美味的菜肴自然是更受人歡迎了。

如今童家的酒樓,不光是在通州有兩三家,在京城也開了一家。京城那家是童家本家各房合錢開的,本想讓童二爺拿大頭的,不過被他推了。于是各家按出錢多少便占多少份額,在本家裏挑了幾個機靈能幹的去京城在酒樓裏做事。

童家的幾家酒樓實現了共享,有些招牌菜一樣,有一些則不一樣,看各地的特色吧。

在童家的幾間酒樓狠賺了一筆,又相繼推出幾款招牌菜穩定了地位後,便将他們配置的幾種食物香料推出了。很快的,人們就接受了這新鮮玩意,燒菜炖肉熬湯的時候,放上一點,別提多香了。最重要的是這香料還不貴,兩文錢就能配上一小包,放進湯鍋裏,噴香。所以童家的香料買賣也極順利。每年各家都拿到不少的紅利銀子。

付出有收獲,而且回報還那麽豐厚,別提本家的人有多高興了。幾個本家的老人都說童二有眼光,而且還是個仁厚的,有路子還不忘拉拔本家一把。

本家的人大多都是良善之人,當然,也有幾個眼熱童二占了大頭的,說了幾句風涼話,卻被家中的長輩罵了回去。

因為按之前童二爺和本家打的約定,不管他們一起合力開出多少地,他童二得占三成,當然,這三成地不會全都挑水田,水田和山地坡地等各占一半。

當時考慮到童二出的力,幾個本家的老人就答應了。現在看來,确實是一筆劃算的買賣。雖然童二賺得多,畢竟許多事都是他在做,可他們自己賺得也不少了,他們基本就像甩手掌櫃一樣不用出什麽力,每年還能拿那麽多分紅,還有什麽不滿意的?

*******

大寶已經兩歲多了,過了在地上裝鴨子的年齡,路已經走得很穩當了,而且能說一些簡單的詞句。

小家夥在他爹的教育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他極喜歡盤着腿,挺直了小背脊,極有威儀地坐在椅子上。

不過楊宜每看一回,都會發笑,你說這小不點的,學人板着張臉,像什麽事啊。每回她一笑,小家夥總會不高興地撅着嘴。

這日,二爺的一位部下從南方回來,送了他們一籃子新鮮的水果。說是一籃子,裏面不過也只有五六只橙子而已。

冬天水果金貴,能分到五六只,楊宜已經很滿足了。記下了是哪家的禮,決定晚上和二爺說一聲。能在這時候送些水果過來,也算是個機靈的,枕頭風她吹了,二爺用不用就是他的考量了。

小心地剝開一只,叫人把大寶抱過來,楊宜掰開一瓣塞到大寶嘴裏,大寶滿足地眯起了眼。吃完後,小家夥把手搭在楊宜的大手上,指着那幾只橙子道,“娘吃,果果,好吃!”說完,還用力地點頭小腦袋,示意他沒說假話。

“當然好吃了,因為冬天沒有果果啊。”楊宜點了點他的鼻子,笑道。

小家夥皺皺小鼻子,歪着腦袋,疑惑地問,“為什麽沒有?”

“因為冬天冷啊,大寶你看,咱們不是冷得都躲在自己家裏了麽?那些果果也怕冷,都躲起來了呢。”楊宜又喂了他一口,随意地解釋着。

“派人去抓!”大寶大手一揮,極有氣勢地道。在他看來,這一點問題都沒有,不就是躲在家裏麽?把它們從家裏抓回來就是了。

上回他看到別人有一只白兔,他想要,人家不給。娘也說了,現在大白兔捉不到了,爹不是也派人去抓來給他了麽?

“行,咱們就派人去抓。不過果果躲得比兔兔深呢。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到。”楊宜也煞有介事地點頭。

花很多時間?小家夥不滿地皺眉,“讓爹爹多派人!”

小家夥想了想,不放心地叮咛,“找到果果的家後,派人守住啊,有別的果果來竄門的,也一起抓住!”

身後的春雪聽了,噴笑。

他那麽認真地交待,卻有人發笑,他不高興了。他氣鼓鼓地瞪了春雪一眼,嘟着嘴,“春雪,你笑什麽?”

楊宜立即給他順毛,“好好,咱們多派人,把所有的果果都抓起來。”

小家夥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就着他娘的手吃了一瓣橙。

晚點的時候,二爺回來了。家中的丫環仆人動作比剛才更輕了些,他們每回見了自家老爺,就不由自主地敬畏着。

二爺久居上位,威儀的氣勢少有人能扛得住。

楊宜忙上前給他去了蓑衣,“今年的雪真大——”瑞雪兆豐年,明年收成應該會不錯吧?可她擔心的是別一件事,元和二十二年眼看着就要到了,雲州那邊不知道——

身後的丫環遞來熱的帕子,二爺接過,擦了把臉,“可不是?這麽大的雪,我一個大男人都差點扛不住,你沒事也別出門了,凍壞了可不好。”二爺擦了手後,便拉着楊宜進了內室。

內室裏,大寶正一個人玩兒,見着了他爹,忙扔下玩具,邁着小短腿沖了過去,一把抱住二爺的大腿撒嬌,“爹,你怎麽才回來啊?大寶都等你好久了。”

一家子一起吃飯,已經是定例了,除非過了吃飯時間一個時辰二爺都不回來,那他們娘倆才會自個兒先吃。

二爺一把将兒子抱了起來,笑道,“都是爹不好,叫咱們大寶餓肚子了,大寶別怪爹好不好?”

大寶歪着頭,“娘說爹為了讓大寶有飯飯吃,很辛苦,大寶就不怪爹了。”

外面那麽冷,他和娘和果果都能躲在自己家裏,就爹一個人天天都要出去,真的很辛苦的。他大人有大量,就原諒爹吧。

二爺悶笑,原來大寶一不小心就自己把心裏話嘀咕出來了。

他忍不住用厚實的大掌摸摸兒子的腦袋,“大寶真乖,真是爹的好兒子——”

“嗯嗯,大寶很乖——”小家夥點頭附和。

小家夥可愛的樣子讓他爹娘都笑出了聲。

二爺看着一旁含笑的妻子,忍不住上前牽了她的手,“我們先去吃飯吧。”

楊宜的手保養得不錯,又軟又滑,二爺忍不住捏了幾下,惹來妻子詢問的眼神。他笑笑,“沒事——”不過他在心裏盤算開了,大寶快三歲了,改天去問問蘇大夫,是不是該給他添個妹妹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