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系統給沈柳下的新任務,說難不難,但是說簡單也不簡單。

因為這次的任務不是針對沈荷本人的,是讓沈柳去想辦法把姜家的大孫子黑娃兒引到後山溝子裏去,只要黑娃兒掉到後山溝子的老坑裏,受了傷,沈荷那個老太婆傷了心,這個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任務完成,沈柳就能得到50點幸運值!

有了幸運值,系統商場裏的東西她想買啥就買啥。

沈柳老早就看商場裏賣的那件棗紅色的羊毛呢子大衣了,那可真好看啊,羊毛的,穿上肯定暖和又時髦!

為了羊毛大衣,她豁出去了!

系統檢測過了,大溪村的後山溝子裏頭的确有好些老坑,挖的又深又大,只要掉下去,骨折斷腿都算是輕的。

那是以前游擊隊打小鬼子的時候,在後山挖的,專門用來坑小鬼子的。

等打跑了小鬼子,老蔣又開始鬧騰,游擊隊員跟着部隊走得匆忙,沒來得及跟村裏人說後山老坑的事兒,是以除了在村裏當過幹部的上了年紀的老人兒知曉這事兒,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後山溝子裏還有這些老坑。

沈柳問了系統,按照歲數算起,就是老支書都不知道這事情,老支書家老太太打鬼子那會兒,當過村裏的婦女主任,那時候村裏的男爺們兒跟着游擊隊打鬼子,小媳婦們就在家裏給照顧孩子,給八路軍做軍鞋,支援抗戰。

後來,解放了,支書家的老太太也上了年紀,如今腦子都不大好使了,經常是走在村裏的土疙瘩道上,連自家兒子孫子都不認得了。

那麽,沈柳是怎麽知道這事兒的呢。

這還是她聽自家去了的老頭子說起的。

原來沈柳家的老頭子年輕那會兒,跟着村裏的游擊隊打了幾天游擊,誰想到沈柳老頭子腦子笨不說腿腳還慢,沒幾天讓游擊隊隊長給委婉退貨了。

退貨歸退貨,沈柳老頭子卻知道了村子後山溝子有老坑的事兒。

老頭子臨走前,為了不讓自家子孫往後山跑的時候受傷,就把這事兒跟沈柳講了。

沈柳聽了一耳朵也沒放在心上,後山溝子那塊地,又險又高的,要想去後山溝子,得先爬上老長一塊兒土坡,又累又費力,村裏的孩子誰也不樂意到那地方去。

孩子不樂意去,大人就更不去了。

一天天的光下地幹活兒就夠累的了,誰腦子有病跑後山蹓跶去!

有病沒病的,沈柳也下定了決心要把這個任務完成。

好歹跟沈荷一家子住在一個村裏幾十年,沈柳還是知道的,大隊長家的那個黑娃兒,人如其名,黑的跟煤炭一樣,就是皮小子一個,整天帶着一群小子,撒丫子山上山下瘋跑。

這樣的皮實小子,最喜歡探索新鮮事物了,越是新鮮,充滿誘惑的地方,他就非要去看看不可。

要說,沈柳知道掉下老坑是件危險的事情。

那這麽坑害一個沒長大,還不滿八歲稚嫩的孩子她就不心虛嗎?

說實話,剛開始沈柳也這麽問過自個兒。

但是很快地,她就安下心來。

這事兒不怪她!

要怪就怪黑娃兒自個命不好!

千不該萬不該,投生當了沈荷那個老婆子的孫子!

再說了,就算掉到後山的老坑裏,也不一定就會怎麽着。

說不定黑娃兒運道好,掉下去了,只是擦傷或者是摔骨折了也說不定。

莊戶人家的小子,哪個不是磕磕絆絆長大的?

黑娃兒留點兒血,受個傷,在家裏養養也就好了,不耽誤跑也不耽誤跳的。

這樣想着,沈柳心裏安慰着自己,加上最近日子過的真不順心,又有系統給出的獎勵誘惑着,她就真的惡向膽邊生,開始心安理得盤算着怎麽引黑娃兒上鈎了。

她在心裏告訴自己,這事兒不能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得慢慢打算.......

*******

大年初二,陳秀英妯娌幾個走娘家回來,手裏都拎着些零嘴兒糖果的。

孩子們回了家都樂陶陶的,白天見了姥爺老娘,晚上回家還能跟着奶奶一起吃飯,這樣的日子多好啊。

家裏幾個小皮猴不在,沈荷自在悠閑了一整天。

下午在院子裏曬了大半天太陽,沈荷身上暖洋洋的,再加上老太太平時都用香胰子洗臉洗手,身上就有一種很好聞的味道。

黑娃兒幾個一回到家,就哇哇叫着撲到堂屋,挂在老太太身上不下來了。

不僅不下來,蛋娃兒還跟小狗狗一樣,嗅來嗅去,最後把小腦袋埋在沈荷懷裏蹭啊蹭的,“奶身上真香。”

黑娃兒還好一些,他是大哥哥了,覺得自個兒得讓着弟弟妹妹。

弟弟想抱奶奶,就讓他先抱。

大丫帶着二丫三丫可不樂意了,小姑娘三人組認為自個兒香香噠,應該先跟奶奶抱抱,憑什麽讓臭小子搶先。

于是,小姐仨就一直對外,跟蛋娃兒争搶起了奶奶的懷抱。

黑娃兒剛開始還想拿出大哥哥的風範來勸說呢,看沒人搭理他,幹脆也放飛自我,跟弟弟妹妹搶奶奶喽。

沈荷就樂呵呵地,一會兒抱抱這個,一個拍拍那個,忙得不亦樂乎。

最後,鬧事兒的幾個娃都讓自家爹拎回屋裏去了。

大年初二晚上還是吃年前包的肉餃子。

吃飽了,孩子們也不去屋裏睡大覺,在院子裏看星星,捉迷藏的,鬧得多晚,家裏人也不會生氣。

反正是過大年,只要不太過分,孩子們多鬧鬧開心一下也沒什麽不可以的。

過了大年初五,村裏走親訪友的事兒就少了下來。

正月裏是一年最清閑的一個月,從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都算是過節的。

孩子們依然樂此不疲地走家串戶,摔鞭炮,吃糖和點心,享受過年的樂趣兒。

家裏的大人們卻開始恢複了往日的忙碌。

首先是姜三,年初三就背着行囊回了部隊。

一家子雖然不舍,可也為家中有保家衛國的子弟兵覺得驕傲自豪。

大年初十,村裏的男爺們兒就都上工了。

去年冬天雪多天冷,地裏麥子是不愁沒水了。

今年一開年,天氣就比往年暖和。

老書記就找了村裏的種田好手山大爺看了看,山大爺背着手在地裏轉了一圈兒,道今年的收成差不了,地裏的麥子長得粗壯,是時候給地裏運農肥了。

在大溪村,一年要給地裏的莊稼下兩回農肥。

頭一次是剛開年時,用村裏家家戶戶的農家肥運到地裏?上農肥,這是大頭。

還有一次就是三四月裏,公社分發下來的化肥,那是小頭。

地裏上足了農肥,還要交足水,這樣地裏的莊稼才能長的壯長的好。

這是山大爺種了一輩子地研究出來的道道兒。

大溪山生産隊年年糧食都比其他生産隊交得多,就是因為這個訣竅,這就是全村人的底氣和驕傲!

每年交公糧,就是大溪村社員最牛氣的日子了。

這樣的大事兒能耽誤嗎?

不能啊。

于是全村男爺們兒立刻行動起來,家家戶戶開始從清空的漚肥坑,把茅房和豬圈牛棚裏的糞倒到裏面,加上村裏樹林子運來的爛樹葉子一起開始漚肥。

家裏媳婦們,老人們就在家裏帶孩子。

老姜家這邊兒,家裏有陳秀英三個兒媳婦,家裏做飯刷鍋幹活兒喂雞,照顧孩子的,也不算忙。

再說了,沈荷雖然年紀大了,但也不是不能動彈,不能幫忙了。

這一冬天,她養身子養的還挺好,每天吃一個雞蛋,只要腿不疼了,就堅持在院子裏走走曬曬,每天泡藥酒也喝藥,鍛煉上來了,身子骨就差不了多少了。

人舒坦了,身子好了,就想多動動。

兒媳婦忙碌的時候,沈荷也幫着做家務,像是掃掃地,洗洗碗,帶帶幾個小豆丁還是可以的。

不過,黑娃兒真是個小調皮搗蛋大王,放假在家裏呆不住,見天兒帶着蛋娃兒往外跑。

沈荷也不慣着這倆小家夥兒,等好大兒們回來了,就慢條斯理把倆娃兒的事兒講了下。

現在快開春了,村邊的河灘子開始上漲,要是兩個臭小子跑去耍,掉下去咋辦?

家裏人還能活下去?

于是,姜大兄弟幾個就好好把倆小給拾掇了一頓。

等到倆小捂着痛麻麻的小屁股出來,立馬老實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