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等待之時

方魯離開之後,塗靜關好房門,摘了口罩對兒子說:“你先放下包,洗漱一下,躺床上睡個午覺吧。”

歐陽子悅在外人面前總是很乖巧沉默,但是沒外人的時候,不會掩飾小男孩旺盛的好奇心。他平時就喜歡出門旅游住酒店,疫情後他們很少在外留宿。這裏和以前住過的酒店差不多,他當然要好好看看。

衛生間是很标準的一個小間,最多2平米,除了手盆馬桶,只有淋浴沒有浴缸,像是那種一體化鑲嵌進來的衛浴盒子,幹淨簡潔。這種設計接近經濟酒店節約空間只考慮實用性的那種邏輯。

房間其實也不大,兩張一米多的單人床,床之間是一個床頭櫃,抽屜的位置是一排插孔,兩孔、三孔電源接頭全都是國标,這裏怕是不考慮接待外賓的。另外還有USB接口以及高清線的端頭,能夠方便自帶設備,投屏到房間內的液晶屏上。

液晶屏那面牆下,只有簡單的一排鑲嵌式矮櫃子。櫃面上可以放東西,打開櫃門,櫃子裏面有一些雜物,也能塞入一些物資用品。

在靠近門的地方有衣櫃與小吧臺。衣櫃內有幾個衣架,挂着兩套浴衣,一些備用被褥、塑料拖鞋和保險櫃。吧臺裏有小冰箱,冰箱內有兩盒酸奶,幾瓶功能飲料。吧臺外邊也放了6瓶礦泉水。另有電熱水壺,簡單的水杯、盤碟和餐具。

以塗靜的生存經驗,這裏已經相當豪華了。就算完全停電,憑借着包裏以及吧臺這裏的吃喝,在這個房間混十天半個月肯定沒問題。當然地下空間的空氣要暢通才行。這個問題其實很重要,地下空間若是沒有能自然通風的渠道,在缺電的時代最終還是會被廢棄。

歐陽子悅對吃喝沒興趣,更是不想睡覺。他上廁所,簡單洗漱完畢,很快找到了一個遙控器,打開了液晶屏。

開屏有個屏保,很簡單的藍底黑字寫着787研究所,這就像是老輩子那種國營招待所的格調。塗靜想,原來丈夫的單位是787研究所麽?他們現在住的這個地方,是不是臨時宿舍,或者研究所的臨時避難所?

歐陽子悅翻臺找節目看。

塗靜沒管他,也沒有将行李打開。

她在末世的三年适應了流浪的生活,不會在一個地方住太久,東西都是用再拿,不用的時候全在包裏,随時能背走。她只是洗了這裏的電水壺開始燒熱水。現在的自來水燒開了還能喝,她就省着瓶裝水先不用。三天大雨之後,全市的自然水體或許都被影響了,那時候若還在這裏住着,再用瓶裝水不吃。

她檢查完房間設施完好無損,才走到房門那裏看門後貼的緊急逃生示意圖。

這圖是這一層的簡化平面圖。就算這裏條件不錯,她也必須提前了解清楚周遭環境,或許這圖并不是地下空間的全部,至少逃命的時候走那條路會标注的比較清晰。

塗靜用手機給圖拍照備份。然後再仔細看布局,她發現這裏居然真的只畫了左側走廊裏的幾個房間,電梯廳和右側那邊都是虛框,甚至看不出右側究竟有幾個房間。

她所在的左翼區域是一條走廊,沿走廊兩側都布置了大小差不多的房間。在走廊兩端,一側是她來的時候走的電梯廳,另一端就是一個疏散樓梯間。

Advertisement

有一條紅線從代表她的房間标出來,直接引導到那個疏散樓梯間,寫着火災、地震等緊急情況,不能使用電梯,需要從疏散樓梯間順着指引向上爬樓梯到戶外。樓梯間內有避險設施及裝備,可以取用。

另外還有特殊顏色的标注,說明非緊急情況,該疏散樓梯間的門不會開啓,請勿嘗試破壞門禁。

雖然寫是這麽寫,但塗靜還是要親自過去查看一下,加深印象。于是她與兒子商量:“媽媽要去走廊一下,你一起去麽?”

歐陽子悅已經将臺翻了一遍,只有10個頻道,其中3個沒有節目,7個都是新聞,壓根沒有播放動畫片的臺。他于是關了電視,放好遙控器。

塗靜拿了電卡,拉着兒子出了房門,關好了房門後,走去了疏散方向指示的那個樓梯間位置。一邊走,她還一邊對兒子說,遇到什麽情況要往這裏走,那些閃爍着綠光的燈是什麽意思,走廊裏的消防箱怎麽開啓。

歐陽子悅說:“媽,我都知道,學校裏專門講了幾次,也做了演習。遇到火災要伏低身體濕毛巾捂住摳鼻,沒有毛巾将衣服弄濕捂着口鼻也行。”

塗靜依稀記起來,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到上小學之後,幾乎每個月學校都會組織全校規模的防災演習,什麽地震、火災、暴.恐好像都專門培訓過。當時她還感慨現在的幼兒教育完善,她自己小時候哪有這些概念。

現在回憶起這些細節,莫非那時候政府就覺察了什麽,才加大了對青少年兒童的各種災難應急教育力度?

像他們現在居住的這種避難所沒有兩三年功夫造不出來的。

走廊那端先是有一道玻璃屏蔽門,裏外都有門禁,有人靠近,掃描會自動啓動。塗靜的臉顯然無法識別,屏蔽門并未開啓。她又嘗試刷房卡和MP3,甚至讓兒子站過去,結果那個屏蔽門依然不會開。

塗靜琢磨着,如果是危急時刻這門還不開,她可以考慮消火栓內的消防斧破門,也可以考慮煙感器那裏點火,一道玻璃屏蔽門并不是什麽大障礙。

屏蔽門之外是一個小廳,有兩扇金屬門,一扇門上寫着疏散樓梯間。另一扇門的造型與疏散樓梯間那個不太一樣,或許連通着地下空間另外的區域出口。

就連這樣一個從外邊看着平平無奇的小配樓都有十幾層地下空間,那棟主樓怕不是将地下都挖空了。塗靜随便想了一下,既然現在出不去,還是回房間整理一下物資。趁着有方魯能響應需求,她可以再清點檢查、補充一些物資。

比如地下空間裏很需要的照明設備,大功率手電、應急燈、防毒面具、吸氧裝置啥的,有兒童款的最好了。

她從家裏帶來的手電就是個塞五號電池的普通小手電,更不可能有防毒面具。

回到了房間,塗靜又打開了電視,先看一眼新聞。這時她發現開水壺居然燒開了水。她拿走了取電卡,房間裏照明自動關了,但燒開水的那個電源居然是不受影響的?她又看了看,發現除了燒熱水這裏的電源,床頭也有一個地方标注着持續供電字樣。

一個小标間都用了多路供電設計,讓她的安全感更高了。

好幾個臺的新聞內容都差不多,是全國多個大城市發生了多起交通事故,公開渠道報道都用了“烈性傳染病患者”這種詞彙,讓公衆聯想只是疫情的升級版,不必太恐慌。

她按照房間內貼的标識,連入了這裏的無線網絡,再翻看移動端的新聞和自媒體,發現之前說喪屍、報道交通事故和打架鬥毆那種消息竟然都還在,文字與視頻沒有被删除屏蔽。

難道國家并沒有想要管控消息麽?還是說移動的媒體端很難全面封禁消息,總會有留下來的信息痕跡。那還不如讓消息先自由散播,大家有眼睛會看,再對比身邊發生的事,提前有個防範也好?

結果某個新聞正在直播的時候,突然主持人身後跑出來一只喪屍,直接咬了主持人。畫面瞬間被掐斷了,但明眼人也都看到了什麽。

塗靜不敢再耽擱,用房間裏的電話撥通方魯的分機。

奇怪的是方魯的分機無人接聽。

塗靜讓兒子繼續看電視上的新聞,她則抓緊看手機上的消息,至少能了解一下其他地方的真實情況。

這時表妹發來視頻通話請求,塗靜急忙接通。

表妹王盈盈穿了一身西服套裙,看起來是剛從公司趕回家,視頻中的背景是她家的客廳,她問道:“姐,你那邊有喪屍麽?”

“有,不過我和兒子已經到丈夫的單位了,這裏很安全。”塗靜冷靜答道,“你和我姑在一起麽?”

“在,幸好我及時趕回家裏了,她也見到外邊情況不對自己先回來了。”王盈盈心有餘悸地說。

塗靜簡單科普了喪屍的種類情況,還說讓她們娘倆抓緊儲備一些食水,看新聞聽廣播等救援。若是斷電也不要害怕,大城市的電力供應都有保障。部隊會保護人民安全,搶修基礎設施。她們兩個女人在家裏,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如果發現自己有發病的可能,就獨自關在一個房間隔離。

姑姑有老一輩人的傳統,平時家裏會存不少吃喝用物,她們兩人現在根本無需出門再補貨,家裏存貨省着點吃用一個月都不愁。需要做的可能就是防着斷水斷電,多儲備一些水資源就好。

魔都比帝都更靠南,冬天最冷的一個月早過去了,開春後迅速入夏,倒是暫時不用擔心她們會凍着。

表妹王盈盈比塗靜胖好幾圈,塗靜看着有點羨慕。以表妹這樣的微胖身材,沒吃的光喝水也能支撐七八天。表妹以前總為減肥的事情發愁,若真是經歷末世,她想減肥的心願多半能實現了。就算是順利入住避難所,食物也是限額定量供應,吃有油水的葷腥需要付出更多勞動,想胖太難了。

塗靜又對姑姑叮囑了幾句,姑姑什麽都聽不清,只反複說有表妹在,不用她操心。然後她們挂了電話。魔都和帝都之間相隔遙遠,末世已經來臨,與她們再次真人相見的機會恐怕沒有了。

至少現在看她們兩人都平安,塗靜略感欣慰。

這時她再次撥了一遍方魯的分機,沒想到方魯這一次終于接聽了。

她能聽出對方喘着粗氣,可能是剛經歷過劇烈的運動,她沒多問,只說:“方魯同志您好,請問能給我送大功率照明的東西、防護服、還有自衛的東西麽?你們看到喪屍了麽?”

方魯苦笑,喘勻了氣息道:“對不起,現在我們有緊急任務,你要的東西在液晶屏下面的櫥櫃裏應該有類似的,先湊合用。如果真的需要疏散,樓梯間裏有一些設備物資,記得自己拿。”

塗靜提醒道:“今晚可能有全市範圍的大停電,接下來幾天會有大暴雨,持續三天以上那種,你們有準備麽?”

方魯質疑道:“你怎麽知道這些?”

塗靜沒想到對方會這麽反問。這不是相當于間接承認她說的沒錯麽?這個787研究所到底研究什麽的?有未蔔先知的技術,還是有重生者已經投效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