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極寒(4)輔助王書昀完成随機任務一……
第15章.極寒(4)輔助王書昀完成随機任務一……
輔助王書昀完成随機任務一的是一位新老師,雖然文月老師代替了劉曦文教授她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這也屬于物理範疇,但是已經脫離了基礎知識層面,向別的分支延伸了,文月作為一個純研究學者型人才,還真沒動手只做過發電機,除非是那種特別簡易,一個電池,兩個線圈就能解決那種。
所以為了以後任務的順利進行,特意給她配了一位實踐經驗特別豐富的老師,老師今年五十五了,常年和各種機器打交道,是某大型高新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人也長得特慈祥,主要是有點少白頭,才五十五就幾乎滿頭白頭。
王書昀剛一見面立馬上去攙扶,“李老師您好,您坐。”說着立馬懂事地搬了把椅子放在李老師身後。
李老師非常滿意地點了點頭,“小姑娘真是聰明懂禮貌,不用這麽客氣,我們以後要相處的時間長了,有什麽不懂的問題都可以問我,生活中遇到什麽困難解決不了的老師也可以幫你出主意。”
李老師不光人長得慈祥,王書昀第一眼看他猜測已經七十五歲左右,五十五歲還是後來聽人說才知道的,所以她在這位面前格外乖巧聽話,主要是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深深刻在DNA裏,沒辦法,就是這麽五講四美的華夏好青年。
話不多說,王書昀開始自己第一次小型發電機制作,從鑄件開始的那種,李老師看了系統給的設計圖以後連連誇贊,說這種小型發電機雖然是燒煤的,但是所耗資源不多,發電量還不小,而且比較好操作,挺适合推廣的。
王書昀這下更是打起了精神,第一部是鑄件,所需要的鑄件有疊片、将爪極、軸承、鐵心線圈等等。
王書昀因此看到了目前華夏的鑄件機器,身為制造業第一大國,這方面的技藝和機器還是很發達的,有專門的逐漸機器人,輸入設計圖給出的配件的各種尺寸,然後把相應的材料投入,就可以制造出來了,可以說是傻瓜流程。
在觀摩鑄件機器人鑄件的過程中,李老師還詳細給她介紹了鑄件的歷史以及發展過程,還有現在鑄件流程的基本原理。
這一部王書昀完成的還比較輕松,還親眼看了下避難所中的工廠,各種廠房和種植室基本都安排在了下五層,1樓到5樓簡直就是大型工業區,沒辦法為了生活基本的生産還是要有的,這些工廠都是早早就準備好的,就是缺工人。
第二批招聘主要就是這些工廠招工了,例如基礎的食品加工廠、服裝廠、飲用水廠、材料加工廠等等,種植區的第一批招人也是試水,以後種植比不得之前那麽天生天養,溫室種植對溫度、濕度、燒水、除害等要求都比較精細,所以種植區以後需要更多人手。在頂層最上面也安排了種植區,不過這個因為離重要人士太近,安排的人手就要經過比較嚴格的篩查。
拿到了自己做成的鑄件王書昀看着這一堆零零散散的配件和一些線圈,只覺得頭疼,接下來真是李老師手把手的教了。
“好了,你再複習一遍設計圖,把步驟再記一記,我們就開始。”李老師拿起疊片左右瞧瞧,又拿出砂紙磨了磨。
看着老師的動作,王書昀虛心請教,“老師,這個用砂紙磨有什麽作用,我該怎麽磨。”
李老師沖我溫和地笑了笑,“沒事,我的個人習慣,尺寸已經打磨好了,可以不磨,但是我做手工的時候注重手感,就會先用砂紙磨一磨配件,讓手感更合我的心意,這樣也會得心應手。”
Advertisement
王書昀懂了,這就是大師的個人習慣,果然高手都有自己的癖好。
王書昀跟着拿起疊片,“老師,那我們開始吧。”
跟着老師的動作,首先先将銅線和絕緣紙分三次插入疊片,疊片呈圓形,在裏側有40個孔洞,要拿銅線從一個空穿到另一個空,反複的穿,連續穿十層左右就差不多了,線要疊的均勻,絕緣紙要墊的位置合适,最後在疊片上方形成一個平緩高出疊片兩公分左右的銅線圓環。
雖然第一步最簡單,當然是看着李老師簡單,但是王書昀就不太行,線的不均勻,銅線也安排的不平整,最後形成的圓環不平緩,第一個步驟王書昀返工了五次才做出了讓李老師勉強認同的。
然後用清漆固定,這個王書昀做的不錯,刷的均勻,趁着清漆沒幹李老師開始講解下面的步驟,“下一步要刷除導線表面膜,扭轉引出線,之後只要經過了電子測試成功了,定子就完成了。注意扭轉的時候看我的力度和方向,不然容易失敗,還得從頭開始。”
王書昀連連點頭,她不想在把綁銅線這步反複重複了,她真的手殘,疊不勻,好難,王書昀淚目,手藝人真是需要天賦的,大家都不容易啊。
好在這一次她手還算穩,完成度還可以,經過電子測試也是可以的,定子完成下一步就是做轉子,轉子做好了再做電子,最後再組裝。
有了第一步做定子的成功打底王書昀接下來有了些自信,做轉子的第一步就是把爪極、軸。鐵芯線圈等組裝成轉子,因為配件的尺寸設置的都很完美契合,所以組裝的很順利,組裝好再次清漆固定,将轉子的動平衡量調整好,再打磨毛刺以及壓入軸承,轉子就做好了。
電子更簡單一些,三個配件組裝好就可以,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步,在DE端蓋先裝入轉子總成,再裝定子和電子,組裝固定好,發電機就制作完成了。
看着自己一步一步做好的發電機,雖然因為組裝水平不夠,看着有點不規整,沒有李老師組裝的那樣完美,但是自己做成的怎麽看怎麽有成就感,就是最後測試沒成功。
李老師又和她一起研究讨論,看她是哪一步出了問題,經過一些調整以後終于是能用了,成為了一臺合格的小型發電機。
可以交任務啦,看着豐富的獎勵,王書昀差點喜極而泣,之前她一個沉迷研究生物基因的科研人士怎麽也沒想到現在都能組裝發電機了,跨行如此成功讓她自信心上升了一個度。
握拳,30000經驗值和高級發電機知識到手了,這次她看這些高級發電機知識就不至于一竅不通,看着名詞和操作步驟就覺得陌生不好理解了,實踐才是真理的老師啊。
在高級發電機知識到手的第二天就開始了第二次招聘,比預計的日子要提前了不少,這一次種植區和機器制造廠都要大批量招人,主要是高級發電機知識裏有一個最基礎版本的人力發電機,能成為高級知識的基礎版本可見它實用性的強悍。
這一款非常适合家用,手搖就可以,不像華夏的手搖發電機那麽簡易,這一款工序不難,但是有核心知識打底,能把人力發揮到極致,基本人手搖一個小時就能夠自己一天的用電了,例如充滿自己的手機,筆記本電腦,還能讓你再用功率小的鍋煮三回面條,簡直是居家必備,尤其是在這資源緊缺的情況下。
首部避難所當即決定大量制作,廣泛推出,至少一家一戶,這簡直大衆福音,雖然現在手機沒信號沒有網,但是你能玩單機小游戲,不用網的那種啊,在這樣無聊沒有工作和娛樂的日子裏是唯一的消遣了。
還能給大家找點事幹,多好,必須推出。機器制造廠這次招了兩萬人,主要是因為有王書昀還有華夏的各領域專家在,會時不時就有附和現在民生情況的新的機器出現,需要大批流水線作業,這點人數不算太多。
這兩批招聘說實話對于底層工人和農民最有利,招的人數最多,不過這樣的普通人比較窮,囤貨少,确實目前更需要。
當然王書昀的高級發電機知識也起了更重要的作用,煤的資源有限,這次國家收集數量也有限,所以新能源發電機的發明是迫在眉睫的,現在研究組在主要攻克地能發電機和永動發電機。尤其是第二項,依靠這份高級知識的理論是可以制造出來的,就是有些技術難點要一一攻克。
而王書昀也在吸收這方面的知識,不斷充實自己,最近因為組裝發電機她對手工組裝機器燃起了不小的興趣,而且物理經驗值又暴漲了一截,但是相關理論知識沒跟上,不利于後續的學習計劃,其他學科也面臨同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