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雖然說好了以後主要就是練習繡藝、做衣服,但是林曲還是把徐丘讓他娘記的那些各種藥的價格效用也跟着記上來了。
李氏的性格溫柔,不太習慣和外人多對話接觸,林曲倒是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所以就一并記着,以後說不定也好幫幫忙。畢竟整個家也就李氏的廚藝最好,以後做飯的空檔,醫館要是來人了,林曲也好頂上去。
免得讓徐丘讀書分心。
對于林曲主動記這個,李氏相當歡喜,有個人在旁邊幫着,也免得她到時候緊張出錯。
第二天,選了個時辰,門外放了鞭炮,醫館也就正式開業了。
門上方挂着個“徐氏醫館”的牌匾,門邊上還貼了個告示,示意裏面賣的都是一些治療各種常見毛病的成品藥丸,直接用水服下即可,與尋常需要熬制的中藥不太一樣。
告示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有會字的人被簇擁着讀了出來。
大家夥都很好奇。
這中藥難喝,大家都是心中有數的,但如果這般的話,“那豈不是價格會貴上很多?”
誰都不傻。
這麽好的東西,完全是獨一份的,價高正常。
一邊等鞭炮結束,見有人關注,便出來照顧的徐丘聽到這話,便答道:“各位,這藥丸大體是會比尋常的要貴上幾文錢,但也不會太多。”
他本身也沒打算和別的醫館賣一個價。
不然的話,也太得罪人了。
別的醫館還要不要做生意了!
Advertisement
況且這藥丸是要他自己動手弄的,買的人太多的話,也麻煩。
徐丘只想生活富裕,日常不會為銀錢所困,可沒想專注賺錢。他也并不擔心因為太貴就沒人買了,鎮上也是有富貴些的人家的,就算是大人舍不得,但是涉及到小孩,恐怕也就舍不得孩子吃苦了。
況且,他的藥管用,所治的各種方面也比較小衆且常見,慢慢的打出名氣,會有人用的。
也不用怕掙不到什麽錢,別的他不敢肯定,但像是護膚的脂膏,他敢肯定,一定會被人争着搶着要買的。
他家小曲都日常必須要用上。
這個的價他定的高,賣一瓶就差不多能頂一個月的花銷了。
又有人質疑道:“這藥丸到底有沒有那麽好用啊?別不是買回去沒什麽效果吧?”這大夫看着也太年輕了。
感覺不太像靠譜的樣子啊。
這時,也有人認出來徐丘了,問了出聲:“是小徐大夫吧?這是跟在老大夫身邊的那個小徐大夫吧?”
“誰啊?”
“這你們都不知道?就小安村的老大夫,小徐大夫是他的徒弟,我們那周邊幾個村,看病就全靠老大夫。”
徐丘到周邊村子裏并不算頻繁,雖然從小就跟着老大夫學醫,但他因為身體弱,老大夫并不經常帶他到處去,只偶爾去一趟。到近兩年他長大了,身體更好些了,才去的頻繁些了。
所以很多村子的人,都是知道他的。
今天估計是哪個村子的人到鎮上趕集,剛好就認出他來了。
因着朝廷近些年不斷的往這邊遷移人口,所以鎮上的人本身是多的,并不全都知道徐丘,他和老大夫主要是在各個村落更讓人熟悉一些,尤其是老大夫,有時候一走大半個月才回來也是常有的。專門就是到一些窮鄉僻壤的地方去給看不起病的人看病。
不過雖然認識他的人不多,但也有幾個,他們的出聲也讓周圍人知道,這家醫館的大夫,确實不是騙人的。
徐丘笑着開口道:“諸位請放心,我之前已經跟着我師父給人看過兩年診了,最近這一年裏,我們也每個月月中和月尾兩天都到前面那大路口免費給人看診,沒出過什麽問題。”
他這麽一說,許多不知道他的人,也瞬間就有點印象了。
都是鎮上的人,自然也都或聽說或見過,每個月都會有兩個大夫來義診的事。
“原來是他們啊。”
“我之前還去看過兩次呢。”
……
聽着人群裏的聲音,徐丘知道應該沒什麽問題了,他又對着衆人宣傳了一番自己醫館都有什麽常見的藥,諸如什麽治腳氣的、除疤的、關節痛的、冬日手腳皮膚開裂的,痔瘡的等等。
嗯,還真有進來悄摸着買了幾種的。
這一日的病人不算太多,大多都處于觀望期,他們鎮上有杏園春、濟世堂等已經站穩腳跟的醫館,口碑、特色等等都各有千秋,如果不是不熟悉的,少有人真會到他們這來,一般都是去那幾個醫館裏。
索性也賣出去了一些,不至于顆粒無收。
有的女子或哥兒,買完還送了小瓶的護膚試用裝。
他們全家倒也都不着急,林曲和李氏主要是用過徐丘做的護膚脂膏,知道這東西是真有用,所以壓根不怕,橫豎不管藥賣不賣得出去,這個肯定是可以賣的,不會缺錢。林曲以前沒用過的其他的護膚品,但李氏可不差錢,從年輕時到嫁人後,各種往臉上使的都買過不少。
每一個,都比不上兒子送她的效果好!
與此同時,徐父也帶回了一個好消息。
“給你找的夫子找到了,三十多歲,是個秀才,之前是開私塾的,教的學生有好幾個都考了秀才,還有兩個今年中了舉,在府城也有些名氣。”
徐丘奇怪道:“這麽好的夫子,應該不至于到咱們這裏來教書吧?”
徐父喝了口水,道:“給銀子就行,每個月十兩。”
徐丘:……
他們一家人一個月的開銷都要不了十兩。
“但就算是如此,能夠教出舉人的夫子,應該也會很受歡迎吧。”
雖然說他們這整片地區的風氣都是不怎麽重視科舉,但因着不斷的遷移過來人,這些人的思想可和這裏當地人不一樣,科舉做官還刻在他們骨子裏的,有他們在,科舉之風就斷不下去。
不過絕大部分人都肯定不是富裕家庭的,家裏稍微好過一點,誰會願意背井離鄉來到這個地方。
他們這邊可是有名的流放之地。
環境和氣候可并不太好。
徐父道:“那些人出的可沒咱們家多,而且還得教一群學生才行,多費勁啊,聽說那夫子還準備再往上考考,只教你一個省事些。提前也說好了,重點是教你,不會耽誤這些的,他再往上考,也只是考個舉人再回來教書,掙得能更多一點。”
說到底,就算是教出了兩個舉人,這夫子本身還依舊是個秀才。
那真正有錢的,當然是更願意把孩子送到舉人的私塾裏去。
畢竟誰知道是你教的好,有能力,還是人家學生本身就足夠有天賦呢。
秀才私塾的收費和舉人私塾的收費,那标準是完全不同的。
徐丘還是有些糾結:“可這給的也太多了吧。”
徐父道:“你那止血藥的錢族裏給的多,後面陸陸續續還有,只是那些咱們也沒出力,就沒那麽多了,但這十兩銀子還是沒問題的。族裏既然給你找了這夫子,說明人家是真有能力的,你先學着,頭兩年供着還是很輕松的,以後你那醫館也能跟上。”
“不給大價錢的話,人家怎麽願意跑到這鎮上來。”
他們這鎮上壓根就沒有私塾。
徐父心裏是有成算的,這好的夫子太難找了,就算是府城比他們這大些,但也沒幾個夫子。所以有了不錯的就趕緊訂下來,他們手裏也确實有些銀子。
既然都是小兒子掙的,那花在小兒子身上也沒什麽。
且小兒子這醫館,他是清楚價值的,一個月十兩完全是小事。
徐丘也想通了,“行,就按爹你說的算。”
要是有真才實學就沒事,實在不行也能換。
沒兩天,那夫子就拖家帶口的來了鎮上,在醫館附近租了房子。
夫子三十多歲,長相氣質都是一本正經的樣子,但一開口确實是很博學,各種知識引經據典,随口就來,深入淺出,徐丘自然能看得出,夫子的水平相當不錯的。
事情也就這麽定下來了。
雙方約定好了上課的時間,對于徐丘的情況,夫子接受的很好,并不介意徐丘會随時給人看診。
就這樣,徐丘的日子也走上正軌,逐步穩定下來。
而就在他們的日子這般的時候,老林家那邊也不太安分。
徐丘和林曲的成親是比較快的,在最近的期限選的一個好日子。
但林瓊和顧承宵那對,也同樣是拖不起,畢竟都是落水被救起,拖長了并不好,林老太太和林老三兩口子都被說服了之後,他們的成親事宜也就提上了日程。
實際上,時間距離林曲和徐丘成親之後沒多久。
只是他們那時候都在鎮上了,所以對這些并不清楚。
等到徐丘和林曲回村的時候,才聽說了這件事。
“他們這麽快啊。”徐丘還有點感慨。
他還以為不會這麽早呢。
實際上在劇情當中,顧承宵和林瓊雖然對雙方的動心很快,但真正成親并不是現在,估摸着可以算是戀愛之後,水到渠成了才成婚的。
那時候,林瓊的生意都做的有聲有色了。
顧承宵也并不是現在這般依舊被人牢牢盯着。
不過,如果顧承宵真和林瓊這個當地普通百姓成親,也未必不是件好事,至少他的各個兄弟對他應該就沒太大的防備了。
王氏道:“也不算快了,畢竟落水那事過了,自然是越快越好。”
“嗯。”徐丘又問道:“爹呢?”
王氏指了指方向:“在那邊地裏。”
徐丘道:“好,那我去找爹說說話。”
徐丘說完拿了個砍刀,便出去了,林曲和兩弟弟也跟在他邊上一起。
他這回回來,自然不是因為多看顧自己的老丈人和丈母娘,當然,也有一方面這個原因,畢竟林曲一段時間沒回家,肯定是會想父母的。但他會回來,主要是因為老大夫還在村裏。
老大夫沒有子嗣,他跟着老大夫學了一身本領,自然要承擔起給人養老的職責。
以前的時候,他都隔三差五的要給老大夫收拾收拾屋子,現在去了鎮上,自然也不例外。
橫豎鎮上和村裏離的也沒有太遠,他們當天回來,幹完活還能當天再回去。
他這會兒,便是準備去給老大夫砍些柴的。
因為村裏人在山腳下砍柴都是要幾個人一起,防止出意外,徐丘雖然不懼這些,但為了免了其他人的擔憂,還是決定去找老丈人一起。
林廣福對于徐丘的來意,一點也不推辭,立馬就答應了:“好,我跟你們一起去。”
想着,他又道:“老大夫一個人也用不到多少柴禾,以後直接我幫忙砍了就行。對了,你們在鎮上也要用柴,到時候我每個月幫你們送過去吧。”
附近村子的,很多人都會砍柴運到鎮上去賣。
林廣福以前也去賣過。
對于這些,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剛一想到,就幹脆的想把這活給接下來。
畢竟他們家租的是徐家的地,徐家給了他們那麽多便利,徐丘這個哥婿也算是他們家高攀了人家,林廣福就總想着有什麽能幫上的,就全都幫人做了。
徐丘道:“爹,沒事,以後我們每個月都要回來,到時候一起做就行了,你和娘平日裏要幹的活不少,別整的太累了,對身體不好,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對了,我拿的有些藥丸子回來,你和娘沒事每天就吃一顆,能補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