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官位之争[VIP]
穆懷淵和神龍持統一看法。
上一世神龍始終保持癡兒的狀态,泰興帝擔心兒子日後無法承擔起君主的職責,于是将心裏認可了人品的官員全部調回中央任職,張曦最終沒能坐上中書令的位置。這輩子雖然神龍選擇“清醒”,可目前在泰興帝眼裏,他仍舊是個不學無術的孩子,即便有點小聰明也缺了太多的教導。
所以,無論太子詹事府的官員還是三師三公,泰興帝仍舊只會選擇那些雖然說話讓他不舒心,但卻絕對不會生出二心的朝臣。
被冊封為太子後,出席每五日一次的大朝會就成了神龍的工作之一。
泰興帝對于帶着兒子一起上朝的活動也很熱情,昨晚歇在鳳栖殿的泰興帝有幸和兒子一起就着果仁羊奶用點心。
神龍過去早睡晚起,起床運動過後來鳳栖殿請安正好跟崔皇後一起用早膳,哪怕泰興帝前一夜睡在鳳栖殿裏,父子倆也沒遇上過。
泰興帝看到捧上的十幾種夾餡點心,忍不住感慨:“神龍怎麽吃得這麽簡單。”
一大早晨就有十幾道口味不同、選材考究的點心和擠出來之後立刻想辦法去掉腥味的果仁羊奶還算簡單?難怪總有朝臣上奏訓斥父皇窮奢極欲。
神龍笑得溫順,宛如對泰興帝沒有任何意見,帶着點苦惱又驕傲的神情說:“我只喜歡吃這三五種,母後總說我再喜歡吃同一種也不能總吃,才又叫了許多。其實我平時吃得還是最喜歡的哪幾樣,不會膩的。”
泰興帝哈哈大笑,拍着神龍後背說:“以後你就知道多嘗幾種的好了。”
他給了神龍一個“男人都懂”的眼神,神龍瞬間想要打爆泰興帝的狗頭。
他母親崔皇後就坐在邊上含笑看着丈夫和兒子吃點心,泰興帝就能當着老婆面對兒子開黃腔?
他是不是覺得自己“最喜歡吃”崔皇後已經很給面子了啊?
簡直厚顏無恥!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神龍向往的捧起盛滿果仁羊奶的雲紋水晶杯,“兒子想要像師父、師娘一樣,情比金堅。”
泰興帝頓時笑得嗆住了,他狠狠咳嗽了半天,樂不可支的說:“傻孩子,再長大些你就明白,哪有什麽‘情比金堅’。典籍前面一個妻子沒了的時候,他也要死要活的,還發誓絕不再娶,哪怕絕後都不在乎。結果怎麽樣,安平年輕漂亮、熱情真誠,對他還有幫助,典籍沒幾年就被安平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Advertisement
“再多的深情也耗不過生死。慧極必傷、情深不壽,你以後是要只能喜歡一個女人的話,我寧可你誰都喜歡不上,把後宮女人都當個取樂的玩意——她們管你要绫羅綢緞、身份權勢,你從她們那裏得來自在歡心。”泰興帝分外冷酷的表達了真實情緒。
神龍頭一次發現,哪怕泰興帝庸碌無為,他身上仍舊不缺少上位者的冷酷和殘忍。
在泰興帝眼裏,後宮那些或嬌媚、或活潑、或天真、或直白的女子,都算不上活生生的人,她們在泰興帝面前只是一個取樂的工具,與泰興帝喜歡的鎮紙沒有任何區別。
神龍視線悄悄轉到崔皇後身上,果然發現她總是放在扶手上的柔荑已經縮到衣袖底下去了。
母後肯定又氣得攥拳頭了。
神龍心疼的悄悄握住崔皇後手臂晃了晃,當他放開母親後,看着泰興帝的眼神裏多出一股執拗,“父皇既然只要是能用心讨你歡喜的女子就可以,何必弄那麽多女人進宮,平白給母後添事端。她們在父皇面前乖巧嬌媚,卻跑來鳳栖殿争風吃醋,盡會借着母後寬和沒事找事。”
泰興帝聞言變了臉色,吃驚的去看崔皇後,脫口而出,“她們上你這兒來找不痛快,你為什麽不教訓她們?不過是些玩意。”
在泰興帝心裏崔皇後與其他女人是不同的,對泰興帝來說,崔皇後是陪着他走過許多風雨始終堅定如一的伴侶,也是朝堂政務讓他為難時候總能幫着排憂解難的戰友。
可“有區別”是不夠的。
神龍心裏搖頭。
若泰興帝真的重視崔皇後心裏的感受,那麽後宮之中就不會出現那麽多不相幹的女人。後宮的女人只能證明,在泰興帝心裏,永遠是他自己的喜怒哀樂才是重要的,其他人的眼淚和痛苦都不值一提。
崔皇後雖然說不上對泰興帝絕情斷義,但這麽多年被他不斷寵幸的女人折騰下來,心也早就涼了。
聽了泰興帝這番看似情深意重,實則自私自利的鬼話後,情緒反而慢慢緩和了。
她借着錘了神龍一拳的動作遮掩兒子之前安慰自己的變化,直接笑道:“不過是群不知道輕重的丫頭罷了。陛下政務繁忙,平日那般辛苦,我們少年夫妻,哪有不能體諒你的。我對她們寬容些,她們才能把心思用在伺候陛下上,而不是想着法子掐尖鬧事,惹陛下煩憂。”
“穎娘,還是你最懂朕。”
泰興帝被崔皇後“深明大義”的品格感動得幾乎說不出話來,毫不猶豫的讓孟開去私庫再搬過來三十匹新上貢的雲錦、四整套頭面首飾,然後帶着滿心憐惜、愧疚帶着神龍上朝去了。
太子吉服有很多種,但上朝無論對泰興帝還是神龍來說仍舊是“在家辦公”的一件普通事情,所以他并不需要穿成像是要去祭天或者祭祖的樣子,一件普通的通肩妝花襖足以。
泰興帝高坐龍椅之上,神龍作為儲君也有位置,坐在百官前方。在他身後的隊列裏,全是些七老八十、手抖腳顫的宗親。
神龍态度溫和的與宗親們見禮後,一屁股坐進位置裏,多餘的話半句不說,讓攢了很多恭維詞的宗親們憋青了臉。
太子的位置是靠着長兄意外身亡撿來的,太子的才智是去太廟祭奠先人時候意外恢複的,聽說病愈之後,病中幾年的記憶還模糊不清。
結果現在宗親們向他示好,表示會站在儲君身邊成為儲君的護盾,太子卻完全不搭理他們?
太子這是什麽毛病啊!
宗親們心裏直犯嘀咕,可清流出身的文官們卻在不斷點頭。
——得到高位之後,太子沒變得輕狂傲慢,雖然才學差着不少,但也不是太讓人失望。
秋天是豐收的時節,今年難得風調雨順,泰興帝聽了滿耳朵臣子歌功頌德的美言,通體舒暢。
确定政務沒有需要費心的,泰興帝爽快的說:“朕已冊立太子,還需三公與太子詹事府官員。諸君心中可有人選?”
衛琰秉公直言,“典驸馬親自指點太子多時,臣以為無論才學德行,典驸馬都配得上太子保官。”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個都是虛職,哪怕典籍名列三公也不算違背朝廷規則。
“周記乞骸骨後仍在京中,臣以為老中書令配得上三公之位。”兒子在太子身邊,顧念的親爹戶部侍郎顧劍施施然出列,推舉了絕對不會出錯的人選。
周記乞骸骨之後每天養花種草、參加文會,日子過得逍遙塞神仙,顧劍羨慕非常,很想讓他重新回來體會為了家裏熊孩子奔波的痛。
宗正聽着,發現衛琰和顧劍推拒的都是國家老臣,馬上說:“陛下可還記得劉骞大将軍?”
“劉骞還活着?!”泰興帝脫口而出,他趕忙住口,掩飾的咳嗽幾聲,改口說,“劉大将軍身子骨可還硬朗?朕許多年沒聽到過劉大将軍的音訊了。”
劉骞雖然也姓劉,可“劉”是個大姓,劉骞和皇族非要強行扯關系只能說“五百年前是一家”。他和樊家先祖情況不同,樊家是自己活不下去賣身到了太/祖府上,被太/祖發覺天賦重用;劉骞則是在前朝末年落草為寇,憑着搶來的十幾匹驿站的戰馬和幾根長滿了鐵鏽的長槍打下三個足有萬戶人家的大縣,以此為城據守,先後拒絕了三個枭雄才拜到太/祖麾下,成了一員所向披靡的大将軍。
劉骞即便當初目不識丁,在發達了之後也規規矩矩、客客氣氣的拜了先生讀書識字,把文化課補了起來。等到天下抵定,他立刻上交權柄,安心做個朝堂上只說“陛下所言甚是”的武官,忙着回家生孩子、帶孩子。
劉骞投到太/祖麾下的時候也才勉強和□□兒子們同齡,可他實在表現得太沒有存在感了,明明戰功赫赫,偏偏成天窩在家裏,上朝也從來不發表個人簡介。等到泰興帝登基後沒幾年,劉骞以傷病請辭歸家修養,泰興帝想都不想就直接同意了。
這麽多年過去,若非宗正提起,泰興帝連劉骞名字都快忘幹淨了。
劉骞如今也是名老者了,身上除了個空蕩蕩的爵位什麽都沒有,還真的很适合做太子三保。
人選都很合适,泰興帝沒多猶豫,照着提議定下人選,王鴻一看泰興帝今天有意給官員升職,同張曦對了個眼神後馬上出列,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說:“陛下,中書令之位空懸,朝中各項事務運轉多有不便,還請陛下早日定下人選。”
泰興帝沒反應過來王鴻深意,臉上仍舊挂着笑,無知無覺的說:“朕當然還是屬意張曦,他辦事合朕的心意,不過張曦不是沒有去地方上歷練的經驗麽?衛琰啊,朕記得你在吏部呆了兩三年了,也該動了動位置了。你對朝中大大小小官員都十分熟悉,不如你來做中書令吧。”
“臣……”衛琰心中喜悅,可還能把持着臉上的表情。
但沒等衛琰開口,最先說話的王鴻已經嚷嚷起來,“陛下,當初反對張曦升任的是衛尚書,現在讓衛尚書做中書令,恐怕會讓人覺得只要告倒了有資格的官員,自己就能爬到高位。臣以為,此事不妥當。”
泰興帝頓時猶豫了,“說的也是。”
衛琰回頭與張曦、王鴻兩人對視一眼,朝堂上頓時充滿了濃郁的火藥味。
作者有話要說:
伸舌頭】小天使們,我明天收藏夾,請大家盡量訂閱幫我保個位置,別掉到最後一個太難看了orz
開V之後連續三天,每天都三更。
累壞寶寶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