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歸鄉
雲隐鎮是一個極小的小鎮,被衆山環繞,之所以叫這個名字,相傳是因為,從空中看去,只能看到常年雲霧缭繞的山頂,而這個小鎮便隐藏在雲霧之下,不是住在那裏的人們一般都不會知道這個名字。
從q城的機場下飛機還要再有2個小時的車程才能到達那裏。與京城的繁華和喧嚣截然不同,那是一個還未被開發的古老小鎮。古樸的木質二層小樓悠悠的立在街道的兩旁,挨家挨戶的院子裏曬着自家腌制的鹹菜,有些做着小生意的人家,門臉依舊是古老的木質門板,只在一側開個小門供人出入。黃昏的小鎮有着一絲慵懶的寧靜,雨水剛沖洗過的石板路散發着泥土的清香。不規則的街道蜿蜒到很遠的盡頭消失不見。
雲依慢慢的拖着行李箱走在坑坑窪窪不平的石板路上,四年未歸,小鎮依舊還是那樣,似乎幾十,幾百年間它從未曾改變,只是,有了好多新面孔,也有好多老面孔消失不見。置身其中,宛如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古代。
小鎮并不像中國其他的那些古鎮對外開放,所以沒有許多的游人,因此小依這一身t恤,短褲,運動鞋,和那大大的行李箱格外的引人注目。有些膽子大的小孩子嘻嘻哈哈的跟在她身後,想離她近一些,卻在她偶然回頭向他們微笑時尖叫着轉身跑掉。小依忽然想到小時候父親一句一句叫她背的那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鬓『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她沒有少小離家,也沒有鬓『毛』衰,可是真的被當做客人了。樸實的小鎮居民熱情的向她介紹着小鎮特『色』的小吃和風景,還有哪家旅店幹淨便宜。雲依輕輕的向他們點頭致謝,慢慢的回道:“我回家”。
有人忽然認出了她,驚呼的對周圍的人說道:“呀,她是杜家的千金哎。聽說出了國,這都好多年了。”
“哪個杜家?”
“哎呀,還有哪個,就是裏弄的那位杜先生的千金呗,別人家也出不了這麽水靈的姑娘。”
“啊,對對對,我想起來了,她當年是高考之後出去的,原是說去京城的,後來不知怎地出了國,不過,都是好去處,都是好去處啊。如今這才20出頭吧,可是更好看了,也不知有對象了沒有。”
“啊哈,老李家的,別想了,這樣的姑娘,咱們鎮上是沒人能娶得起的,也就杜家那小子還行,不過那不也去京城了。”
“哎,是啊,可惜了···”
雲依的父母都不是當地人,但也搬來了二十幾年,左鄰右舍都極為相熟。父親是北方人,家中獨子,如今也只有父親一人了,而母親是蜀中人氏,出身大族,只有雲依算是土生土長的雲隐鎮人了。父母那一輩的事情小依并不清楚,只知道當年母親是和父親私奔出來的,說是私奔,倒并不是和外族家沒有聯系,每年過年都會回蜀中一趟。不過那也是小依長大之後的事情了。
父母都等在門口,遠遠地望見雲依拖着箱子走進,母親急忙迎了出來。“依依···”話音未落淚先流,“你可算是到家了。”接過她的箱子,另一只手輕輕地摟着小依。母親的聲音依舊是柔柔的,帶着些地方的鄉音,小依記得,小時候每天晚上只有聽到母親這種柔柔的聲音才能睡得着覺。如今更是久違了。不自禁的,“刷”的一下眼淚流了下來,似乎想把這四年的委屈都流出來。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夠堅強,才發現原來依舊在父母面前還是個孩子啊。
“好了,到家就好了。不在電話裏一直嚷嚷着長大了嘛,怎麽回來還掉金豆子了。進家,進家去”
“爸···你笑話我,還不快哄媽媽”。在雲依的印象中,父親除了在教她國畫和『毛』筆字時嚴肅了些,其他時候都是朋友一般,而對母親更是從沒有大聲說過話。用父親自己的話說,“你母親跟我一輩子,我怎麽忍心讓她難過。”因為從小受到父母之間的影響,所以即使在匆匆逃離這片地方之後,雲依依然相信愛情,依然感謝生命的美好。
前院中的桂花開得正濃,沒有濃郁的香氣,卻淡淡的萦繞在身旁揮之不去。葡萄藤上一串串的紫丁香,好看的讓人不忍采摘。竹編的藤椅,清涼的水井。一切還是與她四年前走時一樣。
樓上是三間卧房,書房和客廳在樓下。父親的書房大家都可以進,哥哥雲峰和小依經常躲在裏邊拿上本書一看看一天。父親藏書極多,出了書房的兩大排經常看的,後院的小倉庫的牆上也排着滿滿的書籍。父親在前邊,把箱子提到二樓的房間,母親則陪着雲依在後邊慢慢的上樓。
Advertisement
小依極喜歡這個古老的樓梯,那固定的幾節樓梯依舊“吱吱咯咯”的響。小時候父親看着練大字,每每偷懶的時候,聽到樓梯的咯吱聲,就趕緊跑回座位重新拿起筆。而那些寫好的大字和抄錄的小楷也會整整齊齊的晾在樓梯把手上。房間的門框上依舊貼着高二時心血來『潮』用并不熟練的篆書書寫的“閨閣”二字。還記得當時父親把她這兩個字挑剔的一無是處,哥哥則是配合着爸爸狠狠地笑話了她一頓,而母親則是無奈的搖頭任她胡鬧。
真好,終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