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一團和氣
往後跟大嫂一塊起居?
如意為難了,她私下裏那些個針線活兒咋辦?現在天兒逐漸暖了,四月初九就立夏,白日裏又不時跟着二哥上地裏去,每天只有晚飯過後那麽一個時辰能偷偷做個活兒。
李氏沒立時吭氣,她還沉浸在趙勇離家的不舍中,進屋坐下,掏出帕子擦了下眼角,才搖了搖頭:“你要怕孤單,往後讓老三跟你一塊睡,老三成日話頭最多。”
“成,大嫂,往後我陪着你一塊住去。”巧鈴繞去李氏後頭捏着她娘的肩窩,沖着關倩倩咯咯笑着。
關倩倩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李氏,笑了一下,朝如意招招手,攬着她在身前問李氏:“娘,我尋思着小如意不是一個人宿在南頭嗎,正巧搬來跟我兩個作伴。”
李氏眼裏閃過些失望,咧她一眼,道:“咋,叫巧鈴陪你還不樂意啊?”又說:“你要嫌她吵吵,叫阿翠住過去也成。”
李氏還沒說幾句,玉翠聞訊趕來,耷拉着眉眼進了堂屋,一進門便黑着臉兒沖李氏大聲喊叫,“讓三姐跟嫂子住,娘問過我沒有?那這意思是往後我得一個人睡?”
李氏嗔她,“這裏頭有你啥事兒啊?就是你三姐跟你大嫂住了,不也就在隔壁兒?白天你們照玩兒你們的嘛!”
氣的玉翠鼓起腮幫子,重重跺着腳,“我可沒答應!”又沖巧鈴呲牙咧嘴,“我不準,娘說啥都不做數,你少動歪心思!”
李氏笑話了玉翠幾句,跟她好言好語打着商量,可她怎麽也不同意。
李氏拿玉翠沒辦法,這老四,遇上想不通的事兒來從不知道拐彎子,倔的要命,認準的事十頭牛也拉不回來,就是罵她一頓也不頂事兒。
李氏瞧她那認真架勢,便無奈松了嘴,先應付她,只說是不行就叫如意去,玉翠這才高興起來。
打發幾個娃兒出去玩後,屋裏只剩下兒媳婦,過了好一陣子,李氏才壓低聲說:“娘也不準備拿你當外人,這老五啊,原不是咱屋裏的,那是娘從東莊村兒抱養來的,那戶人家——嗨,說了你也不定認識。那些年家裏不是松快嗎,就瞅她八字旺屋裏這才給抱來了。”看一眼關倩倩,“別淨偏愛阿如,阿鈴阿翠那才是你正經親妹子,你當大嫂的,往後要跟她倆親近些。”
關倩倩失笑,“原來是這麽回事,可娘這回真想多了,我這是起早貪黑慣了,閑不住,我瞧着小如意每天起的格外早,搭伴撿個柴喂個牛也成啊,阿鈴阿翠兩個都愛睡個懶覺,沒得擾了她們。”
這話李氏相當受用,馬上笑起來,“你有這孝順心思娘還能說個啥?那,不行就這麽着吧,往後叫阿如上你那屋陪你去,那孩子,乖倒是乖的很,人也勤快。”說到這,她長長籲口氣,拍着心窩子說:“只是到底不是親閨女,起初買她來,不就是為着旺屋裏嗎?沒成想,屋裏是一年不如一年,也就是前一兩年吧,屋裏接連出了幾件大事。”話說到這,年一過剛消下的火氣又湧上來,不甘地哼哼:“白養活了這些年,還克上我屋裏了,我這心裏頭氣兒不順!”
後頭的話,不消李氏明說,關倩倩也猜想的出。由着這話兒,想起趙勇月前帶着如意上她屋時說的那事兒來,不動聲色地在心裏頭尋思了一下,全回味過來了,笑着寬慰她:“娘放心,大勇這一去,這一兩年屋裏會慢慢好起來的。”
Advertisement
李氏笑了一下,“沒事兒,就是在你跟前兒随口一拉扯。至于如意,娘心裏頭有數,抱也抱來了,屋裏好不好的,還不得繼續管着她?”
不多會兒,關倩倩起身,說是叫李氏歇着,她早看着亂糟糟的牛棚礙眼,今兒就去拾掇拾掇。
李氏高興着,她這一輩子懶散慣了,連帶着教出的巧鈴玉翠兩個也不是太勤懇,可真遇上勤快人她心裏頭也是喜愛的。如意勤快,力道畢竟小,重活兒做不動,丈夫跟祥子倆大老爺們不細致,下地做活能行,可讓他們收整屋裏,哪尋得着下手地方?大兒媳嫁來這小半個月的,整天忙前忙後的,院子裏馬上規整的煥然一新。每次她午覺醒來見了大兒媳忙裏忙外的身影,就覺得整個屋裏多出不少生氣。
如意再勤快,将來也是要嫁人的,倩倩跟如意可不一樣,那是她趙家人。有這麽個勤快兒媳,把屋裏收整的利利索索的,往後她可省心了。
聽着外間大兒媳指揮着如意兩個收整牛棚的聲音,喜滋滋躺在炕上歇着了。
午覺睡醒,李氏便起去院子裏,上牛棚跟前兒轉了一圈,一看,原本柴禾草料堆的亂七八糟的牛棚被清掃的幹幹淨淨,還被分成兩部分,牛舍中間用石塊壘起了一道矮牆,另一邊柴禾草料堆放的整整齊齊。
壘這些石頭怕要費不少功夫吧?光從河邊撿來就不少時間哩!可還別說,費那大功夫收整出來的比原先那雜亂牛棚直讓人眼前一亮,瞧着就舒服。費勁巴拉的一下午,就為小小的牛棚瞧着舒服,這可真是勤快人才能辦出的事兒!
李氏想去南頭誇贊兒媳幾句,走到門口就聽見如意跟着關氏念字兒的清脆聲音,兒媳婦念一句,如意重複着一句,間或還教着她話兒裏的含義。
李氏登時打了個機靈,這兒媳婦能耐可真大,竟還念過書?
她也就蹙眉琢磨着,不聲不響回了堂屋。
晚飯過後,如意收拾了竈房就回屋取鋪蓋,娘方才又說了,叫她今個起就去大哥屋裏住,逢上大哥回屋來時再搬回去。
現在她面臨着兩個抉擇,要麽瞞着大嫂,可自個就得長年累月的擱下繡活兒,要麽把自個這小秘密分享給她,夜裏仍能繼續縫鞋墊子。
練習繡活是她一直瞞着屋裏人的,她一直想着等手藝成熟了,至少針腳整齊細密了,就用手裏攢的幾文錢兒去置布縫鞋墊拿去賣。大嬸子說了,這個來錢慢,卻是日子緊巴時讨生計的好法子,錢兒不多,權當補貼家用。
她沒有更多的本錢,便認準了這個,願意在這上頭下功夫。
想來想去的,她仍是将針線帶着去了大哥屋,進屋時大嫂不在,她瞧着大嫂已經給炕裏頭騰出了半塊地方,便先爬上去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