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關家小院

初升的日頭金燦燦地包裹了整個趙家村,天是蔚藍的,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暖洋洋撒在小路上一高一矮兩人的背上,如意也不避過沾了露水的草地,任腳上打濕一片,心頭卻是輕松自在的。

就連村裏偶然響起的雞鳴狗吠聲兒,在她聽來也是那麽的充滿朝氣。

藍天,白雲,太陽,再加上晨起偶來的曉風,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裏,呼吸着田野裏的花草香,沐浴着溫暖的太陽,連帶着,自個也像是融入在了這天廣地闊裏。

往日裏,她雖然每天早起都要出門去喂牛,卻不覺得哪一日有比今個還清新朝氣的晨色。

關氏瞧她臉上歡氣,撲哧笑了,“瞧着你現在這模樣,活脫脫像個脫了鳥籠的鳥兒。離開屋,就這麽高興?”

如意被關氏猜中了心事,臉上很是難為情,可還是老老實實說:“舍不下大嫂,也惦記爹跟二哥,可是一走出家門,就是覺着心情好,瞧着什麽都高興。”

她這一走,就是娘跟四姐再生氣,也沒了撒氣的地方,爹跟二哥都是悶性子,甭管她們咋樣甩臉子,也能像沒瞧見似的。大嫂素來又是最會哄娘的,若不是為她說話,也不會三番四次叫娘數落。再者說,等她走了,沒準兒娘她們也就不火大了,這樣一來,大嫂跟二哥他們也能順氣點。

說實在的,這一年來發生的這些事兒,若沒有大嫂總在跟前兒偏袒着,護着她。也不知她還要再挨下多少委屈,承受多少不甘。

可大嫂昨個夜裏說了,不必把那謝字時時挂在嘴邊上,心頭真感激,就堅強起來好好生活,以後她能過的好了,大嫂也就沒白白出力。

這會兒想起這話,便輕聲說:“眼下這幾年,有什麽我都受着,可我自己也想争口氣兒,趕明兒等我大了,嫁出去了,一切都好起來了。”嫁了人,出去過小日子,到那個時候,再也不用低眉順眼,自己也能硬氣起來了。

關氏蹙着眉頭,也不知在想什麽,老長時間才想起來‘嗯’了一聲,“往後娘要不喊你,沒啥事也就甭回屋去,爹跟你二哥有大嫂在跟前兒照應哩,有時間了,大嫂回去看你。”

話說着,剛經過趙啓勝屋門前,好巧不巧的,劉氏才起身,正拿夜壺往自家院子外頭的菜地去澆,一起身,回頭就瞅見關氏跟如意兩個,見她們挎的包袱,連忙就揚聲叫住了,“大勇媳婦兒趕早這是做啥去?”

“三嬸兒起的可真早,這幾日不是忙頭剛過嗎,今兒就帶着如意上我娘家去玩兩天。”關倩倩停了步子,笑着回了她。

劉氏便笑嘆一下,“嗨,起什麽早?還不是沒法子,嬸子跟你們娘不能比,你們娘那才是真正享福的身子。”她往牆裏擡個下巴,“趕早起,一個個都伸着一張嘴兒等吃飯哩。”

關氏心說,誰不知道劉氏持家謹慎,一文錢恨不能扣成兩半來花,教養娃娃們更是嚴厲的出了名兒,她一嫁來就聽了不少閑話,早就聽說春霞早兩年就開始下竈做上飯了,這會兒也不信她嘴裏說的,随口對付了一句,笑盈盈說:“那嬸子就忙着,晌午飯耽誤不得,我跟娃兒先趕路?”

劉氏蹙個眉頭,“喲這樣急?本還說叫你倆上嬸子屋吃了早飯再走哩,那成,既然急着趕路,嬸子也就不留你們了,下回來啊”

如意猜出劉氏挂記着前一陣她爹叫送去那一條魚的事兒哩,心裏感覺到好笑,也沒開口說什麽,見三嬸進了院子,才跟關氏繼續趕路。

六裏地的路,趕日頭高挂前,姑嫂兩個就進了關家村,關全趕早已經下地去,關氏掏了鑰匙開了鎖,一進門便把鑰匙給如意,細心叮囑,“仔細裝好,往後進出都要用。”

如意點頭接了,把鑰匙塞進袖口裏的暗兜,跟着大嫂進了院子。

大嫂娘家院子不大,比自個屋還小着一圈,這十裏八鄉的,各家布局都差不多,南北向的屋,大嫂家的堂屋也在北頭,堂屋東西各開兩間廂房,出了北邊堂屋,南邊牆根是柴房雞窩茅廁,西邊兩間屋,一間竈房,一間廂房。東邊院牆那一片兒許是當初蓋房錢兒不夠,倒是空着沒蓋房,種上了長方塊的菜地。

關氏去竈房燒水,如意便自個上院子裏四處瞧,關家院子,細細一看,跟自個年頭來時又有不一樣了,東邊兒的菜地大了一圈,外頭用籬笆一絲不茍圍了,就連籬笆的長短也被人專門修理的齊了,瞧起來整整齊齊的。

東南邊兒的角落裏,不知啥時候多出了兩顆小柳,微風一吹,翠綠的柳枝迎着風飄飄蕩蕩的。

如意也就對關家大哥好奇起來,關氏從竈房出來,見如意只管盯着柳樹看,沒忍住笑了起來,“別瞧你關大哥外形粗犷,卻是個有生活情調的,沒事就愛收整個院子,弄些個花花草草,比你大嫂還細致。”

她指着院牆下頭那一株含苞待放的花兒,“就這月季,大嫂上回來時還沒有哩,也不知他從哪栽移過來的。”

不知想起什麽,笑着搖了搖頭,“慢慢住熟了你就知道了,你關哥這人,啰嗦着呢,也不知你受不受的了。”

嘀咕着,就往竈房旁邊的房裏走,“你就住大嫂原先住過這屋,沒啥收整的,拆洗拆洗被褥就成。”

如意跟了進去,就見廂房裏頭整整潔潔的,炕頭鋪的平平整整。

關氏把包裹取開,把如意的幾件換洗內衣一件件往大箱子裏擱,“以後這就是你屋,想幹啥幹啥,在大嫂屋,誰的臉色也不用瞧,就是你關哥說了你,只要你有理,就可以和他辯理。”

如意抿唇一笑,“我不辯,關哥說的都有理。”

關氏跪在炕上拆取被罩,聽了她這話兒搖了搖頭,笑着回頭嗔她,“瞧你給娘她們欺壓的,連性子都軟了。”

如意笑笑,也沒開腔反駁大嫂。往日她受慣了娘跟姐姐們的頤指氣使,就是知道自個是對的,想辯也不敢辯,可是在她看來,關大哥可不是那樣的脾性,這可比在自個屋裏好太多了,她已經很知足了,尋常事兒,那就是都聽了關大哥的也沒啥委屈。

這輩子,能有大嫂跟關家大哥這樣的好人照應她,那是她前世修來的福氣,落在她身上的每一點點福氣她都要仔仔細細地珍惜着。

關氏扯下了被罩下了炕,一邊往外走,尋空叮咛她,“咱這村兒安寧,民風也算淳樸,只是大嫂跟你關哥來也不過幾年,相熟的也就這些鄰裏,沒事了可別總往大老遠裏跑,自己一個人的村外更別去,有啥事告訴你關哥,叫他陪着你。”

“娘昨個一說起你出岔子,非要叫你關哥立字據。”轉身笑吟吟點着如意的小鼻子,“你要出岔子了,咱屋裏誰都別想安生。”

她娘說那話兒,如意昨個就聽見了,早就在心裏打定了主意,說啥也不叫大嫂跟關家大哥為她背包袱,別說是折腿折胳膊,就是尋常生個頭疼腦熱的小病,偶爾有個風寒風熱的,她也打定主意煮幾塊姜絲悄悄捱過去。

當下便認真點頭:“大嫂,我知道,屋裏的位置我牢牢記了,每天做了活兒就回屋。”

關氏笑了起來,“也不用這麽小心,你這歲數,該玩的也不能落下,晚飯過了,就在周圍喂個牛,散散步的。”

一聽大嫂說起這個,如意就想起了季敏蘭,虧他那樣惦記自個兒,這一回走的匆忙,也沒來及跟他說一聲,若是過陣子瞧不見她,也不知他氣不氣自個?

她還天真的以為娘過些日子能消氣,只打算着等娘趕明兒消了心頭氣,再喚她回去時,一定好好跟他說一聲的。

這麽一想,心頭松快一些,見大嫂去了水井旁,忙跑去搶了她手裏的大木盆,“大嫂,叫我自個來,洗衣裳我利索着哩。”

關氏也就把木盆遞去,“那成,你先在屋洗着,大嫂上地裏頭喊你關哥去,他還不知道你今個來,一會兒回來了還不知高興成啥樣。”

見如意露出了腼腆的笑容,一個沒忍住在她腮幫子上‘叭’地親了一口。

不怨她偏愛如意,這樣懂事乖巧的娃娃,擱誰手裏誰不愛?也就是她命運不濟,碰上了極品的李氏。不過再一想也是,李氏這麽個整日計較親生不親生,吃了幾口糧的人,啥時候喜歡上了如意,那也就不叫李氏了。

這麽想着,不由又惦記起了如意的親娘來,想起昨個李氏說那話兒。

馮家。

東莊村兒馮家。

她推斷着,李氏成日也不避諱,這一次玉翠放火後,更是沒日沒夜叫嚷着‘外人’,如意這樣聰慧的娃兒,肯定早知道了身世的,極可能也知道了馮家。只是,也不知她怎麽想的?若換成是自個,在養母屋裏受欺負,定要上親爹娘屋裏質問一遭,早年幹啥那樣狠心賣了自己?

也着實難為如意了,即使知道了也得不吭不哈的,啥樣委屈不還得默默受着。

對于那馮家,也就在心裏曬了一曬。既然早些年就能為幾個錢求着李氏買了如意,眼下如意有了再大的難,肯定也指望不住,真要想辦法,還得她自個兒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