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換屋頂
沈千嶼揣着磨好的面粉回了家。
“小千回來啦?”郭秀娟笑着看向沈千嶼, 未等他發問就率先答道,“澤雲回他那邊料理草藥去了。”
“……我又不是想問這個。”沈千嶼摸了摸鼻子, 坐在了郭秀娟身旁, “我是想問蠟染的事兒,阿婆,你之前不是說過自己會嗎?蠟染需要些什麽材料啊?”
“需要蜂蠟和一種比較獨特的銅刀。”郭秀娟道, 她大概給沈千嶼描述了一下銅刀的長相,“還有棉布, 至于染料,你剛做好的那桶就可以。”
郭秀娟描述的那種銅刀是蠟染時專門用來描繪花紋的一種工具,外形和毛筆有幾分相似,不同之處在于‘筆’那一部分。
毛筆的筆是由毛做的, 而銅刀下面是由兩片或兩片以上形狀相同的薄銅片組成的,刀口微微張開, 中間比較空,以此來蘸蓄蜂蠟(1)。
為了更方便的畫出各種不同的花紋,銅刀的形狀也比較多變。
沈千嶼聞言摸了摸下巴,蜂蠟有點難搞, 也不知道李家村那邊有沒有賣的,至于銅刀,倒是随便找個鐵匠, 給對方大致描述一下, 應該就能做出來。
思索一番後,沈千嶼道,“等過兩天去李家村拉瓦片的時候我順便打聽一下吧。”
說罷, 沈千嶼踱步到了之前打靛的缸前, 将上面的浮沫撈了出來, 這些浮沫曬幹後可以制成‘靛花’
“澤雲,澤雲!?”沈千嶼伸手在顧澤雲面前晃了好半天,顧澤雲才猛然驚察般扭過頭看向他。
“你最近怎麽總是走神啊?”沈千嶼略帶擔憂的問道。
這兩天裏,顧澤雲時不時的就會盯着自己發呆,實在是有些太過于反常了……總不會是因為馬上要去李家村拉瓦片,所以提前開始想他了吧?
“無事。”顧澤雲搖了搖頭。
“千總,我覺得,你媳婦兒可能是思鄉了。”阿播深高莫測的分析道。
“思鄉?”沈千嶼在心裏問阿播。
Advertisement
“千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沒聽說過嗎?”阿播一本正經的道,“古代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的思想詩?自然是因為古時候的那些漂泊的游子,一個人在外面,離家那麽遠,難免都會産生思鄉之情啊!”
不得不說,阿播雖然是個人工智障,但這話也不是全無道理,再加上他曾經問過顧澤雲,對方還是家道中落後幾經輾轉才來到郭家村的。
會思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顧澤雲曾經說過,他來自一個叫作殷酆的地方。
“澤雲。”沈千嶼伸手拉住了顧澤雲的手,問道,“你是不是……懷念你的故鄉了?”
顧澤雲愣了愣,沒想到沈千嶼會這麽想,搖了搖頭,有些欲言又止。
他哪裏是思鄉啊,他分明是擔心眼前的人。
殊不知,自己的擔憂到了沈千嶼那裏,就被解讀成了‘思鄉,但因為怕對方多想,所以隐忍不發’。
沈千嶼看着顧澤雲,忍不住伸手摟住了他的腰,把他圈進了自己懷裏。
“澤雲,我明天就要去李家村拉瓦片了。”沈千嶼道。
“我陪你去。”顧澤雲把臉埋進了沈千嶼懷裏蹭了蹭,小聲道。
“你最近也挺忙的。”沈千嶼伸手把玩起了顧澤雲的頭發,“我自己去就行了。”
“不行。”顧澤雲仰頭看向沈千嶼,“我不放心你,之前那幾個生病的我也給他們開好藥了,明日或是後日再去複診便是了。”
沈千嶼有些失笑,他又不是小孩子了,但來自愛人的擔心也挺讓人受用的。
既然顧澤雲這麽堅持,他也就沒再推辭,“那就要麻煩澤雲陪我辛苦奔波了。”
“不辛苦。”顧澤雲笑着道。
拉瓦片這事兒比較麻煩,一輛驢車也裝不了多少,沈千嶼和村長商量了一下,借用了下村裏的騾子,并表示等之後鄉親們拉瓦片的時候,也可以把自己的驢貢獻出來。
這樣一來,一趟來回就能拉兩車瓦片,效率能提高不少。
和郭秀娟交代完後,沈千嶼和顧澤雲一人趕着一輛車朝着李家村出發了。
到達李家村後,他們熟門熟路的找到了李大能的院子,有兩個人剛拉完一波瓦片過來,又推着推車朝着瓦窯那邊走去。
“來了啊?”李大能看了他們一眼,指了指院子旁那一排瓦片,“那些都是你們家的,還有一部分,他們在幫忙從瓦窯那邊拉過來。”
沈千嶼點了點頭,把新房子也想蓋個瓦片頂的事兒和李大能說了。
李大能想了想,“這瓦片比較多,運起來要費不少時間,我這幾天也還要盯着瓦窯的情況,等你們先運上個幾天,我再和你們一起過去,到時候再順便丈量下尺寸便是。”
“當然沒問題。”沈千嶼點了點頭,“大能兄,我想向你打聽一下,你們村裏有沒有賣蜂蠟的啊?”
“村尾那家是養蜂的。”李大能道,“不過有沒有蜂蠟賣我就不知道了。”
“這樣啊。”沈千嶼繼續問道,“那你們村有鐵匠嗎?”
“有,就在養蜂那家隔壁。”李大能道。
“謝謝大能兄了。”沈千嶼笑着道,“那我們倆先去村尾看看,再過來拉瓦片,這車暫時停在院裏一下可以嗎?”
“沒問題,你們去吧。”李大能道。
沈千嶼和顧澤雲把驢車牽進了院裏,一起并肩朝着村尾的方向走去。
他們也是運氣好,去問了之後才知道,蜂農家剛巧還剩了有一塊準備賣的蜂蠟,本來是打算明天和蜂蜜一同帶去鎮上賣的。
問了價格後,沈千嶼爽快的買了下來,拿着那塊包好的蜂蠟,又去了隔壁的鐵匠家。
沈千嶼和鐵匠簡單描述了一下銅刀的外形,鐵匠聽後略一思索了片刻,表示可以做出來。
于是,沈千嶼在鐵匠那兒訂做了三種不同類型的銅刀,每種類型訂作了兩把,合計六把。
鐵匠讓他半個月後再過來拿貨。
付給對方一部分定金後,沈千嶼和顧澤雲一起回了李大能的院子裏,把那些瓦片一點一點的搬到了車上。
裝滿後,兩人再駕車離開。
這一來一回的,一天的時間就這麽沒了。
看着院子裏的那堆的整整齊齊的小瓦片,沈千嶼懷念起了現代的大卡車。
不過……即便真的有大卡車,村裏這路也承受不住,懷念也沒什麽用。
洗去了一身的塵土和疲憊,沈千嶼和顧澤雲兩人相擁而眠。
次日,沈千嶼勸顧澤雲先去為村裏人複診。
面對顧澤雲放心不下的表情,沈千嶼笑着安慰他,“放心,狗蛋師父陪我一起過去,他順便去看看他妹子,不會有事的。”
“千嶼,路上要注意安全。”顧澤雲伸手摸了摸沈千嶼的臉,叮囑道。
沈千嶼連忙點頭應下。
和郭狗蛋一起到了李家村,沈千嶼先是跟着他一起去他妹子家做了下客,又順便和李家村的人打聽了一下‘殷酆’這地方。
大家紛紛表示不知道。
“阿播,你能查到關于殷酆的資料嗎?”沈千嶼嘆了口氣,在心裏問阿播。
“千總,查不到。”阿播道,“關于這個世界的資料星網上本來就沒有,目前阿播也沒聽當地人談論過關于‘殷酆’的話題,所以沒有資料。”
李家村的人不知道,其實也可以理解,村裏畢竟是比較閉塞的,等下次去鎮上的時候再打聽下好了。
沈千嶼暫時将此事抛在了腦後,之後的幾天也都是在忙碌的運瓦片中度過的。
好在,他還算有良心,有記得抽空在渣浪上和觀衆老爺們請了個假。
在瓦片運過來一部分後,李大能就跟着他們的車一起來了郭家村,先是去給沈千嶼量了新房子那邊的尺寸,然後才開始給他們換頂。
換屋頂這種事兒吧,一個人有點不太好操作,沈千嶼拜托村長幫他找了幾個願意幫忙的村民,有償請他們過來協助李大能。
從拉瓦片開始算起來,足足折騰了半個多月,屋頂才全部更換好。
沈千嶼給李大能結完了屋頂的費用,額外的付了一筆辛苦費,又給來幫忙的鄉親們結完了工錢。
下一個換屋頂的鄉親借了沈千嶼家的驢車,又趕着村裏那頭共用的騾子,去拉瓦片的同時,順路送李大能回了村。
估摸着時間,訂做的銅刀也應該要做好了,沈千嶼就順便把銅刀的尾款給了那位鄉親,囑托他順路幫自己把銅刀帶回來。
屋頂換好後,沈千嶼可算可以歇一歇了,一連十來天的舟車勞頓,實在是有些吃不消。
亓玄在新屋頂上興奮的跑了會兒酷,又有些好奇的跳到了窗戶上,探頭看了看。
然後它就看到沈千嶼像張餅一樣的癱在床上,過了沒一會兒就睡着了。
顧澤雲端着茶剛走進來,就聽到了沈千嶼的小呼嚕聲。
把茶水放到了一旁的桌子上,顧澤雲輕手輕腳的走到了床邊,盯着沈千嶼的睡顏看了一會兒,彎下腰幫他脫掉了鞋,接着又小心翼翼的替他脫掉了外衣,把他的腿放到了床上。
顧澤雲扯過一旁的薄被,彎腰替沈千嶼蓋好,低頭輕輕的在他嘴唇上印下了一個吻。
本來,顧澤雲認認真真的計劃了一下怎麽‘抓現行’,結果誰知道因為搬運瓦片這事兒,沒能來得及實施。
不過,他也不急,來日方長,遲早能弄明白是怎麽回事的。
偏頭瞪了一眼窗邊偷看的亓玄,顧澤雲起身出了屋。
亓玄哆嗦了一下,輕手輕腳的跳進了屋裏,跟在顧澤雲身後跑了出去。
作者有話說:
(1)參考蠟刀的百度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