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襄王的婚事

第七十一章襄王的婚事

日頭漸漸西沉,郭府小厮還沒有帶來新的馬車,路上行人雖不少,間或有驢車和馬車經過,可都是簡單的青蓬小車,根本沒辦法捎帶郭家母女。

後方傳來“噠噠”的馬蹄聲,郭二爺回頭一看,幾個侍衛中間是一輛馬車。仔細看去,竟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面孔。

馬車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停下,坐在車裏的襄王掀開簾子,來喜打馬過去,禀報道:“王爺,前面是郭二爺。”

襄王探頭看了一眼,看到郭崇信站在一輛馬車旁,看着他們這邊。襄王點了點頭,對來喜道:“去問問,發生了何事。”

“是。”來喜應了一聲,翻身下馬過去。

“小的見過郭二爺。”來喜對着郭二爺躬身。

“當不得當不得。”郭二爺連忙閃身避開,又看了看襄王的馬車,問道:“車裏是王爺嗎?”

“是。”來喜回了一聲,并沒有多說,而是問他:“郭二爺這是?”

“哦,”郭二爺指了指馬車,解釋道,“我陪家母去婆臺寺上香,馬車壞了,我讓人回去找新的馬車了。”

“哦。”來喜看了看少了一個車轱辘的馬車外在路邊,車簾被風吹動,隐隐約約能看到人。

“馬車還沒來嗎?”他又問,“二爺在這裏等了多久了?”

“約莫兩個時辰了。”郭二爺擡頭看看日頭,“想是快來了吧。”他又往後看向那輛馬車,不确定地道,“我去見過王爺。”

“二爺請。”來喜做了個“請”的手勢,帶着郭二爺去了襄王的馬車旁。

“王爺。”來喜禀了一聲,“郭二爺來了。”

襄王再次掀開車簾,露出那張溫潤俊逸的青年臉龐。

Advertisement

“王爺。”郭二爺連忙躬身行禮。

“誠明無需多禮。”襄王語氣溫和,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我今日也是因私事出城,誠明在此,可是有什麽事?”

“是。”郭二爺答道,“家母思念先父,前兩日到婆臺寺上香。”又說了他們馬車半道壞了,只能堵在這裏。

襄王得知了前因後果,便提議道:“若是令堂不介意的話,可先乘坐我的馬車回城,我騎馬回去。”

“這怎使得?”郭二爺連忙拱手,“怎能麻煩王爺?”

“無妨。”襄王不在意地一笑,竟真從馬車裏出來了,“我也許久沒有拜見過梁夫人了,今日湊巧,既然能幫上一點兒小忙,談何使得不使得呢?”

郭二爺落後襄王一步走回自家的馬車,忙敲了車窗,“阿娘,小妹,襄王殿下來了,出來見過王爺吧。”

聽到他說“小妹”,襄王明顯怔了一下。一個丫鬟先是扶了一個清秀少女下來,正是他之前在郭府靈堂見過一面的郭二娘子,接着才又看到她轉身扶了一個婦人下來。

“老身見過王爺。”梁夫人先福了福身,郭二娘子也跟着行禮,“小女子見過王爺。”

“當不得夫人多禮。”襄王對着梁夫人行了一禮,又看向郭二娘子,“二娘子也請起。”

“夫人,我聽誠明說你們的馬車壞了,在此已等了多時,我正巧路過,現下時辰已晚,再等下去恐怕不妥。您和二娘子便坐我的馬車回城吧。”襄王又把剛才的話說了一遍。

“多謝王爺好意,只是……”

看她想要推辭,襄王忙笑道:“夫人便不要推辭了,你們在此等候,多有不便。我騎馬回城即可,并無什麽妨礙。郭将軍生前為我大宋立下汗馬功勞,我心中敬仰。您又是長輩,若夫人今日推辭了,我心底會愧疚萬分的。”

“如此,便多謝王爺了。”梁夫人見他說到這個份上,便也不再推辭。

“誠明便送夫人和二娘子回城吧。”襄王笑道,“我讓人把這裏處理一下。”

“多謝王爺。”三人再次行禮。

襄王看着她們上了馬車,接過來喜手中的缰繩,翻身上了馬。

駿馬閃過車窗,郭二娘子悄悄掀了簾子去看,只看到煙塵滾滾之前,他俊逸挺拔的身姿。也不知是有意無意,襄王突然回頭看了一眼,與她的目光對了個正着,便露出了一個溫和的笑,随即便又轉了回去。

郭二娘子驀地羞紅了臉,忙放下了車簾。

“怎麽了?”梁夫人發現她的異樣。

“沒事。”郭二娘子低垂着眉眼,輕輕搖了搖頭。

襄王騎馬,很快回到王府,又回到古卿之前住的那個院子。她只短暫地住了幾日,她什麽也沒留下,什麽也沒帶走。看着他為她準備的那些衣服,仍舊整整齊齊地放在衣櫃裏,襄王緩緩閉上眼睛。眼前仿佛又出現了她的模樣,她昨晚那些決絕的話又充斥了腦海。她說她心裏早已沒有了他,從她得知他身份的那一刻,這世上便再沒有她的阿弦。她怎麽能那麽決絕?什麽渴望一生一世一雙人?分明就是她移情別戀!她怎麽能喜歡上楚晅?怎麽能?!

他們的兒子呢?難道他們的兒子她也不管了嗎?他讓人去楚府找安哥兒,竟然一點兒蹤影也沒找到。他們把他藏在了哪裏?既然兩人之間已有了兒子,他就不會輕易放手的。除非她想永遠藏起來,不讓他找到。看來,他該請阿爹為明之賜婚了……

第二日,襄王下了朝,又在垂拱殿外求見。

他這個時候來,官家倒是詫異,讓王德鈞請了他進來。

“兒子見過阿爹。”襄王先行禮。

“嗯。”官家示意他不必多禮,指了個椅子讓他坐下,這才又問:“三哥兒來,可是有什麽事?”這剛下了朝,必定不是公事。

“阿爹,兒子今日前來,是為明之的事。”襄王道。

“明之?”官家喝茶的動作一頓,“他不是去巡查各道獄案了嗎?”

“是。”襄王點頭,“正是因為明之不在京城,所以,兒子才想來為明之向阿爹讨個旨意。”

“哦?”官家來了興趣,“你來為他讨個什麽旨意?”

“阿爹,”襄王嘆了一口氣,“實不相瞞,昨日兒子在在城中轉了一圈,聽得許多人還在說明之的閑話,兒子心裏難受。”

“說什麽閑話?”官家心裏已經有了數。

“還是去年那件事。”襄王一臉的兄弟情深,“兒子着實不想看到有人編排明之。明之不在京城,只要想到這些話可能傳到明之的耳朵裏,讓明之再次傷心難過,兒子心裏就難過的不行。”

“難得你這般關心明之,你可是第一個來我面前說這件事的人。”官家意味不明道。

“阿爹。”襄王笑容真摯,“我和明之自小一起長大,明之出了這樣的事,兒子實在不能袖手旁觀。原本以為過段時間流言便不攻自破,可沒想到明之離開了京城,那些人反倒更加大膽了。”

“嗯。”官家笑了一下,“那你想為明之讨個什麽樣的旨意?”

“阿爹,”襄王目光懇切地看着官家,“不知能不能請阿爹為明之選一個溫婉賢惠的女子為妻,若是明之有了子嗣,這樣的流言便不攻自破。”

“嗯。”官家點頭,“你說的不無道理。”

“那兒子先謝過阿爹了。”襄王是真的高興極了。

“其實,我早已為明之選好了一個女子。”官家看着襄王的笑,覺得這個兒子着實憨厚。

“阿爹?”襄王很是驚訝。

“是你皇伯母的一個遠方族親。”官家道。

“皇伯母?”

“嗯。”官家點頭,其實他極不願提起這個名字。當初楚晅來找他,說這個女孩子竟是宋皇後族親流落在外的女兒的時候,他心裏就像吞了蒼蠅一般難受。

他一點也不想同意這門親事,只是人家男方女方都心甘情願,他也不好說什麽。哦,聽楚晅說那女子是不願的,可是那女子家人知道對方是楚晅,武烈公的小兒子,楚大将軍的幼弟,楚驸馬疼愛的同胞兄弟,逼着那女子嫁。他是想說些什麽的,可是他先前就同意了這件事,實在不能出爾反爾。更何況,又牽扯到那個人,他若是反對,又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看到襄王還在驚訝,他便道:“我已經讓人去江陵傳旨了,朕親自賜婚,也算是對明之的補償吧。”

“原來阿爹都想好了。”襄王露出一個笑,“明之他知道這件事嗎?”

他這麽問,官家就又這個“傻兒子”多了分同情,看來這件事明之沒有告訴他啊。唉,也是,若是自己,也不會對別人說。因為不舉而不得不以權勢壓人娶親,這樣的事說出去都覺得丢人吧。

官家沒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忽然問道:“聽說你昨日在陳州門遇到了郭家母女?”

襄王一怔,沒想到這件事他已經知道了,更沒想到還會專門問起,連忙正了心神,答道:“是。”随後又把昨日那件事說了。

“郭家二娘子今年也及笄了吧?”官家突然感嘆一句。

“兒子不知。”襄王道。

“我聽皇後提起過。”官家再次感嘆,“因為要為國華守孝,郭二娘子的及笄禮只是簡單操辦了下,并無多少人知道。”

襄王不好回答,只聽得官家又問:“潘氏也走了一年多了,你是時候再娶一個王妃了。”

“阿爹?”襄王驚愕不已。

“怎麽?”官家一眼斜過去,“你不願意?”

“兒子沒有。”襄王忙垂頭,“只是……王妃是因為生産落下的病,兒子自覺愧對王妃……”

“哼!”官家不輕不重地哼了一聲,襄王立馬禁聲,“潘國華犯下那樣的錯,朕都沒有重罰,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潘氏入你府多年,沒有為你誕下一兒半女。我皇家有何虧欠?”

見他垂着首不說話,官家的語氣也緩和了些,“我知道你和潘氏少年夫妻,情分自是不一般。可你年紀也不小了,朕的兒子,怎能一直是個鳏夫?”

“阿爹……”襄王想說些什麽,又被管家打斷:“此事就這般定了,我看郭家二娘子就不錯,你們也見過,改日再讓皇後把她接近宮裏看看,若是可以,等她出了孝,你們便成婚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