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宮中的棋局

蘇易今日要進宮。

作為承安候長子,蘇易還有一個身份,就是當今大梁皇帝的伴讀。

大梁皇帝年紀與蘇易同齡,但因為先帝梁文帝早逝,一年前就登上了帝位。

但和所有年少登基的皇帝一樣,大梁朝堂的權利并不在他手中,而是由梁帝的生母趙太後和其兄趙司徒把持。

蘇易與梁帝從小一起長大,三個皇子伴讀中,梁帝與蘇易關系最好。

另外兩個伴讀因為年齡較大,已經被推舉做官,只剩下身體不太好又無心仕途的蘇易還時常進宮。

自從梁帝登基後,蘇易已經不用日日進宮陪着皇帝讀書,只用每旬去幾天,多是和梁帝一起對弈或者聽經。

梁帝愛清談,政務之餘會請一些辯才高妙的名士前來談玄論道。

不僅梁帝如此,大梁清談成風,士族名流苦苦研習老莊、周易之流,還經常舉辦宴飲,在宴會上各顯奇思,侃侃而談,引以為風雅之事。

蘇易到的時候,梁帝正坐在蒲團上,仔細聽着幾位名士論道。

他定睛一看,都是熟人,光祿大夫謝文公,上次流觞宴上見過的魏侍中,還有時下以清談名噪一時的斐名士。

見到蘇易,梁帝沒出聲打擾正辯論到興頭的三位大人,而是指了指身旁早已準備好的蒲團。

蘇易跪坐其上,和梁帝一起聽辯。

聽了一會,蘇易大致明白了今天論道的辯題,是《道德經》中“玄之又玄,衆妙之門”這一句。

三位都是飽讀經書的博學之士,辯論起來引經據典,舌燦蓮花,從天地大道,衍生到命理生死,好一番唇槍舌劍。

蘇易聽的百無聊賴,忍不住用袖子遮住悄悄打了個哈欠。

Advertisement

這不就是地球上哲學裏的那些東西嗎?

再怎麽繞圈子,也最終躲不開經典的人生三問: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往何處去?

蘇易這人是個實用主義者,對這些虛無缥缈的東西向來是嗤之以鼻的。

經辯的好,能管吃管喝嗎?。

這些所謂的名士,每天向往神仙,向往超脫、出世,在這個沒有神仙的世界,都是空談,不過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

就是吃飽了閑的。

與其有這空想的時間,還不如做點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心裏雖然這樣想,但當着各位大佬,蘇易面上是一點也沒有透露出來的,反而看起來聽的極為認真。

這場清談足足又持續了一個時辰,三位大人才意猶未盡的停止,互相恭維了對方一通,還約好下次繼續。

梁帝好好的誇了一番今天諸位大人的表現,并賜下宴席,請三位大人和蘇易共同用膳。

酒足飯飽,梁帝才拉着蘇易去後花園的湖心亭中對弈。

湖心亭只用一座橫橋連接岸邊,湖中荷花初綻,荷葉下錦鯉游弋,亭中石桌石椅雕成古樸的獸型,非常清淨。

微風習習,吹散了微醺的酒意,蘇易玉白的指尖持着黑子,落在棋盤上。

陣陣荷香萦繞在鼻尖,湖心亭遠離人群,不用再被各種情緒刺激,蘇易感覺舒服了很多。

這裏算是梁帝和蘇易兩人從小的秘密基地,因為安全,不用擔心隔牆有耳。

蘇易每次來到這裏,都覺得很放松,相信梁帝也是一樣。

“易之,朕好像很少見你參加清談。”

梁帝在棋盤上落下一顆白子,悠悠道。

“不過是志不在此罷了。”

蘇易漫不經心的回道。

其實這一點确實很奇怪,大梁的清談,可謂是名門社交必備,不管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貴族子弟多多少少都會鑽研一些。

只有蘇易,雖然袒露過詩賦文采方面的天賦,卻從沒有在清談上揚過名。

甚至于,他會特意避開一些有清談的宴席。

梁帝又問道:“不知易之如何看待清談?”

蘇易想了想,他有些摸不清梁帝為什麽這麽問,便道:“陛下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梁帝失笑,“你與朕十餘年的交情,說真話朕還能怪罪你不成?當然是真話。”

蘇易挑眉,道:“依臣所見,這清談,八個字足以形容。”

“鏡花水月,夢幻泡影。”

梁帝聽完,久久不語,手指無意識的摩挲着指尖的白玉棋子,“易之這話,若是流傳出去,必然會成為衆矢之的。”

蘇易只是淡淡一笑,“不敢欺君。”

他早就發現,梁帝似乎并不是真的像傳聞一樣喜歡清談,雖然他總是請名士進宮,但私下卻并不見有多熱衷。

就在方才,蘇易以天魔秘法觀之,剛才那場清談中,梁帝真實的情緒可不是面上的喜愛,而是可以說得上厭惡。

梁帝嘆道:“當下,士大夫人人鑽研老莊、易理,整日談玄論道,無不向往方外之人,做神仙隐士隐匿山林。

朕把持朝政,時常覺得力有不逮,舉目四望,朝堂之上,竟無人可用。”

蘇易默然,時局如此,非人力一時所能改變。

不過,梁帝為什麽突然給自己說起這些。

梁帝看着蘇易,認真道:“易之覺得,這可是朕之過?”

看着梁帝認真的眼神,蘇易心中了然,原來是來求安慰了。

便搖搖頭,道:“大梁崇玄之風,先皇時期就有,怎會是陛下之過。”

看着梁帝‘請繼續’的眼神,他想了想,又道:“若究其原因,不過是時局動蕩罷了。

大梁如今雖表面安穩,但北有鮮卑,東有羌胡,極西之地還有匈奴虎視眈眈……蠻夷無不視大梁如膏腴,垂涎欲滴。

前朝戰亂多年,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大梁建國方才百年,元氣未複,百姓心中還存着對蠻夷掠劫的恐懼。

內憂外患之下,無怪乎一些人把希望寄托于‘神鬼’之上。”

其實蘇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沒說,就是世家。

在大梁,真正有話語權的,不是皇室,而是八大世家,王謝陳蕭,蘇白魏趙。

這八大世家經營數百年,底蘊深厚,勢力盤根錯節,互為姻親,結合成一股龐大的力量。

大梁的朝堂,半數上都是八大世家的子弟或是門下。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大梁的官制——九品中正制。

想在大梁做官,只有一條道路,就是由官員中選出德高望重的中正,從文采、德行、才貌三個方面對各郡縣适齡青年進行推舉和品評,拟定名單,最後交給吏部選拔。

而這些選拔出的才德兼備者,自然多是世家子弟,從根本上壟斷了從仕的道路。

世家們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實力雄厚,其所在的地方,就好比土皇帝,不但有大量的田地和産業,還擁有自己的私軍和營壘。

可以說,這個時代的世家對于皇權其實沒有什麽敬畏之心,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底氣。

以至于在這個四方蠻夷虎視眈眈的戰亂時代,竟然出現了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這種局面。

而世家的勢大,梁帝可以說是有切膚之痛,特別是其母族趙家。

他如今,不過是個傀儡皇帝罷了。

梁帝長嘆道:“易之大才,清談誤國久矣,若朕能得到更多易之這樣的俊才輔佐,大梁必是另一番氣象。”

他仔細看了看蘇易的臉色,輕咦一聲:“朕感覺易之最近的氣色似乎好了一些,可是找到了良醫?”

蘇易猶豫了一下,點了點頭,“換了一個方子,最近吃着有些效果。”

見梁帝面露喜色,蘇易又囑咐道:“不過,這件事陛下先不要透露出去。”

梁帝見蘇易面色有異,看慣了宮廷陰私的他馬上聯想到了什麽,追問道:“這其中,可是有什麽蹊跷?”

蘇易垂眸,黯然道:“最近剛有些眉目,還在調查中,所以請陛下千萬替臣保密。”

梁帝想了想,又道:“若有需要之處,易之不妨開口。”

這就是給自己撐腰的意思了,蘇易笑了笑,心中承了梁帝的情,行了個禮,“多謝陛下。”

正當梁帝與蘇易相談正歡時,守在湖心亭橋邊的貼身內侍匆匆走了過來,梁帝面上的笑容一斂,沉聲道:“何事?”

內侍低着頭,恭敬道;“陛下,太後召見。”

蘇易感受到梁帝心中升起一股煩躁的情緒,低頭裝作仔細看着棋局的樣子,心中卻想着。

看來,梁帝與趙太後關系并不如傳聞中的和睦。

內侍又低聲補充道:“司徒家的小姐今日來給太後請安了。”

蘇易了然,看來太後召見梁帝應該就是為這位趙司徒家的嫡女了。

難道,太後有意立自家的侄女為後?

這也不是不可能,親上加親,是鞏固地位的最好方法,趙家若是能再出一位皇後,八大世家互相牽制的局面,必然會發生改變。

不過,這肯定不是梁帝想要見到的。

果不其然,蘇易從梁帝身上感受到一股怒意。

梁帝起身,心中壓制住火氣,面色卻不顯絲毫,對蘇易溫聲道:“易之,今日就到這裏吧。”

蘇易點點頭,起身行禮道:“陛下,臣告退。”

梁帝點點頭,大步向前走去。

蘇易起身,擡頭看了看漸陰的天色,拍了拍坐的有些皺的衣服,背起手,臉上露出一個興味的笑容,輕聲道:“要變天了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