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黃葉枯落的時候,天氣也漸漸涼了下來,北雁南飛,天空明澈高遠,山林都似染上霜色,帶上了蕭瑟的味道。

重陽節後,太子陸承寧奉旨啓程回京。

太子儀仗自淮州啓程,途徑惠州、滄州、滁州,最後到達雍京。每過一地,便會有百姓自發地夾道迎送,頌太子高義,德澤四方,懲奸佞,任賢能,必能使大雍江山海晏河清,時和歲豐。

車駕之上,顧明珩聽着車外山呼“太子千歲”的聲音,唇角噙着笑意,眼中盛有萬千光華。他一手執着陸承寧的手,語氣帶着難以抑制的激動,“阿寧,你聽,這是他們在感激你,認可并表達着自己的崇敬。”此時的他失了世家公子的穩重與鎮靜,像是百姓所呼喊的是他的名字一般。

陸承寧見他激動難耐的模樣,緩緩揚起了唇角。伸出手撫着他的臉頰,拇指溫熱的指腹摩擦着如白瓷一般細膩的皮膚,聲音沉緩,“嗯,我聽到了。”像是被他感染了一般,話裏也帶上了笑意。

他的雙眼除了夜晚的時候稍有些視物不清外,已差不多痊愈了。于是這一次鶴翁便沒有跟随兩人回京,而是留在了鷹尾山的鐵礦中。

顧明珩也沒有勉強,只是留下了十名率卒保護他的安全。鶴翁很是開心有人幫着他背裝藥草的竹簍,還承諾顧明珩一定會造出令他驚訝的鐵器來。

車駕中有些沉寂,“阿寧不開心嗎?”顧明珩有些疑惑地問道。下意識地蹭了蹭陸承寧放在自己臉上的手指,如今他已經習慣兩人肢體上的觸碰,并且此時車駕中唯有兩人,更是毫無不自然的神色。

“不,我很開心。”陸承寧搖了搖頭,眉眼含笑。用指尖将顧明珩的眉心撫平,輕聲道,“阿珩不要皺眉。”他看着顧明珩年方及弱冠,眉間竟已經有了淺淺的褶痕,一時心中酸楚。

“這些年俱是阿珩為我遮風擋雨,為我夙興夜寐,為我寝食難安……”像是再難說下去一般,他深深地看着顧明珩清亮的眉眼,牽了牽嘴角,“以後不會了。”說着擡手環住顧明珩的肩膀,将他攬入了懷中。

我願用餘下的所有時光,用我自己的骨骼與血肉,為你鑄造一處鐵壁銅牆,護你周全。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将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雍京。

巳時(9-11)初,百官便已着朝服候于含元殿前,此日乃太子歸京之日,今上先時便已在朝堂上明言,将率領百官于丹鳳門相迎。

如此明顯的态度,令得原本尚在猶豫的官員紛紛倒向東宮——看來此次江南之行,儲君之舉甚得帝心。三公亦是在列,面上雖是肅然,心中卻是十分尴尬。明眼人都清楚,太子此行便是拿的他們的勢力開刀。

等待的時間是漫長而枯燥的,巍峨的含元殿将他們的身形映得愈發渺小。謝行止與顧季彥站在隊伍的最前方,兩手攏在袖中都沒有說話。

Advertisement

在謝行止已經朝自己這邊看了數次之後,顧季彥慢悠悠地擡起頭,看着年過四十卻依然可稱豐神俊朗的謝丞相,開口問道,“謝相可是有事?”

他這一開口,身旁的官員紛紛側起了耳朵聽兩人對話。如今朝中的勢力可是在不斷地劃分與變換。原本勢大的許氏與三公随着皇後被廢、許國老辭官以及惠淮二州之事而紛紛陷落,而世族濮陽顧氏與江南謝氏逐漸占據了首位,顧氏為太子妃背後家族,而謝氏已經有了兩代天子近臣的趨勢。

謝行止聞言一笑,輕輕搖了搖頭,“無事無事,只是想着阿泓會随殿下一同回京,心中有些高興罷了。”說着朝着顧季彥方向靠了靠,聲音壓得很低,“貴公子也即将回京,顧相不高興嗎?”

顧季彥看了謝行止一眼,随後面色嚴肅地說道,“我顧家孩兒自嫁入皇家起,便已不是我顧家人了。”

謝行止聞言眼神一頓,站直了身體,面色複雜地看着顧季彥,“可不能這樣說啊。”嘆了氣,沒有再開口。

顧季彥看着漢白玉臺階,想起安王信中所說的一切,只覺心下涼徹——阿泓,真相揭開的那一天,你已注定是棄子了。

巳時三刻,今上戴玄表朱裏十二旒冕冠,着十二章冕服,紋章日、月、龍、在肩,星辰、山、在背,火、華蟲、宗彜在袖,登銮駕領百官往丹鳳門行去。華蓋威儀,儀仗浩蕩,在平坦寬闊的白玉大道上徐徐前進。執金吾鳴鑼在前,銮儀衛分列兩側,以顯天家威嚴。

陸澤章登上城樓,遠遠望去,便能夠看見丹鳳大道兩側簇擁的百姓。他負手而立,有浩浩吹來的風将他冕冠上的玉旒浮動,無人能夠看得清他此時的眉眼神情。

初冬的風顯得幹冷,密集地吹打在面上。他突然回想起在屬于他的登基大典上,他第一次着沉重的龍袍站在朱雀門城樓上受萬民朝拜,聽見自己的聲音帶着屬于帝王的威儀,如展翅騰飛的雲雀刺穿頭頂瓦藍的天空時,終于開始領悟到陸氏一族那永遠晦疑莫測的表情之後深刻的背景,開始理解這讓世人前赴後繼、寧可舍去生命親情也要奪取的絕對力量。

權力,這是他生命中的永恒主題,是隐藏在陸氏一族高貴血液中揮之不去的追逐。也突然明白,在他率軍逼宮時先皇臨死之前,凝視他那含着悲憫與深沉的無奈目光,以及臉上凝重與釋然的矛盾表情。

“禀陛下,太子儀仗已經入了京城。”姜餘揮退了前來報信的宮侍,弓着身行到了陸澤章的身後三步遠的地方,聲音恭謹地開口道。他注視着腳下古老的石磚紋路,神色無波。

沉默了許久,才聽見陸澤章情緒複雜的聲音,并無歡悅之意,“朕的太子回來了。”他說完嘆息了一聲,随着高風緩緩擴散開來,再不留痕跡。

不斷有宮侍前來禀告太子儀仗的行程,當在丹鳳門的城樓上已經能夠看見明黃龍旗的時候,陸澤章突然變換了情緒,大笑道,“随朕卻迎接我大雍的儲君歸來!”說着大步下了城樓。

陸承寧騎黑色駿馬行于最前,一身玄色衮服,上紋九章,墨發用玉冠高束,極盡風姿。臨近丹鳳門,他拉住缰繩,座下駿馬立時停下馬蹄,發出輕微的嘶鳴聲。

陸承寧身形極為利落地下了馬,玄色的衣擺在半空中劃出一道灑然弧度,随後低低垂落下去,沉靜內斂。他直視站立于百官之首的陸澤章,雙眼沉靜,眉宇豁然,長身而立,毫不見跋涉山水的倦意。

在他的身上,已經不見了昔日的懵懂,更多的,是一個君王必備的威儀與難測。

寰宇之間都像是因為他的到來而失了聲息,萬千百姓看着黑馬旁玄色衮服的男子,竟是失了心神一般——這便是大雍的儲君,他們未來的君主。

“參見太子!”随着朝中衆臣紛紛下跪,口中高呼,朱雀大道兩側的百姓才像是回過神來一般,紛紛拜倒在地,高呼千歲。

陸承寧凝視那些匍匐在地的百姓,突然就明白阿珩曾經對他所說過的,金色的龍袍是世間最為至高無上的囚牢,将他束縛在這片土地上,為江山黎民,再掙脫不得。

“兒臣參見父皇!”陸承寧單膝跪地,玄色衣擺鋪陳開來,猶如綻放開來的墨蓮。他聲音沉穩有力,“得佑天恩,幸不辱命!”寬袖擋住了他的容貌,其上的流雲暗紋有如水波一般,在稍顯暗沉的天光之下竟是擁有刺眼的光亮。

聲音回響在寬闊的大道上,傳出了很遠。

“平身。”陸澤章看着滿臉沉着的陸承寧沉聲道。心中卻是想起了記憶中當年那個冷漠而孤寂的少年,迦葉,我們的承寧已經在不斷地成長,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儲君,一個英明的帝王,你可歡悅?

回到東宮的時候,顧明珩只覺遍身疲憊,先去拜見了鄭老,才說了兩句便被鄭老連聲趕回寝殿更衣歇息了。

阿羽将他身上沉重的禮服褪下,換上了輕便的霜色深衣。方入宮陸承寧便随着今上去了禦書房,應當是相談這次淮惠兩州之行的相關事宜,顧明珩便獨自先回了東宮。

“你記得你在信中提到寧無怿已經到了京城?”放下手中的茶盞,顧明珩舒了氣,只覺身上的疲憊消散了不少。真不知陸承寧在趕了近一月的路後,是怎樣在衆臣面前保有那般驚人的風姿。

“回公子,寧先生現今住在京城的別院中,允諾會等候公子回京。”阿羽如今眉宇間的氣息更加與阿徵相似了,褪去了少年時候的跳脫,多了沉穩與肅然。

顧明珩看着這般的阿羽,心中突然湧起悵然。雖然成長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他寧願所有親近的人都能夠在他的羽翼之下安全無憂。

只是他與陸承寧身處于這樣龐大的漩渦之中,或多或少必定會連累到身旁之人,想來這樣的夢是難以實現了。

“嗯,過幾日宮中的事務忙完了,我便出宮一趟吧。”他思考了片刻便做了決定。找了寧無怿此人這麽多年,若說心中沒有期待是不可能的。

這時,門外傳來了姜柏的聲音,顧明珩朝着阿羽點了點頭,便見阿羽繞過了屏風去到了門外。

“何事?”顧明珩看着跪在地上的姜柏,語氣中毫無情緒外露。

“方才有宮侍找到奴才,望奴才能夠轉告太子妃,廢後今日傍晚想要見您。”姜柏壓低了聲音說道,“奴才不敢擅作主張,便急急來請示。”

顧明珩端着茶盞的手不經意一頓,雙眼注視着杯盞中清澈的茶水,随後緩緩開口道,“告訴那人,我會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