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絲帕

崔鴻身為勳貴之後,襲爵國公,曾任中書令,現任工部尚書,兼太子太傅,弘文館大學士,乃是朝中公認的中流砥柱。滿朝上下見了他,無不恭敬地稱呼一聲“宰相大人。”

每年常科應試選拔之際,無數人皆想拜在崔府門下,然而崔鴻作風清明且為人挑剔,能入他眼的人,寥寥可數。

除禦史中丞顧清輝外,唯一能稱崔鴻為“恩師”的人,便只有袁骛。

袁家雖是功臣之後,然而歷經三代之後,家中子孫昏愚,敗家滞業,傳至袁骛這代,早已沒有從前威望。在遍地皆是權貴的長安城,袁氏二字,猶如水滴落入大海,悄無聲息。

袁氏子孫皆不抵用,袁氏這一支後人中,就只袁骛在朝中謀正職。

袁骛胞兄雖有才名,然常年體弱多病,家族重擔,皆落在袁骛一人肩上。

崔鴻愛憐弟子,袁骛入府拜訪乃是常事。今日是崔鴻特意命人去請,故而袁骛來得匆忙,除了給崔鴻的茶餅外,手上還提着一包淩東閣的彩霞金粉龍鳳紙。

崔鴻不喜收禮,袁骛深知這一點,每次登門拜訪,提的皆是市井小物,算不得禮,但又能聊表心意。

崔鴻當即讓婢子端來茶釜小爐等沏茶的茶具,袁骛拿過鎏金飛鴻球路紋籠,取一塊茶餅置入其中烘焙,師徒倆圍在爐邊,一邊沏茶一邊說話。

屋內置冰,然炎夏灼烈,兩人圍在爐邊,額間涔汗,自得其樂。

崔鴻問起那包金粉龍鳳紙,笑道:“定是歲青又有了新詩,不然你自己用,哪舍得買這麽貴的紙?”

歲青是袁骛胞兄袁策的字。袁骛道:“阿兄确實得了首新詩,恩師若不嫌棄,改日送來讓恩師批鑒一二。”

崔鴻笑道:“歲青的詩,一向最好。”

袁骛難得未在恩師面前露出謙遜之态,滿眼笑意,道:“阿兄的詩,确實是好。”

崔鴻問:“歲青的身子,近來可好?”

袁骛聲音裏透出一抹無奈:“還是老樣子。”

Advertisement

崔鴻拍拍袁骛的肩,寬撫道:“說不定哪天就被我們找到一個能治好歲青的神醫,你且放寬心,只要有這樣的人出現,不管那人在哪裏,我皆會替你請了來。”

這些年崔府一直有替袁骛尋名醫,這份心意,足以令袁骛哽咽:“多謝……恩師。”

崔鴻嘆口氣,袁骛拜入門下五年,行事沉穩冷靜,從未開口求過任何事,即便在十六衛幾年都未高升,也沒透露出任何想要他這個恩師提攜的意思。唯一一次升職還是年初,升了個可有可無的骁騎尉。

以此子的才能來說,完全大材小用。

崔鴻沉思半晌,道:“今天喚你來,其實是有件事需要你去做。”

袁骛道:“但憑恩師吩咐。”

崔鴻問:“你可願入大理寺?”

袁骛一愣,旋即明白過來。

皇後勢大,為皇後所用的人遍布朝野,其中必定有人徇私枉法。大理寺為九寺之一,斷天下刑案,凡定案罪證,皆需大理寺經手。然此前寶塔被毀一事,大理寺毫無作為,之後人證暴斃之事,更是公然疏忽職守。若要抗衡齊氏,必要從大理寺入手。

袁骛起身,抱拳道:“我願為恩師赴湯蹈火。”

崔鴻道:“他們皆是皇後的人,你若去了,定寸步難行,說不定還會丢了前程。”

袁骛道:“只要能為恩師略盡綿力,莫說前程,便是性命亦能舍掉。”

崔鴻握一盞玉杯指間摩挲,如鷹般的視線自袁骛面上掃過,見他神情坦然堅定,毫無不滿猶豫之意,半晌方沉吟道:“先坐下吧。”

日上三竿,永安宮衆人早已在太陽下忙活過好幾番,拾翠殿中,慵懶的小公主仍在夢中沉睡。

班哥在寝堂前大門站了一上午。早上天不亮就起來了,花了半個時辰細心穿戴,自他出生日算起,再沒有比現在更一絲不茍的時候。

從床上睜開眼時,依稀還能看見半個月亮高懸空中,等他穿戴整齊來到寝堂大門時,月亮沒有了,霧氣蒙蒙掩着大地,他筆直往門前一站,鼻尖沾着露珠,他盯看緊緊閉攏的門窗,知道今天一定是個豔陽天。

站了不知多久,腿站得酸乏,但他的身板依舊直如一條線,一動不動,像個泥塑人兒。

早起的宮人看見班哥,驚訝還有比自己起得更早的,湊近瞧了幾眼,也沒搭話,撇頭和同伴說笑。

“瞧這孩子,人小鬼大,第一天來,就如此殷勤。”

“你少說兩句,我看他那模樣,也不像個孩子,長得又高又俊,誰知道以後會有什麽造化。”

班哥站立如松,宮人自他面前指指點點,他全當聽不見看不見,若有誰離得近些,眼神對上了,他便笑盈盈喚一聲“姐姐好”,羞得人快步走開。

随着衆人從夢中蘇醒,宮殿各處逐漸熱鬧起來,唯有小公主所在寝堂悄然無聲。

過路的玉壺好心提醒:“殿下貪睡,巳時才起,現在還早着呢。”

班哥笑道:“多謝姐姐。”雙腳一步未挪。

玉壺嘆口氣,搖搖頭走開了。

寶鸾昨夜看書一時入了神,比平常要晚睡,今日睡飽起來,巳時早過,已近正午。

傅姆中途進屋勸寶鸾吃過再睡,故而寶鸾此覺一分為二,眼睛都沒睜開躺在床上任由人喂食,而後一鼓作氣睡到現在。

傅姆擰了帕子為寶鸾擦臉,半是抱怨半是心疼:“又不是什麽話本,殿下怎麽就看得那般入迷呢?往後可莫要如此,夜裏還是早睡些好。”

寶鸾翻過枕邊的書,道:“它不是話本,卻比話本更精彩,表兄文采斐然,這裏面記載了他這幾年去過的地方,我一讀它,便猶如身臨其境,欲罷不能。”

傅姆指了另兩本放在枕邊的書,“讓殿下欲罷不能的書可不止一本,比如這本,全是教人怎麽造房子,裏面畫滿各式各樣的圖,殿下莫不是想做個工匠?”

寶鸾道:“姑父在工部任職,表兄從小耳濡目染,這都是他畫的。”

傅姆指了另一本書道:“那這本呢?裏面全是鬼畫符,像字又不是字。”

寶鸾道:“這是天竺那邊的書,我閑來無事随便翻翻。表兄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學會藩國的文字,禮部接待處理藩國事務,才能應對妥當掌控自如。”

傅姆驚嘆:“不得了,殿下懂天竺語?”

寶鸾羞紅臉,從傅姆手裏拿回書,細聲道:“現在不懂,興許以後就懂了。”

傅姆追上去替寶鸾穿鞋:“殿下如此勤勉,難不成想學崔郎中那般精通六國藩語?”

寶鸾低聲道:“表兄那般人物,我如何及得上?”

傅姆摟過寶鸾往妝鏡前坐,細細梳着她烏黑柔軟的青絲,道:“殿下便是什麽都不做,世間亦無人能及。”

寶鸾看着鏡中的自己,噙笑搖搖頭:“姆姆就會說好話灌我迷魂湯。”

傅姆挽起烏發繞成雲鬟:“殿下謙遜,才會覺得姆姆在灌迷魂湯,方才的好話若是說給清露公主聽,只怕她還嫌不夠動聽呢。”

寶鸾下意識環視左右,皺眉道:“姆姆,莫要再說這樣的話。”

傅姆立馬噤聲。

不多時,寶鸾穿上薄如蟬翼的花鳥珍珠缬衣,頭戴金冠子,足踏錦鞋,曼步朝外而去。

據說工部重建後的寶塔甚是奇巧美麗,姑姑傳話給她時,也說讓她瞧瞧,言語之間,甚是自豪。是以,今日她要登上永安宮最高的地方——含元殿東側飛閣賞塔。

走出屋門,過庭院,來到寝堂大門口時,忽然望見門邊站着的人。

錦袍飒飒,身姿挺拔,立在檐下陰影中,眼睛亮得比寶石更為閃爍。

寶鸾盈盈淺笑:“是你,你站這作甚?”

班哥站得太久,雙腿發麻,邁步上前時動作略顯笨拙:“我替殿下守門。”

寶鸾道:“寝堂的門從不見人守,想必是不需要人守的。”

班哥道:“無人守不代表不必守,自今日起,這門就有人守了。”

他小步往前,動作又輕又緩,不動聲色間,已站至寶鸾跟前。

離得近了,寶鸾瞧清他幹裂的唇:“你流血了。”

她的手指快要碰到他的唇卻又忽地收回去,班哥遺憾地舔了舔唇上的血,道:“不要緊,喝點水就好了。”

寶鸾問:“天氣燥熱,确實應該多喝些水,你多久沒喝水了,怎麽渴成這樣?”

班哥沒敢說自己一上午滴水未沾,笑着答道:“我比常人體熱,容易燥得唇裂。”

“又流血了。”寶鸾拿過一巾絲帕遞過去:“莫要舔了,越舔越燥,用這個擦擦。”

班哥手捧絲帕,冰冰涼涼輕薄半透的絲帕,上面繡着一叢蕙蘭花,是她身邊最尋常不過的一塊短帕。

他假裝低頭用帕子擦嘴,餘光瞥見寶鸾忽然轉身往回走,迅速将帕子藏進袖中暗兜。

帕上的幽香似乎還留在指尖,班哥一只手捂在袖上,聽見寶鸾同身邊宮人道:“我差些忘了,既要賞塔,怎能沒有冰食?你們快去,我在屋裏等,待禦膳房做好冰食,我路上拿着吃。”

小公主的聲音越飄越遠,漸漸地飄回屋裏,再也聽不見動靜。

班哥猶豫要不要往裏再走些,驀地一道冷寒的聲音響起——

“門邊那小子,轉過身來我瞧瞧。”

班哥緩緩回過頭,一丈之遠的地方,永國公剛下步辇,面沉如水,眼眸含戾。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