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108承恩公

元澈實在沒想到,他十幾歲和朱永安攪和在一起,二十年裏風風雨雨,就算是清算了前朝那一大群蛀蟲盡掌天下大權的聖上也沒給過他一星半點兒的難堪,今兒這個日漸落魄的承恩公家的嬌主兒倒是跑到他跟前指手畫腳起來了!

承恩公或者承恩候是大慶朝歷代皇帝給自家皇後父親的恩賜,若是皇後父亡,也可封贈給其兄弟。一般而言,元後母家是一等承恩公,繼後母家封三等承恩公,不過亦有例外,若是皇後連薨逝,按常理,第三任之後的繼後母家只能得承恩候的恩爵了。但不論是承恩公還是承恩候,盡皆一代而終,并不能由後代子孫襲爵,若是想要續封,那便只能希冀自家再出個皇後——這種情形可不少,若是中宮嫡子繼位,皇太後向來很願意在自己娘家給兒子甄選一位皇後,一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二來扶持母家尊榮,三來又不用擔心皇帝兒子會被後宮妃嫔勾的和自己離心,兩個出身同一家族的太後、皇後,把持住一朝的後宮的力量可是大大增強。

當今聖上并未封贈過承恩公的爵位——在清洗朝堂後宮之後皇帝頭一次祭拜太廟的時候,供奉有功大臣的太廟享殿西配殿之中就有了元帝師的神龛,這讓不滿大行‘皇後’将要下葬妃園的衛道官員忙壓下了心思和折子,生怕激起了皇帝的殺性,聖上清洗前朝後宮的手段可謂雷厲風行、殺伐果斷,這些大臣是想借着大行皇後一事以“維護正統”揚名升官兒,卻并不願為此掉了自己的腦袋:當今既然能在太上皇尚還在的時候就把被太上皇他老人家錯斷的元家冤案第一人元老帝師供奉進太廟功臣殿中,這說明聖上心中的血氣仍沒淡去,這當頭誰先出頭,誰早死。——上蹿下跳的先‘皇後’之弟載揚幾番鼓動,朝中的老油子們也不動聲色,載揚的求封公爵的心直到大行皇後以貴妃禮葬入妃園的時候也沒實現,皇後葬入妃園在史上并不是頭一回,但是明樓中朱砂碑上書的卻是“桀妃”!幸而皇家安葬妃嫔的妃園不是常人能進,守陵的宮人們吓得三緘其口,否則這事傳揚出去必然又會驚起軒然大波。

正因為自以為是皇後親弟的載揚沒得封承恩公的爵位,這讓随着皇太後薨逝而日漸衰落的上一代承恩公府又煊赫起來。說起來,兩代皇後都是父早亡的人,因太上皇愛美人,尤其愛嬌花一般的鮮嫩美人兒,先太上皇後因着端莊嚴肅的容貌和性子并不得寵,是以,以嫡後的身份她的娘家本該封一等承恩公,太上皇卻給封了三等。老承恩公正是先太上皇後的胞兄,比先後還要大上十幾歲,比起先後來他倒是活的長,如今還顫巍巍的健在——若是當今封了自己的舅子作承恩公,他這個上一輩的承恩公勢必尴尬,偏偏皇帝沒封,這讓承恩公府裏人的心思活絡起來,思量着:興許聖上是記着先太上皇後的恩?這是他們承恩公府要興旺的預兆啊!

又有一大撥趨炎附勢的小人靠攏上來,巧言令色花樣百出的擡舉恭維,倒讓承恩公一大家子飄飄然起來,一個個挺起胸膛豪氣滿懷的,連連京城各種場合擺出倨傲的排場,可是攪亂了一池的水,弄得許多中上等人家都懵裏懵懂的以為這承恩公家是真的要得勢了,一時承恩公家接到拜帖宴請無數,擡着重禮上門拉關系的更是讓承恩公府門房的小厮拿‘賞錢’拿到手軟。幾番下來,不光京城不明就裏的人家都信了承恩公上位的消息,還有承恩公一家子更都深信不疑了,府下門人和府中子弟行事竟都跋扈嚣張起來。

若只是這樣兒還好,偏承恩公年逾天命花甲之年的六個兒子一反常态的歇下他們往日裏勾心鬥角的做派,聚在一起圖謀起“大事”來了,此事正是延續承恩公府‘榮耀’的舉措——這六人不思督促子孫讀書習武上進,卻是仍舊打起了承恩公爵位的主意。而且聽着其中六老爺那張狂的言語,似是要把大慶朝往後歷來皇後的‘輸出’都包圓了一樣,那神态,像是‘世襲’的承恩公已在他們囊中妥妥一般。

當今六子朱斌已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不僅是太子,更是手握重權的太子!就算诏令天下禱告祭祀太廟封了太子,皇帝也沒因“子壯父衰”而收了太子的權柄,太子仍舊握着他是端肅親王時的一切權利,太子年少入軍,戰功彪炳,只他在軍中威望和手中占天下三分的軍權就無人敢撄其鋒!這樣的寵信,這樣的勢力,滿朝文武大臣都可以說這位太子十拿九穩就是下一任的帝王。

偏生太子無正妃,似乎連子嗣都撲朔迷離——這看在人眼裏,豈不撓的人心癢難耐?只是經過先前的大清洗,如今大慶朝第一流的府邸家族心裏多少都有些數兒,再怎麽眼饞心癢也只是背地裏嘆一聲罷了,真格兒出手的人家是一戶都沒有;次一等的人家不清楚內情,可看着上頭幾家的做法也足夠他們不敢輕舉妄動了,就這當頭,出來個混不吝的承恩公羅家。

老承恩公年高,耳聾目遲,早已是不管家事了,承恩公府裏六子并立,向來争鬧不休:老承恩公先後續娶了五任夫人,連上姬妾所生統共有二十幾個兒子,比大慶朝建國以來哪一個皇帝的兒子都多。庶子是早已被擠兌出了府去的,再除去已經亡故的嫡子,留在承恩公府邸的就這麽六個老爺,經過這麽幾十年,府裏索性抛了他們在衆兄弟之間的排行,直接按年齡稱呼“大老爺”“二老爺”…“六老爺”,幾位老爺之中,大老爺和四、五兩位老爺是一派,三老爺一派,二老爺、六老爺一派。

雖然明面上看着是大老爺一派得勢,其實不然,四老爺和五老爺是同母兄弟,他們的母親是最不得老太爺心的第四任夫人,連帶着他們兩人早年在府裏也不受待見,沒法子,只好投靠了大老爺,而大老爺也只是占着個是原配嫡妻之子的名頭罷了,三個人加起來來才堪堪和另兩派打成平手。三老爺沒有同母的兄弟,也并無其他兄弟襄助,可他卻有個強勢的外家且最受承恩公寵愛,前些年承恩公府沒少仰仗那位‘三’岳家。至于二老爺和六老爺,這兩位雖明面上是一派,可內裏也時常窩裏反,二老爺的同胞妹子入宮成了不受當今寵愛的羅嫔,六老爺的生母承恩公第五任夫人還健在,這兩個心裏都打着自己的算盤,提出“先是太子妃後是皇後”的計量的正是那位胞妹為妃嫔的二老爺。

這一陣的出風頭倒也讓承恩公府的耳目清晰了許多,沒花多大功夫就把太子東宮裏姬妾的名目打聽的清清楚楚。

可讓頗有乃父之風的幾位羅老爺大吃一驚:堂堂太子,後院裏竟然只有兩個年老色衰的側妃和幾個舊年的侍妾!

那兩個側妃還是封太子時才被晉封的,京城各戶人家心裏都有數兒,這不過是太子為了管理後院并接待傳見宗婦诰命才封的,畢竟親王府可以沒有能出門能見客的女主子,可太子東宮沒有就不大像話了——就這,各家心裏也清楚的很,這兩位側妃不過是處在見一面的位子,讓她們接受各家宗婦、诰命的請安跪拜卻是不夠格的,太子此舉,也告之他的态度:想着借後院夫人外交、借枕邊風為法的念頭都早早歇了的好,若想加官進爵,得看前朝作為!

正所謂一力降十會,當朝太子顯然有這樣的魄力和手腕,他并不需要一個周轉與于各家貴婦、八面玲珑的太子妃。由此可見,日後太子繼位後,即便立了皇後,恐怕皇後也只是華貴寶座上的一尊金縷玉衣的木頭罷了——太子的意思很明顯:至少在他這一朝,後宮與朝堂會最大程度上的兩不相幹,妄想像太上皇時候因為後宮妃嫔得寵而整個家族一飛沖天純粹妄想!

太子表露出了這等意思之後,不少一等一的人家更是放淡了對太子妃寶座的關注,但總有那等看不清楚的人家,悲催的羅家正是其中佼佼者。

“這是咱們羅家的好機會!”二老爺激動的滿臉紅光,伸出兩根肥碩的指頭大力敲小幾,“哪兒有不偷腥的狐貍哪兒有不愛俏的爺們兒!”

Advertisement

“老二,慎言!”大老爺裝模作樣的訓斥道,嫌二老爺嘴前頭沒個把門的,把太子比作狐貍像個什麽樣子!

“不過老二說的也有道理,”大老爺捋了捋了胡須,又慢吞吞的的道:“太子那麽……咳、自律,想來是因着前些年儲君之位難穩的緣故,咱們都知道,太上皇一直寵愛擡舉五皇子,五皇子前些年也确有些名頭…太子自小從軍,先肅王妃早逝,聖上怕壞了太子的心思賞賜給太子的人又是些規矩重的宮人,太子不喜歡也是常理……”因着太子并未給早喪的常氏請追封,故而常氏仍舊只是先肅王妃,而不是先太子妃。

三老爺也不甘示弱,眯着一雙老鸹似得眼睛,笑道:“兩位哥哥說的有理,只是咱們羅家的女孩兒可不少,該選哪個出來呢?”

這話一出口,在座幾位老爺的神情都有些異樣,是啊,羅家适齡的女孩兒不少,可太子妃的寶座卻只有一個。

這下跟開了鍋似得,誰也不讓誰起來,哪房的女孩兒能成為太子妃,哪房就能成為承恩公,更有,有個當皇後的女兒、孫女,那可不就是幾輩子的威風——興許日後還能有個皇帝親外孫呢?

承恩公的俸例是豐厚,可要養這一府的主子卻是遠不夠看的,況且太上皇待羅家向來是淡淡的,時節的賞賜是有,可都中規中矩的中看不中用,故而,幾位羅老爺雖然美妾衆多,卻再也沒有哪個像承恩公老太爺那樣能生,羅家孫輩和重孫輩的人丁都還算正常,就這,六房加起來的主子也把偌大的承恩公府擠得滿滿當當的——這還是六位羅老爺把不得寵的庶子都打發出去自立門戶的前提下。

因着家裏出了一任皇後,原本還頗為清貴的羅家在承恩公羅老太爺手裏徹底敗了,子孫不争氣不說,還都心酸眼熱的盯着承恩公府這塊肥肉不放,受夠了前些年捉襟見肘的日子,幾位羅老爺在嘗到了近日這些甜頭之後,愈發不願把天大的好事讓給其他房去。

眼看着好不容易消停些的羅家幾房又要鬥得跟烏雞眼似得——若真是他們自家鬥起來,倒可能省了朱斌和元澈的事兒了。

只是一向嗫嚅着附和大老爺的五老爺站出來說了句話:“咱們老太爺是先太上皇後的兄長,論理太子應是咱們兒子這輩的,兄弟們争論着該哪房的女孩兒得了這天大的造化,可不能想岔了輩分,合該咱們女兒這輩的才算配的正呢!”

大老爺一怔,繼而大怒:“我呸!老五,你不就是有個還沒嫁的老姑娘麽,得什麽意!什麽輩分不輩分的,宗室什麽時候在意過這個?!”

這話不假,歷來皇帝的後宮中姑侄、姨侄都不少見,可這是太子妃,未來皇帝的正妻,當然講究多些,羅家若想要一步到位圖個元後嫡妻的位子,而不是由低位一步步升上去的皇後,還真的考慮這輩分,至少大面上論起來不能錯了。況且——

“哥哥們先別發怒,且聽弟弟一言,”五老爺被罵自家姑娘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臉上都沒變色一分,還是笑吟吟的說話:“承恩公向來只封給皇後的父親,若是父亡則會賜封皇後兄弟,可沒……”可沒聽說過會封贈給皇後祖父的。

大老爺和二老爺面色難堪起來,他們被天上掉元寶的好事沖昏了腦袋,倒把這一茬給忘了。前後這麽一想,果然是老五家尚未出閣的侄女羅姣顏最合适——難道就把這大好處讓老五空手套去了?

大老爺還好,此時已經回過神拉着五老爺在彌補剛才口不擇言犯下的嫌隙了,二老爺和六老爺卻是一千萬個不甘心。

三老爺眯着眼睛,心道:老話說的沒錯兒,不會叫的狗最能咬人!可老五也忒高看他自己了,小心竹籃打水一場空吶!

“說起來,”三老爺笑的分外暢快,“兄弟們莫不是忘了三房還有姣容這個侄女了?哎,那丫頭在外祖家教養了這幾年,連親伯叔都差點忘了她呢。”

三老爺娶得是他外祖家的表妹,可謂親上加親,故而他外家才會在他母親死了這麽些年羅老爺又接連續娶了兩房之後還那麽扶持他。三太太子息不旺,進門五年才生了一個嫡子,之後就歇了消息,三老爺又不敢廣享嬌妾美姬,三房的子嗣稀少一直是其他幾位老爺刺他的話頭兒。隔了十年三太太的肚皮突然又有了消息,十月懷胎生下個瘦瘦巴巴的女孩兒,取名羅姣容。羅姣容一落地就受盡三太太的寵愛,三老爺對這個老來女也挺看重,羅姣容不到六歲就被三太太送回蒸蒸日上的娘家去教養,每年中秋年節的時候才回來兩回,冷不丁的幾個老爺還真沒想起來。

五老爺的眼裏暗藏了陰霾,他倒是一早就思量到了這個侄女,可他以為老三會把女兒嫁回岳家再來個親上加親才沒在意,誰料三老爺這當頭提出來,看來卻是有那相争的心思了。

三老爺笑着睨了老五一眼,心道,他的确是有把女兒嫁回岳家的想法,要不然也不會任由女兒一年到頭的呆在岳家了,可與太子的岳丈比起來,那些想法就不值一提了。況且岳家也分外願意讓外孫女登上鳳座的,他們也跟着沾光不是?

“姣容當然更好,只是這孩子一直養在她外祖家,日後她成了太子妃,只怕她也親近金家更甚于咱們羅家吶。”四老爺見狀,忙挺身出來替胞弟說話。

三老爺冷冷一笑,道:“太子妃身份何等貴重,姣顏是五房繼室所出,本身身份就差了一遭兒,更何況她長這麽大只得五弟妹教養,只是五弟妹的出身大家夥也知道,最多不過小門戶的見識罷了,姣顏能做好這太子妃的位子,哼,恐怕會被京中夫人貴女生吃了罷!”

不看四老爺和五老爺難堪的面色,又笑道:“姣容自幼得她外祖母教養,誰都知道金家夫人是一等子的嫡長女,首先姣容這規矩教養就說得過去,更別提她還是我三房元配的嫡女!不說德言容功,就是京城貴女教養的騎射姣容也拿得出手,太子戎馬出身,自是更歡喜這樣的女子!姣顏侄女那哭哭啼啼的模樣想來不讨喜罷?若說她更親近金家,簡直是無稽之談,咱們羅家又不曾虧待過她,她父母兄弟俱全,何來親近金家只說,自然是她母家為首!”

五老爺硬撐着一張笑臉,說出的話卻跟刀子似得:“姣容侄女在金家多年,旁人說起來,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大家夥可是知道金家如今還有兩個小少爺未娶吶,侄女兒花骨朵似得女孩兒,在金家和表兄一起吃一起坐十來年,啧啧,這話提起來……弄不好,會叫人怪罪咱們羅家吶!”

五老爺豁出去了,他窩囊了大半輩子,眼看着入土的人了也沒能掙一分體面,眼下這樣的好時機他拼上全力也得搏一把,都是嫡子,憑什麽他和四哥就要矮別人一頭!況且——他的女兒他知道,十足像她母親,小四太太雖說是繼室,可卻比去了的原配和一院子的美妾更要得四老爺的寵愛,憑的是什麽?不就是男人看了就酥到骨頭裏的那份嬌弱無依麽!

以己度人,五老爺敢肯定太子定然會歡喜姣顏這樣的女孩兒。

兩邊說不攏,都存了鬥一鬥争一争的心思,餘下的大老爺、二老爺,都不置可否,表示要看看再說,而至始至終存在感薄弱的六老爺,則是已經思摸上要好好調養自己幾個孫女兒的事情上了——這日後呀,恩寵可比一代而終的爵位要好使多了,沒看老太爺當了承恩公幾十年也沒什麽臉面麽,而太上皇的幾個寵妃家裏頭那可都是,啧啧……就連當今,原來的賈貴妃得寵的時候,賈家不也是鮮花着錦麽,要不是賈貴妃自己腦子壞了,弄出來巫蠱的勾當,指不定賈家能有什麽造化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