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初次見面

蘇染第一次遇見唐淑月,是在她十二歲那一年的春天。

清微真人不常下山,但那一年卻突發奇想,帶走自己最小的徒弟林宴和,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蘇染本以為他不過是一時心血來潮去去就回,沒料到他回來的時候二人行變成了三人行,看起來不過五六歲的女孩站在清微真人身後,神色平靜而漠然。

“這是你新來的小師妹唐淑月,這是你大師姐蘇染。”清微為二人做了介紹。

蘇染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而唐淑月顯然早就知道有這麽回事,先蘇染一步打了招呼:“師姐好。”

雖然她臉上之前沒什麽表情,但說話的一瞬間便多了笑容。語氣甜甜的,帶着一種少女的天真和不自知的親呢。明明還未引氣入體只是個凡人,蘇染卻恍然錯覺她身上有些複雜而矛盾的東西,是與站在一邊的林宴和非常相似的。

相似到令人心驚。

在清微身後的林宴和背着他的九微,眉眼依舊帶笑:“師姐幾日不見,怎麽似乎變呆氣了些?”

蘇染回過神來,同樣點頭見過禮:“唐師妹。”

幾乎是同一時間,蘇染一瞬間明白了,有些東西從今天開始,必然會發生改變。

“‘蘇染忽然捂住臉,哀哀欲泣。’”唐淑月跳過前面一些讓她不太舒服的情節,直接讀到了這裏,“‘林宴和一時看呆了去,那梨花帶雨的模樣,比唐淑月的笑顏還嬌美三分。’”

“你真覺得蘇染哭起來比我漂亮?”她仰起頭看向花樹的中央。緋衣少年似乎與那些木棉融為一體,不同層次的紅色暈染在一起,美得像是一個夢境。

“……閉嘴。”林宴和少有地顯出幾分氣急敗壞,“你動腳趾頭想想也該知道那不是我。”

且不說那永遠高高在上的冰冷少女是否真的會露出一副“梨花帶雨”的模樣,林宴和扪心自問,他也沒眼皮子淺到看到一個悲傷哭泣的少女便要拿她和唐淑月比較一番,還能“看呆了去”。

“可惜我沒你那麽聰明的腳趾頭,”唐淑月重新低下頭去,語氣淡淡,“不過若是這本書上說的是真的,我倒是明白了師姐和秦星雨為何會如此待你。”

因為執着于記憶裏的那個少年,但又不願意認清他們不是同一個人的事實,所以固執地不願意放手。

秦星雨根本從未掩飾過她對林宴和的追求,所以看出來倒不是很難。而蘇染的行為舉止卻遠比秦星雨隐晦得多。出于同為女孩的敏感,唐淑月先前有注意到她面對林宴和的一些不自然,但是并未把它太當回事。

現在看完這本書倒回去細想,原本隐藏在一舉一動之後的情意便水落石出。

“她總有一天會認清事實。”林宴和翹起腿,“把對一個人的期望投射到另一個人身上,原本就是不公平的。”

這話說得理直氣壯,仿佛當事人之一不是他一般。

“可你和她記憶裏的人一模一樣,蘇師姐不自覺産生移情也是在所難免。”唐淑月說,“或者說,這根本算不上是移情,她到現在還覺得你是記憶裏的那個人。”

秦星雨的故事裏完全沒有唐淑月的存在,秦星雨就代替了唐淑月的存在本身。她在荊山派長大,受到來自師父和師兄的雙重愛護與憐惜,長大後又與林宴和喜結連理,從清微的手中接過荊山派的重擔。

唐淑月多看幾眼便覺得心裏膈應得厲害,索性把書翻到前面蘇染那部分企圖眼不見為淨。

但這也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在蘇染的故事裏,唐淑月死在了自己十六歲那一年的夏末,同年清微去世,荊山派就此毀于一旦。

而如今的唐淑月不多不少,過完年剛剛十六歲。

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

大概是見唐淑月許久沒有動靜,她頭頂的樹枝“嘩啦”一聲響。唐淑月待要擡頭,卻見林宴和翻身從樹上跳了下來,單腿屈膝着地。

被驚動的木棉花紛落如雨,一朵落在了唐淑月的發間。她伸手去拿,卻被林宴和搶先一步取走了,撚在指尖轉了轉。

“你在想什麽?”林宴和說,“沒必要為沒有發生的事情難過,那并不是我。”

“不是你的問題,問題在我自己。”唐淑月合上書。

“理智上知道書裏的另一個唐淑月并不是我,但要感情上與她完全切割,真的太難了。”

“她怎麽了?”

“她死了。”

唐淑月最後補充了一句:“和師父一起。”

每年春天的青雲大比,都是全修真界最為關注的事務之一。某種意義上,四大派占據前一百的名額越多,證明其子弟成長的潛力越足,獲得的回報自然也越發豐厚。岐山派弟子因為一個賀雲書霸占青雲榜首三年,氣焰自然也嚣張了許多,平日對上荊山派弟子總要譏諷兩句,嘲笑他們荊山首徒林宴和前五不入。

唐淑月原先見到岐山派弟子還能友好地打個招呼,自從他們将林宴和貶低到了塵埃之後,她見到賀雲書都懶得理會。某種程度上算是遷怒,但唐淑月覺得自己遷怒得很有道理,一點也不心虛。

“一群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結丹的築基期,還能看不起金丹圓滿。”唐淑月每次想到這事便忍不住冷笑一聲,“他們也就能嘴上說兩句了,再多給他們十年他們也未必能爬上青雲榜。”

“你也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麽要為不相幹的人生氣。”池寧風勸她,“沒得氣傷了自己。”

大比在即,林宴和與唐淑月都是要下山去參加比賽的。因而他們動身之前來找池寧風,問他今年要不要同去。

結果不知不覺聊到了岐山派的賀雲書,瞬間踩了唐淑月的雷點。

唐淑月雖然不能做到清微那般完全将別人的評價置之度外,但也能勉強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會讓別人看出來。然而一提到岐山派弟子看不起林宴和這件舊事,唐淑月便宛如炸毛刺猬,甚至懶得掩飾自己的敵意。

“我沒有生氣,主要是他們嘴太臭,”唐淑月為自己辯解,“他們還說林宴和在金丹圓滿原地踏步這麽多年,沒準這輩子都邁不出那一步,只能止步元嬰之前。”

“可是宴和也沒有在乎那些人說的話吧。”池寧風轉頭看向老神在在喝茶的林宴和,示意他勸兩句。

林宴和随意地擺擺手,示意不要管讓她繼續說去,省得憋在心裏不舒服。

“他當然不在乎,”唐淑月忽然又冷靜下來,“我就沒看過他有在乎什麽。”

“皇帝不急太監急。”“小太監”這麽下了結論,憤憤不平地開始喝茶。

池寧風忍不住笑出了聲。

“師父!”門外忽有人聲,自遠即近。

因為聲音有些耳熟,唐淑月擡起了頭。

進門的是剛剛煉氣三層的齊離暄,比他矮了一個頭的之之抱着書一路小跑跟在他身後。齊離暄畢竟年紀太小,還不懂憐香惜玉,也不知道放慢腳步等之之一下,因而之之追得很費力。

“師父!”齊離暄一腳踏進門內,正要說什麽,忽然發現廳上坐着兩個外人,不得不煞住腳,恭恭敬敬地向池寧風行了禮。

因為他停得太快,小跑的之之沒反應過來,一頭撞在了齊離暄的後背上。他一個踉跄,差點一跤跌在地上。

“噗。”唐淑月被他這番洋相逗得笑出來。齊離暄聞聲看過來,發現竟是上次戲弄過自己的熟人,當即橫眉立目,顯出十分的兇神惡煞。

“這是在做什麽?慌慌張張的。”池寧風責備道,“還不快過來和你二位師叔見禮。”

“唐師叔好。”齊離暄不情不願收斂起自己臉上的恐吓,彎腰向唐淑月鞠了個躬。一旁的之之學模學樣地跟着行禮。

“這是你林師叔。”池寧風想起齊離暄應該從沒見過林宴和。

“我知道你!”沒料到齊離暄一下子像是打了雞血,“你就是那個傳聞中的青雲第六,先天劍心林宴和!”

“你知道我?”林宴和彎起眼睛,這是他感到有趣的前兆。

唐淑月同情地看了一眼齊離暄。

齊離暄當然知道林宴和。

但凡是荊山派弟子,不會有不知道林宴和的。他是宗主清微真人的親傳弟子,是已故劍聖林震陽的獨子,是近兩百年中唯一一個十五歲便以金丹後期的修為擠入青雲前十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傳說中林宴和有着即便是齊離暄也望塵莫及的先天劍心。

因為同時身具純陽之體和先天劍骨,齊離暄曾經認為自己的天賦足夠獨一無二,因而傲氣了些。何況東陽劍莊并無一二修仙人士,自然沒有人能及得上他學劍的天賦,敗在他手下的劍莊弟子大有人在。他也難免心高氣傲,看不起傳說中資質一般的唐淑月,總覺得若是自己當初拜入清微門下,會做得比唐淑月更好。

但等齊離暄當真入了荊山派,收他入門下的卻并不是宗主清微,而是和那個讨厭的唐淑月同輩的玄真道長池寧風。池寧風對他的體質熟視無睹,未曾表現出半分驚異。

齊離暄有時候起了孩子心性,想要師父誇贊自己幾句,池寧風也總是淡淡的,并且告誡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須得戒驕戒躁,否則容易吃苦頭。

“難道荊山派還有天賦比我更适合修仙的人嗎?”齊離暄有一次終于忍不住,如此質問池寧風。

這話當然是很自以為是并且欠打的,頗有林宴和當年的作風,但池寧風不是尹青河,不會順水推舟容忍他的任性。不過經過林宴和師兄妹二人多年的折騰,池寧風已經習慣了面對這種格外嚣張的孩子,因此也不會生氣。

“有。”他很平靜地告訴齊離暄,“當初把你帶回來的唐淑月,她有個師兄林宴和,是宗主最器重的弟子。他不是純陽之體,也沒有先天劍骨。”

“但他是先天劍心。”

齊離暄不知道先天劍心是什麽,周珏也沒有教過他。但他可以想象這是一種非常強悍的體質,因此齊離暄想要打倒對方的欲望熊熊燃燒,如同池寧風平日裏用來鍛刀的爐火。

于是林宴和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多了一個單方面将他視為競争對手的孩子,盡管這孩子也并不比他年輕多少歲,但齊離暄勝在初生牛犢不怕虎,并且有一種不知道哪來的自信。

“我當然知道你,你很強。”齊離暄驕傲地挺着自己的胸脯,“但我将來會變得比你更強,然後打敗你,成為荊山派的驕傲!”

池寧風顯得有些抱歉,唐淑月很費勁地忍着笑。林宴和點點頭,若無其事地把齊離暄從頭到腳打量了一回。

“這是個遠大的目标,希望你能說到做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