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身高是硬傷

眼看就要開學了,佘小果怎麽可能這個時候回家!佘小果很是歉意,“曹姐,我下次回家幫你帶?”

曹姐問她下次什麽時候回去,她說最快一個月後。曹姐不出聲了,說回去想想辦法,看能不能找找,也許別人做的剁辣椒味道差不多。

也是巧了,寒可鑫提前兩天來了縣城,幫他帶來了李桂雲做的剁辣椒,寒可鑫自己帶了甜杆,砍成一截截帶過來的,他分了幾節給佘小果。佘小果留他吃飯,他急着去學校。

佘小果給曹姐送了三瓶剁辣椒過去,曹姐要給錢,她也沒要,曹姐對她很滿意,囑咐她多來家裏玩,有什麽事都可以找她。

佘小果笑着答應。

新華書店作為縣裏最大的書店,書的種類卻不多,佘小果只買到語文和數學參考書,英語基本找不到配套的。她問寒可鑫有沒,寒可鑫回學校,幫他收集了高一的所有英語試卷,加起來也就十套。

佘小果買了白紙,裁小了,佘玲幫她釘成本子。她把寒可鑫帶來的試卷自己抄了,每天做一套。

很快到了開學的日子,縣一中向來有入學考試的傳統,考語數外三門。佘小果是班上最高分進學校的,縣第一名在隔壁一班,第二名選擇讀中專。

考試的時候,佘小果發現自己成為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

語文老師還比較含蓄,只是時不時在她附近轉一轉,數學老師就比較直接,戴着厚厚的眼鏡,直接搬了凳子坐在她身邊。幸好佘小果心理素質高,換個人估計要緊張得做不出題。

英語老師更是越看越驚喜,英語本是佘小果的弱項,也不知道這個暑假佘小果怎麽補的英語,她覺得佘小果的英語比中考時又好了不少。

因為大部分學生都不是縣城的,一中基本上都是住宿的,但是也允許走讀生。班主任已經知道佘小果家不在縣城,她找班主任申請走讀的時候,不免多問了兩句,得知她和小姑一起租住在學校附近才答應。

正巧,佘小果的同桌黎琴就住在縣城,住的地方離佘小果也不遠,兩人可以一起上下學。

黎琴是個特別愛笑的女孩子,爸爸是電線廠職工,媽媽是老裁縫,經濟還算寬裕,她每天都能從家長那裏得到五分錢的零花錢。第一天做同桌就請佘小果吃糖,做成桔子形狀的水果硬糖,甜裏帶着一點酸。

佘小果有來有往,送給她一對葉子形狀的發卡,葉子細長,是深綠色的。

黎琴愛不釋手,天天戴着。

入學考試成績隔天下來了,佘小果毫無懸念是第一名,比班上第二名高出22分,其中英語一項就高出15分。

班主任想讓她當班長,她說想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上,班主任退而求其次,讓她做了學習委員。

自從開了學,佘小果冰棒也沒賣了,專心學習,佘玲倒是堅持着。八月份她們和家裏一起努力,冰棒仍是超過兩萬支,連送的六千支也賣光了。

學校開學後,冰棒生意明顯不好做了,佘小果上學不用自行車,佘玲騎着自行車跑上一整天,穿越大街小巷,連一百支冰棒也賣不出去。

盼盼寫信過來,家裏情況也差不多,她和妹妹要讀書,佘回榮負責去各村叫賣,李桂雲守着家裏的小賣部,遇上喜事和或趕集,李桂雲去擺攤,平均下來一天也就能賣出一百二十來支。

銷量少,三輪車也被食品廠那邊收回了,佘國榮正找關系買自行車,送的三成損耗比也沒了,原本拿貨價也得漲,還是羅科長打了招呼,讓他們得以保持原來的進價。盼盼信中問佘小果怎麽辦?

怎麽辦?佘小果也在想法子。

她以後想學計算機,并不滿足于淺嘗辄止,那就得燒錢,買電腦,訂雜志,都需要錢。佘玲倒比較淡定,邊賣冰棒,邊找什麽是她可以幹的,她現在存了兩百元錢了,省着點花可以用一年。

佘小果還沒想出頭緒,黎琴送了個賺錢的門路給她。原來黎琴的英語差,她的父母想找老師幫她補補,黎琴就推薦了佘小果。

原本黎琴的父母并不樂意,在他們看來,佘小果也是學生,還是鄉下來的,英語好又能好到哪裏去,黎琴就說了,“我們英語老師說,黎琴的英語,比她不會差。”

黎琴的父母這才考慮佘小果。去黎家談的時候,只有黎琴的爸爸在,黎媽媽是小果要離開時才回來,說生意太忙。

佘小果靈機一動,問黎媽媽還要不要學徒。

黎媽媽問小果對方靠不靠譜,她說了,“我醜話說在前頭,太笨的不要,太懶的也不要!”

佘小果把佘玲的情況說了,這年頭,想學手藝不是那麽容易的,過了師傅這一關,跟着師傅做事,沒工錢不說,逢年過節還得給師傅送禮。遇上那小心眼的師傅,學上三年回家,啥活不會,白幹三年。

黎媽媽讓佘玲先去試三天,可以的話就留下來學徒。

至于黎玲跟她學英語,佘小果讓黎玲每天去她家,一起做作業順便補習,每天一小時,她也不用錢,就當順便梳理自己的知識點。

黎家父母原本是計劃每天給五毛錢,眼看佘小果堅持不要錢,想着從其它地方補償給她。

佘玲聽佘小果說讓她去學縫紉,師傅都幫她找好了,她當即決定不賣冰棒了,冰棒生意越來越差,學縫紉才是長久之計。

佘小果想到大城市流行的喇叭褲,縣城還沒看到,她畫了圖給佘玲,讓她合适的機會給師傅。

果然,佘玲勤勞又機靈,很快獲得黎媽媽的賞識,成為黎媽媽的第一個徒弟。佘玲拿出的喇叭褲圖紙,黎媽媽做出後,訂單像雪花一樣飛來,是否擁有喇叭褲,成為這個南方小縣城時髦的标志。

這不,曹姐就穿着她新做的喇叭褲上門了,想問佘小果什麽時候回去。

原來廠長天天吃飯帶着剁辣椒去食堂,很多人看到,打聽到是她送的,都找她想買。佘小果也正好有事想找曹姐。黎琴來補習的時候,跟她開玩笑,說她英語沒她高,但身高碾壓她。

佘小果這才意識到,自己十六歲,一米五二,确實不高。只是因為身邊的女性,小姑,還有她媽媽、餘嬸、曹姐都不高,她沒感受到差距。

佘小果醍醐灌頂,一臉呆滞的模樣,吓得黎琴趕緊跟她道歉,佘小果卻向她道謝。

現在發現還不晚,她還有機會長,故而她想找曹姐,看能不能弄到奶粉。供銷社有少量奶粉供應,沒有票要五十元一罐,佘小果覺得太貴了。

曹姐:“真是巧了,不用找,我家就有一袋,準備給豆寶喝的,豆寶喝不慣那個味。也不要你的票,奶粉用完票還花了3塊錢,你給我3元就行。”

佘小果大喜,三包奶粉就跟一罐子份量差不多。她也不嫌棄開封了的,順便托曹姐,看還能不能弄到。有的話還想弄點,自己喝,順便給盼盼和甜甜喝着,她們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還有佘國榮和李桂雲,也是常期營養不良。

曹姐答應想辦法,同時囑咐佘小果盡快幫她弄來剁辣椒,她被催得受不了。

學校一周上五天半課,并沒有月假,離縣城近的,會走路回家。像佘小果和寒可鑫這種離學校遠,交通不便,一般都是等放寒暑假再回去。

佘小果也想家了,她催曹姐盡快幫她弄來奶粉,有了奶粉她正好帶回去給家人。

作者有話說:

佘小果:想家了,路不遠,家卻難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