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元大人對大勇說的話,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見過李天齊,并不認為李天齊如大勇所說的那樣。一開始元大人并沒有把李天齊的案子當回事,連皇上都禦批了,已經是決定了的事情了,如果不是為了王五郎,他根本就不用管這個案子。只是讓元大人沒有想到的是,随着了解,他發現這個案子存在不少問題。
“你見過那位工匠?”元大人問道。
“見過,見過好多次,一般的工匠來到石府,都是只做事,連府中的婆子都不敢仔細瞧,那個被抓的工匠可不是這個樣子,我都看到他幾次不是跑到後院,就是出現在公子院前,甚至有一次還有在大人的書房邊遇到他。所以說他是賊,我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你家公子見過這個工匠沒?”
“我倒記得有一次公子碰到過那位工匠一次,公子見了他,一臉的不耐。我還心想這公子難不曾還認識這個工匠?但後來一想,公子怎麽會遇到這樣的人?定是那工匠如鼠一般令公子讨厭的原因。”
元大人聽了這些,他覺得這位石公子許是認識李天齊,可是石公子并沒有提起過這件事情。
元大人終于問完了石公子院內的仆婢,得到的都是:可兒受公子信任與喜愛,可兒對公子有情。
石公子見元大人從屋內出來,忙上前迎道:“此次對大人可有幫助?”
元大人看了看石公子,慢慢說道:“石裕,大将軍內史石匡之嫡子,母出于範陽盧氏,不好讀書,好商賈。我說得可對?”
“元大人記得如此清楚,小人實在是受寵若驚。”
“我有一個問題想問石公子,如果那玉镯是可兒所竊,她為什麽這樣做?”
“小人也十分不解。”
“院中仆婢都說公子對可兒十分信任,可兒也傾心于你,這樣的事情按道理來講是絕無可能,只是可兒為什麽會出現在工匠的房內?”
“元大人,這些個問題小人可答不出來。”
元大人聽了,道:“若你答得出來,就沒有這檔事了。”
“大人說得極是。”
“你府上有一位婢女,我想帶她回府。”
石裕聽到元大人這番話,倒似一驚,但是他馬上同意了。
元大人帶着一幹随從,離開了石府。
元大人本是朝着禁衛署的方向而行,走了一段路後他轉了一個方向,吩咐随從們回去,他則向朝堂騎馬而去。
元大人站在宮門外,早有人向堂上報去,不一會兒,內侍便傳讓元大人入殿。
元大人入了殿,只見皇上正聽着臣子說想回平城。皇上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可是元大人和皇上接觸比較多,他從皇上的眼中看到的是一種隐忍。誰會想到做皇上還要忍呢?
元大人知道皇上為什麽要遷都洛陽,他也知道為什麽老臣想回平城?這一路往中原而來,他太清楚皇上的用心了。
元大人看了看正在谏言的臣子,是尚書令陸山。離開平城自是不舍,其實就是皇上也是不舍的,可是如果一直在平城,也只是安于一隅,元大人當然明白尚書令知道遷都對于朝庭意味着什麽。
皇上聽尚書令說完後道:“卿,與諸位,難道就沒有其他的想法?”
“臣認為,在平城一樣可以大展鴻圖。這裏,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條件都不如平城。”
“卿,平城自是好,可是想一展鴻圖,當然這裏更好,更何況它是漢之都城,我們在這裏,卿想想,未來會是什麽樣?”
孝文帝又說道:“目前來講,洛城各方面的條件是差了一點,可是有什麽關系,我們可以建一個新的平城出來。”
衆臣無人再說此事,其他臣子報給皇上一些事情,皇上一一給到答複,再無奏報時,便宣退朝。
元大人等大臣退出後,他來到皇上面前,皇上見是元大人,示意讓他随入宮內。
元大人一邊走一邊談起他在石府所見之事,皇上聽了,只說:“看來這以後案卷之事也要多讓元大人費心。”元大人點了點頭.
皇上說:“這些人一點都不懂得朕的心意。既然那原判案的官員斷案有誤,貶為庶人。”
元大人只是聽着,并不插話。
說到這裏,皇上又說道:“是不是朕為人太過于溫和,以至于這些臣子都不把朕的話當回事?”
元大人聽了心裏不由得一陣難過,他忙道:“哪裏,應是皇上體諒臣子,臣子才會這樣,皇上的心,臣子們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孝文帝嘆了一口氣,道:“還是你懂朕啊。”
元大人見皇上放寬了心,也變得高興起來。
走到殿前,只見殿前站着一個美人,那是皇後,元大人見了,急忙行禮,随後他向皇上請辭。
孝文帝看着皇後一臉笑容,元大人想都說皇上喜愛皇後,看來不假,而孝文帝正示意讓元大人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