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因為林如海在跟林管家說着話,所以賴大只在一旁聽着,生怕一時插了話去,卻惹了林如海的厭煩。
可如今一聽林如海說要先進宮,而大姑娘和大少爺卻要先随着林管家一起回府裏去,賴大生怕賈老太君發下的任務不能完成,這才不得不舔着臉開口,道:“林姑爺且慢着走。”
林如海才剛接過馬缰繩,用了極漂亮的姿勢跨上了馬背,卻聽到有人叫他林姑父,不由得便巡聲望了過去。
卻見一個穿着華冠麗服,卻奴顏婢膝的男子站在馬前,正好就攔住了林如海的路,使他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心中有些不悅。
一旁的林管家見賴大到底還是竄了出來,不得已之下,只能站出來幫着介紹一番:“老爺,這位賴管家是榮國府裏的大管家,是賈太君派來的,老奴不過是個奴才,早就跟他說了老爺回京之後定是要先進宮,可是賴大管家說好歹要來跟老爺請個安,老奴這才帶着他來了。”
真不虧是林管家,一番話說下來倒是把自己給摘得幹幹淨淨。只是,他本來也的确不想帶着賴大過來的,這一點倒是真的,但是他卻也沒提賴大想把大姑娘和大少爺給請到賈家去,這卻算是知情不報了。
不過,不管林如海事先知不知道,總不會讓賴大如願就是了。
而林管家也知道這一點。
果然,就見林如海眯着眼睛看了賴大一眼,冷哼一聲,竟是連點面子都不給的。“如今你也叫着本官了,請了安就速速離去吧。”
“奴才給姑爺請安。”賴大的臉色紅一陣白一陣,但也不敢就這麽真的拂抽而去,只能舔着臉笑道:
“我們老太君知道姑爺公事繁忙,怕是不好照顧大姑娘大少爺的,又因着大姑娘大少爺出生至今一直未能得見,又有姑奶奶去世的事情在裏面,老太君便想着将大姑娘和大少爺請回府裏去,也算慰一慰心中的悲意呢。
也還望林姑爺看在去世的姑奶奶的份上,再加上老太君思孫心切的緣故,便讓大姑娘和大少爺随着奴才先行回府吧,待姑爺的公務忙完了,再到府裏去接便是了。大姑娘和大少爺好歹是老太君的骨血,又不可能委屈了他們,姑爺您就應了吧。”
林如海聞言,立時就把視線重新放到了賴大的身上。
林如海的眼神極具穿透力,只盯着賴大看了一會兒,就把他緊張得冷汗直流。
“急什麽,本官的兒女斷沒有不回家就跑到外家去的道理。”林如海的唇角微微的勾起,帶上了一點諷刺的意味:“更何況黛玉和泠兒年紀還小,本官還怕他們就這麽去了賈府會有不妥當呢。等着吧,等本官複了旨,與同僚們敘了舊,還會不讓玉兒和泠兒去見他們外祖母的道理嗎?”
因為林如海把不妥當這三個字重重的咬牙說了出來,那賴大哪裏敢駁,況且他也沒那麽大的膽子。再加上林如海已經說了,過幾日會帶着大姑娘和大少爺親自過府,這也算是完成了賈太君的吩咐,也能回去了。
Advertisement
“既然姑爺都這麽說了,奴才還能說什麽呢。”賴大谄笑着側了側身,給林如海讓出了一條路來:“奴才這就回去禀報我們家太君,姑爺請吧。”
“你先行一步吧,本官且還要看着下人們幹活呢。”林如海雖然這麽說着,但斜眼看着賴大的樣子,倒覺得是不放心他似的。
事實上,林如海也确實是擔心賴大在他走了之後,去與林黛玉和林泠接觸的,賈府的手段太過肮髒,林如海可擔心林黛玉和林泠會出了事。
而賴大心中也不大爽快,因為他确實有去跟林黛玉和林泠見一面的打算。可被人當賊一樣的防着,賴大雖然是個奴才,但在賈家也不是個普通的奴才,哪裏能爽快得起來呢?!
賴大有個母親賴嬷嬷,是服侍過賈府老主子的老仆人,憑着飽經世故和風霜得來的聰明左右逢源,贏得了賈太君的信任和嘉許,所以即便是管家的二太太說話也沒他硬氣。因為二太太要攆走個下人,有賴嬷嬷出面求請,那二太太也只有收回成命。
而有這麽一位年高又體面,說話有份量,有着‘老封君’般身份的人在賈府上下活動,賴大在府裏可算是說一不二的主兒。
可是面前這位林姑爺向來與賈府有隙,又位高權重,連着二太太的哥哥,時任京營節度使的王子騰王大人都說他要高升了的。若是因為自己言語上不妥當,而越發得罪了林姑爺的話,便是賴嬷嬷再得賈太君的信任,怕也難免會有所不喜的。
最重要的,還是賴大有個兒子,叫賴尚榮,甫一出生就得了賈太君的恩典,并不将其記入奴籍,賴大還盼着賴尚榮日後能出息,捐個官兒來當當呢。
若是真真得罪了林姑爺,怕賴尚榮即使本身再有出息,有林姑爺在面前堵着,也只有碌碌無為的份兒了。
因此,林如海既然說了這話兒,賴大也只能含糊的應了聲,然後忙忙的轉身,率先離開了官運碼頭。
“哼!”看到賴大走向稍遠一點的,應該是預備來接林黛玉和林泠,順便安置他們衣物用具的車隊,然後坐上了當頭的一輛後駛離了碼頭,林如海這才冷哼一聲,拉了拉缰繩,吩咐林管家趕緊把幾位姑娘和少爺送回家之後,帶着林丹就這麽走了。
讓林丹牽着馬在宮外不遠處尋個地方等着,林如海手捧着聖旨就向守門的侍衛走去,請求面聖。
那守門的侍衛一聽來人原是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忙擺着笑臉:“原來是林大人來了,陛下早已吩咐下來,若是林大人來了,竟是不用等通報通傳,直接進宮便是了。”
說着,便與另一名侍衛往裏頭喊了一聲,然後一起打開了中門,讓林如海自行進去了。
進了宮門之後,又有守在門內的小太監牽過一匹棗紅色的寶馬來,送到林如海說:“林大人,陛下有口谕下來,說是允了林大人日後在皇城內騎馬的,而這匹寶馬便是陛下賜給林大人您的。陛下如今怕是在禦書房辦公,林大人直接過去便是了。”
林如海聽後,非但沒有一丁點的受寵若驚,反而更多的是驚疑不定。
徒君溥對林如海的恩寵太過,林如海只在心裏覺得不太好,生怕徒君溥要拿他做了筏子。
林如海心事重重的接過了小太監手上的缰繩,跨上了馬背,晃晃悠悠的就往禦書房的方向前進。
在林如海甫一進宮,就有人有向徒君溥禀報了,所以早就是等着忍不住來回踱步了。在聽到守在外門的小太監禀報說林如海來了,他立時就急不可待的道:“快,傳進來。”
等到林如海走進禦書房,還沒來得及跪地行禮,就被迎上來的徒君溥給扶住了。
“你瘦了。”徒君溥有些心酸的說道:“這些日子以來苦了你了,早知道揚州有此禍,我便留下來,可以與你同甘共苦了。”
“陛下說的是什麽話啊。”林如海倒是吓了一跳,“臣被捉弄倒是小事,畢竟臣如今不也平安無事了嗎?倒也并沒受什麽苦。而若是陛下出了事,臣便是立時自刎也難辭其疚的。”
“我不過白說了這麽一句,你倒是還了我好些話了,還說什麽自刎不自刎的,我本就為你被那群倭寇捉住一事而心有餘悸,你這樣一說,豈不是又害我為你心驚膽戰嘛。”
徒君溥說的倒是真的。他原先并不知曉自己對林如海的心思,直到揚州來報,倭寇進犯揚州,先後害死了朱裒和晏銳,還俘虜了林如海,徒群溥當時只覺得晴天霹靂了一般。
在林如海被倭寇俘虜的那段時日裏,徒君溥日日夜夜都輾轉反側,寝食難安,這才曉得,原來對于林如海,并非是對老聖人的敷衍,而是真真正正的對林如海上心了。
不,應該說不止是上心了那麽簡單,而應該是真真正正的愛上林如海了。
徒君溥心中深信林如海定然會無恙歸來,事先便寫下了聖旨,讓水槿找到林如海之後便頒下聖旨,讓林如海進京。
而老聖人看到徒君溥為了林如海而茶飯不思時,頓時覺得有些後悔。
畢竟徒君溥是老聖人的兒子,老聖人如何能願意看到他這個孝順的兒子為情而漸漸頹廢下去呢。因此也不在意之前林如海請求的,說要整頓揚州官揚秩序的話兒來,便順了他的意去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