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你們覺得還有哪裏有問題嗎?”宋青遠朝衆人走來, 開口問道。

誰有問題?曲轅犁嗎?

衆人面面相觑。

這麽厲害的器具,它們如果還能挑出毛病來,那有問題的估計就是他們了。

宋青遠的目光在衆人臉上掃過, 大家都底氣不足地低下了腦袋。

只有站在宋青遠身後的博彥還沒反應過來,猝不及防地與他四目相對。

博彥喏喏地問了一句:“殿下,您有什麽問題嗎?”

不是我有什麽問題,是我想讓你們給我提點問題!

宋青遠單手扶額, 自覺再問這些已經成為了曲轅犁腦殘粉的人也不會得到結果, 只得背着手,獨自一人轉身去觀察地裏的情況。

他離開的背影莫名有些凄涼,但身後的衆人卻顧不上這一點, 一股腦地沖向了曲轅犁。

他們像在圍觀什麽奇珍異寶一樣,圍着它打轉。

好一副過河拆橋、得魚忘筌、鳥盡弓藏的醜惡嘴臉!

不過好在這些人過了那個興奮勁兒後, 就記起了到底誰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造出了曲轅犁的不世高手,連忙關心起了宋青遠的狀況。

作為一個百分之百童叟無欺的古人,他們不知道宋青遠憂慮的點在哪,自然沒法感同身受。

但其實,宋青遠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擔憂有沒有道理。

曲轅犁又稱江東犁, 按理來說應該是和江東的土地更适配才是。

Advertisement

但江東一般是指長江下游的地帶, 和漠北的氣候條件那是天差地別。

因此,他總覺得把曲轅犁原封不動地搬到漠北這片土地上後, 曲轅犁不應該表現得如此如魚得水、游刃有餘才是。

地裏的曲轅犁無聲吐槽,這也怪我咯!

但沒辦法, 誰讓他宋青遠前世和種田聯系最密切的時候, 就是看家裏的阿姨修剪院子的花草樹木, 還有批公司綠化的款項申請呢?

果然還是不能脫離人民群衆啊!

宋總看着前面一望無垠的土地, 自我反省道。

靠他身後這些人是沒戲了, 現在看來,只能等曲轅犁投入使用後,依靠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來檢驗升級了。

在衆人期盼的目光中,宋青遠終于順了他們幾人的心意,發話把這座曲轅犁贈與他們,讓他們拿去研究。

幾人也不嫌田裏環境差,圍在曲轅犁旁邊就拿出了準備好的幹糧,一副要與它同吃同睡的架勢。

宋青遠知道幾人正在興頭上,指不定吃完飯還要輪流推着曲轅犁在地裏轉一圈。

接下來就要大量生産曲轅犁了,木匠坊那邊少不得事要宋青遠安排。他不便再耽擱,與博彥告辭離去後,就轉身到了木匠坊。

宋青遠人一踏進木匠坊的大門,前進的道路就被聞訊趕來的木匠們給堵了個水洩不通。

宋青遠讓他們做曲轅犁是直接送來的圖紙,他們現在對宋青遠畫的三維立體圖紙已經十分熟悉了,宋青遠便沒有親自過來指導工作。

但他們對這曲轅犁可是已經好奇得不得了。

這幾個人之前在故鄉時也沒少給人做農具,但宋青遠送來的這個東西卻是他們聞所未聞的。

不僅如此,那些外行人只能看出這曲轅犁使用方便、省時省力,但他們卻能看出更深一層的東西來。

曲轅犁不僅解決了過去的耕犁的諸多問題,而且他的構造也是大有學問。

這曲轅犁構造嚴謹,沒有一處無用的的地方,每一件個部件更是設計的十分精巧。

宋青遠一看這架勢,就知道了其中緣由,頓時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他面露愧色也是情理之中,畢竟這是無數勞動人民的智慧,現在卻被他一人冒功,自然覺得受之有愧。

宋青遠連連擺手,把這一切都推脫到了自己之前看過的書籍上的記載。

某地的農民改良了一下耕犁,恰好被一個路過的旅人看到,就記錄在了自己的游記裏。

這本書後來又被宋青遠無意中看到。

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和顏如玉了,那麽書裏有幾種現在沒有的農具也很正常吧,将來再出現其它什麽其它發明創造也不奇怪吧。

自以為解決掉衆人的盲目崇拜後,宋青遠開始向衆人詢問起了招生一事。

在工匠們看來,招收學徒和招收學生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裏面的不同可大了去了。

不管他們學的東西是不是相同的,但後者一聽就有逼格了很多。

宋青遠自然是希望這些手藝可以變成一個科目,讓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全靠師父口口相傳,和徒弟自己在實踐中琢磨。

但他這個理想的實現顯然需要時間,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幫他們編寫一套基礎的教材。

做木匠得先學點數學知識吧!

接着再學習一些不同木材的區別及選擇也很正常吧。

至于一些木工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也需要學習吧,木頭的榫卯結構以及常見工藝也更應該掌握吧。

……

最後再加一個圖紙測繪。

這樣一來,一本基礎的《木工知識手冊》不就完成了?

除了基礎數學和圖紙測繪,書中其它具體的知識自然用不着宋青遠操心。他只需要把這本書的大體框架構建出來就好,剩下的自然有這些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來完成。

不僅如此,後面的這幾門課程還是理論與實際向結合的課程。

用現代話表示,就是「×工實習」嘛。

跟誰沒上過似的。

不過現在工程量大,時間又緊急,只能暫且委屈這群工匠學校的第一屆學生先半工半讀了。

這幾日,通過選拔的學生們已經到達了木匠坊,開始跟着自己的導師進入工作間進行學習。

前幾天,宋青遠的木匠坊要招生的消息一張貼出來,城裏符合要求的人家就激動了起來。不過半日,木匠坊門前的報名處便排起了長隊。

若是平常招收學徒的消息,自然不會引起這麽大的陣仗。

但這次可是明顯不同以往啊!

暫且不提光是「木匠坊是宋青遠的」這一條就足夠百姓們趨之若鹜,單看告示上的待遇,就讓無數百姓心動不已了。

入選的學生不僅在今年開春後可以進學院學習木匠手藝,還能讀書認字。

更為難得的是,告示上還說:通過選拔的學生若是與學院簽訂合約,學成後只要在學院名下的作坊工作三年,就可以免除一切的束脩費用。

不僅如此,學院還包攬了他們食宿的費用。之後在作坊做工也完全是按照正常工匠的酬勞簽訂合約。

若是貧苦人家的孩子,還可以每年申請補貼,成績突出的學生更是有獎金可以拿。

這無異于讓人們可以白白學到一門手藝,若是表現優異,甚至還能小賺一筆。

不管在哪一個時代,掌握一門能養活自己的技藝都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在這個時候,能學一門能糊口的手藝更是困難。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是靠出賣自己的一身力氣維持生計。

現在有了這樣難能可貴的機會,也難怪城中百姓會激動不已了。

不過作為一進入學校就要參與曲轅犁制作的學生,他們的考核制度可謂十分嚴格,來報名的一大半學生都被無情地刷下去了。

但負責考核的考官也告訴了他們,這次的考核特殊,等過幾個月學校正式開辦起來,招收學生時,選拔的标準就會寬松很多。

這話終于安慰到了那些喪氣的學生,大部分人都暗自下定決心,等到回家之後一定要将這次考試的內容都學習一遍,争取在幾個月後的正式招生中脫穎而出。

抱着這樣的心态,許多落榜學生回去後都開始鑽研苦練,王庭中竟然卷起了一股學習的浪潮。

不僅如此,街頭巷尾也逐漸有讨論響起:

比如學院辦成後會不會開設其他專業,如果開展的話會是什麽行當;城中有技術的工匠可不可以去應聘做教師;将來會不會招收女子,開辦女子學院……等等等。

總之,現在的王庭中,開辦學院已經成了最熱門的話題,連許多周邊的部落,都開始傳信向連提詢問此事。

要是放到現代,這個話題非得在某熱搜榜上挂它十天半個月的才行。

不過,對于此事,宋青遠早和連提商議過計劃。

準确地說應該是宋青遠提出計劃,連提負責點頭同意。

比宋青遠後世坐在總裁辦公室裏簽字都來得輕快。

但不管如何,此事已經有了決議。

因此宋青遠現在心中不僅絲毫不慌,甚至還希望這個消息最好能乘着北風傳遍漠北的每一寸土地,這樣才方便他後續計劃的開展。

把視線重新回到木匠坊。這幾日,宋青遠幾乎天天過來,不是忙着編寫教材,就是與工匠們商讨曲轅犁的制作。

當初嚴格的選拔果然是有效果的,選出來的這批學生,即使算不上天資聰穎,但也能誇贊一句「一點就通」。

這才不過幾日,這些人就已經可以上手曲轅犁部件的制作了。

在發現不了曲轅犁的問題後,宋青遠便通知了木匠坊的工匠們,讓他們開始大批量的生産曲轅犁。

這一批的曲轅犁,宋青遠的計劃是全部免費租借該百姓們。

這樣做一來是考慮到農人的家庭條件,二來也是考慮到曲轅犁是第一次生産,若是出了什麽問題,讓百姓們買回去也是十分不負責的行為。

至于宋青遠的第一條顧慮更是沒有半點誇張。

就照漠北現在的農業水平,即使每年不收賦稅,這些百姓維持生計也是困難得很。要是遇上年限不好,連提更是免不了要開倉救濟他們。

而這也是漠北大量耕田荒廢的原因。

他們沒有牛羊牲畜,在地裏辛辛苦苦一年,還不如去做苦力賺的多,百姓們自然也就不願意去種田。

而百姓不去種田,種植技術就更不可能提高,種田的收益也就更差。

這簡直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現在宋青遠終于明白連提之前的話是什麽意思了。

就漠北現在這種情況,若是不對外征戰,還真的是一點出路都沒有。

不過好在現在的一切都開始走向正軌了。

宋青遠看了一眼在工匠身邊忙碌的年輕人們,心中難得生出了一種豪邁與沖動。

像是第一次親自帶隊完成一個項目,奠定了公司未來十年的基業時。随後他繼承了那個風雨飄搖的集團,面對一桌子的公司高層的那一刻,他終于清晰地認識到——

他的野心、他的志向都可以在未來的某一天得以親手實現。

後來他的商業版圖逐漸發展壯大,公司也逐步走向穩定,他卻失去了當初那種不顧一切的沖勁。

他開始收起了鋒芒,成為了後來的那個波瀾不驚,悠閑自得的宋總。

但他在第一次坐上那個位置時的志向卻從來沒有變過。

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宋青遠或許對于淩駕于萬人之上、做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沒有任何興趣,但他鐘情于那種開疆拓土的成就感。

不管時間如何變化,他一直是那個一往無前的宋總,一個難得仁慈、但富有野心的開拓者。

漠北的現狀有挑戰性,更讓宋青遠感覺到了那種久違的興奮——

他做的事正在改變着百姓,在讓無數人獲益,甚至在緩慢而堅定地改變着這個時代。

他不是救世主,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但他所做的一切卻有可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光是想想,就讓人興奮得骨頭發麻。

這才是宋青遠最後答應和連提離開的真正原因,這是他理想實現的地方。

他與百姓之間從來不是救贖與被救的關系。

如果沒有宋青遠,百姓們的生活不會像現在這樣充滿希望。

但如果宋青遠沒有了他們,他便仍會是那個無所事事甚至有些悲觀厭世的質子。

他們之間是平等的關系,他們互相需要。

作者有話說:

晚點還有一更。最近公司裏事情好多,沒有了摸魚碼字的時間,只能晚上回來再寫這樣子……所以更新會不穩,過幾天就會好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