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1)

皇後自然是先送的那個,送的是一套衣物,顯然是她親手做的。

皇太後看着衣服針腳細密,尺寸又極為合身,上面還有漂亮的長壽紋,也不知道皇後費了多久才做好,有些心疼地握着皇後的手道:“你這孩子,剛進宮忙忙碌碌的,還特意給我做了一身衣服,不知道得多累。”

皇太後是個不專權的,進宮後也不拿捏着宮務,直接就交給皇後了,平日也不會指手畫腳,給皇後極大的支持。

皇後孝順皇太後,皇太後又疼惜皇後,跟半個女兒一樣,婆媳關系是極好的。

如今白天皇後要處理宮務,剛進宮還要安置好後宮其他嫔妃們,夜裏才能歇一口氣,偶爾還要伺候皇帝,回頭還給皇太後做這一身衣服。

沐瑤心下咂舌,皇後也是夠拼的,晚上有時間睡覺嗎?

皇後柔柔笑道:“難得過年,又是皇上第一年登基的大好日子,這是我的心意。”

皇太後面上帶笑,輕輕拍着皇後的手背道:“知道你用心,還得注意自個身子骨才是。這禮不管是什麽,總歸都是心意。”

她對皇後是滿意極了,最緊要的是皇後為人溫和賢惠,處事妥當,跟皇帝的感情不錯,外戚也沒有亂來的,家風極好,就沒有一處不妥帖的地方。

尤其皇後還抽時間費心做一身衣服給皇太後,十分孝順,她更是心裏熨帖極了。

皇後這麽好的禮物當前,其他人的就要給比下去了。

高貴妃送的是一尊白玉佛像,看得出是通透的白玉,水頭極好,價值不菲,若是沒有皇後親手做的衣服這個珠玉在前,其實是不錯的年禮了。

然而在皇太後看來卻少了幾分心意,嘴角的笑容淡淡的,只讓身邊的嬷嬷收下了。

不說高貴妃,就連沐瑤看出皇太後的笑容敷衍了一點,顯然有點不太滿意的樣子。

娴妃送的是一副千壽圖,親筆寫下一千個壽字。

而且這一千個壽字,最後還組成一個巨大的壽字來,她也是頗費心了,皇太後的笑容又深了不少:“娴妃這幅畫不錯,以後就挂在靜室了。”

Advertisement

皇太後每日必去的地方就是佛堂,接着就是靜室了,挂在那邊,顯然她十分歡喜,要每天都看見。

輪到沐瑤,她就把錦盒送上去,心裏面還是有點忐忑,生怕皇太後不喜歡。

身邊的嬷嬷打開錦盒,皇太後原本不在意,擡頭看了一眼不由驚訝道:“這是水晶球?裏面的是江南園林嗎?”

沐瑤連忙起身答道:“太後娘娘最是厲害,一眼就瞧出來了。這個小園林是阿瑪請木匠費了好幾個月雕出來的,瞧着仿佛能看見江南的一角。”

皇太後摩挲着手裏的水晶球,看着裏邊栩栩如生的小園林露出一點懷念的神色來:“是啊,确實江南的園林格局相似,誰看着都像能看到原來的家一樣。”

皇後看得出,皇太後這是想家了,想江南了。

自從十幾歲進宮之後,皇太後就再也沒回去過,也有幾十年的功夫了,自然是想念的。

皇後倒沒想到,沐瑤這小小的年禮是送到皇太後的心坎裏面去了。

皇太後确實很喜歡,把水晶球倒過來,發現雪花在飄,嘴角的笑容也是歡喜了不少:“這個好,白雪皚皚,落在屋檐上,就跟家裏冬日的時候一模一樣。”

她交代身邊的嬷嬷,把這個送到慈寧宮去,尤其放在寝殿,比起娴妃的禮物更是喜歡,這是打算每天都能看見了。

比起靜室,在寝殿的時間雖然不長,卻是最放松的時候,足見皇太後對這個禮物的重視。

皇太後看向沐瑤的眼神都慈愛了幾分:“純嫔這個禮物不錯。”

哪怕一句“不錯”,從皇太後嘴裏說出來已經相當難得了。

正巧乾隆進來,聽見皇太後誇獎,就笑道:“皇額娘這是覺得什麽不錯,如此歡喜?”

皇太後就讓嬷嬷把錦盒裏的水晶球給他看了,笑着道:“純嫔是個乖巧的孩子,還知道我想家,就把這個割愛給我了。”

她知道純嫔也是江南那邊來的,蘇家做這個送來,肯定是怕純嫔想家,所以才特意做了這個。

純嫔也知道皇太後是江南的人,于是把自己喜歡的這個送給皇太後,也是極為用心了。

乾隆是見過這個東西的,當初蘇家送進來潛邸,純嫔就擺在屋裏,時不時看一眼,很是喜歡,沒想到這會兒竟然會送給皇太後,确實是割愛了。

而且他也看見水晶球裏面放了小園林,瞧着就更精致多了。

于是乾隆點頭道:“純嫔确實是用心了,皇額娘喜歡的話,以後朕讓人做個大點的。”

兒子孝順,皇太後自然高興。

沐瑤知道以後乾隆下江南的時候,每次去都帶上皇太後,确實是個孝順的兒子。

這會兒他剛登基,還沒抽出時間來南下玩樂,就只能先做個假園林給皇太後了。

當然說是假園林,并非雕刻的,而是真的放置個江南園子來。

果不其然,她就聽乾隆對太後笑着說道:“兒臣原本就打算擴建圓明園,正好準備多建幾個園子。皇額娘不是最愛杭州的景色,平湖秋月和花港觀魚之外,朕還要建一個園中之園。”

他原本打算建好後再跟太後說,不過太後這會兒給勾起了對江南的懷念之情,乾隆就率先說了出來。

皇太後自然歡喜,想到圓明園之後能住進江南的園子裏面,以解思鄉之苦,那是再好不過了:“皇上孝順,這園子必然是最好的。”

兩母子和樂融融,乾隆這年禮足夠大手筆,直接要送好幾個園子給皇太後。

雖然還得建,今年是肯定住不上了,卻不妨礙皇太後心裏高興,對她來說也是最好的新年禮了。

兩人笑着說了幾句,接下來貴人們也送上年禮,都是親手做的小東西,或是腰帶或是抹額,或是小坎肩,反正都不是太貴重卻有費了點心思的東西,皇太後都笑納了。

接着就是給乾隆送年禮,這次皇後送的是一對平安扣。

平安扣的水頭極好,是上等的羊脂玉,扣上還用紅繩編了個極為繁複的福字結,寓意極好。

乾隆收到後很喜歡,一看就是皇後親手做的,在手裏把玩了一會,就挂在自己的腰上了。

高貴妃送的是一座翡翠山水擺件,這一整塊翡翠足足有兩個拳頭大,絲毫沒有切割和雕塑的痕跡。

翡翠有一半是天然的綠翡,還似是高山的樣子,底下則是淺色猶如溪水一樣。

有山有水,又是自然而成的翡翠,寓意好不說,也極為稀奇。

乾隆依舊很喜歡,示意李玉回頭就放進禦書房去,笑着問道:“愛妃是從哪裏得來這個東西的?”

高貴妃就笑着答道:“皇上,這是阿瑪去河道路上無意中遇到的。瞧着寓意好,正巧得了這座擺件沒多久,皇上就登基了,于是就派人送了過來。阿瑪覺得這山水來得巧,也是緣分,千裏江山就得送到皇上手裏。”

沐瑤眨眨眼,第一次聽高貴妃說話如此嬌嗔,還說得這般好聽。

看乾隆嘴角翹起的弧度,就知道他聽見後有多高興了。

千裏江山盡在他手,皇帝如今可以一手掌握,能不高興嗎?

皇帝拿在手裏,看着這翡翠的成色極好,就打趣道:“這擺件不便宜吧?高愛卿是不是破費了?”

高貴妃搖頭道:“皇上想岔了,這擺件誰能得了去?那掌櫃偶然所得,正打算獻給皇上,哪知道阿瑪就正好經過,得知是為皇上辦差的人,掌櫃立刻就獻上了。這擺件原本就該屬于皇上的,只是物歸原主罷了。”

所以這擺件是不花錢,直接送過來了?

沐瑤這才後知後覺,剛才高貴妃要回答說這擺件值多少錢,說多少都不對。

要說很貴,那高大人的銀錢從哪裏來,還能一下子掏出這麽多銀錢,是不是中飽私囊了?

如果說不貴,那麽不貴重的東西給皇帝當年禮,他是高興還是不高興啊?

沐瑤眨眨眼,只覺得伴君如伴虎,果真如此。

還是高貴妃機靈,她這話說得漂亮極了。

本屬于皇帝的江山,送到皇帝手裏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這是無價之物,自然也就不談價格了!

高貴妃還解釋了掌櫃偶然所得,這東西是天命所歸,直接呈上來,高大人也就沒花費什麽,更不會讓皇帝懷疑他的錢財從哪裏來。

高,實在是太高明了!

沐瑤看向高貴妃的眼神忍不住多了幾分崇拜,平日高貴妃說話有些傲嬌,這時候就相當不一樣了。

乾隆也很高興,拿着擺件看了看,這才收好了。

接着是娴妃送禮,她送的是一對鼻煙壺。

鼻煙壺的內側用顏彩勾勒了畫兒,壺壁是透明的,在燈光下這些小人就像是會動一樣,栩栩如生。

一個是萬臣朝拜,上首是個身穿金色龍袍的小人,自然就是乾隆了。

另外一個鼻煙壺勾畫的是紫禁城,這麽小的內壁,絲毫不減紫禁城的恢弘之态,這畫工相當了得。

乾隆拿在手裏看了看,忍不住問道:“這是誰畫的?”

娴妃答道:“回皇上,這是我親自畫的。費了不少畫紙,又用普通的鼻煙壺試着練習了許久,就是可能還有些許不足。”

沐瑤相當驚訝,這鼻煙壺內側的畫兒居然都是娴妃親手畫的?

這後宮真是方龍卧虎,一個個的全是卷王!

乾隆對娴妃不是很注意,只知道她讓人買了不少鼻煙壺,還以為是從中挑選一個合适的送給他,哪知道是空的鼻煙壺,這畫都是娴妃親自畫的。

哪怕他對娴妃的感覺淡淡的,這會兒也十分歡喜:“不錯,你這摸索着自個畫的跟畫師差不多,必然很費功夫。”

皇太後在旁邊搭話道:“正是如此,聽聞娴妃還輔助皇後辦了這宮宴之事,平日一定十分忙碌。這鼻煙壺的內壁可不好畫,跟宣紙上作畫還是不一樣的。”

乾隆贊同地點頭,對娴妃難得露了笑臉。

沐瑤之前以為嘉貴人和海貴人已經夠卷了,沒想到高貴妃和娴妃更卷。

一個不但送來稀少的翡翠擺件,又十分會說漂亮話,哄得乾隆笑臉就沒落下來。

一個親自在鼻煙壺內壁作畫,這內壁跟宣紙不一樣,它不是平面的,而是弧形的,作畫十分困難。

而且要把一張畫從平鋪變成立體的,哪怕打了草稿也不容易畫,很容易因為折射的關系,把人物畫歪了,那就不好看了。

娴妃說是練習,恐怕真是日以繼夜每天畫,廢掉一大箱的鼻煙壺才能摸索出立體的畫工來。

沐瑤心裏感慨,她們也太拼了,顯得自己似乎沒那麽用心?

娴妃之後,自然就輪到她了。

沐瑤就讓人擡了大箱子上去,然後打開來,顯露出那個花朵形狀的銀質帶蓋火鍋:“皇上,冬日裏吃火鍋最是适合了。我就讓工匠做了這個,帶着蓋子食材也能盡快熱好。”

素茹站在沐瑤身後都忍不住開始緊張,生怕皇帝不喜歡。

畢竟其他嫔妃送的都是風花雪月的東西,沐瑤送的這個就十分接地氣了!

皇太後一怔,沒想到沐瑤給自己送了個擺件,給皇帝居然送了個火鍋?

她是知道這個兒子喜歡吃火鍋,平日送就算了,過年的時候送這個,還真的很少見了。

乾隆讓人把火鍋送上來,表情看不出喜怒來:“純嫔怎的忽然想起送朕這個來了?”

沐瑤連忙道:“因着皇上喜歡吃火鍋,若是只用一鍋,乏味不說,不同的菜和肉涮過後味道就會有變化。而且不同的食材,該用不同的湯底來搭配才是,這樣九個小鍋就能用九種湯底了。”

她說完後,小心翼翼看了過來,乾隆這才嘴角一彎笑了起來:“純嫔确實是巧思又貼心,朕就收下了。”

沐瑤偷偷松口氣,她剛才見乾隆的表情壓根看不出什麽來,還以為他不喜歡不願意收下的。

她這邊的禮物收下了,就輪到貴人們。

嘉貴人先出來,送上的自然是她親手寫的萬福圖。

一萬個福字在紙上,近看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沐瑤哪怕沒有密集恐懼症都有點眼暈了。

不過放遠了看,這福字居然也拼湊成一個巨大的福字,嘉貴人也是十分費心思的。

乾隆這次只點點頭,說了一句“不錯”,就讓嘉貴人退下了。

這讓嘉貴人難掩臉上的失望,畢竟她為了這幅字畫費了三個月的功夫,就為了叫皇帝高興,然後再想起自己來。

哪知道乾隆的表情淡淡的,沒有多少歡喜的意思。

平日他對娴妃冷淡,如今對嘉貴人更冷淡,她心有戚戚然,也只能低着頭退下了。

接着是海貴人,她送的是兩臂長的山水墨畫,筆墨濃淡相宜。

山水畫多了幾分溫婉,而非氣勢磅礴,不過也能看出海貴人頗費心思了。

乾隆笑着收下了,随口問道:“你這畫準備了多久?”

海貴人連忙答道:“臣妾進宮之後臣妾就開始準備起來了,總歸山水畫許久沒畫,手有些生了,生怕畫得不好,到底還是在皇上面前獻醜了。”

乾隆擺擺手道:“獻醜算不上,這麽大的畫作不容易,你也不錯。”

被他誇了一句,海貴人笑吟吟退下了。

婉貴人送的是一對荷包,在荷包上刺繡出一幅畫來,還是雙面繡,也不知道費了多久的功夫。

白貴人也不甘示弱,送的是一對腰帶,用金銀線繡出繁複的繡紋來,遠看就金閃閃的,确實是乾隆的審美了。

果不其然,乾隆看見後挺喜歡,當場就換了這條腰帶。

接着給皇後的年禮,高貴妃和娴妃送的都是擺件。

高貴妃知道皇後有空的時候愛寫大字,送的是青玉鎮紙。

娴妃送的是一對玉瓶子,是上好的白玉。

輪到沐瑤這裏,送的就是一個錦盒,打開是一件毛線護腰。

皇後有些驚訝,拿在手裏就笑道:“這是純嫔親手做的吧,摸着很柔軟,編得也細密,穿着一定很暖和。”

要不是在宮宴上,皇後指不定當場也穿上了。

乾隆看了一眼,只覺得沐瑤給他們的年禮都挺接地氣的。

幾個貴人給皇後送的年禮都是親手做的荷包,顏色挑的都不是豔麗的,花紋也沒那麽繁複,皇後都笑納了。

沐瑤看了一圈,發現衆人給乾隆的年禮都是最用心的,其次是太後,接着才是皇後。

不過就幾個月的功夫,後宮的人要收拾自己住的寝殿,又要給三座大山做年禮,恨不得把自己劈開好幾瓣來做。

人的精力都有限,只能取舍了,有所偏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沐瑤感覺自己還是最為省心,火鍋只讓劉銀做就是了,給太後那個擺件也是現成的,劉銀稍微改一改就好,最費心思的是皇後的護腰。

不過時間也不長,鈎毛線她剛開始沒找回手感,後來熟悉了,也只費了半個多月的功夫,算是挺快的了。

比起其他人動則就準備三個月的禮物,沐瑤這個就省事多了。

禮物都送完了,終于可以上菜了。

後邊按照太後的意思是素食宴,乾隆明顯不是很喜歡,陪着太後用了兩筷子,就準備去前頭跟大臣們同喜了。

太後也知道這個兒子無肉不歡,願意留下來陪着自己吃兩口已經很給面子了,就不怎麽挽留了,只交代道:“雖說是大好日子,皇上喝酒也悠着點,別貪多了。”

乾隆笑着應下,又舉起酒杯,後宮嫔妃們紛紛跟着舉杯。

沐瑤如今雖然能喝酒,卻不敢喝太多,只抿了一口。

酒水的度數不高,而且有着淡淡的花香味。

仔細抿了抿舌尖,沐瑤分辨出是梅花的香氣,想必是梅花酒了。

該是去年冬天把新采摘梅花後用來釀酒,又用當年的雪水,花香中有種清冽的味道,甚至還有一絲的花蜜甜味。

她不知不覺喝完一杯,身後的素茹幫着斟滿了,卻提醒道:“娘娘可不能多喝。”

沐瑤點點頭表示知道,沒再拿起酒杯,乾隆喝過一杯後已經去前頭了。

沒了皇帝在,太後略略嘗了嘗菜肴,對皇後也是誇贊道:“菜式不錯,皇後和娴妃都用心了。”

皇後和娴妃連說不敢,見太後吃着滿意,這才放心了。

沐瑤就沒她們兩個那麽緊張,畢竟這宮宴是兩人一起辦的,菜式也是一起拟定的,太後就跟審閱官一樣,就看最後的審閱結果,自然都吃要吃不下,時不時顧着點太後。

她就不一樣了,只管埋頭吃就行了。

這些素菜雖然之前吃過,味道差別不大,一樣的好吃。

沐瑤很快吃了個半飽,這才有心思擡起頭來看其他人。

高貴妃吃得不是很多,估計口味跟乾隆差不多,都是無肉不歡的,吃一口菜就喝兩口酒,看着不想吃又不能不吃,相當郁悶了。

娴妃的表情一直沒什麽變化,菜品吃了一半,看着還行,也不知道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反正看不出來。

皇後一直緊着皇太後,自己都沒動多少筷子,只給皇太後布菜了。

皇太後估計也吃着有半飽,就反過來開始勸皇後自個吃起來。

皇後這才沒繼續布菜,拾起筷子,每道菜都吃了幾口。

她嘴角含着淺笑,卻還是看不出喜歡吃哪一樣,每道菜吃的次數都差不多,也沒有哪一道菜都吃完了,但是也沒露出不滿意的表情來。

看完這邊,沐瑤又轉向貴人那邊。

嘉貴人吃得心不在焉的,時不時目光偷偷看向外邊,似是等着乾隆再過來一樣。

婉貴人就吃得很專心,而且還挺喜歡的,桌上的菜品都快吃完了,就是酒水沒怎麽碰。

海貴人和白貴人只吃了一小半,看來也是不怎麽喜歡吃素菜,有一口沒一口的吃着。

上首的太後吃得差不多了,剛擱下筷子,其他人也陸續跟着放下了。

沐瑤雖然沒有完全吃飽,也趕緊跟着放下筷子。

太後笑着又誇道:“今兒吃着不錯,皇後和娴妃這宮宴辦得挺好。”

她又喝了一杯酒水,面露倦意,就被嬷嬷扶着起身要回去了。

衆人起身恭送,等皇太後走得見不着身影,皇後就擡手道:“若是吃着差不多,我們也散了吧。”

沐瑤聽着遠處傳來隐隐約約的絲竹之聲,前面倒是熱鬧,乾隆跟大臣們肯定還在痛飲,後邊就冷冷清清,她們還不能吃肉,要陪着太後吃素,別提多凄涼了。

高貴妃率先起身告辭,娴妃緊跟其後。

兩人都走了,跟娴妃住在翊坤宮的三個貴人也一并跟着,沐瑤也起身回去的。

海貴人跟着沐瑤,兩人一路上很沉默。

沐瑤是吃飽後有點懶洋洋的不想說話,海貴人是不知道該說什麽。

被皇後派的香岚婉轉敲打一番,海貴人吓得一晚上沒睡着,越發覺得自己要開始謹言慎行,就不敢多說,生怕犯錯,就索性沉默了下來。

沐瑤回到景仁宮,這才後知後覺海貴人一路上都沒開口說話,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海貴人臉色有點白,還關懷道:“莫不是吹着冷風有些涼了,你趕緊回去休息吧。”

海貴人連忙應下,這就回去自己的隔間去了。

沐瑤看着海貴人逃也似的身影,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臉頰道:“嬷嬷,我這臉看着那麽可怕嗎?”

這海貴人剛才的表情仿佛有個大兇獸在後邊追着跑一樣,臉色白慘慘的,至于嗎?

鄧嬷嬷扶着沐瑤進去,笑着搖頭道:“娘娘只顧着說海貴人,自個也該小心別吹着風,趕緊進去暖和暖和才是。”

被鄧嬷嬷這麽提醒,沐瑤才感覺在門口站了一會還真有點冷,趕緊就進去了。

脫掉披風,進去熟悉的軟塌躺下,沐瑤這才徹底放松下來。

剛才的宮宴上,大家都不聊天,她也不敢多說話,就埋頭吃,吃完就靜悄悄看着周圍,一刻都不敢太過于放松的。

要是冷不丁皇太後問話,沒能立刻接上話就不好了。

好在沒人主動跑來問話,沐瑤也能囫囵吃個大半飽,喝了點酒水,這會兒才感覺一點後勁上頭,躺着身體都有點軟綿綿了。

鄧嬷嬷早就準備好醒酒湯,在爐子上溫着,這會兒遞了過來。

沐瑤喝了一口,這醒酒湯還甜絲絲的,應該是特意擱了糖的。

她慢吞吞喝完,也不知道這醒酒湯是不是真的有用,還是酒勁過了,慢慢沒那麽腦袋昏沉的感覺。

沐瑤沐浴後換了一身幹淨的衣裳就躺下睡覺,因着喝酒的緣故,沾着枕頭立刻就睡過去了。

她這邊睡得香甜,那邊皇後卻沒能睡下,回去後處理了一下剩餘的宮務,喝了點解酒湯後又看了一會書。

香岚小聲提醒道:“娘娘,皇上那邊怕是沒那麽快結束,不如再泡一壺濃茶來?”

皇後也等得有些困了,就點點頭。

濃茶剛泡上送來,乾隆就一身酒氣回來了。

皇後笑吟吟起身去迎,給乾隆脫下身上帶着酒氣的衣服,用帕子擦了擦臉,就催促他去後頭沐浴了:“熱水早就準備好了,就等皇上來的。”

“不着急,”乾隆坐下後,嘴角的笑容還在,顯然晚上的宮宴頗為盡興:“宮宴辦得很好,辛苦你了。”

皇後搖頭道:“這是我該做的,哪裏就辛苦了?”

乾隆拍了拍她的手背道:“皇額娘今兒很高興,你也早些安置吧。”

他說完就去後頭沐浴了,皇後這才看見香岚送來的濃茶,笑着道:“看來這茶是不需要了。”

她去另外一邊沐浴好,乾隆也出來了,兩人很快一起躺下。

這次宮宴辦得順利妥帖,看皇帝的樣子頗為滿意,皇後這才放任自己沉沉睡下。

宮宴前一天已經封筆,就不必上朝會了。

大過年的,皇後也沒讓人去請安,沐瑤心知自己又能宅起來了。

她琢磨着今兒是繼續給永璋鈎個襪子,還是在窗口一邊賞花一邊發呆然後琢磨今天吃什麽。

可惜沐瑤這麽清淨的日子,卻被乾隆打破了。

乾隆依舊是不愛讓人通傳的樣子,直接就進來了。

恰逢沐瑤已經拿着毛線,準備給永璋鈎個不同顏色的襪子,擡頭看見他不由一怔,趕緊行禮道:“見過皇上,皇上怎的來了?”

乾隆坐下後挑眉問道:“怎麽,朕還來不得了?”

沐瑤眨眨眼,連忙笑道:“皇上哪裏的話,這不是大過年的,皇上一年到頭只有這幾天能好好歇着。”

所以怎麽沒在自己的寝殿裏歇着,大冬天還跑來她這裏了?

鄧嬷嬷泡了熱茶送來,乾隆喝了一口道:“大紅袍?”

沐瑤跟着抿了一口,确實是大紅袍,這才想起是皇後送的,于是就這麽說了:“皇後娘娘之前看我這邊的茶葉少,就特地讓香岚送了一些過來。我對茶葉不是很熟悉,喝着只知道都是一等一的好茶了。”

乾隆笑了起來,沐瑤這話說得就是她不懂,但是皇後懂,所以皇後送來的都是最好的,聽着還挺有意思的。

沐瑤感覺自己仿佛被嘲笑了,抿着唇看了過來。

乾隆擺擺手道:“這不是休息了,朕就過來看看你。你這臉色好了不少,太醫怎麽說?”

沐瑤就道:“太醫說冬日是養身子骨的好時候,好好将養着,明年冬天就要好上許多了。”

這确實是老太醫的原話,她知道乾隆既然問起,肯定是曾經問過的,如果自己說話,那乾隆必然知道。

哪怕乾隆之前沒問起,回頭一問不就穿幫了,她實在很不必隐瞞。

乾隆點點頭,也不知道是聽說了還是沒聽說過:“冬日确實适合養人,你這是給永璋鈎襪子?”

沐瑤看着手裏做了一半的襪子點點頭道:“是,孩子腳丫子皮膚嬌嫩,毛線襪子穿着暖和,他如今試着爬,腳丫子偶爾會到處踩來踩去。”

她其實就是沒事找事做了,反正冬天在室內鈎毛線挺能打發時間的。

乾隆就道:“昨兒朕看你給皇後做的毛線護腰就挺好。”

沐瑤一聽就笑着道:“皇上要是喜歡,可以讓針線房的人過來跟我學一學,回頭給皇上做上一套。”

針線房都是最出色的繡娘,只鈎個毛線簡直不要太簡單,轉眼就能上手了。

她說完後,就見站在乾隆側後方的鄧嬷嬷拼命跟自己使眼色。

沐瑤有些茫然,她回想了一下,剛才說的話明明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啊?

鄧嬷嬷這眼睛都快抽筋了,發現自家娘娘依舊沒察覺哪裏不對,恨不能直接開口提醒。

幸好李玉回頭看了鄧嬷嬷一眼,好歹讓她冷靜下來了。

乾隆笑了笑:“你啊……”

這話有點意味不明,沐瑤感覺更茫然了。

乾隆也沒有解釋的意思,喝完一杯茶就走了,仿佛真的只是來看看沐瑤而已。

沐瑤起身恭送乾隆,等人走遠了,鄧嬷嬷這才湊過來,示意素紋在門口盯着,免得被人聽見,這才壓低聲音道:“娘娘怎的傻乎乎的,剛才皇上的意思分明是讓娘娘給他也做上一件!”

沐瑤只給皇後做了,乾隆這還誇了一下,原來也是想要嗎?

她好笑道:“怎麽可能,皇上從小練武又不怕冷,殿內有地龍不說,外頭走着都不必用手爐,穿着護腰不就要熱壞了嗎?”

鄧嬷嬷無語了:“娘娘,送給皇上是一回事,穿不穿是另外一回事了。”

沐瑤不高興道:“我辛辛苦苦鈎的毛線護腰,只收下不用,那不是浪費心情嗎?”

反正她還是那句話,乾隆都用不到,要來幹嘛?

真要的話,讓針線房的人過來學就是了,沐瑤才不要做呢!

鄧嬷嬷憂心忡忡,自家娘娘顧着自個,沒那麽一顆心全撲在皇帝身上是好事,看着身子骨都好了,人也活潑了一些。

然而她這是又走上另外一個極端,對皇帝渾不在意的樣子。

連鄧嬷嬷都能感覺出來,更別提是皇帝了。

“娘娘,這樣的話皇上會生氣嗎?”

沐瑤笑着搖頭道:“怎麽會,皇上最是寬宏大量了,哪裏會把這點小事放在心上。”

而且她怎麽想就怎麽做,一點都沒摻假,沒見乾隆剛才也沒發怒嘛!

從沐瑤的景仁宮出來,乾隆想了想就去了娴妃那邊。

跟娴妃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壓根說不了幾句話,他坐了沒一會就轉移到嘉貴人那邊了。

嘉貴人看見皇帝是欣喜若狂,恨不能使出渾身解數來伺候他。

乾隆看她歡喜的模樣這才受用了一些,示意嘉貴人挨着自己坐下:“忙着做什麽,坐下吧。”

嘉貴人順勢坐在他身邊,兩頰緋紅道:“好幾天不見皇上,昨兒宮宴也沒能說上幾句話,臣妾這是太過于歡喜了。”

乾隆笑了笑,他是看出嘉貴人的歡喜來了:“你搬到翊坤宮也有好幾天了,住着如何了?”

嘉貴人笑着點頭答道:“還好,娴妃娘娘很照顧臣妾。就是婉貴人和白貴人都是文靜的性子,平日不大往外走,臣妾都不好意思上門打擾了。”

她在翊坤宮除了要背書之外,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快要憋壞了。

得知皇帝是從景仁宮那邊過來了,嘉貴人就惆悵問道:“昨兒見着純嫔娘娘的氣色好多了,搬過來後除了在宮宴就沒見着純嫔娘娘,臣妾甚是想念。只是娴妃娘娘布置了背宮規的事,臣妾尚未完成,這就沒能過去拜見一二了。”

乾隆看了她一眼道:“那你就努力點,早點背好了,娴妃自然不會攔着你出去。不過純嫔在養身子,最是需要靜養的時候,你就不必過去打擾她了。”

嘉貴人連忙應下道:“是,臣妾正努力背誦。”

這話讓乾隆又問道:“過完年你這能背完嗎?冬日天冷不好出去,你在屋內正适合好好背誦。”

嘉貴人還以為撒嬌一番,乾隆就會跟娴妃說,大過年的就不用繼續背宮規了,沒想到他還挺贊同的。

她不知道的是,娴妃一見到乾隆就猜他等會肯定要來嘉貴人這邊。

嘉貴人慣會說話哄人,乾隆被哄一哄,指不定就答應不讓嘉貴人繼續背誦宮規了,這怎麽可以?

索性娴妃就事先跟乾隆提起此事來,說道:“我這規矩也不算多,只想着嘉貴人能熟讀宮規後,以後就不會輕易犯錯。如今後宮的嫔妃不多,還能補救一二。不然等以後人多了起來,嘉貴人沒能做個榜樣,誰都有樣學樣就不好了。”

乾隆深以為然,雖然他對娴妃淡淡的,卻不妨礙自己認可娴妃的認真。

而且娴妃還是為了後宮着想,給皇帝和皇後分憂,他哪有不答應的理由。

于是乾隆過來後,一聽嘉貴人這話就知道她不想背誦,立刻就制止了下來,還加碼了:“不如這樣,若是你過完年還是沒能背下來,就把綠頭牌撤了。什麽時候背好了,什麽時候再放上去,是不是就渾身都是勁兒了?”

嘉貴人目瞪口呆,沒想到乾隆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來,吓得連連點頭道:“臣妾一定努力,過完年就能背出來了。”

這話讓乾隆頗為滿意,覺得還是下點狠心為好,也是為了嘉貴人以後好。

不然她糊裏糊塗犯錯了,後邊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