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考察完寧市的服裝市場後, 兩人去了全省著名的造酒企業東湖大曲酒廠。

許紹庭之前來過一次,專門上縣裏的工商局開了介紹信,把整個生産流程基本上了解了一遍。

這年頭辦什麽差事都要有相關部門的證明文件才行, 否則根本行不通。工商局的人本來不想搭理他,因為雖然熙和加工廠的經營證辦下來了, 但廠子現在根本還沒影。

不過許紹庭跑了幾趟,軟磨硬纏半天,還忍着肉痛把江家釀的兩瓶酒送給某個管事的主任“品鑒”了一番,這才拿到了介紹信。

一回生二回熟, 這次就要順利得多。許紹庭帶着江舒雲再次參觀了一遍東湖酒廠, 深入到幾個生産的具體環節, 同時向廠裏一位幹了四十年的老師傅學習取經。

每個産品都有自己秘不外傳的核心技術, 東湖大曲也一樣。老師傅為人謹慎,還有點頑固排外的脾氣,一開始在交流中十分保守, 對兩個加起來歲數還沒自己大的小年輕完全不信任,只是敷衍了事地随口說了幾句就想把他們打發走。

然而這兩個年輕人跟老師傅以往接觸過的心浮氣躁誇誇其談的後生并不一樣,不僅虛心好學, 穩重誠懇, 而且對有關酒類的傳統文化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提出的一些見解連他這個釀了一輩子酒的人都未曾考慮過。

老頭接觸過一次後覺得這對未婚夫妻實在難得,态度立馬來了個大轉變,和兩人傾心交流了大半天, 将自己釀酒幾十年積攢下來的經驗幾乎是全無保留地傾囊相授。

在東湖酒廠學習結束之後兩人就離開寧市, 打道回府了。

這趟出行一共四天, 時間有點趕, 寧市的什麽名勝風景區都沒去過, 有點小小遺憾,但臨行前制定的計劃基本都圓滿完成了,收獲還是不小的。

江舒雲也想多呆幾天,但她挂念家裏的情況,和許紹庭各自都還有很多事要做,沒空去游山玩水,只能踏上歸途,返回安陽縣。

回來的火車上江舒雲就想好了,到了安陽縣後就直接拿着證件去了一趟工商所,申請了“雲熙繡坊”的營業執照,以後再做東西就有個正式的名目。

辦完後先回青河村,看到兩人回來,陶春蘭問:“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沒在寧市多玩兩天?”

江舒雲把在寧市買的特色糕點拿出來,一邊逗弄囡囡一邊說:“不放心家裏,就早點回來了。”

江秋月笑道:“家裏都挺好,我和媽這幾天一起做了一套衣服,早上剛交單,客人挺滿意的。”

“這是當然,你跟媽的手藝已經趕上我了,完全沒問題。”

Advertisement

許紹庭跟着道:“這次是比較匆忙,等結婚後有時間了我再帶舒雲出去好好玩玩。”

不止是寧市,他還要和江舒雲一起去海市,去港市,去法國和意大利,去國內國外所有她向往的地方。

江舒雲微微抿唇,似笑非笑:“你可不要光說不練打白條。”

許紹庭一本正經道:“當然,君子一諾千金,‘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出自前蘇聯黑白故事影片《列寧在1918》裏的臺詞。)

“好啊,那我就等着以後吃面包,喝牛奶了。”

囡囡聽到吃的就嘴饞,馬上伶俐地接了一句:“二姨夫,我也要吃面包,我也要喝牛奶。”

江秋月教過女兒,許紹庭是二姨的未婚夫,等結婚了以後就是她的二姨夫。小姑娘記不住這麽多,就直接叫許紹庭二姨夫。

“那是必須的,我們囡囡的可不能少,多喝牛奶才能長高高。”許紹庭說着從自己的大挎包裏拿出一罐幼兒奶粉。

江秋月忙道:“紹庭,大老遠的怎麽帶這個回來,真是讓你破費了。”

這個時候奶粉并不是普通家庭的必需品,鄉下的娃娃們斷了母乳後就基本上和大人一樣吃喝了,最多磨點豆子喝點豆漿而已,不會多花兩三倍的錢買奶粉。

許紹庭說:“沒有,二姐客氣了。奶粉花不了多少錢,但科學家說對小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利的,盡量讓囡囡每天喝一杯。”

“好的,謝謝。”

囡囡頓時笑彎了眼睛,抱着奶粉罐甜甜地說:“謝謝二姨夫!”

“哎,囡囡真乖,不用謝!”許紹庭也笑着應道,接着又掏出一聽城裏時興的麥乳精,“聽說這個東西好喝,大家也嘗嘗。”

陶春蘭也不說客套話了,從廚房拿來幾個杯子,一人沖了一杯。

嘗過之後大家都表示,味道确實不錯,又香又甜,喝了之後讓人心情都亮堂了一些,這錢花得值!

接下來許紹庭繼續緊鑼密鼓地籌辦加工廠,采買設備,修整廠房,辦理各種生産許可證,或者外出觀摩學習,又是經常三五天不見人影。

江舒雲也忙,雖然安陽縣裏的仿冒品越來越多,但錢記布莊那邊仍然不愁銷路只愁數量太少,時不時還有慕名上門來定制的單子。

現在雖然母女三人一起開工,也沒法短時間內馬上交單,至少要提前十來天預約才行。

對于時不時有外村的陌生人進出江家,青河村人茶餘飯後當然也聊過,不過都沒太當回事。

有人聽說江家在賣衣服之類的東西,也只當是陶春蘭從縣裏批發來的,只能賺點差價的小錢而已,搞不出什麽大名堂。

……

時至深秋,桑樹開始落葉了。

江舒雲一共養了四批蠶,除了日常用的絲線以外,還攢出來了一床蠶絲被,又輕又軟,比棉被舒服多了。

她拿給江氏夫妻用,陶春蘭收下了,卻并沒有立馬用起來,只道:“這床被子來之不易,我得等個黃道吉日再用才行。”

江舒雲便由着她去了。

這個時節田裏沒有太多農活要做,江海濤大部分時間都在家歇着,最近數日除了釀白酒,他也在看書學習。

江海濤沒有正經讀過書,但是上過掃盲班,認識的常用漢字也有三千,相當于小學文化水平,看一般的書差不多夠用了。

就算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東西,家裏有江舒雲在,那就不成問題了。

他看的是一本《葡萄扡插與種植技術》,前陣子特地讓許紹庭從縣裏買來的,預備明年不種莊稼,改種葡萄。

二閨女和未來的二姑爺明年會把釀造葡萄酒作為一項主業,自己當然要大力支持。

就算要用糧食造酒,購買原料也很容易,價格也非常低廉,葡萄就不一樣了。

做出這個決定對于循規蹈距這麽多年的江海濤來說是一次大膽而又冒險的嘗試,但他種了這麽多年的莊稼,知道再怎麽辛勤努力也種不出個花來,連一家人的溫飽都難以維持。

種葡萄的确冒險,但利潤比種糧食高,有句話說得好,風險與機遇并存。

活到這把年紀,他也想像年輕人那樣挑戰一下自己,嘗試一下新事物。

都是伺弄土地幹農活,他就不信自己種不好葡萄。

書上說葡萄苗可以春秋兩季種植,眼下就正好趕得上。要是等明年開春再種,那就會白白浪費幾個月時間。

江海濤還了解到适宜釀酒的葡萄品種和當成水果食用的品種并不一樣,而且有紅白兩種葡萄酒之分。

經過一番比較和考慮,他打算先從使用最廣泛的紅葡萄赤霞珠開始。

這個品種産量穩定,耐旱耐寒,适應性比較強,釀出來的紅酒味道香濃,廣受歡迎。

青河村和附近幾個村子都沒人種這種葡萄,江海濤就專門上縣裏的農資供銷社打聽,結果那邊也沒有,只能從外地購買。

一株兩年生、次年就能結果的葡萄苗批發價1毛錢,一畝地大概能種300株,十畝地3000株就是300塊,成本不低。

江海濤咬咬牙,把壓箱底的300塊拿出來,訂購了一批葡萄苗。

作者有話說:

注:面包牛奶這句話出自前蘇聯黑白故事影片《列寧在1918》裏的臺詞。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