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淨明

☆、淨明

小寶絕對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孩子,前世的他拖着病怏怏的身軀,都能有條不紊地為自己規劃好生,甚至死。而在麗春院生活的那三年裏,韋小寶更是韬光養晦,不僅練就了一手絕妙的賭術,聽了不少清代的唱戲,更扔準了板磚,練熟了太極!

需要提及的是,小寶前世的時候便學過太極拳,他的記憶力還算不錯,所以即使有那麽一兩年不練習,但那什麽白鶴亮翅、高探馬、海底針,這些招式都是銘記于心的,重拾起來自然也沒有很大的難度。

何況經過三年的堅持練習,他現在耍起太極也頗有那麽一點以柔克剛的味道。所以,當那名大漢倒下去,韋小寶成了衆矢之的時,他便裝模作樣地擺出了“二十四式太極拳”中的倒卷肱姿勢。

只見韋小寶上體右轉,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腹前由下向後上方劃弧平舉,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身體重心移到右腿上,成左虛步。

吼吼吼~~~黃飛鴻黃師傅的經典姿勢呈現!!!絕逼的霸氣側漏!!!

此招一出,那些大漢都面面相觑,露出一副“我們這是遇到傻逼,還是遇到真高手”的懷疑表情。趁着這個當兒,沐劍聲拔劍沖向那些大漢們,一時間客棧中雞飛狗跳,場面混亂。韋小寶彎下腰,從靴筒中掏出匕首,彎着腰想趁亂鑽進桌底,但身後卻有一個不長眼的拉住了他的手。

實話實說,韋小寶練太極,就是練的一個花架子,叫他這麽樣一個小矮子來打那身高八尺有餘的大漢,怎麽看怎麽是找死不是?

被拽住的小寶揮手便要拿匕首刺那個大漢,眼前卻突然一晃,接下來他便被那大漢舉起摔下,跌了個狗吃.屎,手中的匕首也滑了出去。

嘤嘤嘤,這就是傳說中的秒殺吧......

韋小寶心中一涼,知道自己馬上就要被揍得牙齒落滿地了。

那大漢出手狠辣,毫不含糊。照着小寶的肚子就是一陣猛踢,小寶咬着牙,竟是硬忍着一聲呻.吟也不願喊出來。眼看着那邊沐劍聲也力不從心,即将敗北,韋小寶第一次後悔起自己做出的選擇——辣塊媽媽,早知道就不讓茅十八這麽容易地就挂掉啊~~~~随意改變劇情果然是要遭報應的!

沐劍聲猶自不給力着,韋小寶猶自挨踢着,但是由于故事才剛剛開始,這兩只自作孽的還不至于淪落到“不可活”的境地。是以,傳說中救美的英雄便應時而生......

當一道黃色的身影出現的時候,韋小寶的眼裏終于閃現了一抹希望的神色。

嗯,在這裏聲明一下,古代裏除了皇親國戚有資格穿黃色衣服之外,還有一類人也敢穿着黃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他們通常頭頂禿禿的,我們稱之為“和尚”。

然而,韋小寶眼前出現的這個功夫超贊的男孩,雖然的确穿着小和尚的衣服,但他頭上高高束起的四方髻又顯得十分另類。

Advertisement

唔,沒錯,這就是傳說中“帶發修行”的俗家弟子!

那小和尚一出場,便充分展示了什麽叫做“一力敵十”,只見他以風卷殘雲之勢解決了張牙舞爪的幾個大漢,出手又快有準,讓二十多歲的沐劍聲既佩服又慚愧。

而另一邊,在一旁冷眼旁觀的海大富表面上雖默然不語,內心卻頗有計較:啧啧,這小和尚不簡單吶,只一套最基本的少林長拳便能打出這樣的氣勢,在這樣小的年齡裏,就能領悟到少林長拳的博大精深之處......不愧是腦骨後凸的武學奇才!憑着這種資質,這孩子想必也拜了個好師父,平時在門派裏估計也被寶貝得不行......

很快的,這場鬥毆便走進了尾聲。只見那些大漢倒在地上兀自“哎呦”“啊喂”地慘叫不絕,而小和尚在狠狠踢飛最後一個人後,則淡定地收腳,雙手緩緩合十,垂眸裝溫順狀,脆生生地念道:“阿彌陀佛......”

韋小寶捂住肚子,強撐着看了看摔在地上,鮮血狂噴的大漢,再瞥了一眼貌似與世無争的小和尚,終于忍不住感慨:辣塊媽媽,這小孩兒太奇葩了,裝逼功能要不要那麽強大!

而裝逼的小和尚則擺出一副友好的模樣,朝着躺在地上的小寶走了幾步,伸出那白嫩嫩的小手,面帶着慈祥(大霧)的微笑,問道:“小師弟,你可還好?”

這小和尚大約十二三歲的樣子,皮膚很白,右眉眉梢處有一點痣,看上去極為秀氣。韋小寶被他攙扶起來後,還有些摸不着頭腦——咦?原着裏可沒有這號人物啊???

小寶忍不住問道:“你是......誰?為什麽叫我......師弟?”

那小和尚撓了撓頭,面帶羞澀道:“我法號淨明,是少林寺澄觀大師的弟子。我父親是武當派的,雖然我如今師承少林,但畢竟還是個俗家弟子,所以方才才稱你為師弟,或許......是淨明唐突了。”

少林寺澄觀大師......嗯,原着裏倒是有這麽個人物。他是個七十多歲的老僧,功夫精深,見多識廣,但不通俗務,平時說話做事也呆呆的,倒別有一番喜感。

韋小寶聽了這一番話,仍是不甚明白:喂喂,小兄弟,我又沒入少林寺或者武當派,幹嘛喊我師弟?

“我剛剛瞧見你使太極拳了......”淨明看懂了韋小寶眼神裏的疑問,繼續解釋道。

聞言,小寶終于了然了。太極拳是張三豐創立的嘛,張三豐又是武當派的鼻祖,這太極拳自然是武當派的功夫,而自己那一招“倒卷肱”使出後,明顯是被別人誤認為是武當弟子了。

小寶忍不住在心裏吐舌頭:武當弟子若是像自己似的只會些花拳繡腿,那也太差勁了。這淨明小和尚絕對是個有眼無珠的......啧啧,連偷師都看不出來,果然跟他師父一樣,有一股呆氣。

不知道自己被人鄙視了的淨明笑意依舊,溫聲道:“師弟,在京城還是多多注意為好。現在,我們應當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說罷,淨明不由分說牽起小寶的手,将韋小寶往門口帶,而沐劍聲則非常自覺地跟在了他們的身後。

與此同時,飯店的西南角,早被這場鬥毆吓破了膽的店小二則縮在櫃臺底下苦逼地唉聲嘆氣——這三個外來戶實在是太不懂規矩了,打了人不賠桌椅折損的費用就算了,怎麽連飯錢都沒一個人付啊!!!!

不過,破了大北京的規矩,自然就得付出代價......

這不,還沒到門口呢,淨明便被一個又咳又喘的老太監擋住了去路。此人正是海老監沒錯。

作者有話要說: 聲明下,淨明是比小寶大一歲的,屬性為攻。

那句“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的含義大家可以先自己仔細琢磨琢磨,以後會進行講解~~~

滾個圈圈,求收藏,求評論啦~~~

還有關于清朝發型的問題......清朝發型“十從十不從”

男從女不從:男子剃頭梳辮子穿滿服,女子仍舊梳原來的發髻,穿漢服。

生從死不從:生前要穿滿人衣裝,死後則可穿漢服。

陽從陰不從:及,陰世的事,像做佛事超度等,都仍按漢族傳統佛道教習俗辦理,不從旗人習俗。

官從隸不從:當官的須頂戴花翎、身穿朝珠補褂馬蹄袖的清代官服,但隸役依舊是明朝的服飾。

老從少不從:孩子年少,不必禁忌,但一旦成年,則須按滿人的規矩辦。

儒從而釋道不從:即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在家人必須改穿旗人的服裝,并剃發留辮。出家人不變,仍可穿明朝漢式服裝。

娼從而優伶不從:娼妓穿着清廷要求穿着的衣服,演員扮演古人時則不受服飾限制。

仕宦從婚姻不從:官吏管理按清朝典制,婚姻禮儀保持漢人舊制。

國號從官號不從:國號由明改成清,但官號沿用明代的六部九卿,總督巡撫等。

役稅從文字語言不從:差役稅捐,悉從滿制。但文字語言不改,仍用漢語。

感謝度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