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定案

第82章 定案

燭火熒熒照在她皎若明月的一張臉上, 凝脂肌膚被昏黃的光籠罩着,愈發柔潤。

趙懿懿以手支頤,微仰着頭看他,唇角凝笑, 就連那一雙杏眸中也透着盈盈笑意, 更透着幾許興味。

顧祯心跳驀的漏了一拍, 緊跟着微微一緊,擱在桌案上的手也漸漸收攏。

“懿懿?”良久,他低低地喚了一聲, 神色帶着些遲疑。

光線昏暗,趙懿懿手執一支箭矢, 輕晃了幾下,含笑道:“陛下怎麽了?”

顧祯忽而就不敢開口,原本的淡然沉靜, 也轉為了忐忑與不确定。

“朕……”

幾度開口, 又幾度遲疑,心跳的驟然加速, 叫他毫無征兆地升起一陣隐憂。

不是那年冬至宴麽?

驀的,他突然低了頭,驚惶地伸手,動作輕柔地将她半攬着,而後手臂漸漸收緊,似要将她揉入懷裏:“懿懿,朕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告訴朕?”

在觸及她眸光的一剎那, 顧祯便知道自己錯了, 并且錯得很離譜。

所有人都在說那一年的冬至宴飲, 就連他也是這般以為的,可如今卻突然發覺,并非如此。

見她不說話,顧祯抱得更緊了些,将下巴埋在柔軟的肩窩處,聲音微微發顫:“懿懿,是朕錯了,你告訴朕好不好?”

心頭蔓延開無邊的慌亂,是前所未有的不安。

他忍不住又說了許多話,似要将所有的情意都吐露給她看,叫她知曉自己的心意。

今日下着雨,偌大的紫宸殿也因此燃了紅蘿炭,身上衣衫便單薄了些。

趙懿懿一襲袒領衫子,能清晰感覺到一陣溫熱的氣息噴灑在肩窩,酥酥癢癢的,便下意識縮了縮。

也不知過了多久,她緩緩眨動了下眼睫,聲音清潤:“陛下既然不記得了,那就算了吧。”

別人不記得的事,她也不是上趕着說的性子。

那就不記得好了。

她放得下,顧祯卻不肯放下,仍是執拗地抱着她,啞了嗓子:“你告訴朕,以後再不會忘了。”

一手抵在他胸膛上,趙懿懿甚至能感受到裏頭蓬勃有力的心跳,她轉而輕輕一推,自他懷中退開些許,眼含笑意:“妾身還以為,頭一回見着陛下時,是在長安。”

長安……

顧祯瞳孔急遽收縮,按在她肩頭處的手松了松,突然想起了,少年時入長安的事。

相隔,約莫有六七年了。

繼而又憶起,他當年往長安時,确實曾到訪過趙家。

只因趙氏世代居于長安,根基身後,若要知曉長安景況,是個絕佳的着手之處。

趙懿懿咬着唇瓣看他:“你總說喜歡我,總說心裏有我,卻連第一回 在哪見着我都不知道。”她有些委屈,連娟眉微擰着,聲音都透出不高興,“成日只知道騙我,說那些謊話來诓我。”

她以為,那也曾是獨屬于倆人的回憶,是單單只有倆人知曉的東西,卻不成想,原來只有她一人記着。

他什麽也不知道。

然轉念一想,卻又是必然的。

“原來陛下從一開始,就沒放在心上過。”縱使已經知曉答案,可她還是會有些難過。

曾經的滿腔情意,實則都只是她的一廂情願。

惦記的那許多年,像個笑話。

還不如隔得遠一些,便不會有後來的受傷與心酸,記憶裏的一切都不會變,反倒會随着時間的推移,愈發的美好。

喉間一陣哽咽,她咬了咬唇瓣,別過頭看着燭火映照下的楠木山水紋掐金絲座屏:“陛下總問,妾身為何叫人移了那麽多的梨樹在椒房殿。或許陛下不記得了,可妾身卻總也記得,年少尚随祖父住在長安時,府中有一梨園。正值梨花滿枝,如團團堆雪之時,陛下便立在那梨樹下,笑着朝妾身問路。那時妾身便想着,別說是問路,你問什麽妾身都能答了。”

“也曾竊喜過,這般的畫面只有自己見着了。”趙懿懿仰着頭,杏眸中已然集聚了一團霧氣,鼻尖泛着淺淺的粉色,“如今想來,倒不如像陛下一樣,什麽都忘了。”

不記得,便不會惦念,不曾惦念癡想過,便不會受傷難過。

久遠的記憶紛至沓來,恍惚間,仿佛有一個着石榴長裙的少女,正立在那一簇簇梨花下,同他溫聲細語說着話。

少女明媚嬌妍,比春陽更勝三分,細軟的發絲似乎在發光。

含笑望着他,又有着幾分僅屬于她的羞赧。

像一只驚惶地小鹿。

顧祯神色一片怔愣,卻又分不清,那到底是深藏在他記憶中的少女,還是循着言語的幻化。

又或者,是一道模糊的影子,随言語而擴充描補,逐漸有了模樣。

“朕……”他在這一瞬間失了言語,竟不知該如何說話。

勉強壓下心頭澀意,顧祯輕聲道:“懿懿,從前的事,是朕不慎忘了,你慢慢說與朕聽可好?”

內殿靜谧,唯餘他不太平穩的呼吸聲,竟是毫無半瞬停頓的傳入耳中。

趙懿懿忽而伸手将他推開,木然起了身:“時辰不早了,妾身該回去了。”

知她定然是生了氣。

先前已求過一次,求她留下,可這會兒,顧祯無論如何也開不了第二次口。

一旁的荜撥炭火聲響起,天色驟然一亮,緊跟着是猛烈激蕩的雷聲,趙懿懿的步子頓了頓,卻也只是那麽片刻,又毫不留情地往前走去。

內殿只剩顧祯一人。

也不知枯坐多久,吳茂突然入內,将一文書呈上去,輕聲道:“陛下,此為長安傳來的消息。”

顧祯接過,卻未立時查看,只是吩咐道:“去查一查,朕在景平三年春,去長安的事。”

吳茂一怔,應了聲是,暗自猜測着是否同皇後有關。

方才皇後滿面寒霜而去,他便知道,倆人這是又鬧起了別扭。偏他作為侍從的,也只能委婉說着雨大,勸了皇後幾句,不敢做出真攔人的事。

觑着皇帝眼底愁色,他斟酌着問:“陛下想查的,是哪些事?”

顧祯心頭一片煩亂,稍頓了下,沉聲道:“與皇後有關的。”他道,“朕在景平三年,可曾見過皇後?”

吳茂一愣。

景平三年,這隔着可很有些遠了。

然那一回他并未随尚是太子的陛下出行,具體的事兒,還真不大清楚。

凝神想了想,吳茂精神突然一震,忙道:“當初陪着陛下去長安的,是燕王殿下,奴婢明日就去問問,他可還記着那些個舊事。”

“顧祁?”他眉眼沉了沉,覆在扶手上的手緩緩抓緊了些,眉心微蹙。

不知怎的,他突然就想起了那日他說起與懿懿初見時,顧祁的異樣。

或許真知道什麽。

一團火聚積在那,發作不得,顧祯突然頭疼起來,按着太陽穴冷聲道:“叫他明日一早過來見朕。”

說罷,他才低頭去看那份公文。

是運糧道兩旁的路,開始修建的事,又另在水流湍急附近修了幾處渡口。

“朕聽說,陸羨山已經辭官了?”粗粗看過以後,顧祯突然自公文擡頭,沉聲問了一句。

吳茂被吓了一跳,背上冷汗涔涔,忙道:“是,陸郎君剛剛辭了官,想必不日,便要往洛陽來了。”

參與春闱的士人,多半會提前一段時日到京師,以詩文訪大儒高官,或是參與各家宴飲,總之要先将才名打出來。

陸羨山不缺銀兩使,陸氏在洛陽也有宅第,只可惜久不在京中,少了些人脈。

此番既說了要科考,必然會早早進京,周旋于各大名士之間。

顧祯卻只是冷笑了聲,道:“先別告訴皇後。”

-----

一覺醒來,仍在連綿不絕的飄着雨,趙懿懿不願起身,就那麽側身躺在榻上,手裏握着一卷書。

卻聽雲竹說,趙左兩家的官司,有了些結果。

“洛陽尹親判的。”雲竹遞了盞茶供她漱口,又拿沾過熱水的巾帕給她淨了面,方才唏噓道,“左家咬死了徐氏未曾歸家,彼時還是他左家的人。淮安侯讓左家拿證據,左家道趙三郎便是确鑿無疑的證據。”

徐氏不是有家不可回,而是徐家平平無奇,且家中子女又多,還不如帶着女兒繼續住在左家。

寡婦的身份,有時比未婚女郎還方便多了。

雲竹知她待那幾人的态度,便掩着唇笑:“後來淮安侯也急眼了,說三郎并非徐夫人所出,是他從前的姬妾所出,結果第二日,族譜都被送到洛陽尹案上去了。”

族譜上,是明明白白記了生母的。

趙維民不願徐氏受委屈、也不願委屈了趙舜年,必定清楚地記了上去。

至于族譜……趙懿懿勾了下唇角,無奈道:“是阿辰送去的吧?”

與趙原作為嫡長子不同的是,趙辰從未有過擔家族之任的想法,看着乖巧,實則比誰都下得去手。此等抹黑趙氏名聲的事,趙原不肯幹,也只有他幹得出來了。

雲竹點了點頭:“是二郎做的,他自個要來找娘娘認罪呢。”

“叫他不必來了,下着雨呢,我也沒心思見人。等雨停了再說。”趙懿懿飲了口水潤喉,淡淡笑了笑,又問,“父親這麽快就招了?”

雲竹搖頭道:“侯爺仍是咬死了不肯應,說是當初給記岔了。誰知一轉頭,三郎未婚妻家聞得風聲,又來告侯爺妄冒,以庶子冒充嫡子。”

身為趙舜年主婚者,若是坐實了妄冒的罪名,趙維民須得徒刑一年半。若是坐實了通奸之罪,也是一年半。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為着趙舜年,趙維民最終選擇了伸頭那一刀。

“經了崔家的事,他将這些招數,倒是玩得爐火純青了。”趙懿懿輕笑了聲,意味不明道,“他将崔思遠揍了一頓,那日我訓他,就不該說他目無法紀。如今好了,将那律法研究個透徹,叫人說都無從說。”

雲竹在旁寬慰道:“二郎聰慧,當初揍崔世子,完全是出自真情流露,如今也是為着夫人,才使了這些手段出來。”

趙懿懿斜靠在榻沿,輕笑道:“罷了,既然父親都做了抉擇,少不得在裏頭待些日子,替他準備些東西罷。”

水流順着瓦沿而下,成了一段段的雨注,如同一片小小的瀑布。

顧祯自外闊步進來,手中撐着一柄傘,一眼就見着坐在廊下作畫的少女。

少女見着他後,起身行了個禮,卻是一言不發地看着地面。

“你阿姐呢?”顧祯疾步上前,淡聲問了一句。

指指裏頭,趙端端輕聲道:“阿姐在裏頭,或許還未起身。”

顧祯點了點頭,旋即收了傘,将之放在門外,示意侍從噤聲後,旋即邁了門檻進去。

寝殿隔斷處,一道柔軟的聲音傳了出來:“陸表哥要來洛陽了?”

作者有話說:

今天更新好晚,我錯了orz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