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 相談甚歡 靜安寺巧遇(含入V公告 )……
家宴上,衆人明确了蘇飛玉和蘇立秋的排位,蘇飛玉是大姑娘,蘇立秋是二姑娘。
聽聞兩位姑娘是同個時辰出生的,但老爺和夫人把玉姑娘排在前面,可見依然疼愛,地位沒有動搖。
宴畢,衆人待散,蘇立秋喊住蘇飛玉,笑着道:“姐姐留步,鄉下的阿爹阿娘有幾句話讓我帶給姐姐。”
蘇飛玉聞言,臉色微變,很快恢複正常,心下恨得不行。
蘇立秋當衆喊住她說這麽一句話,分明是要提醒衆人,她的親爹娘在鄉下,其心可誅。
從一出生,她就被抱到京城蘇府,十幾年來,依戀着京城的父母,鄉下的親爹娘,從沒見過,沒有一絲一毫感情,相當于陌生人。
但不管她心下再如何排斥,表面上也不能拒絕聽親爹娘的話,要不然,那是無情,那是忤逆,傳出去名聲不好。
她暗咬着牙,遣開丫鬟,和蘇立秋走到一邊說話。
蘇立秋照直轉述了蘇鑒和楊氏的話,“阿爹阿娘說,你無須挂心他們,只要你過得好,他們便心滿意足了。待你出嫁,若能,便攜着夫婿回一趟瞧瞧他們,若不能,也無須介懷。阿婆說,她年節上香時,也會保佑你一切順遂,此生喜樂。”
蘇飛玉聽畢,有些小小意外,又有些不是滋味。
意外的是,她以為鄉下父母托話,會要求她回鄉認親,會要求她照應鄉下親戚和弟妹,沒想到這些話全沒有,只說希望她過得好。
不是滋味的是,親生父母沒有要求,反讓她心裏不安,似乎欠債不要還一樣。
她定定神道:“回頭,你把他們的地址抄錄給我,我會給他們寫信。”
蘇立秋松了口氣,她見着蘇飛玉的作派,本還擔心她會排斥嫌棄鄉下父母,現見她表示會寫信,一時替蘇鑒和楊氏欣喜了一下。
蘇夫人見她們姐妹“相談甚歡”,心下也大大松口氣。
蘇立秋回到房,卻是令丫鬟備了紙墨,開始措詞給蘇鑒楊氏寫信,說及上京見聞,又道自己在蘇府一切安好,再提及蘇飛玉相貌舉止,在府中如何受寵等。
寫完,再給馮婉寫一封信,詳細說及進京時京城繁華景象,蘇府各式景物,自己的心情等。
柔菊在旁邊侍墨,見蘇立秋字體絹秀,不由暗暗稱奇,秋姑娘除了黑瘦些,言談舉止甚至讀書寫字,樣樣不差呀。
那一廂,蘇夫人和潘嬷嬷道:“雖則今日姐妹見面,也談談說說,但到底疏離,須得有一個法子,讓她們姐妹盡快親近起來,有了姐妹情,過後有事,她們也能互相體諒,不致傷了各自的心。”
潘嬷嬷便建議道:“不若明兒帶着兩位姑娘到靜安寺上香,吃吃齋飯,讓主持開導幾句。”
蘇夫人一聽,眼睛一亮道:“此法甚好。主持是得道高僧,若肯點化幾句,自能讓她們悟得今番結緣當姐妹,是前世修來,宜珍惜。”
一會兒,蘇夫人便讓丫鬟去告訴蘇飛玉和蘇立秋,讓她們晚間早些休息,明兒早起,沐浴更衣,一道到靜安寺上香。
蘇立秋忙跟李嬷嬷打聽靜安寺位于何處,香火可鼎盛等。
李嬷嬷笑道:“靜安寺在城西,從咱們府坐馬車過去,足要一個時辰,那處香火鼎盛,主持佛法精妙,達官貴人往來不絕。更有,那處齋菜極聞名,周尚書年間總要去靜安寺數趟,說是上香,其實是為了吃齋菜。”
蘇立秋問了問,得知周尚書便是蘇飛玉未婚夫婿周錦年的祖父。
周尚書當年高中狀元,文采風流,在翰林院熬了幾年,後來步步高升,本有機會任六部之首戶部尚書,但他自己挑了工部尚書。
因着他才情過人,相貌出衆,安陽郡主才硬要下嫁。
而周尚書孫輩中,以周錦年相貌才情最為出衆,因此最得祖父器重。
第二日,蘇立秋起了一個大早,洗漱沐浴更衣畢,候着蘇夫人派人來喊,便領着李嬷嬷和柔菊出門。
一行人上馬車時,天還沒有大亮。
蘇立秋掀開車簾朝外看了看,有些商號已開了門,小販擔着擔子走在街道上,也有別的馬車朝城門外駛去。
到得靜安寺時,自有迎客僧來迎了他們一行人進去,引着去寺內上香。
蘇立秋因蘇鑒在寺中給人解簽,那時節經常往寺中送飯,也時時在寺中玩耍,進得寺廟,天生有一股熟悉感,動作頗流暢。
蘇夫人帶着她們姐妹上了香,又分別為她們各求一支簽,這才領着出了大門,往寺西一角去找僧人解簽。
靜安寺四角皆有解簽僧,但以寺西這位解簽最準,只這位經常不見人影,希望今兒能遇着人。
到得寺西,桌案皆在,果然不見解簽的僧人,持簽前來的香客也散了,蘇夫人便交代婆子陪着蘇立秋和蘇飛玉持簽候着,她自己領丫鬟往靜室去更衣。
蘇立秋看了看自己手裏的簽,再見解簽案上置着一本簽詩簿,瞅瞅左右沒有僧人,便悄悄上前,翻了翻簽詩簿。
這一翻有些驚訝,呀,京城簽詩簿所記的簽詩,跟石泉村的簽詩一樣呢。
因着蘇鑒常年幫人解簽,回家時也經常反複吟誦簽詩,蘇立秋對簽詩,早就倒背如流了。
并且,聽解簽聽多了,她也是能解簽的。
蘇飛玉見蘇立秋翻簽詩,皺了皺眉,一時并不想和蘇立秋待在一處,便淡淡道:“妹妹在此候着,我去那邊走走。”
蘇立秋點點頭道:“姐姐自便。”
又候片刻,蘇立秋見蘇夫人還沒回,蘇飛玉也不見蹤影,便喊李嬷嬷和柔菊兩個,讓他們一個去找蘇夫人,一個去找蘇飛玉。
李嬷嬷常陪着蘇夫人上靜安寺來,素知這處來往多是正經人,極少登徒子,且她也見過蘇立秋晚間睡前常要練一段拳,身手靈巧,現獨自待一會兒倒也不怕,一時便點頭,自去尋蘇夫人。
蘇立秋站得腿酸,又瞅瞅就近沒人,索性就坐到解簽僧椅子上,手指有一下沒一下翻着簽詩簿,一邊念誦出聲。
她正念着,突然聽得一個聲音帶點調侃道:“小姑娘坐在此處,莫非會解簽?”
蘇立秋擡頭一看,驚了一下,啊呀,京城的老人家,也要長這麽好看?
眼前的老者年約六十,長得特別俊雅,含笑說話時,令人如沐春風。
蘇立秋也不知道怎麽的,脫口就道:“既坐在此處,當然會解簽。”
老者笑一笑,從袖子內摸出一支簽來,遞給蘇立秋。
蘇立秋一瞧,是第九簽,簽詩第一句是“花開滿庭紅”。
咦,上上大吉簽喲!她問道:“所求何事?”
老者含笑道:“問自身前途。”
蘇立秋:不是吧,這個年紀不問子孫輩的禍福前途,而是問自己前途?
等等,他這個年紀這個氣度,莫非官居高位,像秘笈裏所描寫,能以一己之力牽動整個家庭榮辱?
若如此,問前途時,确實是要先問自身。
蘇立秋小臉嚴肅起來,有板有眼道:“此是上上簽,照簽詩所言,老先生身居高位,頗得上者之心,前途不可限量。”
老者一時“呵呵”笑了,拈須道:“小姑娘有意思。”
蘇立秋正要補充兩句,再為自己吹噓一下,卻聽得腳步響,擡頭一瞧,是蘇夫人領着人過來了。
蘇夫人遠遠見得老者,臉色微變,疾步過來,忙忙行禮道:“可是巧了,萬沒想到在此處能遇着尚書大人。”
蘇立秋聽得這話,瞬間反應過來,啊,這位是周錦年祖父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