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附:苗村詭事

苗村有一戶人家,老婆婆勤勞能幹,尤愛釀酒,兒媳雖生的一副好皮囊,卻好吃懶做,常常怨天尤人。

老婆婆養了一只花貓,背上有橙黃色的斑點,平日裏很乖,不亂咬人。

一天(好像是這樣的吧,畢竟都是聽說的),兒媳回家看到婆婆忘記做中飯,正攤上心煩意亂,便破口大罵。

兒媳平日就愛驅使老人幹這幹那,自己卻無所事事,以致于老婆婆心中的怨氣日積月累,今日終于爆發出來,和對方吵了一架,據說吵的很兇,差點打起來。

兒媳帶着孩子走了之後,老婆婆便上吊自殺了。

被人看到的時候,臉都紫了,眼睛直勾勾盯着前方,死不瞑目。

那天兒子剛好從外地趕回來,看到母親的屍體便哭得稀裏嘩啦,好像要把這輩子的眼淚都哭出來。

守靈的時候,兒子跪在棺材前,忽然,家裏的花貓蹦了進去,老人直接詐屍了。

一半人臉,一半貓臉。

兒子吓得不行,拔腿就跑,回來的時候發現老娘不知跑到拿去了。

後來這件事在村子裏傳開了,弄的人心惶惶。

苗村裏的小孩總是莫名其妙地失蹤,有找到屍體的,內髒都被挖空了。

對了,還說過那老婆婆愛釀酒,釀的是女兒紅——用糯米和紅糖制成,在當地很受歡迎。

老人死後,剩下的女兒紅都被賣了,說來也奇,本來酒是琥珀色的,賣出去的确豔如鮮血,喝起來口味極佳、終生難忘。

總而言之,貓太太事件是苗村的一件詭異之事,歸根結底,不怨那花貓,而是怨人心。

好吃懶做、性情不定至于害人害己,釀成大禍。

Advertisement

——有時候,惰性駕馭着人心去利用、去奴化他人,悄無聲息地滋養了多少罪惡之樹的根系。

作者有話要說:

這個故事和“懶惰”有關,康德說過:所有的道德都有共同的原則——把人當目的,而不是把人當手段。在這裏,兒媳其實是因為自己的懶惰,把老婆婆當成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