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謠言四起
第三十三章 謠言四起
“呵~這是為情所困?”男子一手舉着酒杯,一手托着腮,玩着酒杯卻是不喝,好奇地看着對面那個猛喝酒的男子。
“閉嘴!”喝酒的男子狠狠吐了兩個字,随即又喝下一杯,覺得實在不過瘾,幹脆拿起酒瓶直接灌,這下那閑情地男子可坐不住了,連忙阻止了他這種喝法。
“有話你就同我說說,何必這般折騰自己。”
喝酒的男子一頓,放下酒瓶,轉而拿着酒杯,也不喝,看了一會兒,問道:“如果這江山他不要,我要來做什麽?”
“當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啊!讓你這樣的人看上,真難想象會是怎樣一個妙人,難怪我明明覺得你對皇位無意,卻是勢在必得。原來是江山為聘嗎?”閑情的男子愣過後,笑道。而對面的男子雖不回答,卻是點頭默認了。
方要入睡的三皇子駱驚鳴被人拉起喝了大半夜的酒,他喝的不多,思緒清晰,卻也不知道怎麽安慰為情喝酒的駱驚雷,微微嘆息,“她若一心向你,即便一株野花也叫她喜上眉梢,她若另有所愛,即便大河江山也讓他齊之以鼻,人心難測,人情更是難以左右。”
其實被駱驚雷當做朋友的人不多,可惜大多不在身邊,除開聶景明,能讓他這般放肆的竟然是只認識幾天的駱驚鳴。
當時他拿到信,第一個念頭就是夏秋雨不願再管他的事情了,加之書房裏生離,叫他再難以壓制他的怒意,他甚至覺得是夏秋雨察覺他的心思,從而厭惡他,遠離他,可惜,他問出口的時候,那人根本沒有明白他的意思。
這并不意外,他在夏秋雨眼睛裏,看到的關心也好、寵溺也罷、或者愛憐、或者心疼,都是出自夏秋雨與他的師徒和舅侄關系,說白了便是親情,不摻雜男女情愛,這樣的夏秋雨有時候讓駱驚雷痛恨,讓他恨不得直接坦白說個明白,甚至直接将人按在床上,可是每當他有這樣的念頭的時候,他都下不了手,他會害怕就此永遠失去這個人。
駱驚鳴的話他何嘗不明白,可他寧可不明白,他寧可以為只要将江山拱手放在他面前,他就會愛上自己,可惜,他也知道沒有這麽簡單的事,他狠狠灌了一口酒,忽然有些迫不及待看到對他聘禮的決定了,“皇兄,我不想等了,讓他們動作快點。”
駱驚鳴眯起了眼,知道駱驚雷的意思,心裏嘆了口氣,嘴上自然是答應了,“知道了,這幾天就讓底下的人扇扇風,估計都會有動作了。”
駱驚雷點點頭,随即不再言語,又是悶頭喝酒,駱驚鳴無奈,只好舍命陪君子,兩人都喝到醉,這才被下人一個送回主屋,一個送回廂房,好生照料。
這一住,讓駱驚雷在駱驚鳴祿王府上一連住了三日,縱然外面謠言四起,他卻依然自我,在祿王府上奴仆丫鬟的伺候下過的比每日早起早朝的駱驚鳴還要舒服的多,惹得駱驚鳴每次下朝都要找他不痛快,可惜駱驚雷樂的他來動手,純當練練手。而另一邊夏秋雨見不着他,也無法同他道歉,就算後來他回來了,卻還是找不着機會,只好将這事一拖再拖,以致後來弄得措手不及。
又過了幾日,皇上的禦書房裏傳出消息,聽說夏尚書不小心透露他是站在三皇子一邊的,加上駱驚雷在祿王府上的傳言,似是将這一消息坐實了!那些牆頭草們紛紛倒向三皇子,那些猶豫不覺的人也開始偏向三皇子,一時之間三皇子勢力增加不少,二大皇子的壓力劇增,這般明顯的對比,不僅讓大皇子連夜趕去了童将軍府,也讓皇帝坐立不安。
禦書房內的駱天羽再一次大發雷霆,依舊只有貼身小太監敢在身邊伺候着,這次皇帝卻不待見他,罵道:“你看看你出的馊主意!他們這都是在逼朕!”
Advertisement
“奴才該死……奴才該死……”小太監‘嘭嘭’幾個響頭,額角立刻紅印分明,還滲出幾縷血絲來,看着都覺得疼。
駱天羽煩躁地擺了擺手,“起來吧!”
“謝皇上……”小太監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佝偻着背不敢直起。
駱天羽不是沒有親信,可是他對他的親信也都保留着信任,類似這種并非國事的時候他一向不喜同他的親信大臣商議,他焦炙片刻,吩咐道:“傳太尉和工部尚書。”
“是,皇上。”小太監應聲退下,不敢多話。
太尉和工部尚書早期便是駱天羽一手提拔上來的,當初的駱天羽也是将他們看做心腹,事事同他們商議,可惜,駱天羽漸漸老邁,那可憐的信任早就已經留給自己,再給不了他人了,眼下他卻是只能想起他們二人來,其餘能信任之人品階都不高,無法立足在左相、大将軍、戶部尚書之間,着實難辦。
“微臣叩見皇上!”
“平身。”
“謝皇上!”
駱天羽看了看太尉,又看了看吏部尚書,沉吟道:“兩位愛卿,近日各位大臣都想着讓朕封儲君,你們說,誰比較适合?”
太尉和工部尚書哪能不知曉皇帝的心思,兩人互看一眼,最終還是太尉先開了口,“回皇上,大皇子有勇有謀,然大皇子之母僅為貴妃,上頭還有皇後嫡子,若封為儲君,難免有違祖訓;三皇子雖皇後嫡子,卻并無出彩之處,貿然封為儲君,恐會落人口舌;六皇子回來時間尚短,微臣不敢胡亂斷言,至于七皇子,尚且年幼,并不适合。”
駱天羽滿意地點點頭,“太尉倒是看得清楚,工部尚書可有其他想法?”
工部尚書微低着頭,拱手道:“回皇上,微臣同太尉大人想法相似,并無它意。”
“哦?”駱天羽眼裏閃過精光,嘆息道:“可惜,如今三皇子恐怕是衆望所歸吧,若是朕不封他為儲君,難以堵住悠悠衆口啊。”
太尉和工部尚書聽聞卻是沉默難做回答,駱天羽見他們不肯開口,點了太尉,“太尉,這會兒怎麽不幫朕說道說道了?”
太尉心中百轉千回,面上不動聲色,沉思片刻後,道:“皇上,微臣記得現下離□□月份的夏汛已經不遠了,皇上也該派人前去治理防範了。”
水利方面一直是工部的事,駱天羽遂問工部尚書:“近日可有安排?”
“回皇上,微臣今日所呈奏章,便是微臣挑選之人,交由皇上查省。”往年也都是工部尚書自己挑人,再交由皇帝定奪。
駱天羽從書桌上厚厚一打奏章中挑出工部尚書所呈,粗略看了一眼,同往年相差不大,放在桌上,問道:“太尉,這便是工部所挑選之人,太尉可有其他建議?”
“回皇上,微臣以為,不如派大皇子前去?有工部尚書大人相助,定能治理夏汛。”太尉的話讓駱天羽心裏有了些計較。
往年工部尚書能治理好,此次多個大皇子也無傷大雅,但這份功勳誰也不會同大皇子争搶,屆時大皇子聲望提高,又與三皇子對峙,難分伯仲,皇帝就能坐看相争而不下定奪。
其實這也不能怪駱天羽不封太子,北辰的帝位向來交給年輕國君治理,一旦理想的儲位人選成年後就封為太子,再在皇位上坐個十來年就可以退居幕後,成為太上皇,如駱天羽般看重皇權之人也是不少,封了太子後又不想下臺,最後往往是被逼宮,駱天羽可不想落得這般下場,年過半百的皇帝很少出現在北辰帝位上,若是駱天羽眼下就封太子,定然會被逼退位,而他又怎麽甘心呢!
“好,此事就交給工部尚書處理,名單明日重新呈一份上來。”駱天羽将桌上的奏章還給工部尚書。
工部尚書暗自叫苦,卻不敢不接,應聲答應。
等出了禦書房,工部尚書臉色不悅地對着太尉諷刺,“太尉大人的法子當真是高,一旦老夫派了大皇子,恐怕老夫身上就印上大皇子的印章了。”
工部尚書這麽多年來從不參與皇子的紛争,若說吏部尚書固執己見,那麽工部尚書就過于圓滑,兩位皇子都讨不到好處,眼下卻是逼着工部尚書參與其中了。
太尉嬉笑,一點也沒有生氣,說道:“這注意我出的,大皇子那邊得了消息也只會拉攏我,不會打擾尚書大人的!”
工部尚書被他的笑閃得發暈,沒好氣地甩袖離開,離開前還不忘囑咐一句:“參與了其中,就自己小心。”
“多謝大人關心。”太尉拱手道謝,并不意外工部尚書對他的關心,早年他們就已經是最好的好友了,可惜時間久了,能夠像當年那般把酒言歡的日子也消逝了。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