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紅樓(四十三)

蘇知州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他如果不聰明當時就不會支持夏安然的施為, 也不會賭博般得向上請了指示,動用死囚做實驗。

這個世界上的官僚總有那麽幾個分類, 但是其中最多見的就是一力求穩, 為求一成不變,無錯即可。

但是這個世界的推進永遠靠另一種敢于大膽嘗試的人。

蘇知州很巧的就是這種人。

他在不到五年時間內,一路升遷, 自七品縣令,到五品大員,其中不是沒有遇到過挫折算計,但是他都一路扛過來走過來,正是因為今上也喜歡他這種敢試, 樂于接受新事物的性格。

也是夏安然被分到閩南的原因之一。

有這樣的上峰,方可全力施為。

蘇啓明從邊上的箱架中取下一本奏折, 遞到夏安然面前道“說說, 這三合土,你打算怎麽弄?”

夏安然自然知道這是什麽,就是他自己寫的。

他将奏書打開,點着上頭所繪畫的永春縣地圖, 一一給蘇啓明解釋。

蘇啓明到永春州任職已有一年有餘,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地方他當然有概念, 順着夏安然的一一解釋, 他在腦子裏面過了一遍,便爽快道“可行,只是你要的人太多了。”

夏安然之前獅子大開口想要兩百人, 蘇知州直接打了個大折扣“最多五十人。”

于是夏安然頗有些無奈得看着他,“大人,制三合土就需要人手,何況還是在山地鑄牆,起碼得一百五十人。”他想了想“只是,我原鑄牆是為了防山人,但是現下,敵人可能不止自西邊來。”

蘇啓明某種暗光一閃,他挑眉發出一個語氣音,示意夏安然詳解,于是夏安然便指着輿圖對蘇啓明說了自己有關倭寇的猜測。

二人是老相識,在過去也算得上是交往愉快,所以夏安然并未多做鋪墊,平鋪直敘對于兩個實幹派來說都是舒服的交流模式。

Advertisement

等夏安然說完了猜測,蘇啓明陷入了沉思。

他的信息渠道來源自然比夏安然更廣,身在局中固然可能看不清,但是蘇啓明是個聰明人,他從軍政調撥,國家的态度上已經抓到了些端倪。

雖然不明白國家為何會做這般猜測,也不相信區區倭人膽子如此大,但是他自認是個聽人勸的。

于是他問“景熙,欲何為?”

永春縣南部為平原谷底地帶,為充分利用這一片土地,那一塊均為水田,并未做任何防禦措施。

夏安然的意思是,這樣不行。

如果敵人攻破了興化府,就能直沖入永春州,連半絲遮擋也無,雖說自永春州邊境至人口最密集的永春縣,還有大半日路程,而且永春縣也有防禦措施,但是這一路上的農田、莊家、農人、屆時全都是孤立無援的。

所以夏安然建議,先在邊境處築起圍牆,先抵抗東面來敵為妙,畢竟山民大多只搶掠,不傷人。

這可謂是個賭博。

但是蘇啓明考慮了片刻就答應了,他撥給夏安然一百五十人,農忙時節,能撥出這些人已經是極限了。

期間還要發這些勞動力工資,全都是走府庫,若要修築土牆,起碼得一兩個月,開銷并不小。能撥出這些人,已經是知州最大的支持了。

夏安然自然知道,他接下來又說了一件事。

“學習急救之術?”蘇啓明感覺有些荒唐,本朝醫官地位十分低下,雖然不至于到下九流的活,但是絕對是比農民低的“民衆未必肯學。”

“不是讓他們做醫官,只是習一些止血和衛生知識罷了。”夏安然耐心解釋。他還招來了一個親兵,取了三角巾演示給知州看包紮法。

蘇啓明有些嘆為觀止得看着夏安然用一根三角巾,各種拆綁,将親兵全身上下包了個遍,幾乎涵蓋了他見過的所有傷情了。

若是戰時,的确管用。

夏安然給他下了個猛料“我們還可教授被毒蛇咬了之後怎麽處理,以及止血良方。”

不過片刻,蘇啓明便下了決心,允了這事。

夏安然目的達到,有些美滋滋,他趕緊收拾了一下蕩漾的小心情,按下了豎起的貓尾巴,給蘇大人說了一下今日送來的醬料燒法,就告退回他對街的縣衙去了,那一百五十個勞力會在幾日後送到,他得先回去統籌計劃一下。

夏安然這裏一切順利,沈戚這兒卻談不上順。

三合土板的制法和試驗品均都被帶回了,總督大人對此非常重視,感覺此物可加固邊防,然而也有人不以為然。

覺得這畢竟是土板,是土,土怎能和石比?

沈戚吃虧就吃虧在三合土板顏色就是土紅色,看起來就和泥土一個色,感覺就十分的柔軟脆弱,加上他力氣大,一手就提着進來了。

自古以來,防禦力強大的無一不是有一定分量的,哪有被人單手就能拎起來的還能帶着什麽防禦力的?

加上為了幹的快一些,夏安然做的三合土板比較薄,若直接拿着和石塊比,自然是比不上的。

但是關鍵是,福建雖是多山地帶,但是山石較脆弱,要是完全以山石鑄防禦,所耗時定頗長,在這段時間內,士兵莫非就不訓練了?

三合土雖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堆積速度快啊,而且質量穩定。

現在又是入秋時節,雨少風大,正适合風幹。

這也是夏安然之前和他說的。

沈戚面色不變,手一翻,将原本被他單手拿的穩穩的三合土板以尖角部位直直插入地下。

在場諸多将領面色一變。

現在他們所在的正是提督府駐紮在南門港口的營帳內。既然是駐紮在外,地面自然不會像府內一樣用的是石或是磚,但是也是被壓實的土層,這沈同知單手就将這三合土板直直插入土中一整個角,然後大家就看着他慢悠悠得從土中拔出那半個角,用着堪稱無辜的口氣說道“失禮了,在下手滑……只是,沒想到,同為土,地上這個這般脆弱。”

衆人看着他手上絲毫沒有龜裂也沒有損傷的三合土板沉默了一會,就聽一陣頗為歡愉的笑聲,正是福建總督發出。

這位本地軍權最高的大佬笑着拍了拍桌子,對沈戚說“鴻瑞,且将這土板拿來與我一觀。”

然後衆人就看着這個剛剛做出兇殘動作的沈同知一腳踩在被他弄出來的坑上穩穩向前,手一橫,将三合土板尊敬供上。

總督大人将板放在書案之上,用手指敲了敲,聽了聽聲音。

頗為沉悶,的确不像極其堅硬的物什,他随機掏出自己的短刀,先是橫劈,後又戳刺,均只留下了淺痕,他一挑眉,歸刀入鞘,對着諸人示意他們也來試試。

大佬開口,當然沒人不給面子,入帳需解佩劍,所以他們都沒有貼身兵器,只能用手來感受。

沈戚都只能敲出印子的三合板當然不給他們面子。

一輪下來泥板幾乎毫發無損,最後這事自然就這麽定了下來,總督會派人實驗三合土的配比,并以此加固邊防。

待到衆人散去,只留下親兵和沈戚之時,這位總督大人忍不住哈哈大笑,他走到沈戚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幾年不見,你脾氣倒是也是見長啊。”

沈戚面無表情,卻透着【你在說什麽我聽不懂】的裝傻意味,他一拱手“老師,學生不敢。”

福建總督當年正是沈戚做暗衛訓練時的導師,二人無師生之名卻有師生之實。

對于這個學生,總督大人說不上十成十的了解,卻也有八九分的。

見他不欲承認,他自然也不會不識趣得硬要人承認。

這個話題便輕松繞過。後兩日,沈戚的親兵忽然到了南臺駐軍處求見沈戚,并且帶來了一箱子布料。

“此為……三角巾。”親衛的表情頗有些不可言說,然後他就給沈戚演示了一下三角巾的各種用法。親衛所到之時已經是傍晚,當夜,沈戚又進了軍帳。

翌日,總督派了人去大量采買布料,并且尋了軍營中較為穩重的軍漢們去學了這包紮之術,他自己也親自上陣一試。

固定效果确實好,且極為便捷。

軍醫也是極其贊同的。

區區一塊三角巾在上陣之時就可以綁在軍士身上,若是受了傷,或是戰友間互相包紮,或是自己用牙咬住一個角,也是可以完成包紮的。

很好用,出于意料的好用,怎麽之前就沒人想到呢!

另外還有止血術。

親兵學了個大概,他取了較為有彈性的藤條作為道具。

本朝發展至今已經有了血管的概念,軍醫也大概知道何處出血該按住何處血管,只是并未如此明确的被歸納。

他本是禦醫,只是因為沒能醫好貴人被發配到了軍營,只是造貶谪以來,他倒是學到了越來越多的東西,尤其是這閩南有許多他本就不曾見過的藥草,如今又學到了全新的止血方式。

軍醫本來擅長的是銀針止血,效果顯着,只是應用不廣,不如說這一門技術只有他一個人可行,但是這親衛所用的法子,卻是可以普及的。

只是,只是現下并無傷員,無法實驗。

還有那支架,雖然親兵用了自己的腿做了實驗,但是軍醫還是有很多疑問啊!問了幾句親兵就擺出了茫然臉。

這讓軍醫的一把小心肝憋的可難過了,看向軍漢們的眼神都在發光,軍漢們背後一涼,感覺平時溫和友善的軍醫今日格外讓人瘆得慌。

無法得以實踐的軍醫自親衛處打聽了是誰教授此法之後,帶着小徒弟連夜騎着馬就跑到了永安縣。等夏安然得知有人要見他的時候還一臉懵逼,他看到了一個已至中年,頭發花白略有駝背的中年人,背着個藥箱就在縣衙門口,他身側還跟着一小童。

夏安然有些不解得問道“老人家,你是……”

“夏大人好。”那老人對着夏安然一禮,身側小童也跟着行禮“在下李東璧,湖北蕲春人,為福建駐軍軍醫,此為包紮法和止血法而來。”

夏安然眨了眨眼。

咦?

哎??

等等!!!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