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三國(二十二) (2)
了,但是也有不同,荀彧是自己去投奔,荀攸是曹操名正言順之後去請,荀攸嚴格來說入的不是曹操的隊伍,而是漢室的編制(這個還是有區別噠)
其餘幾個世家多半都在各方勢力都有點人脈,不一定是高層,也有混在中下游不顯眼的。
所以從此就能看出,對于世家來說,保全自己最重要,乃至于後面有發生過某些世家為了個人利益出賣國家利益的事情。
于是隋唐時期動用科舉制打破世家的人才壟斷,削弱世家的軍政權利,而到了宋朝,就變成了【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就不再僅僅是世家,而是科舉上來選拔的官員,這是有很大區別的。
在宋朝皇帝的命令不是絕對的。
有好處嗎?有的,宋朝是歷代朝代中相對比較安穩和富餘的一個,雖然外患較多,但是國內狀況穩定。有壞處嗎?有,雖然士大夫不再完全等于世家,但是也分成了兩派,百姓出生的和官宦出生的士大夫天然敵對,其中百姓出生的優秀人才會遭到拉攏,也有一輩子都沒被拉攏的。
另外還有,一些關鍵決定,王沒有辦法拍案,就先現在老美的總統都有強行執行權呢,但是宋朝皇帝沒有,所以很多時候別說老宋皇帝軟弱,他有時候也想打,沒辦法,大臣不同意啊。
這就有一個悖論,衆人皆醉我獨醒,還是衆人皆醒獨我罪?
人都有從衆心理,皇帝一個人,士大夫一群人,好像扛不住啊!皇帝到了後期就只能拉攏第三方勢力,那就是宦官。
這就是明朝的特質,王,士大夫,宦官集團,三權鼎立。皇帝在其中打壓平衡,關鍵時候強勢起來拉攏一方,就是2打1,平日就看你們扯皮,如此制度下,才導致明朝皇帝成了歷代皇帝中奇葩最多的朝代,他可以不上朝啊,因為那邊兩方為了讨好他都會把事情解決的漂漂亮亮,那他還需要辦公幹什麽呢?誰都有一顆想不上班還拿工資的心喲!
後遺症就不說了你們都知道了……
再後來大清朝吸取了教訓,不和你們玩共治了,反正你們都是漢人,我是滿人,你們怎麽看都看不慣我的,和你們玩公治我還怕被你們玩死呢。大清是真正意義上專制的一個朝代。
清朝建立之初,皇權受到巨大的限制,尤其是順治皇帝較為軟弱,又有多爾衮擋着,到康熙帝時,他開始改革,将權利集中,傳到雍正帝時,為處理西北軍務方便,他設軍機處,後成為常設機構,在此方面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後拟旨傳達,沒有否決權。
優點是,在建國初期政令能夠極快得傳達,只要皇帝腦子清醒,他雖然累了點,但是下頭輕松啊,沒人需要背鍋,缺點是,後代會因為沒有鬥智鬥勇的機會變成地主家的傻兒子。
然後到了民國,你們都知道的,民國也算是政府和家族治國的典範,尤其是蔣介石為了上位捧了宋家之後,最後你們也知道,蔣經國一力改革黨國貪腐,只是拖不動了。
到了我國,木有世家,全部打壓(咳)沒有貴族,沒有特權,全都是老百姓,以前是龍的也得縮起來,否則剁爪子。
效果怎麽樣我不知道,反正估計我閉眼前是看不到了,但是目前看起來,這應該算是大勢所趨吧,畢竟現在世界大了,很多國內的世家覺得沒前途了都跑出去別國禍害啊不是,別國投資了(小聲BB)
是的曹操就是文中這樣耿直的會為了自己的錯誤道歉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