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第81章

杜綿綿拒絕楊姨母給予她的高帽子, 她怕被人捧高了就飄飄然起來。

杜綿綿一連拒絕着捧殺,她回話的态度非常謙虛謹慎。楊楚楚見狀,她就是提了實話,她說道:“綿綿, 你我不是外人, 我也不怕在你的跟前吐露一下為難事兒。”楊楚楚執着杜綿綿的手,二人再落坐後。楊楚楚是講起一些過往的辛酸事。

當然楊楚楚挑的是能感動別人的往事, 一些不太光彩的過去, 她就是免不得春秋筆法的一筆帶過去。

“姨母真是不容易。”杜綿綿當着楊楚楚的面,她當然講着對方的好話, 商業互吹嘛從來都是雙方你來我往。楊楚楚也是說一說杜綿綿這一邊的好話,态度上捧一捧杜綿綿這兒。二人說話的氣氛好。

“綿綿,你家夫君如今哪怕過繼別宗,忠勇侯府還是認你家夫君是侯門子。綿綿,我如今是退不得,在王爺跟前, 我成了借着忠勇侯府才得着王爺一些歡心的人。”楊楚楚是臉上帶着自我嘲諷的神色。

“綿綿,你會不會覺得我這般的女人太虛僞?”楊楚楚是問一話。

“活在人世間, 各人自有難處。我能理解姨母的不容易。只是姨母也是知道的,夫君已經過繼別宗,夫君如今姓司徒氏,我家的孩兒們也姓司徒氏。沒着忠勇侯府的門第, 我這兒就想幫襯姨母, 也是難幫襯上什麽忙。”杜綿綿一推三二五,她是不想摻合進秦王府的事宜。

聽着杜綿綿這般講話, 楊楚楚是非常失落的。當然她也能理解, 事情也像是杜綿綿講的, 她的夫君如今不姓朱,已經改姓司徒。姓氏已經不同,這背後能代表的能量自然就不同。

最後楊楚楚在杜綿綿這兒當然沒求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倒是杜綿綿離開秦王府時,她有些明白楊姨母拉攏她的用意。這是想繼續搭着忠勇侯府的線。

可問題在于杜綿綿已經不想當中間人。杜綿綿知道後面秦王府把忠勇侯府拉下水,忠勇侯府在奪嫡之争中沒好果子吃啊。

知道後頭的問題,如今能閃多遠,那當然就是閃多遠。

當晚,杜綿綿回家後,她與夫君司徒弘光聊一聊去秦王府的事宜。

“我瞧着侯府的門第高,如今還是勾動人心啊。四郎,你會不會後悔過繼別宗,如今改姓司徒。”杜綿綿忍不住的問出心底話。

“我如今是從七品的光祿寺署丞,我如果說不過繼到司徒一族,綿綿,你覺得我可能當官嗎?”司徒弘光反問一話。

“沒可能。瞧瞧侯府的三哥不能出頭,我覺得四郎若是走不出侯府的那一片天,一定沒有如今做官的機會。”杜綿綿說的肯定。

外面是一片天,比着侯府的那一片天更遼闊。可問題在于,得先走出罩籠在頭頂的陰影才成。沒有第一步,何來第二步?

“如你所說,我還有什麽可後悔的。我能做官,我能在官場上施展自己的才華,如今的一切是我許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一切,我覺得如今就挺好。”司徒弘光很滿意現在的一切。他是司徒氏一族頂天立地的那一人。

哪怕他這一支人丁單薄,哪怕他是未來的族長,他司徒弘光要擔起這一支的傳承有序。但是這一切的困難沒有把司徒弘光吓倒,相反是激起他的強烈勝負心。他有一份昂仰向上的進取意志。

春,百花盛開的時節。至四月時,杜綿綿接到娘家的來信。

“嬷嬷,我得給娘家寫一封書信回去,這一回是寫給我娘的。”杜綿綿與奶娘吩咐一回話,她還把自己整理好的一份小冊子是拿出來裝進信封中。

“讓人交到三房去。”杜綿綿與奶娘吩咐一回。奶娘聽着主子的吩咐,她是應下差事。

杜綿綿讓奶娘送回娘家的書信,除着給娘家人明确的回信,大房的杜畋和杜敀成婚時,她一定回杜宅外。

杜綿綿在信封中塞的小冊子,那是杜綿綿在司徒宅當家管事的成為一家主母後,她在結交的人脈圈子裏替自己弟弟杜敦圈出來的成婚對象。

裏頭的候選人不多,主要是太好的人選杜綿綿怕對方瞧不上杜家的門第。太差的人選杜綿綿又怕擔擱到弟弟杜敦的未來。

杜綿綿是左選右選的總算選中五個人選。不光是姑娘她親眼瞧過,也是與對方談過話。杜綿綿還是細細得觀察過候選名單上的姑娘品性如何,容貌如何。

杜綿綿最終挑出來合适人選的五位姑娘皆是官宦人家出身,姑娘本人是真的沒什麽可挑剔的。當然在家世背景上就各有優劣。總之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在杜綿綿瞧來世間也不存在着十全十美的人。

京都外城,杜宅。

三太太崔氏拿到女兒杜綿綿的書信,她見着女兒肯定的答複,一定會參加大房杜畋和杜敀的婚禮時。

三太太崔氏是羨慕的緊,她羨慕的是妯娌大嫂這是把大房第三輩的姻緣全是安排好了。三太太崔氏這兒可還沒有一個着落。

等着看到信的後頭,崔氏見着女兒已經給弟弟杜敦挑中未來的弟妹人選。三太太來了興致,她是趕緊的拿着小冊子是一一瞧起來。

五位官宦人家的千金,擱着杜家的門第做兒媳,這真是有一些的高攀。只是這五人的背後,肯定也是有一些小小的缺憾。這就要看三太太崔氏挑兒媳時,她是如何取舍。

三太太崔氏一時間拿不定主意。于是當晚她跟丈夫杜家三老爺商量一回。

杜家三老爺哪有什麽主意,他在杜家從來不是做主管事的那一個人。他是當定了杜家的蛀米蟲。杜家三老爺就是給妻子支一個招,他說道:“此等事情若是太太拿不定主意,太太與母親問一回就是。”

“母親經驗多,這等關乎敦兒終生幸福的大事上母親一定有她的見解。聽一聽老人言,總是不容易吃虧。”杜家老三爺這般一講後,他就是把事情完美的推脫掉。

三太太崔氏一聽着枕邊人的話,她一琢磨後,還覺得這般有道理。于是次日請晨安後,三太太崔氏就是拿出小冊子,她是與老太太司徒氏問起人選問題如何抉擇。

“這五人都是綿綿仔細挑選過的,我相信綿綿的眼光,一定都是好姑娘。”杜家老太太一開口,她就表示這哪有什麽可挑的。

“姑娘出身都好,還都是官宦人家。咱們這等商賈人家哪能挑別人的刺兒。不若讓敦兒與五家是一一相看一回。哪一家相中敦兒,咱們就請媒人去提親。”杜家老太太是給出自己的答案來。

在杜家老太太的眼中,甭管誰呢,那是挖到自己家的菜籃子裏,那就是自家的好菜。

“成,我這給敦兒去信,一定讓他趕緊的回家一趟。”至于書院裏的忙碌?三太太崔氏的眼中請假一回就是。反正三太太崔氏是急着娶兒媳婦進門,她一心念着的是抱孫子。

三太太崔氏還給女兒杜綿綿去信,信中說着杜家的打算。只待杜敦一歸家就是開啓相親活動。至于相親的地點,這自然由着杜綿綿來操辦。

杜綿綿對于這等相看弟妹的事情,她是一口應下來。杜綿綿的準備是非常簡單,她打算在家中開賞花會。

這時節的花卉,那是各有各的美。大不了就是家中備上五種不重樣的花卉,請着杜綿綿小冊子上挑中的五位姑娘與長輩來家中做客。

提前明言一回,對方不拒絕來家做客,這第一步就是成了。若是對方不樂意做客,那就是只能說缺少一點子緣份。

至于最優先請哪一位,當然是請杜綿綿心中把握最大的一位姑娘。此姑娘姓朱,與忠勇侯府沒關系,只是巧合着一個姓氏。

朱姑娘今年十八歲,擱這一個時代裏是大齡未婚,用這一個時代的話講是一位老姑娘。可在杜綿綿的眼中對方是青春年華容貌正美。

朱姑娘是守孝擔擱下來,原來訂婚的人家,男方在朱姑娘守孝時不幸染上風寒,男方因病去逝。

朱姑娘父親是光祿寺的從七品署丞,就是司徒弘光一個衙門當差的同僚。朱姑娘是嫡妻所出,她還有一個一母同胞的弟弟。如今的朱署丞有一位繼妻,便是朱姑娘的繼母。

朱姑娘除着年歲大一些外,在外面的名聲有一點不好聽,有閑言碎語的說道朱姑娘命硬,刑克親人。

可擱着杜綿綿瞧來朱姑娘溫柔賢淑,真是這一個時代頂好的大家閨秀。至于名聲的話,對于杜綿綿而言,她家夫君司徒弘光可是流傳着刑克掉兩任未婚妻。

朱姑娘這一點子事情讓杜綿綿瞧來,只要不在意的話,那把心胸放開闊些就跟毛毛雨一樣的小問題。

杜綿綿給朱署丞的繼妻下請貼,一些應該暗示的話杜綿綿已經說過。如今算得把事情走上明路。

朱宅。

朱署丞的繼妻,朱家太太接到司徒宅的請貼。她是瞧過後,她心頭有數。所謂的賞花宴,那是相親宴。

朱家太太把貼子一收,然後她去尋繼女談一回話。

朱大姑娘在做女紅,繼母一來,她先問安。等朱大姑娘問安後,朱家太太笑道:“大姑娘這繡活好,這般好的女紅嫁進哪一家門第,一定都得着婆母的喜歡。”

朱大姑娘微低了頭,她只回道:“母親謬贊了。”朱大姑娘有些不理解繼母前來的原由,不過她耐心好,她能等着繼母開口講明就是。

“我來是一件事兒與大姑娘講。”朱家太太揮揮手,讓屋中侍候的丫鬟退下。朱大姑娘身邊的貼身丫鬟還是瞧一眼大姑娘,在朱大姑娘輕輕一點頭表示同意後,大姑娘身邊的貼身丫鬟方是随着朱家太太的丫鬟一起行禮後,一起退出屋子。

屋內就是繼母、嫡女二人相對而坐。

“我此來是有一樁好事要恭喜大姑娘。”朱家太太遞上一道請貼,她道:“這是光祿寺司徒署丞家的請貼。司徒家太太邀請大姑娘參加一回賞花宴。”

“司徒家太太……”朱大姑娘的腦海裏在思考着是否有這麽一個熟人。良久後,她似乎有一點子印象來。

“與咱們家似乎來往并不多,不知道母親的恭喜,喜從何來,還望母親與我解惑。”朱大姑娘溫聲細語的問一話。她态度是溫柔的。

“司徒家太太的娘家姓杜,這一位杜太太想給大姑娘說親,說親的對象就是杜太太一母同胞的弟弟。”朱家太太是簡單的把事情講清楚。

“杜家。”朱大姑娘輕輕呢喃兩字。

“我的婚事自然有父親與母親做主,舅舅家也是關心我的婚事,我一個未出閣的姑娘如何能自做主張。母親您今個兒的問話是讓我一個小輩為難了。”朱大姑娘是一臉害羞的模樣。可她的話語裏卻是說得清清楚楚。

她上頭有親爹在,哪怕這當繼母的想做主,還要親爹點頭。更何況她還有舅舅家,舅舅家也是要建議一二的,不是繼母能一言而決斷。

朱家太太也聽懂這一位元配嫡女的話中深意。朱家太太笑道:“杜太太的娘家是錦秀布莊的東家,瞧着出身商賈人家。這一位杜太太的夫君是忠勇侯府過繼到別宗的子嗣。原姓朱,忠勇侯府的朱姓。杜太太還有一位妹妹,如今是桂王府的庶妃。杜太太還有一位姨母,如今是秦王府的庶妃。”

“杜太太的胞弟是一位讀書人,目前只是一個小童生。來年杜太太的胞弟會參加院試。杜家不缺着讀書上的銀子花銷,其胞弟在讀書上也算得刻苦用功。因為杜太太的胞弟到成家年紀,杜家不敢擔擱下去,如今急着為杜太太的胞弟定下親事。”朱家太太是仔細的講一翻話。

朱大姑娘也聽懂了一些潛臺詞。

“一切全由長輩做主。母親,我自是以家族為重。”朱大姑娘的話裏不落半點口風。

朱家太太聽着元配嫡女的講話後,她是懂了對方的态度。于是她點點頭,她笑道:“大姑娘不反對,我就與你父親提一回。”

在朱家太太離開後,朱大姑娘的貼身丫鬟是進屋裏。

“姑娘,太太那兒是不是為難您了?”丫鬟瞧着朱大姑娘眉頭微皺的模樣,她是關心的問一回。

“若不然婢子去求一回大爺,大爺可是姑娘的嫡親兄弟,一定幫襯着姑娘出頭。”丫鬟勸一回話,她想寬慰自家姑娘。

“我無事。”朱大姑娘擺擺手。

朱大姑娘在思考着杜家的家世背景。繼母突然提這一位杜家子,這等姻緣若是親娘在時,那肯定不會說給朱大姑娘聽。實在是不般配。

朱大姑娘如何就落魄到嫁進商賈人家?

偏偏如今在後宅主持家務的是繼母。又或者說朱大姑娘的心中有一些揣測,她的婚事可能不那麽順利。

年歲大,在朱姑娘的眼中是硬傷。有刑克的壞名聲,又是把多少的好姻緣推拒在門外。

京都內城,司徒宅。

四月中旬,杜綿綿的胞弟杜敦歸家。朱家也給出明确的答案,賞花宴時,朱家太太會帶着繼女朱大姑娘來參加。

這讓杜綿綿非常高興,她是提筆給娘家寫一封書信專門講一回相親的事兒。讓娘家人一定得重視。

杜宅。

三太太崔氏收到女兒的來信,她是一瞧後,那是雙手合十,她嘴裏念叨道:“祖宗保佑,上蒼保佑,佛主保佑……”只要是漫天的神佛,崔氏都是謝過一回,也是再求一求神佛們的保佑,讓兒子杜敦是相親順順利利,讓她趕緊的娶着一門好兒媳。

三太太崔氏得着好消息,她不是一個瞞得住的人。她是趕緊去杜家老太太的院子。三太太崔氏是把好消息告知給老太太知道。

“娘,綿綿來信,敦兒的婚事有着落。頭一回相親的對象就是弘光在光祿寺同僚朱署丞的嫡長女。”三太太崔氏是非常高興的。畢竟朱大姑娘是正宗的宦官千金。

“好。”杜家老太太這時候聽着此等消息,她也是高興的利害。

“我瞧過綿綿給的小冊子,上頭記錄着這一位朱署丞是同進士出身。這一位在科舉上一定能給敦兒幫襯。”杜家老太太是看中這一門姻親一旦成了後,對于孫兒杜敦學業上有大好處。

當然杜家老太太一定不會講這一位朱署丞是寒家子出身,能考中同進士已經是盡最大的能耐。在官場上混的不是太好。畢竟這一位是開國初期的同進士,小十年過去一直沒升品級。只能說朱署丞可能不太會做官。

沒升官,但不代表朱署丞的學問有問題。堂堂同進士也是科舉中殺出一條血路的人。這一點讓杜家人是猶為的看重。

杜家就缺着正宗的讀書人,特別是能在金榜上提名的人物。

三太太崔氏與杜家老太太是說的高興。然後大太太顧氏來了,她一聽着杜敦相親的對象是宦官人家千金。

大太太顧氏就是笑着誇一話,她道:“綿綿給敦兒挑媳婦,這是用足心思了。”

“他們是親姐弟,綿綿哪可能不幫襯着。”三太太崔氏是滿臉的笑容,說這話時,她是心頭非常得意。

大太太顧氏這時候當然也是順着妯娌的話,她是連連的誇一回。

就是一衆人說的熱鬧時,二太太趙氏來了。然後二太太趙氏一聽着三房的杜敦是與光祿寺朱署丞家的嫡長女相親。二太太趙氏的臉色有一瞬間的僵硬,她很快的又是掩飾過去。二太太趙氏此時也誇過一回話。

只是當天回到二房住的院子後,二太太趙氏自個兒生悶氣。當晚,二太太趙氏還與杜家二老爺鬧一回。

“瞧瞧,二侄女對着親弟弟就是多花心思,這給敦兒挑的媳婦樣樣都出挑。等将來各房的長媳婦一進門後,一比較就是二房最差勁兒。”二太太趙氏心頭越說越窩火。

“敏兒成婚時,二侄女綿綿還沒出嫁呢。你這吃哪門子的醋。”杜家二老爺不理解。

“大房的兒媳是宦官千金,三房的兒媳是官宦千金。就咱們二房的敏兒媳婦是商賈出身,這讓敏兒在一衆兄弟裏不是低人一頭嗎?”二太太趙氏不開心的說出大實話。

杜家二老爺一聽後,他是說道:“那你嫁進杜家的家門時,你在一衆妯娌裏嫁妝最簡薄。你娘家還吞了杜家的聘禮,我有說過你什麽嗎?”

“二房是庶房,比不過大房、三房又如何?都是杜家子,将來大房和三房有出息,二房也能沾一沾光。你一個小心眼兒的蠢婦,你不好好與兩房的妯娌處好關系就會瞎鬧騰。你以為,你真是鬧騰起來能落一個什麽好。”杜家二老爺是準備教育媳婦。

“我跟你講一回,你若是不聽勸,你就回你趙家去。我杜家容不得脾氣大的媳婦。”杜家二老爺真發火了。

二太太一瞧着杜家二老爺一發火,她是熄了火。

瞧着二太太又是小媳婦樣子,杜家二老爺習慣了。他對二太太趙氏說道:“你這些埋怨千萬別在敏兒媳婦跟前講。岳家如今把敏兒跟親兒子一樣的扶持,敏兒如何都是他岳丈在拉拔。你敢待敏兒媳婦不好,我是真要發大火。我真發大火,你是知道後果的。一定讓你回娘家去。”

對于杜家二老爺威脅枕邊人的法子,那是發大火就是喊話要送媳婦回娘家。二太太趙氏是害怕的。

哪怕杜家三門兒媳裏,二太太趙氏是出身最差的一個。可杜家的日子好過啊。如今瞧着杜家是越來越紅火。

再對比着娘家一直要二太太趙氏去補貼。二太太趙氏哪肯回娘家。萬一真被夫君休了,那不是給後面的狐貍精騰出位置嗎?

二太太趙氏覺得自己又不傻。這二房嫡妻的位置她肯定得坐穩,那是不會讓半分去給別的小妖精占便宜。

“我就是在老爺跟前說說真話。在外頭我哪敢多講。我是信着老爺待敏兒最疼愛。我就是一時糊塗,老爺,你別與我一般計較。”二太太趙氏的認錯态度從來都是非常好。

只是一直認錯,一直不改罷了。

四月二十日。

司徒宅的賞花宴。這一回賞的花是牡丹。

杜綿綿專門去忠勇侯府裏請來的牡丹。侯府那等富貴地兒才是種着各色的牡丹,不缺着新鮮的品種。

于是三太太崔氏與長子杜敦到司徒宅時,就在廊下見着擺開的牡丹花。

“娘,敦弟。”杜綿綿見着親娘和弟弟,她是非常開心的。

“綿綿,你得注意些,你瞧瞧,你都九個月的身孕,你得小心些。”三太太崔氏這會兒擔心女兒。畢竟女兒都九個月的身孕還操心起來弟弟的婚事。

三太太崔氏心頭高興着自己兒女的感情好。可她也是擔憂着,這是不是讓女兒太操勞。

“姐姐。”杜敦對着姐姐行一禮。

“敦弟,你來司徒宅,這會兒我領你去老太爺的屋中。你與老太爺一處坐坐,也是聽一聽老太爺的教誨。稍後會有人來請你去後宅一趟。”杜綿綿笑着交待一回話。

杜敦聽後,他是點點頭,他道:“一切勞姐姐操心。”

“自家姐弟之間哪有什麽操心的事兒。我就盼着你趕緊的成婚,你一直沒娶親,娘這兒擔心的利害。”杜綿綿的目光是瞧一眼三太太崔氏。

崔氏是笑着連連點頭。崔氏說道:“綿綿,你安排的好。就這般辦,讓敦兒先去給老太爺請安。”

這來了司徒宅,自然要給最年長的長輩問安。這是規距,這是禮節。

司徒老太爺住在前院的正屋。正屋又分東屋與西屋。

東屋是老太爺的寝屋,西屋是老太爺的書房。這會兒司徒老太爺在書房裏,他在教導曾孫司徒佑祺,曾孫女司徒滢滢一起讀書。

杜綿綿一行人進書房,老太爺讓司徒佑祺、司徒滢滢先是歇一會兒。然後,一衆人相互見過禮後。

老太爺笑道:“敦兒留下來,這很好。敦兒是寒窗苦讀十多載的人。他正好給兩個外甥是講一講書院的事兒。來年咱家的佑祺也應該送到書院念書了。”

杜敦聽着司徒老太爺這般一講話,他當然是一口應下話來。

杜綿綿是瞧着屋中的氣氛好,這時候她就是與親娘崔氏是識趣的先告辭。二人是出着正屋的書房。

在廊道下,母女二人一邊散步,一邊說說話。

“再過會子,朱家就會來人。”杜綿綿算一算時辰,她與親娘崔氏說道。

“也盼着這一回能成。”崔氏心頭有一點忐忑不安的。杜綿綿瞧出來,她是執起親娘的手,她笑道:“娘放心,我瞧着這一樁婚事有八成的可能。”

“真的嗎?”崔氏不太自信的樣子。誰讓杜家比着朱家,那是比不得。商賈人家與宦官人家在這一個時代是沒得比。

“自然是如此。若是朱家無意,這一場賞花宴是辦不起來的。”杜綿綿說的肯定。

就是母女二人走上約一刻半鐘的時辰。

司徒宅的大院門打開,朱家的馬車到了。杜綿綿與崔氏是一起迎上去,一起迎一迎客人。

這一回杜綿綿的态度是非常客氣。崔氏也是不介意把身段放低些,只要相親能成功,崔氏覺得她是可以退讓許多步。

朱家的馬車停好後,朱家太太、朱大姑娘在丫鬟的攙扶下,一一下了馬車。

“朱家太太,朱大姑娘,二位裏面請。”杜綿綿笑着迎上去,她是客氣的說着話。

“司徒家太太。”朱家太太笑着回應一個招呼聲。

這時候自然不在原地擔擱,一行人都是見一回禮後,就是往內宅的後宅去。

在正屋落坐後,丫鬟送上茶果點心。杜綿綿此時是給衆人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崔氏瞧着朱大姑娘還是起身與她福一個禮。

崔氏也是起身,她是說道:“大姑娘太客氣,不必如此的。”

“應該的,我家大姑娘是晚輩嘛。”朱家太太是笑着回一話。朱大姑娘是落落大方,她身上一派大家閨秀的氣度。待人也是客氣有禮,退讓有度。

這讓崔氏是越瞧越滿意。這般的官宦千金能做兒媳婦,光想想崔氏就是心頭美的冒泡泡。她覺得做夢時,也是能笑醒過來。

杜綿綿請衆人吃茶。

在屋中衆人又是聊一些話。不外乎是杜綿綿在主持,她是說着杜家的好話,又是說着朱家的好話。兩頭都是商業吹捧一回。

瞧着氣氛最好時,杜綿綿笑道:“外頭廊道上的牡丹開得正美,不如大家夥一起去欣賞一回。”

杜綿綿這般提議,朱家太太與崔氏自然是同意。朱大姑娘自然也沒有異議。

這廊道有牡丹,可不光是後宅,在前院也有。于是一行人又從後宅走到前宅。

就在前宅裏,書房裏傳來讀書聲。

杜綿綿對着朱家太太與朱家大姑娘說道:“我家的兩個小兒在讀書,我家弟弟今朝來做客,也在教導一回兩個外甥。”

杜綿綿嘴裏這般說話,她的聲音也是提高一回。屋中的人自然是聽到了。

司徒老太爺的目光是在杜敦身上瞧一眼,這一位老人家哪有什麽不懂的。他是撫着胡須,他還是笑呵呵一回。

等着杜綿綿帶着朱家太太、朱大姑娘賞好牡丹後,一衆人又是回後宅。杜綿綿在途中與丫鬟吩咐一回。

待杜綿綿一行人回到後宅的正屋落坐時。

前院的書房裏,丫鬟來請人。

“敦三爺,太太讓婢子來請您。”丫鬟不光人來了,丫鬟的手中還是捧着一份酒水。

“這是太太準備的,太太知道朱署丞最喜歡桂花釀。這是給朱署丞備上的一份禮物。請敦三爺送去後宅。”丫鬟把酒釀往前一遞,丫鬟态度是恭敬的很。

“敦兒,你去一趟吧。”司徒老太爺是笑着說一話。

杜敦接過酒釀,他心頭并不平靜,只是他面上一直淡定的神色久了,這時候有一點面癱。

拿着酒釀的杜敦往後宅去,一路上他的步子跟量過的一樣。一步一步的走到後宅主屋,杜敦到後,他是與在場的衆人行一禮。

書讀多了,自然有氣質生成。杜敦是一個正宗的讀書人,他身上的文氣很重。

杜敦的容貌俊,他又是商賈人家出身,最不缺着銀錢花銷。于是杜敦身上是有一股子從容的氣度。此時杜敦見過禮後,又是奉上桂花釀。

杜敦來送酒,送的堂堂正正。

哪怕知道是相親,杜敦只是在進屋行禮時,他是瞧過朱大姑娘一眼。不過小片刻的時間,杜敦與衆人見完禮,在奉上禮物後,他就是告辭離開。

待杜敦走後,杜綿綿是望着弟弟離開的背影。

杜綿綿說道:“敦弟是一個讀書人的性子,他雖然清冷些,可本性卻是最敦厚不過。我瞧着就是人如其名。”

“杜三爺氣度從容,人品上佳,我瞧着就是好。”朱家太太的嘴裏,這會兒自然也是講着好聽話。

杜綿綿聽着朱家太太的話,她是捂嘴一笑。

“我瞧着與朱大姑娘投緣的很。我這一支簪子是我成婚後,我家姑祖母贈于我的。如今我轉贈給朱大姑娘,還望莫要嫌棄。”杜綿綿從自己的發髻上是取下一支金簪。簪上還墜着一顆耀眼的明珠。那一顆明珠很大,大的讓人一瞧着就知道價值不菲。

“……”朱家太太一瞧着杜綿綿的禮物,她的目光是望了一眼朱大姑娘。朱大姑娘的目光是回望一眼朱家太太。朱大姑娘瞧見的是朱家太太笑臉盈盈。

朱大姑娘收回視線,她是對着杜綿綿福一禮,她道:“如是這般,我便是受領了。”

“好,好。”杜綿綿連道好,她是真高興。她這一番試探結果已經出來了。

于是杜綿綿給親娘崔氏一個眼神。崔氏讀懂了。此時崔氏是褪下手腕上的一對金鑲玉镯子。崔氏說道:“我瞧着大姑娘面相好,我是打心眼兒的喜歡。這一點見面禮,還望大姑娘收下,也莫要嫌棄簡薄了。”

崔氏這時候給的禮物跟杜綿綿前面不一樣。杜綿綿若是試探。那麽崔氏這兒就是正式的在提問相看結果是什麽?

如果朱大姑娘收下,這一樁婚事就是雙方有默契,杜家可以請媒人登門提親。

朱家太太繼續微笑中,她一直不表态。

朱大姑娘在瞧着崔氏的禮物時,她對着崔氏是福一禮,她道:“長者賜,不敢辭。”

朱大姑娘的意思在此刻表示得明明白白。崔氏當時高興的有一點合不攏嘴。她是笑容滿面的連連誇起朱大姑娘。

總之翻來複去的把朱大姑娘差一點誇出一朵花兒來。

朱家太太、朱大姑娘來做客,這當然不會吃一點子茶果點心。杜綿綿又是吩咐下去,還是讓丫鬟備上一桌子席面來。

這般是招待一回客人們,在用完餐後,杜綿綿方是送着朱家太太、朱大姑娘離開。

在這一對繼母與繼女是一起告辭後。

杜綿綿與親娘崔氏商量着話,她笑道:“敦弟的婚事一成,我也能輕松一回。後頭的相看,如今瞧着是不必要了。”

“綿綿,今個兒是累着你了。”崔氏對女兒幫襯弟弟說親,她是心頭歡喜。婚事成功後,崔氏的心情非常好。

“這般的受累,我是心頭樂意。盼着将來啓弟的婚事,我也能順利的一說就成。”杜綿綿這自然提到又一個弟弟杜啓的婚事上,此話就是高興時的打趣之語。

崔氏當然也是聽懂了,她是捂嘴笑起來。

作者有話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