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突破封鎖,引領通信

喬微的大學生活還算清靜,這裏張家人讓她煩心,B大的學習氛圍又好,所以喬微的日子過得十分充足。本科階段的數學知識對她來說并不難,所以她不想要在本科階段花四年時間,她找到自己的輔導員和班主任想要申請在三年內結束本科生活并申請第二專業。

“你在IMO的亮眼表現我知道,你入學後我也特意關注過你。”和喬微交談的不是她的輔導員和班主任,而是喬微之前就認識并且在IMO中培訓過他們的教授陳崇玺,“以你的水平只要修完學分完成論文,提前畢業不是難事,我想要問你的是你對自己日後是怎麽打算的?你研究生階段想要選擇哪個領域?”

陳崇玺将倒了一杯茶放在喬微面前,面容和藹,“我有好幾個老朋友都跟我打聽你的意願?當然我也希望你能考慮我。”

喬微趕緊接過茶杯,對着陳崇玺道了謝,之後歉意道:“很抱歉,陳教授,我恐怕要辜負您的好意了,我的興趣應當不是在純數領域。”

作為純數領域的數學教授,陳崇玺和大部分純數領域數學家一樣,對應用數學很瞧不起,“為什麽?以你的能力,若是能夠專心數學,絕對能夠取得傲人的成績,我不說別的,最起碼國內最頂級的華獎、陳獎這些都是你囊中之物,國外的獎項也能搏一搏。”

陳崇玺十分看好喬微,喬微早在培訓過程中就表現出了極佳的數學天賦,數學這個學科向來是天才的地域,泯沒在數學裏的天才數不勝數,可他相信面前的小姑娘即便是在一衆天才中也是最耀眼的那顆星。

“我對通信領域比較感興趣,學習數學應該也是因為數學是一切的基礎。”喬微知道陳崇玺這類數學家對純數領域的執着,其實這件事也不能說是數學家的傲慢,只能說是個人的觀點不同。

“陳教授,我知道很多數學家對應用數學有偏見,甚至覺得應用數學家不應該被稱為數學家,應該叫數學工程師。”喬微眨了眨眼,這是一些數學家的調侃。

陳崇玺被喬微這話弄笑了,“是這麽說過,不過他們也不喜歡罵我們假清高嗎?”不只是研究純數的看不慣研究應數的,搞應數的也看不慣他們,他們是互相看不順眼。

聽着陳崇玺特別有自知之明的話,喬微笑了,大部分專心做研究的學者都很單純,他們的眼中只有他們的課題最為寶貴。都說文人相輕,其實并不是相輕,而是各持己見,這是一種對自己知識和研究領域的堅持和固執。

很多科學家将自己的課題看成親生孩子,作為家長的誰願意別人說自己孩子不好?做科研的也一樣。

“我年紀還小,說話有什麽不周到的地方,還請您多多指教。”喬微明媚一笑,“每一個做數學的都想要成為數學家,甚至将獲得菲爾茨獎作為自己畢生追求,我們在純數中掙紮,用盡自己畢生精力去探索其中奧秘,終盡我們的一生去窺探這自然奧秘的冰山一角。”

聽着喬微的話,陳崇玺心中升起了無盡地感嘆,“不錯,能盡我的努力再揭開一角冰山,我這輩子也值了。”

“可是您有沒有想過我們揭示了這些奧秘又要用來做什麽?難道只是擺着那幾個公式放在教科書上,給學生出考試試卷嗎?”喬微調侃道,她盡量讓自己的話語俏皮一些。

有了喬微的打趣,氣氛輕松起來,陳崇玺指了指喬微笑道:“你這孩子,哪天我們真給你們出個猜想做考試試題,你們恐怕私下裏得罵死我們。”

“您放心,我可不會罵您,但您要是惹了衆怒,恐怕我也攔不住別人。”喬微俏皮一笑,随後又正了正臉色,接着道:“陳教授,我們的國家需要發展,雖然這幾十年我們發展很快,但是科技封鎖依然不容樂觀,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它美麗又神秘,它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石,如果沒有應用領域的數學家進入工業,那麽我們的工業要如何發展?國家要如何富強?純數是未來,可是沒有現在又何談未來?”

Advertisement

這些問題不是沒有人和他說過,相反每一個做應用數學的人都和他說過,可那些都是和他同輩的人,這些話從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口中說出來所帶來的震撼還是不一樣的。

喬微第一世主要是物理領域,不管是理論物理還是應用物理她都有所涉獵,當然她對應用物理的研究更多,她知道理論重要,但她更知道以華國現在的情況,應用領域帶來的改變更大,因為工業基礎現代化程度,而數理化決定現代工業。

“孩子,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麽一代又一代的人喜歡攻克純數嗎?”陳崇玺拿掉眼鏡,揉了揉眉頭,“還記得我們為什麽會發現量子力學嗎?那是因為我們對光是粒子還是波産生了疑問。無數數學理論的誕生是為了解決物理領域的問題,比如微積分等,但這不妨礙我們感興趣的是自然現象,想理解自然規律。”

“可是我們在理解這些自然規律時總會發現數學存在各種各樣的漏洞,純數我美麗的,它為自己的終身美麗而生,它一直在彌補漏洞而變革,我們這些人正在為它尋求一個沒有漏洞的體系。”陳崇玺接着道:“這世上有太多的理論存在漏洞,但純數學家們正在彌補作為最基礎學科的數學的漏洞,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數學能夠完成變革,将真理和錯誤永遠分開。”

“你覺得應用數學是現在,可是如果沒有純數這個未來,人人都執着于現在,哪裏又還會有未來呢?有都沒有,又談何應用?”

喬微聽到這話有些沉默,這可以說是每一個純數學家的夢吧,一個永遠在孜孜不倦追求卻看不到終點的夢。追夢的人很偉大,也很有勇氣,她敬佩這樣的人。誰說純數學家都是無用的?只不過他們在用很多人不理解的方式完成對社會的貢獻。

陳崇玺有些激動,說完後為了緩和情緒,大口地喝着茶,一時間辦公室中除了陳崇玺的喝水聲,再無半點聲響。

“您說得對,做數學就是做數學,只有将基礎打牢,完善數學本身,我們才能繼續往前走。”喬微起身給陳崇玺的杯子中再次添滿熱水。

“怎麽,現在想通了?要跟我一起研究純數?”陳崇玺抿了口茶,有些高興,這還是他第一次聽到選擇應用數學的人會贊同他的說法,這在他們這些純數學家眼中叫做迷途知返。

“不,我還是堅持我的選擇,不過我會抽時間研究純數領域。”喬微搖了搖頭,每個科學家都是固執的,她也不例外,她有着自己的堅持,“您應該也知道如今我國通信領域面臨的封鎖,西方國家封鎖科學技術,他們制定了一代又一代的規則阻礙我們的科技發展,我對這方面有興趣,想要做出一些成績。”

“通信?”陳崇玺聽到喬微的選擇皺了皺眉,“我知道這方面華國很落後,可是你确定選擇這方面?比起通信工程,我覺得物理領域特別是量子力學領域會更好一些。”将數學和量子力學結合是很多數學和物理學家的選擇,一個出色的物理學家他首先要十分精通數學。

“當然,量子力學的神秘讓每個人都想要揭開它的面紗。”喬微笑道:“只是我如今對通信興趣更濃一些,我已經和辰碩簽了勞動合同,也參與過這方面的研究,如今還不想改變研究方向。”

系統:“宿主,量子力學聽起來就很高大上,你确定不多加一個專業?”

“你說的很對。”喬微嘴角微勾,“我解決完通信工程,就會去研究量子力學,然後探索一下你究竟是個什麽東西,還有你的那些功能,比如穿梭世界?”上個世界是沒有條件,好不容易到了現代社會,喬微可不會放棄這麽好的研究機會。

聽後抖了抖身子的系統,它真的太可憐了,弱小又無助!它不想當實驗品啊!

嘤嘤嘤嘤嘤!

看到喬微堅持,陳崇玺也沒有再勸,“既然這樣,我也不再勸你,你申請提前畢業修學分的事我會和你班主任說讓她簽字,另外你申請第二專業的事我也會和他說,你放心。”

“謝謝陳教授。”喬微知道陳崇玺今天的談話都是為了她好,她也是真心道謝。

“我們這些老家夥,也是瞎操心,怕你走了彎路,到頭來還是白忙一場。”陳崇玺嘆道,他勸不住當初選擇應用數學的朋友,也勸不住一個小姑娘。

“怎麽會白忙一場?我的畢業論文會選擇應該會選擇純數領域,到時候還有要麻煩您的地方。”喬微笑道。

陳崇玺聽到這話高興,但還是繃着一張臉,道:“我的要求可嚴着呢。”

“您放心,一定讓您滿意。”喬微笑着應道。

随後兩人相視一笑,氣氛輕松愉快。

之後喬微提交申請的過程都很順利,明确了研究方向,喬微的大學生活十分豐富充實。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不知道的時候,嚴裕為了遵從嚴晖的吩咐接觸她空跑了好幾趟,嚴裕費盡心思打聽到了喬微的寝室樓,可他又進不去,所以只能在下面等,等了一下午,一直到天黑,都沒有見到喬微的影子。

他就不明白了,一個大一新生哪有那麽忙,要是其他系的學生還有實驗室這麽個借口,可是數學系連實驗室都沒有,哪裏那麽忙?連寝室都不會回?

就這麽連等了三天,嚴裕都沒見到喬微的面兒,後來他實在受不住這麽等下去,只能花錢找人打探消息,才得知喬微每天除了教室就是圖書館,有時候晚上能通宵泡在自習室中。

嚴裕不得不說喬微和他從小到大接觸的所有女生都不一樣,這樣的人他真的不知道怎麽追?他又真的能追上嗎?

喬微不知道嚴裕的動靜,她除了将所有的時間投入到通信領域的研究外,還給自己選擇了畢業課題——敏感度猜想。一個普通的大學生選擇猜想作為課題确實顯得有些異想天開,但作為一個已經活了三世的人,她覺得自己三世的積累更應當有挑戰的勇氣。

她選擇敏感度猜想作為畢業課題,也是因為敏感度猜想是組合學和理論計算機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之一,多少和通信領域搭邊。這個猜想與布爾函數有關,布爾函數是一系列将一串輸入位轉換成一個單一輸出位的規則。

“敏感度”是一種用來描述布爾函數複雜性的度量,它描述的是當一串輸入位中的單一一個輸入位被改變時,會導致輸出位發生改變的可能性。在所有描述複雜性的度量中,幾乎所有其他度量都可被用來衡量其他度量的值,似乎只有敏感度是一個例外。有數學家在1992年提出猜想,認為敏感度并不是一個例外。但近30年來,沒有人能真正證明這一猜想。

選擇這個課題喬微一直沒有和陳崇玺說,她想要等解出來了,再告訴陳崇玺讓他高興。

不過她也并不着急,畢竟離畢業還有很久時間,她一點一點來,總會解開。辰碩在B市有分公司,喬微會在有空的時候前往辰碩跟進辰碩的項目。

另一邊嚴裕實在是找不到喬微,不得不放棄原本的計劃,喬微讓他實在是束手無策。等到放寒假的時候,嚴裕都沒能見上喬微一面。

喬微寒假并沒有先回C市,而是直接飛去弗蘭克所在的S市,她和辰碩有協議,她的寒假和暑假都會在辰碩工作,她繼續投入到對LDPC碼的研究,技術的封鎖不是那麽好突破的,半年的時間,辰碩也不過将工作向前推進了一點。

等到喬微回到C市,已經是大年二十九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