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道經

壺天性果女丹十則(一卷)

第四則·默運胎息

女丹修法,其理原本不繁,當其運煉,亦自不雜。諸丹經內,不傳女子修煉者多。何以不傳女流?蓋因未能男女雙度故也。吾今垂法教人,實願男女雙度,故此于丹書後編接列女道十則,以度有緣之輩。何以女丹之道至簡不繁?女子之性純全,女子之身安靖,但得一點功夫,便能徹底造就,不似男子之念頗多偏僻。故其身心所向不同,其功亦當淺顯發明。

行持之際,原有順逆之分。女真修士,果能照前口訣盡心行持。自然真氣日生。真氣既生,血化為液。其液自兩乳中間流通百脈,潤澤周身。此液是血化成,常用身中玉乳以養之,始能鎮靜中田,以為超生之本。

玉乳者,是身中呼吸之氣也。呼吸由中而生,亦由中而定。倘得玉液歸根,故用此氣以凝之,其液方無走失,可倚此而結成還丹。

呼吸者是運煉之呼吸,非口鼻之呼吸也。運煉之時,其勢不着于口鼻,而實不離于口鼻。雖有呼吸之名,實無呼吸之相,何也?是借呼吸以為呼吸之義也。何以雲是借用呼吸?口鼻之呼吸,由先天之呼吸而生。此時是用先天,不用後天,故先天之呼吸有名無形,随後天口鼻之呼吸一出一入,自然升降。若女功運煉,亦只用中宮內運呼吸,随着口鼻之呼吸而行,出入自由,無礙無滞。久久行之,自然息息歸根,呼吸之氣,覺得不由于口鼻一般。行持一月,胎息已成。胎息若成,女仙不難造就。女子修此,宜當盡心。

此段功夫,極細極微。女子修行至此步功夫,必待前功養純,性情煉熟,方可行此。若不純熟,必得奇病,為害不小。女子修此,當自謹省。

壺天性果女丹十則(一卷)

第五則·廣立功行

女子修行,原本屬至靜之理。靜而生陽,方謂之動。一動一靜,皆由內之所養,非屬外面事也。雖然靜養一身,尚屬至真妙道,只守靜而無外行幫扶,靜何能久。若女子果能潛修至道,已經産得先天,複行煉得玉液,又兼保住胎息,初功至此,已過半矣。雖然功夫業已小成,必假外行以培養之,方才內無所虧,外有所補,內外兼成,仙道可期。

當其外行,如何行法?女子之身常居內室,終日閨阃,未嘗出外,如何行得了功行?這等看來,是外行定不能立了。然亦有不須出外而可立功立行者。譬如翁姑在堂,朝夕孝敬,視膳問寝。善事翁姑,此便是第一大功,第一大行。果能盡心竭力而為之,則仙女便可立地成就。

凡與人應接,當存忠濃之心,切勿瞞心昧己。若見苦貧孤老尚存憐憫矜恤之心,必須損己待人。竈前勿厭穢,廚下勿高聲,供奉神明,尊敬師長,謙恭長幼,和恤鄉鄰。舉動勿輕浮,言語勿暴慢,與夫一切舉動行為,在在皆歸理法之中。久久行之,自然氣質沖和,行動赅理。不求功而功行,不思行而行立,平心處事,常在道中。行到那極則的地位,雖非天上之仙卿,卻是人間之雅婦。茍能若此,行何及焉。

凡屬女流,常存內守,切不可出外迎神拜佛,假托行修。似此所行,終屬鬼眷,如何超得過生死,了得脫性命,成聖真于高上者耶!女真修士宜自勉旃。

此則雖屬外行,實為女子修行莫先于此一着。若先行得此,則功夫前進,不難至矣。

壺天性果女丹十則(一卷)

第六則·志堅行持

女真之士,若能覓得明師,求得口訣,又能立得品行,虔心進道,立志潛修,恒久不怠,可謂得訣之真,修身之要,誠如是也。

然女子之性易漓易變,間有不如意之事,或有不投心之行,定然自失其性,必為歧途所引,終不能立志前行,以期了道。倘存偏僻之見,此道遂不能行了,辜負一生,前功枉費。可憐九泉之下,沒盡許多紅粉骷髅;枉死城中,藏卻無邊閨閣雅秀。那時始知身不自由,造物每多遺憾。孽海翻騰,輪回無盡,要想出頭,怕莫日子了。吾嘗每至冥司,觀見此等男女,無不悲憫。蓋因世上遇道者寡,求道者難。往往有真心之女,而不得真傳實授,以致昧死昧生,無有出期,良可嘆矣!

吾今立法教人,故于女丹口訣,顯明指示,願彼有緣之輩,茍能遇此,頓悟迷津,得登彼岸。

使那夜臺無叫苦之聲,閨房得返魂之旨,長守不失,享樂無窮。

雖然此舉口訣易得,人心難齊。若是真心女流,得授至真妙道,便能長一而修,終無悔念。

志向純一,不為歧途所惑,更兼道心永久,自可造就出塵之相。

若彼奇忒之婦,口是而心非,前行而後悖。不慎言語,妄與女友而示奇懷;不守師盟,辄以矢口而洩妙道。言行相違,居心茍且,假借修行而望長生。德寡行微而期體健。如此之人是孽海中之物耳,生受五苦之厄,死遭陰律之刑。吾門不度此輩耳。

日後有緣廣度之時,定宜詳審方可示授。若是真修女流,一心守吾門清規,行吾門口訣,日夕不懈,旦暮施功,自始至終總要廣務行持。功夫行滿,那時言清行實,身強體健,正氣充溢,返老還童。

從此進修,成仙可冀,切不可乖道念,自将本體喪失了。

吾有規戒,女真記之。

戒規列後:第一戒要孝養翁姑。若無翁姑,凡族親以及尊長于我者,皆宜謙恭盡道,敬老尊賢。

第二戒要端方正直。凡行動舉止以及服飾衣物,宜從樸實莊重,勿致奢華。

第三戒要謹慎言語。凡應接上下,宜小心說話,以及他人是非,彼此議論,并師授妙谛,皆宜忍口,恐生嫌言致禍。

第四戒要小心行持。凡坐煉功夫,宜居淨處,倘在穢側、路旁以及浸濕喧HT 之地,大宜避忌。

第五戒要尊師重道。凡遇高明,請教必當謙受,毋致謗語崇興,矢口相對,自高自恃,不能受益。

第六戒要立志存心。凡進道修行,必誓以終身,或期以數世,毋失堅心苦志,有誤前程。

以上六戒,誠為女子修行要道,着實功夫。倘不從此規戒,當逐出門外,任他自棄可矣。姑錄于此,女真鑒觀。

第七則·調養元神

女子之功,比男子便捷些,女子從養真至胎息,其功已得三分之二;不若男子之功,便有許多作用,方能到得調神地步。所以女道丹書,從養真直至胎息,功畢便接錄外行功修,俟其外行有餘,方可煉調神一段事體。

夫神何以調?因其前日運煉氣血時,已将血化為氣,氣因血住,其氣便化神了。到此時候,若不陶冶性情,輔立外行,恐将來凝之不住,反失丹道,有誤前功。故修行到此,必須使他照根據戒規,嚴遵法度,将他心性磨煉成一塊頑石相似。必須煉而複煉,磨而複磨,直至養道心花開發,本體光明。到此時候,性已養純,神已入定,內外貞白,表裏玲珑。此誠所謂“萬傾冰壺光射目,一輪明月映深潭”,纖塵不染,體相皆空。行到此地,若運煉之時,自有一番清靈善化之機,照映在腔子裏。定久之際,渾然若死人一般,不動亦不言,不食亦不饑。此時必須用人扶養,不可因其入定,便妄驚叫喊,若妄驚動,恐傷神體,必走入魔營,為害不淺也。

女修至此,當留心着意,毋致差失。當其入定之後,只見他氣息不存,顏色不改,任其自聚自散。或一二日,或五七日,或十餘日,皆不可動,須當用人日夜護持。待等他鼻息微微,神光半露,方可低聲呼之。

倘彼出定之後,即凡飲食衣服,随心所适。以後必須着着防危,庶免丹元有失。此後功夫,直至養到出神之後,方無危險。學人記之,慎之勿忽。

第八則·移神出殼

女子之道,原從陰返為陽,陽極而神全。丹功至此,長守不懈,使那神體煉而複煉,存而複存,直煉至身若冰壺,神如秋水,然不可使之久留身中,如瓜熟自落。神圓則遷。若不遷神移出身外,終為守屍之鬼,何足為異。

此時當用出神之法,将神移出身外,倘出之速,恐神迷無所歸,複将所出之神,複轉身內,一出一入,由近及遠,切記不可放縱。調教老成,方可任其去來,純熟之後,自無畏避。

雖然出法故爾如是,而出神之功,又當分別。若未出神之前,此神屬至靜,其功仍同養真規矩,直待至神圓,方可止步。

若神既出之後,此神屬動,便不似前面功修,當用逸神之法,使神靈通圓融,并無隔礙,直至煉到神通遠顯,方可休息。從此以後,務宜逸養元神,或游山而玩水,或靜坐以操琴。常從樂事,快爽無邊。遇有功處且行動,當立行時便立行。神功運用,道妙無窮。茍能八百行滿,三千功圓,那時金書選诏,龍女降臨,真仙保養,待度飛升。九重天上果逍遙,蓬萊洞天真快樂。誠所謂“脫下胎州襖,作個女神仙”,豈不美哉,豈不快哉,信女何憚而不行哉!

第九則·待度飛升

女丹之功,業已修成,養就純陽之體,出沒自由,無拘無束。此時廣行功德,多種善根。切不可因其神出。逍遙自得,便将道果置之度外。或因心用意,而妄洩天機;或扭轉乾坤,而複從世俗,多言洩造物之奇,行乖負天理之正。種種妄為,罪該天譴。功夫行到此地,只宜代天宣化,護國救民,功行滿日,自有上聖高真,度脫飛升。那時上朝金闕,膺受敕封,從茲永住天宮,快樂無邊。

女真修成,何以必用待度?因其血弱之軀,假內功修煉以成陽體。體雖成陽,而陰凝之性尚未煉盡,故女子功夫少“還虛”一段,運用未能盡天地之妙化。所以不得超升世外者,悉由體相之不堅故也。

不若男子之體,已煉成金剛不壞之身,還虛之功養成神光,充滿天地,故不用待度,而可了道成真,親朝上帝,游晏蓬萊。若女子則不然,女丹修成,務必廣行功德。倘功德行滿,上聖見而憐之,保奏上帝,方得敕旨,下頒金書選诏,證得人天無上道果。否則就成一個散仙而已,不能與天地齊壽,終歸運化。

女真修此,若到出神之後,直待上聖拔度歸真,方可了手。倘功行完滿,永受人間享祀,上可以代天帝不全之化,下可以救世人疾苦之厄,功德圓融,與天地齊壽,日月并明,躲脫輪回,直超劫運,無生無滅。至此方稱閨中雅秀,阃內高人。但願世間有志女子,毋自棄焉?

第十則·了道成真

女子修行,所貴者在于成真了道。若修行未能成真了道,猶如田中之蛙,未出泥途一般,終歸是那孽海之物,焉能躲得脫輪回,超得過劫運,複還為先天之體。

雖然此等道理,只怕人行不到。若能立志堅心,道念不改,終身由之,而不失其正理,勤勤弗懈,亦不過三五載功修,便能登上乘果位,蓬萊洞天,逍遙自在。那時生由我生,滅由我滅,天地造化,皆在我掌握之中。誠所謂“一人成真,九玄皆度”。斯時德敷宇宙,功及九泉,上帝眷之,天仙喜之,神明畏之,民衆賴之,萬劫長存,千秋享祀。極人間之快樂,享天上之逍遙,朝游海外,暮宿昆侖,挾持天地,澤遍環宇。

任爾凡夫說長道短,總莫能及修行這一件事。若舍此而向別求,是人行邪道,豈能了脫生死,證道果于将來。後世女子,當明鑒之。

偈曰:丹功雖已錄簡編,其中道理妙而玄。

十進步中操得詣,九還丹內覓的端。

不是知音休顯示,倘無緣遇莫陳觀。

苦我類數辛勤力,遺留後世待高賢。

女金丹序

大道不問男女,皆能有成,故男子道成為真人;女子道成為元君。自古丹經言男子修煉之功至詳且悉,女子修煉之道多不論及。間有論及此者,不過略露一斑。

非薄女修也。推其意,以為人同此性命,即同一功夫。言男修而女子之功不煩言解矣。不知男子外陽內陰,女子外陰內陽,秉性不同,形骸各別,雖同一性命,其行持大有不同者。《修真辨難》曰:“男子下手,以煉氣為要;女子下手以煉形為要。”許祖曰:“男子修成不漏精,女子修成不漏經。”其初關迥然各別。至煉己、得藥、還丹、溫養、結胎、出神諸事,雖與男子同,而細微節次,未嘗不無大同小異之殊。壬辰春,适有坤女問道,仆教以多看古書,證其所授。而丹經言女修者獨少,難以考證異同。

爰不恤洩漏天機之罪,因将其所以同者何如,所以異者何如,并逐節次第何如,形于楮墨,以為問津程途,俾得尋文釋義,不致魚目以混珠;深知力行,庶幾金鼎可烹汞,以成無上至道。而方諸瑤池之會,不難與男仙同谒木公,共拜金母矣。

時大清光緒壬辰歲中和月用中貞一子序于玉帶溪之卧雲西軒。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