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道經

十二戒慢道輕師

天地間至貴重者,莫若金丹大道,可以出凡籠,可以了生死,可以超九祖。古人萬劫一遇,夫豈等閑細事哉。

雖貴如漢文帝,猶且折節于河上公。富如馬丹陽,猶且虛心于王重陽。武如漢鐘離,且低頭于王玄甫。文如抱樸子,猶其屈膝于鄭思遠,況下焉者乎。故求道者,挾不得一己之富貴,逞不得一己之勢力,恃不得一己之學問。聰明必虛心誠求,如伍沖虛灑掃役力,切問二十載,方能得之。

而授之者,亦不輕易。抱樸子曰:“受真一之訣,皆有盟文,歃白牲之血,以旺相之日,受之以白銀、白絹為約,克金契而分之,輕說妄傳,其神不佑也。”沖虛子曰:“自古仙真授真道,必清淨齋醮如科條,具信贽,刺血盟天,奏告上帝、三臺、北鬥、南辰、三官、四聖、五帝、司命各位下,請命降允,而後可傳。”凡傳一人,遍天地間神聖無不告之者。倘有惡類,妄自行財及詭詐,私相授受,師弟同受考掠,可不慎哉!使者既不輕易以傳,授者何可輕亵。抱樸子曰:“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也,重于父母也,可不尊崇之乎?!”

觀此可見,求道者既遇真師,即當尊崇恭敬,勤求切問,歷久不怠,方得卒聞心法,而升天有路矣。

口訣·收心

金丹道理最幽深,逐節功夫着意尋。

若問入門初下手,掃除妄念以收心。

金丹大道,至聖至神,至玄至妙,有內有外,有始有終。其中細微節目,須知之清,方行得到。若不着意行之,則知內不知外,終落空亡;知始不知終,僅成小果。

而其下手用功,以收放心為首。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倘此心日放于外,如野馬山猿,刻不寧息,此心日與情私為緣,真性即日為物欲所蔽。秉夷既牿,則夜氣不存,欲1望結成胎仙,不亦難乎。故入門先把萬緣放下,一絲不挂,一塵不染,放心于無何有鄉中,清清靜靜,空空寂寂,久久純熟,其心自死。心死則神話,雖不得仙,去仙不遠矣。

口訣·養性

一顆牟尼似水晶,何期塵垢蔽精英。

但能靜坐回光照,依舊天心夜月明。

真性本自靈明,但為氣禀物欲所拘蔽,則有時而昏,然本體之明,未嘗息也。如能勤加拂拭,用力涵養,依舊如天心之月,明照萬國。

涵養之法:每日靜坐,先将萬緣放下,回光返照,如月到天心,風來水面一樣情景,悠悠揚揚,活活潑潑,似有似無,勿忘勿助。事至物來,雖如如不動,卻又了了常知,不知則流于木石之弊。

返照時總要安舒自在,不自在則未合法,不可再照,恐成氣郁。古雲先時要放又要收,自後熟來,不放亦不收。收放得宜,久久調養,忽見石火電光,此真性初現景象也。由此用功,自有圓明時候。

但返照之功,不可久用。古人雲未得大藥不可久照,恐出陰神,入于魔道。故十二時中以一時返照,餘時則潇潇自在。其功夫總要不可閑斷,純熟之後,自有天然慧光發現,明照九州,慧觸未來。又要知而忘其所知,忘到忘無可忘,自臻化境。

口訣·養氣

雖能念住特初禪,息到沖和始見天。

養氣方兒無別巧,同行同坐夜同眠。

佛雲初禪念住,心無生滅也。二禪息住,息無出入也。息無出入,則息住而氣得所養矣。此息,非口鼻呼吸之息。蓋人生之初,随母呼吸之息以成胎。及裂胞而出,此息藏于祖竅穴中,雖與口鼻之息相通,常人之息由口鼻出入,不能入祖竅以歸根,真人則息息歸根。故莊子謂:衆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是也。欲尋真人之息,須調後天呼吸之息以尋之。真息歸根于祖竅,其氣即藏于祖竅,故息調則氣和,息住氣不散。古仙所謂“氣歸元海壽無窮”者此也。然息必調到沖和時候,乃可采藥,乃可養胎,故雲“沖和始見天”。

劉長生曰:“沖和結坎離”又曰“沖和養神氣”。何謂沖和?伍子曰:“不偏不倚,不疾不徐,非有非無,”如何作用方能沖和?伍子又曰:“夫妻并肩,陰陽合一,晝則同行,不前不後,夜則同住,不逼不離。如斯了悟,是沖和三昧。”總之,伍子之言,不過喻心息相根據,朝夕不離之謂也。鐘離曰:“人能心息長相根據,換盡形骸玉液流。”故心息相根據,調到沖和,養氣之能事畢矣。

口訣·凝神

神是夫兮息是妻,休教異路隔雲泥,兩相匹配歸根處,便與同登步月梯。

神者火也,息者風也。煉丹全憑風以煽火,火以煉精。風火同用,神息相根據,兩不相離,猶如夫妻一般。故必凝神于氣穴中。神抱住氣,意系住息,不即不離,勿忘勿助,方是真匹偶,真交媾。

朱元育曰:“要覓先天真種子,須從混沌立根基。”混沌,即歸根複命之處也。海蟾祖曰:“先賢明露丹臺旨,幾度靈鳥宿桂柯。”旌陽祖曰:“與君說破我家風,太陽移在明月中。”無非喻義神入氣穴之旨也。三豐祖曰:“大凡打坐,須将神抱住氣,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于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上泥丸,入绛宮,下重樓,神氣相守,息息相根據,河車之路通矣。”

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觀此則知凝神之功,無論剛人柔人,皆不可少也。

口訣·三命

女子原來命有三,紫白黃光不似男。

少上衰中成在下,關頭一路要深谙。

女命有三,紫、白、黃是也。光之黃者,丹田生丹之處也。白者,胎元結胎之地也。紫者,血光生血之海也。其在上者為陽穴,在中者為黃房,在下者為丹田。

當其少也,天癸滿一斤之數,丹田真元之氣足,上升血元生血,陽極變陰,化濁經而流行于外,故少而從上。

及其衰也,天癸耗盡,氣不能上升以生血,而腰幹血涸則經無矣,故衰則從中。若欲修成幹體,須從下田運上陽穴,神火熏蒸,使經變黃,黃變白,白化無,形自隐矣。故曰成則從下,與男子不同。不識此關頭,則丹不成。

口訣·氣穴

氣穴無它即乳1房,休将臍下妄猜量。

人如不識陰生處,安使毒龍自伏藏。

氣穴,即血元也,即乳1房也,在中一寸三分,非兩1乳也。男命在丹田,故以下田為氣穴;女命在乳1房,故以1乳1房1為氣穴。陽極變陰,從氣穴化陰血而流行于外,故斬赤龍,須從陰生之處用功。久久行持,形自隐矣。若以男子臍下一寸三分之氣穴指之,則誤也。

口訣·知時

每到花開對月時,羝羊正欲觸藩籬。

勸君信至休遲誤,莫待赤龍出水湄。

《先天玄微》曰:女子未生之前,父母媾精之際,父精先至,母血後行,血裹精而成女形。女子受生之時,先得母之鉛氣一兩,先生右腎,牽一條絲于上,而生雙睛;牽一條絲于下而生金丹。自茲以往,十二日生癸水一铢,一百八十日生癸水一兩。自是而後,十五日生癸水一铢,一年生癸水一兩,至十四歲生癸水十四兩于血海中,同前胎內帶來一兩,共成全一斤之數,三百八十四铢,合周天三百八十四度,一年得三百八十四日。易卦三百八十四爻。天地之數,陰極陽生,癸盡鉛現,二七而天癸降矣。十四歲而天癸降後,至二十六個月零七日半,耗去癸水一兩,至四十九歲,耗之已盡。

女子二七經行,一月一度,營運不息,與月之晦朔同度,不差時節。若差時刻病作矣。故月月花開,時時經行。其所以行此經者,陽變為陰也。陽既變陰,則不可運。若亂行妄運,殺人不少。

須在羝羊未觸藩之先,信至時用功。《上藥靈鏡三命篇》曰:“月信者,非以經至為月信者也。信之一字,如人在外,尚未回家,而信先至焉。”信至之日,彼自知之,或腰腿疼痛,頭目不安,不思飲食。

此信至而成血也,乃氣也。當在兩日半之前,專心行功,若經行,則赤龍陰精不可把持,亂行妄運,殺人不少。須待其經後兩日半,以白绫試之,其色黃金,乃經罷時也。照前功運上以斬之。凡此之言,正示人當知時行功也。

作者有話要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