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直指弘歷

那日雍正來過後,第二日一名有了一點年歲的老太醫便不期而至,道自己是皇上派來給洛寧調養身體的。洛寧對這名老太醫沒什麽印象,他的兩鬓早已發白,但那臉上卻看着只有幾道淺淺的皺紋,皮光肉滑的,還沒法看出真切年紀。

老太醫在幫洛寧請脈的時候便告知這往後七日內他每一日都會來給她把脈,在那之後再看看情況可否改成隔日更,把了一陣子後,太醫觀其氣色,又讓她伸出舌頭,這才謂洛寧外表看着健康,但底子卻還是虛,而體質又偏寒,不過若是慢慢調養,自己再注意些小細節,這身體肯定能一日一日好起來,這倒是不需要擔心。

“最重要的是,娘娘您還年輕,這往後的時間還長,娘娘身體只是比較虛,其他的大毛病沒有,但也不能太心急了,娘娘應該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罷,只有循序漸進,這身子才能好起來……”這位李太醫的啰嗦模式全開。

呆滞了的洛寧:“……”

聽着李太醫絮絮叨叨的在耳旁不停的念的同時,洛寧驚喜的發現她居然能聽到老太醫的心聲,事實上,不管聽老太醫的話還是他的心聲,老太醫的意思都是以為心急着想生娃兒誕下龍裔的是洛寧,于是便不停的腹诽生娃兒這種事情最好還是順其自然,只要身體健康又何愁生不了娃,這年輕本就是本錢雲雲。

結論:這李老太醫倒是一個實在人。

但問題是,明明是雍正派他過來的,又不是她讓雍正派他來的,這老太醫的邏輯敢不敢不這麽逆向?

“李太醫,這些道理,本宮明白的。剛聽你這麽一說,其實我只需要補補氣,适當進進補,對嗎?”好不容易待這老太醫喘口氣,洛寧當然是立即打斷他的話,還煞有介事的問道,“那就說明,其實李太醫不需要來得這麽頻繁,隔日再來便可?”

“非也非也,”李太醫搖頭晃腦道,“這幾日老臣還得給娘娘慢慢調整藥方,等這藥方定下來,那之後才可隔日或隔兩三日,因為這調養可是長期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這老太醫的思維也實在逗趣的緊。分明是又一次告誡她不要想着一擊即中,為什麽他就不能細細思考一下她話裏的意思呢?洛寧差點想摸摸自己的臉頰,難不成她長得就一副猴急的樣子?她在想是不是應該把話說白一點,說明白急着想要懷孕的不是她,她真的可以慢、慢、來!

幸虧這老太醫也并非不喜歡她,只是想到什麽說什麽,這樣的性格能留在太醫院,恐怕是醫術真的了得,這麽想來雍正倒是對她真不錯。

最後洛寧還是沒能說出口,但是讓她十分頭疼的是,洛寧想着老太醫辛苦,想賞點東西給他,也被他拒絕了,洛寧只好道:“本宮只是感激李太醫你勞心勞力,并非作他想,太醫你還是收下吧。”

“老臣可不能要,老臣行醫數十載,從未要過貴人們的一分一毫,”想了想老太醫又補了一句,“除卻皇上下旨推脫不得的,是以娘娘也不要讓老臣打破這個規則。”

洛寧無法,揮退了端着賞賜的汀蘭,正想說些什麽,汀竹便端着太醫沒來之前洛寧吩咐下的糕點走進來,養聲道:“主子,這糕點可是好了,主子可是久等了。”

李太醫淡淡的瞟了那已經放上桌上的賣相精致還浮着淡淡香氣的糕點一眼,便目不斜視,似乎完全不感興趣的樣子,但如果細心觀察,便能發現老太醫在細細的吞咽口水。

就在這時,洛寧也聽到了老太醫看着糕點有流口水的沖動的心聲。

Advertisement

原來如此,老太醫也好這口,看來這收買人心還是得收買對地方,不對症下藥還真不行,幸虧了這讀心術!洛寧暗喜,拿捏住這老太醫的喜好脾氣,這日後若是她身子有什麽事兒,這老太醫也會向着她,特別是這她老太醫還是雍正派來的,這可比什麽都強。

要知道她以前看那些金枝欲孽啊,穿越小說啊,都是靠着太醫

于是洛寧便開口道:“李太醫,這賞賜你可以不要,那本宮就賞你一些本宮新想出來的糕點如何?你若不喜歡,大可以拿回去給同僚品嘗,本宮這小膳房的廚子的廚藝,還是不錯的。”

“如此甚好,那老臣就恭敬不如從命,”這老太醫連忙開口,深怕洛寧反悔似的,但是很快又發現自己有點失态,随即掩飾道:“老臣會分給其他的同僚,在這裏先謝過娘娘的賞賜。”

“咳咳,”洛寧捏着手帕掩嘴輕笑,“那麽,一切就交給李太醫了。”

在這宮中有點風吹草動都瞞不住,太醫出入洛寧院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但很快人人都發現那并不是有“好消息”傳出,只是洛寧開始調養身子,以往年氏在的時候,洛寧也是經常與年氏一起給太醫把平安脈,最重要的是其實很多妃嫔都會請自己信得過的太醫來調養身體,所以只要不是好消息或者壞消息,衆人也不會太在意。

但幫洛寧把脈的是李老太醫,這老頭油鹽不進,即使你想打聽洛寧身子的真實情況都不太容易。既然如此,那衆人也只等洛寧到底是不是能懷上龍種,于是這件小事并沒有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烏喇那拉氏也是問了一下洛寧身子的情況便就此作罷。

更何況圓明園的關注點現在還不在洛寧身上,盡管現在雍正對于洛寧好像榮寵更甚其他妃嫔,但也只是半斤八兩,遠沒有如年氏那時候的近乎獨寵一般的待遇。

雖說吉嫔進宮不到一年便被封為一宮之主,可然後呢?也許撐死就是一個嫔,無法再上位,誰不就是圖一個新鮮嗎?也許雍正三年吉嫔運氣很好,正好讓她脫穎而出。這從今往後,究竟會如何變化不還是未可知麽?

現下還是專注于宮中的形勢會比較好。

風頭火勢。大概就是現在的形勢,盡管圓明園內滿滿是水,卻似乎依舊無法将這火給撲滅。

弘時被巫蠱之術所害一案,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但各種零碎的線索都開始指向罪人阿其,一切都如雍正所料之時,突然,橫生枝節。

負責調查的官員在查那名誣告鐘氏的奴仆在調查這個人的身家的時候,查得此人有一個弟弟正在四阿哥弘歷的伴讀處當差,但巧合的是,這人的弟弟在那伴讀手下當差的時間并不長,可是已經成為了伴讀的近身。

雖說這裏頭可能只是巧合,但盡責的官員還是将這一情況報告了雍正,詢問需不需要繼續查下去,雍正自然沒有料到該官員居然能将這情況也查出來,正想下指示的時候,另一頭回禀道那名奴仆因為抵受不住嚴刑拷問而查出了,雍正一細問,官員卻面有難色,頓時支支吾吾,雍正便直接派蘇培盛下去拿過那名官員帶來的記錄。

這記錄上頭說着在他們第三次用水将人潑醒的時候,他們正好拿到了另一名官員手上的資料,便循例問了一句,殊不知此人在不甚清醒之下聽到自己弟弟的名字,忽然表現得大為激動的說一切都是他自己所為,與他弟弟無關,此事的确是他誣告鐘氏,他根本不知道究竟是誰用那巫蠱之術害人。

這官員再一問,道這巫蠱之術乃是株連九族的大罪,若是查出他也是幫兇,這罪責他的家人無人可逃過,現下就要将他弟弟抓來與他一樣嚴刑拷問,此人先是說了好幾個人,其中包括齊妃、弘時,最後居然連裕嫔與弘晝的名字,卻打死不認這事與弟弟有關。

雍正當下的臉色就沉如鍋底,這周身散發出氣息可比不久前融雪那會兒更能凍死人,當官員詢問雍正接下來該怎麽做的時候,雍正自然是怒火中燒,聲音更是猶若寒冰:“查,怎麽不查下去?!朕看還能查出些什麽幺蛾子,裕嫔和弘晝?怎麽不說已經薨逝的敦肅皇貴妃和福惠?這人還真可以啊!”

“皇上息怒,此事莫不是有人嫁禍,這其中尚未理清的部分還不能下定論。”在場的人都立即下跪高呼“息怒”,領頭的官員只得戰戰兢兢的勸道。

“盡早查出真相,既然此事提到了齊妃、弘時、裕嫔、弘晝,傳令下去,在此事尚未完全查清之前,将上述所有人禁足,所有的事情繼續跟進下去,朕定要将此事查明白為止。”

只不過是一人的口供,卻牽連了兩位皇子及其母,包括後宮的一妃一嫔,此事若查下去,還不知牽連多大,而裕嫔更是無辜,之前忙了這麽多日,這日正好在禦花園裏歇息一番,殊不知雍正一道命令下來,就被強制帶回了自己的宮中還不明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事。

在另一方面,雍正私下派出暗衛徹查弘歷及其伴讀與這兩兄弟之間的事情,明着直接派人查罪人阿其那所有的罪證,務求在家務事沒被完全牽扯進來的時候,将罪人阿其那直接拿下,此次案件究竟與他有沒有幹系,也無所謂了。

一系列下來的舉措,又讓宮中所有的人都開始夾緊尾巴做人。

事實上,此事不合邏輯的地方相當的多,也就越發捉摸不透。

弘時突然病倒的時候,并且表現出像是魔怔了症狀後,雍正其實還想給他一次機會,不然也不會與李氏一起前去探望,若是弘時收了心,不再執迷不悟,那麽他便不予計較,雍正本就子嗣稀少,還個個都是不省心的,但若是能教好,将來新皇登基時便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在沒有見到弘時之前,雍正心裏想的都是弘時是知錯了,想要找下臺階。

一直以來雍正都是這麽認為的。

可是直到他派出去調查的人還真在弘時的兩處居所皆查出了并非新埋入的草人娃娃,連他請來的高僧大喇嘛都說弘時住的地方“氣”不對,這才真的讓雍正怒不可遏,幾近克制不住自己。雍正回想起弘時之前的荒唐行為,亦覺得相當的反常,若真是有人惡意陷害,那整件事情就實在是太讓人心寒了。

巫蠱之術原本就為天家所禁止,因其邪惡且能蠱惑人心,幾千年以來都是禁忌之術。本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念頭,祖宗規矩便是絕不可與之有任何的牽連。

謀害皇子是大事,雍正亦私心便是想利用此事将阿其那一網打盡,還省得他找什麽理由讓群臣“迫”他下令讓阿其那改名,只是沒想到這一手,卻讓他更清楚的看到自家後院的火災情況究竟有多嚴重。

☆ ☆ ☆

将一妃一嫔,兩個皇子一同禁足這事自當是在圓明園裏引起了軒然大.波,現在可好,留在紫禁城裏的兩個嫔都被禁足,衆人都紛紛擔憂這些人的處境。

自然也有人覺得不對,這事怎麽能一扯就扯上裕嫔和弘晝,齊妃可是弘時的額娘,雍正把這幾個人給禁足了究竟是什麽意思?

而弘歷自然也得到了消息,這事表面上看起來水還沒能淹沒他,但實際上在水下,已經有水草将他的腳緊緊纏住,難以脫身。弘歷很快也從旁人那兒得知自己伴讀的近身與本次誣告鐘氏的案件有關,可沒等他來得及反應之時,該名近身已經因為吃了下有巨毒的馍馍而毒發身亡,此前一點預兆都沒有,不過他還留下了一封遺書,說明自己是畏罪自殺。

但當官員将此事告知此人的哥哥,也就是誣告鐘氏的那人的時候,那人卻激動的說自己的弟弟根本就不識字,又怎麽會寫字呢,何況那字一看就是故意寫得歪歪扭扭。

而此事,便更是有理說不清了。

因為就這麽看來,此人說不定就是被想要掩口的人給毒死的。

真的不到你不懷疑,因為事情的矛頭,直接指向了弘歷。

至于其他的方面,什麽齊妃裕嫔,弘時弘晝,衆人就是徹查也只是查出了弘時弘晝之前一些零零碎碎的罪證。

于是這下,雍正幹脆連弘歷也一起下令禁足,小選照選,但還是由烏喇那拉氏回紫禁城內主持。

作者有話要說:T-T本來想雙更的,今天應該寫不完了T-T

就先一更吧……如果你們發現之後還有更,應該就是更新了……

沒有的話,咳咳,找個時間我們來雙更吧【喂,這麽說是不是太不負責任了】

感激小萌物唯一的地雷,壓倒大力麽一口是必不可免的啦~~=33333=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