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全是小平頭…◎
林小紅起來也不想睡了,棉襖脫來脫去的麻煩。
洗了個帶冰碴的臉,漱了口(沒用原身的牙刷,下不去嘴)就開始做飯。
昨晚她已經将苞米茬子放鍋裏了,竈坑餘溫就能慢慢給熬熟了。
早上掀鍋就能吃,不燙不涼。
林小紅看着開花的苞米茬子,滿意的點頭。
這種苞米茬子就是碎粒的苞米(再磨就是苞米面),因為偏硬很難煮,廢柴火。
所以老百姓就想到了這招,既省事還省柴火,這就是生活的智慧啊。
林小紅沒着急盛粥,怕涼了,她先去切了酸菜絲。
孩子們都愛吃。
又不是多好的東西,不至于摳着。
要燒辣椒,正好将另外一口鍋點上燒點溫水,給孩子們洗漱。
以前“貓抹臉”肯定是不行。
大兒子、二閨女年紀也不小了,以後得刷牙了。
她這次得多買兩把牙刷,記下來。
拌好酸菜絲,孩子們也起來了。
林小紅就在一邊看着,指揮他們如何正确的洗臉、洗手。
其實家裏還缺一塊香皂,可是香皂要票啊,有錢也買不到,郁悶。
“大江,你把洗臉水倒了,和弟弟妹妹漱漱口。”沒有牙刷,漱口就不能落下。
林小紅進屋撂炕桌,看到被褥都疊的整整齊齊放炕櫃上了,忍不住翹起嘴角。
連炕桌也放好了。
她家娃咋這麽乖呢!
必須獎勵!
林小紅鼓勵的挨個摸了摸兒女的小腦袋瓜,都是小紮紮,還挺好玩。“你們撿碗筷,娘給你們煎雞蛋。”
李大江咽了咽口水,還是堅定的說道,“娘,雞蛋你吃吧。”
他知道娘身子不好。
李小溪也仰着小腦袋,“娘吃,我喝粥。”
最小的李河抱着林小紅大腿,“娘…吃!”
林小紅心裏暖呼呼,這就是做娘的快樂吧,大手一揮,“都吃,咱們一人一個。”
她知道好日子是過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
孩子們包括她自己都有些營養不良,可不能太節儉。
這頓早飯自然是都滿意的。
煎雞蛋可真香,挂了那麽多油。
吃完了,小大人李江又發愁了,家裏雞蛋沒幾個了,還有油罐子裏的油也不多了,娘可太擱使(舍得)下油了,以後怕不是要吃水煮菜了。
林小紅招呼孩子們穿戴好,要送他們去大伯家。
“娘,我和你一起去!”李江不放心他娘,之前一直躺炕上,都下不來地了。
林小紅搖頭拒絕,外頭太冷了,孩子們的棉襖還是有些薄,“不用,你好好看着弟弟妹妹,娘中午就回來,給你們做好吃的。”
她知道大兒子擔心,但是她現在狀态還不錯。
好好吃飯,又睡了一大覺,身體恢複了不少。
其實之前也是她的心垮了,而不是身體。
身體只是因為吃得少比較虛弱。
但她也怕累着,所以選擇去鎮上供銷社,而不是去縣城。
她們生産隊離鎮上不遠,走路四五十分鐘。
不過現在路上有雪,走不快,得照一個多小時算。
林小紅将三孩子送到大伯家,也沒忘還剪子。
她家三個小平頭,頭發短得都快趕上小和尚了,自然引得大家夥注意。
林小紅也不管孩子們的打鬧。
她還有正事呢,将帽子摘下,“大伯娘,你幫我修修後頭,我夠不着。”
大伯娘哎呦一聲,“咋地把辮子撿了,可惜了的。”
其他兩個嫂子也圍着林小紅轉悠,她們倒是覺得這發型挺好看。
大嫂有些羨慕道,“這麽一看,小紅還跟小姑娘似的。”
大伯娘沉了臉,“說啥呢,三個娃的娘了,還小姑娘。”
林小紅眼神閃了下,苦笑着插話,“我也不想剪啊,可滿頭虱子,實在受不了,我要不是老師,直接和孩子們剪一樣短了,我一會去供銷社就買藥粉。”
這年頭一般家都有虱子,大家都有些不以為意。
甚至有老人講,就是古時候皇帝床上都得有倆禦虱。
“哎呀,肯定是小孩亂跑着上的,我家也是,都弄不淨。頭發、衣服勤洗也沒用。”李大堂嫂跟着抱怨。
李二堂嫂也是煩惱,“我家那幾個總去鑽羊圈,打也沒用,他們有了(虱子),一傳就是一家子。”
林小紅:看來雞毛撣子要準備起來了,李大江他們敢鑽羊圈,屁股抽起來!
林小紅終于背着背簍出門了,虱子藥要多買兩份,兩個嫂子要的。
大家都是苦虱子久已啊。
她一邊走路一邊開始胡思亂想。
這樣比較不累。
免不了就想到了今天倆嫂子和大伯娘的話。
看來大伯娘是不願意她改嫁的。
原因嘛也很好猜,如果她改嫁,不說她願意不願意帶孩子一起,李大伯也不會讓李家孩子跟着,那麽最大的可能就是仨孩子會被李大伯收養。
這時候家家不富裕,一下子多三張嘴,誰願意?
她也是可以理解的。
對于找不找,她不會把話說死,怕真香。
但傾向是不找,現在已經是73年底了,離恢複高考沒有幾年了。
到時候她肯定要參加的。
之後她又想到了原身爹娘,老兩口肯定願意閨女再走一步。
在老一輩眼裏,女的要是不嫁人,那就是孤零零的,很是可憐。
他們那麽疼閨女,必然不願意她單着不找。
一直沒說,估計也是看到了她之前痛苦的樣子,不願意再往她傷口撒鹽。
她仍然理解,不說這個保守的年代,就是後世,當爸媽的也都是花式催婚的。
還有一家人特別希望她改嫁,那就是李叔嬸一家(原身丈夫的親叔叔)。
雖然和他們也是實在親戚,但是關系一般,平時也不怎麽走動。
原身丈夫和叔、嬸有些龌龊。
林小紅翻了翻記憶,撇了下嘴,好極品的一家人。
叔叔喜歡賭,沒錢就賭糧食,好像還偷過原身丈夫的錢,嬸子是個懶的,愛嚼舌根。
兒子們也都游手好閑,不願意掙工分,總去鎮上晃悠,是出了名的街溜子。
要說這麽一家人咋還沒餓死,是因為有倆能幹的閨女。
一家子的重擔都挑在倆弱女子身上。
他家大閨女都二十二了,在這個年代絕對是老閨女了,可還沒嫁人。
倒不是挑,是李家不讓嫁,怕嫁人了就不顧家了。
還非打即罵的。
真是缺了大德了。
要是讓她穿李家大丫,她怕是得瘋。
然後和那極品爹娘兄弟同!歸!于!盡!
還好,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