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菜餃子…◎

林小紅自己在廚房做餃子,沒讓三小崽幫忙。

讓他們在屋裏看畫報、學習。

當然也怕好大兒把眉頭給擰成疙瘩了。

因為這次肯定要稍微敗家些的,要炒雞蛋,油少要糊鍋的。

林小紅先将兩斤面粉倒入面盆,想了想又用碗盛出來一些,留做補面。

之後又加了兩大碗玉米面。

玉米面多加些,餃子盡量多包一些。

用暖壺裏的溫水和面,将面和成柳絮狀,揉成光滑的面團,放到一邊醒面。

接着做餡料。

撈出來五顆大酸菜,寧願多也不能少。

多了可以炒菜吃,反正不會浪費就是了。

将酸菜稍微擠擠水,林小紅開始掰菜葉。

将每片酸菜都掰下來,然後用菜刀背将酸菜梗拍扁,再分層,目的是切出更細的酸菜絲。

只不過這樣很麻煩,多了不少工序。

但好不容易吃回餃子,只要能好吃一點,麻煩點不是問題,她現在時間很是充裕。

林小紅做得很開心,一邊切酸菜絲一邊哼着不成調的曲子。

酸菜絲切了大半盆,林小紅甩甩手去竈坑烤烤火。

緩過來再繼續。

用溫水沖一遍酸菜絲,再攥水,盡量将酸菜絲攥幹。

“一二三…八。”林小紅數了一遍,一共有八個大酸菜團子。

她去看了看面團,已經醒發好了。

将鍋裏的熱水舀進暖壺,她要煎雞蛋了。

找個海碗,打入三個雞蛋,攪拌出沫。

鍋裏放油,每回是一點點,這次是三點點。

劃入雞蛋,快速翻炒,盡量将雞蛋炒碎。

差不多了,将酸菜團子倒入鍋內,一起翻炒,打散酸菜絲,将鍋底的油都抹幹淨。

她真的是一點不浪費油呢。

不用炒太久,酸菜團子散開,和雞蛋碎充分融合,鍋裏的油也抹得差不多了,就盛出來。

這還沒完,她又洗了兩片幹蘑菇和一個大料放入鍋內,小火煸幹,直到出香味。

放入菜板子上,用刀背拍碎,再用擀面杖碾碎放入餡料內,最後放鹽和醬油。

這餡料就算調制好了。

林小紅沖着屋裏喊道,“大江,把炕桌擦一擦,娘要進屋包餃子。”

李大江跑出來,滿臉的不敢相信,那小表情分明就是“啥家庭啊!不年不節的就包餃子!”。

林小紅趕緊解釋一波,“我求你叔姥爺做家具,餃子是人家的手工費。”

李大江利索去投洗抹布了。

李溪和李河也出來幫忙。

林小紅并沒打算讓孩子們幫忙包餃子。

一是餃子面稀缺,遭不住嚯嚯。

另外還要送人,太難看也不好出手。

最最主要的是她要□□薄餡大的菜餃子,技術含量還是挺高的,崽們做不來。

林小紅很是無情的将仨崽趕到炕梢看書去,誰也不許靠近。

在炕桌上撒點白面做補面,開始二次揉面。

揉得差不多了,就在面團中間戳個洞,雙手搓着面将洞擴大,再将圓團揪開,這樣面團就變成長條了,可以揪面劑了。

因為要做大餡菜餃子,所以劑子不能太小。

要不然做小餃子,自己包十幾斤可夠費勁的。

揪下一部分劑子,林小紅開始擀皮,擀的很薄。

在包的時候更是盡可能的塞餡料,反正是蒸餃,不怕漏!

這樣餃子外側(封口處)短點,除了不美觀也沒啥。

因為餃子個頭大,所以包得挺快的。

頭兩蓋簾的餃子都讓她凍外頭去了。

這是要送給娘家和老叔家的。

距離遠,如果送熟的,這一路也要凍上了,還不如送冷凍的,回頭讓他們自己蒸去,吃多少蒸多少更方便。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的北方,外邊就是天然大冰櫃,很是環保好用!

林小紅一回屋,就看到老幺蹭了過來,“李小河你想幹嘛?”

李小河搖晃着小腦袋,“不嘛,娘,餃子。”

林小紅繼續包,“嗯,咱家晚上吃餃子,你想吃不?”

“想!”格外的響亮。

林小紅看了看盆裏的餡料和面劑子,“很快就可以吃了。去看書吧,一會燒火喊你。”

看着小兒子戀戀不舍的樣,還有大江、小溪得偷瞄,果然餃子魅力無邊。

怕給仨崽崽饞壞了,她還是加快速度吧。

終于全部包完,林小紅看了看數量,覺得有些多,“你們報數,一人可以吃幾個?”

她不準備多蒸,餃子吃回鍋的味道差很多。

李大江:“我可以吃…三個!”

李小溪:“我也能吃三個。”

李小河:“這些!”他舉起一只手。

林小紅呵呵,老幺又開始了,人小肚子不小,“小河兩個,晚上吃太多會積食。”

她做得餃子比小孩巴掌還大,小河吃兩個絕對七八分飽,晚上吃這些足夠了。

李小河捉急了,“不,不,能吃!”

林小紅當沒聽到,她自己就四個好了,總數是十二個。

至于給李大伯家送,就十個吧。

那一共要蒸二十二個餃子。

數出二十二個,其餘的還凍外頭去。

除了之前要送人的,剩的還夠她家吃一頓的。

想想就美!

嘆氣,她現在如此容易滿足。

果然環境改變人。

“小溪燒火,大江帶小河一起剝蒜!”林小紅将仨崽安排的明明白白。

為了早點吃上餃子,自然是全家一起行動。

将餃子整齊的擺放好,林小紅又用手彈了幾下涼水在餃子上。

這個她真不知道原理為何,反正她媽蒸餃、蒸饅頭都這樣。

蓋上鍋蓋,林小紅叮囑道,“小溪,中火就好,開了之後火稍微小點。”

李溪點頭,“知道,娘。”

林小紅和倆兒子一起剝蒜去了。

北方的餃子在調制餡料的時候不會做得很鹹,因為會蘸着醬油吃。

而且會放蒜,大量的蒜。

所以娘仨剝了整整兩頭蒜才罷手。

家裏沒有石臼,不過問題不大,林小紅還是用刀背。

主要是這個年頭的刀很是“真材實料”,就很有份量,刀背很厚,用來拍個東西很是順手。

将蒜全部拍碎,再切切,盛入碗中,放入醬油,搞定!

準備工作全部做完,就等着餃子熟了。

林小紅盯着鐵鍋,聞着飄散出來的香氣不自覺的咽了咽口水,時間過得可真慢啊!

作者有話說:

我老媽就特愛這種菜餃子,往往還會加點小蝦皮,味道很是不錯。

我管它叫船餃子,意思是像船那麽大,哈哈…誇張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