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8.種地還是開店

8.種地還是開店

張玉鶴一覺睡到了三點,回了家心情放松,任務完成了更是沒有壓力。

起來去洗了把臉,整個人都精神了起來。

“姐,你們還聊呢?不困啊?”

“習慣了,上班哪有人讓我睡覺啊。”張玉薇笑道。

“大姐,三姐,我這次回來打算留在家裏,看看幹點什麽的。你們有什麽好建議沒有?”張玉鶴挨着他們坐下來,摸了一把毛嗑一邊吃一邊問道。

“你着什麽急,好好歇歇再說。”張玉萍道。家裏這兩年比之前好過多了,不像那年逼得爹娘以淚洗面,否則小弟也不會考上了大學都退學,年紀小小去當兵。

除了想着不連累家裏,也是想補貼一點家用。

小妹就更不用說,弟弟走後,小妹也負氣去南方打工。一個從來沒離開家的姑娘去了那麽遠的地方……

這些事兒張玉萍現在想起來都覺得鼻子酸酸的。她這個當大閨女的不中用,在婆家說不上話,看着好好的家變成那樣。

當年那樣子,雖然她嘴上說二妹是沒辦法,那其實也是安撫弟弟。平心而論,就連她自己都對二妹心存不滿,更不要說爹娘和弟弟妹妹了。

“就是,你先休息休息,賺錢的事慢慢琢磨。”張玉薇倒是沒有姐姐想的多,“你想幹啥子?”

“我倒是承包塊土地。”張玉鶴将今天去集市上看到菜色非常少的情況說了一番,“我覺得弄點大棚反季蔬菜,現在大家不像之前那麽窮了,冬天未必就想湊合吃這些。”

“也是個辦法,不過這投入不小啊。”張玉萍點點頭說道。

“錢不用擔心。錢多有錢多的辦法,錢少有錢少的辦法。”張玉鶴笑笑,他是什麽都不愁,大不了承包一小塊地,再不成,幹脆就用自家的地改造一下先用。

他們家這邊土地還算寬裕,他們一家在戶口上的有四口人,張長貴夫妻,張玉鶴和張玉薇姐弟,其他兩個女兒都嫁出去遷出了戶口。

Advertisement

家裏有一晌地,大概十五畝左右。

一般就是種菜,種些雜糧,剩下的都是大豆。主要是為了打油用。

這麽多地,自然不是都自己吃,大豆和玉米能賣一些,換點錢。賣出糧食,再抛出去一年的農藥化肥錢,和人工外,其實也剩不下多少。

否則張長貴也不會去美食城支個攤子。

一年到頭下來,能掙出來兩萬塊就算是不錯了,這還不算平時的吃喝花銷。

家裏還有一兒一女沒有結婚,老兩口子的錢到了口袋裏幾乎就不再往外掏了,一分一毛的都存起來。若是兒女們都回來了,家裏的臘腸、醬肉他們都是舍不得吃的,那雞鴨大鵝的就更是要留着下蛋,等孩子們回來吃。

這兩年的日子雖然好過了,張玉萍、張玉薇和張玉鶴都會時不時地給家裏打錢,兩個老人也算是知足。

現在聽到兒子說要種地,張長貴先皺起了眉頭。

“玉寶兒,這地可不是好種的。”張長貴打心裏不願意自己兒子去種地。

張玉鶴就是他心裏的寶貝,雖然說家裏窮,可也算是嬌生慣養了,下地幹活的事從來就沒支使他去過,只讓他好好學習。

張玉鶴也确實争氣,從小就懂事,學習也好,性格也好,順順利利考上省內的重點大學。這在他們村裏當初可算是頭一份的了。不過大家也不意外,張玉鶴學習一直都是班上第一名,全校排名也沒掉出過前三。

只是後來張玉鶴退學,讓不少人都惋惜不已,更是張長貴夫妻心裏的一塊不能碰觸的疤,想想就疼。

現在聽到兒子要回來務農,張長貴更是堵心的難受。

“爹,不是傳統的種地。”張玉鶴笑着解釋,“大棚蔬菜,反季節的。像這個時候,天氣寒冷,別的地方都沒有新鮮蔬菜了,咱們能種出各種新鮮蔬菜,什麽豆角、西紅柿、黃瓜、辣椒、茄子等等。那時候別人家都沒得賣,咱們菜還不賣個好價?”

“是啊爹,反季節蔬菜價格可高了。咱們這邊五月份才天暖和,好幾個月的時間,都吃土豆、白薯、蘿蔔、酸菜這些菜,總會吃膩的,到時候咱們鮮靈靈的蔬菜一上市,還不瘋搶啊?”張玉薇笑道,“那可比平時貴好幾倍,沒準還能貴十來倍呢!”

“能賣這麽多錢?”張長貴瞪大眼。

“當然了。不過不是咱們這邊的集市。”張玉萍笑着插話,“咱們這邊韭菜上市的時候,現割的菜五毛一斤。您看看超市,過年的時候五塊都搶不到。這不十倍都出去了。”

“倒也是這個理兒。”張長貴點點頭。“可是玉寶兒長這麽大也沒下過幾次地,他哪裏會種地啊。”

“沒事的爹,有什麽不懂的,我就跟您請教。”張玉鶴往張長貴身邊湊合湊合。“我先弄個幾畝地實驗一下。”

“行,你自己忙活吧。也別忙,先休息夠了。”張長貴猶豫了一下,還是不太願意兒子去種地,“不行的話,你開個小店,也比種地強。”

“行,爹。我試試。不行我就去找個工作,或者開個店。”

“爺倆聊什麽呢?”孫翠芳進屋,“玉萍,立德愛吃什麽菜,來個小雞炖蘑菇?”

吳立德是張玉萍的丈夫,結婚十來年了,其實也就是逢年過節的過來看看,平時都是張玉萍自己過來,是以孫翠芳要問問。

“不用費這個心,他吃什麽都行。”張玉萍笑笑,她深知自己丈夫。眼光高,人挺傲,就算是給他做一大桌子飯菜,也改變不了他的看法。其實也不是吳立德要這樣,主要是她婆婆大姑子姐都這樣,自恃是城裏人,又是領導幹部家屬,對農村人一向的看不上,對她也就那樣,橫挑鼻子豎挑眼的。

這次也就是弟弟從京城當兵回來了,要不然他輕易也不來。

“你這孩子說的啥話。幫我做飯了。”孫翠芳雖然也知道這個姑爺很少來,來了話也不多,但是想着人家是城裏人,家庭條件又好,傲氣點也正常。

張玉薇也趕緊起來,幫着母親姐姐去做飯,屋裏就剩下了張長貴和張玉鶴爺倆。

“玉寶兒啊,你真的想好了?弄這個大棚要花不少錢吧?”張長貴開口,“爹沒有多少錢,這幾年攢了兩萬塊,本來是給你娶媳婦用的,你要是想幹事就先拿去。”

張家這幾年也不容易,雖然每年都能存下一兩萬,但是欠下的錢也多,剛剛才還清了外債,只剩下大女兒那邊了。之前倒是把這兩萬給了大閨女張玉萍,不過張玉萍不肯收。說是她自己想辦法,不用他們操心。

張長貴也知道大閨女肯定過的為難,可家裏還有兩個孩子,只能慢慢還。

“爹,我有錢,您就甭管我了。這錢您留着還大姐家,或者攢着給我三姐辦嫁妝吧。”張玉鶴趕緊擺擺手。

這是爹媽的老底了,他哪能用。他弄蔬菜大棚也就是個意向,能不能成功,能不能賺錢都兩說,哪能糟踐這個錢。

他手裏還有個幾十萬,總能摸索出來個前進方向的。再不行,還能去貸款。

“你三姐還沒男朋友呢,再者說,嫁姑娘能花多少錢。”張長貴搖搖頭,這錢就是他們老兩口子給兒子攢的。

“爹,這可不是我大姐出嫁那個年代了。”張玉鶴聞言頓了一下,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您看我大姐,當初就沒幾個嫁妝,我看她在婆家也是有點受氣。”

這話也就是張玉鶴說了,換成那母女幾個人說,恐怕張長貴沒個好臉,兒子說了,張長貴只能悶不做聲。

其實他也知道,大姑娘當年出嫁,算得上是高攀了。吳家是城裏人,又是幹部家庭,他們不過是個農家種地的,又沒有錢。

當初沒結婚的時候,小兩口還是挺好的,這些年他也看出來了,婆家對他姑娘怕是不怎麽樣。

娘家是出嫁姑娘的後臺,他一個種地的農民能有什麽辦法,也只能盼着兒子有出息,女兒們才能有個撐腰的。

同類推薦